走到箕山山谷,每一個人都被震住了。
山谷非常之寬,足足有五六個足球場那麼大。現在比原來高了一米多,而且平平整整,就像泥瓦工精心修理一樣。實際就是一個泥湖。也就是說,差不多泥石流衝下來加高了一米的泥沙。
恐怖的就是,這些平平整整的泥湖上,密密麻麻,橫七豎八的插着很多枝丫樣的東西!
走近一看,居然是一隻隻手臂!數以千計,越看越瘮人。
我的天啊!
泥石流衝下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想奔逃。但是根本來不及,他們很快被淹沒,他們拼命掙扎,但是根本無用,最後只能伸出一隻隻手,這就是他們最後的吶喊!!!
山風吹過,山谷裡都是咻咻的聲音,更加恐怖。
這個慘烈的樣子,估計看過的人都睡不好了。再膽子大的人,看見這樣的慘景都不可能淡定。
崔蒿吶吶的說道:“白袍軍,就這樣完了嗎?”
沒有人接話。
就這樣的場合,每個人都是合不攏嘴,誰還能夠說話啊。
賀六渾此刻的心情難以言表。可以肯定的就是白袍軍,絕大部分人肯定都在這裡消失了。他們已經永遠的和這些泥巴,山石融爲一體。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這就是真真實實切切的已經與山水完全融爲一體。
無論你之前多麼狂妄,多麼囂張,無論你此前達到過什麼樣的頂峰,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無論你曾經是多少人的景仰和夢想,無論你曾經是多少人怨恨的對象。在大自然面前,你都是那麼的微小,不堪一擊。
估計所有白袍軍的人都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會是這樣的一個結局。就看那些伸出你地裡面的雙手,就可以看出來他們是如何不甘如何的痛苦,如何的糾結。但是這一切都過去了,白袍軍已經永遠的成爲了歷史。
所以每一個人無論如何都要有一顆敬畏的心,你太狂妄了之後自然會有老天爺來最終收拾。這個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鬼神,大家不清楚,但是那種輪迴的概念在每一個人心底都是紮下根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如果說自己有什麼最大的優點的話,那可能就是一直都保持了一顆敬畏的心。不僅尊重自己,更尊重別人,尊重自然,尊重規律。
隔了好長一會兒,司馬子如才走過來說道:“侯爺,現在我們怎麼辦?”
擺在面前的問題就是,繼續前進還是回頭。
答案當然是繼續前進,因爲自己的目標就是豫州城。晉王爾朱榮給自己的要求就是儘快的趕到豫州,然後接管那塊區域,儘快的讓自己穩定下來,這是南方的邊疆了。
可是到底怎麼走呢?是整個這塊山谷都是這樣的一個場景。怎麼辦?
其實賀六渾現在還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想找到那個陳將軍。這樣一個神一樣的領軍人物,就這樣淹沒在這塊區域,實在是太可惜了,如果有可能的話,自己真想把他給找出來給他一個安葬的地方。這樣的人物淹沒在泥巴里,太可惜了。
但是怎麼可能呢?這麼大塊地方怎麼找?
“我們現在就從山谷邊緣找一條路通過吧,這裡就不要再去動它了,就讓它這樣吧。”賀六渾吩咐道。接下來命令士兵在這個地方專門的豎立了一塊石碑,“白袍軍葬身之地”。
還特別的找來了香火,進行了祭拜。
奇怪的就是所有的士兵對這個行徑沒有任何一點反感,而且都還是很認真的跟着一起祭拜。所以中國古代文化的傳統就是死者爲大人。只要人死了,一切都煙消雲散,包括恩仇。
2萬多軍隊沿着山谷邊緣沉默的路過了這個地方。
這個山谷以後成爲了一個重要的墓區,但是也成爲了一個禁區,幾乎都沒有人再來踏足此地。畢竟近萬人的生靈都在這塊地方遊蕩,還有誰敢在這裡發聲?
過了箕山山谷之後,大隊人馬快馬加鞭趕到豫州。
豫州北接漯河、周口,南臨信陽,地處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區。歷朝歷代南來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駐驛歇馬,素有“九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西周初年,周公營造東都洛邑時,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測影,以觀測天文地理,經測定,“豫州爲九洲之中,汝尤在豫州之中”。人們就在這裡“聚土壘石以標天中,名天中山。”
一路上的氛圍都不太好,心情壓抑。所以等到休憩時間,大夥都聚到這裡的時候。賀六渾主動問崔蒿,這裡的典故如何,人文風情如何。
崔蒿當然明白賀六渾的意思,就開始娓娓道來。這裡是軒轅黃帝的夫人嫘祖的故鄉,是戰國時期聞名天下的兵器製造中心。有歷史名人秦丞相李斯、《鹽鐵論》的編著者桓寬、志怪誌異小說家幹寶。
薛延凱又怪叫一聲說道:“哎呀我知道這個幹寶,我們鄉下聽故事都是他寫的。神神怪怪很可怕的。”
賀六渾也記得,那是因爲他學習的一篇文章近代文學大師魯迅的《鑄劍》故事就取自《搜神記》中的《三王墓》。傳說幹寶因有感於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氣絕復甦,乃編集神《搜神記》 。他在序中自稱:“雖考志於載籍,收遺佚於當時,蓋非一耳一目所親聞睹也,又安敢謂無失實者哉!”此書爲我國魏晉志怪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保存了許多古代民間的傳說,如《干將莫邪》、《相思樹》、《董永賣身》、《李寄斬蛇》等,給後世文學藝術以深遠影響。在著名的《聊齋志異》、《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作品中,有許許多多的情景和描述都是從《搜神記》中汲取營養和精華的。凡此舉不勝舉。
花弧瞪了一眼說道:“不會說話就不要說。崔先生,你說的那個冶煉兵器,我倒是非常的有興趣,這方面能不能多說幾句?我們還可以在這個地方找得到神兵利器嗎?“
一說到兵器,每個人眼睛都亮了起來,只要是打仗的人,誰不希望自己手裡有一把趁手的兵器,當然最好是那種傳說中的神兵利器。
崔蒿笑道:“花將軍真是厲害,你說的地方就是這個地方啊。你知道這裡叫什麼名字嗎?“
“什麼名字?”對於地理,女人一般都是白癡。
“西平縣。這裡有個地方叫棠溪。冶鐵鑄劍,始於西周,鼎盛於春秋戰國,打造了很多寶劍和其他兵器,是歷代王朝的軍工重地。據《史記》記載:歷史上九大名劍均出西平,“故天下之劍韓爲衆,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將也。其劍皆出西平,今有鐵官令一,是鑄劍之地也。”可見棠溪寶劍居九大名劍之首。”崔蒿繼續文縐縐的說道。
賀若敦一下子就跳了起來說道:“不會吧這裡就是兵器製造的最厲害的地方,那你告訴我,我要到哪裡去找?“
薛延凱立馬笑道:“這裡都是寶劍的地方,你玩的是長槍。你要這個來幹什麼?”
賀若敦反擊說道:“唉,你的這個智商,真的是沒有辦法。這裡是冶鐵之地,你以爲就別人就專門做寶劍不做其他的嗎?而且就算沒有其他的又怎麼樣,我拿一個寶劍過來配在自己身上,那也是一種感覺。”
衆人都切了一聲。
司馬子如問了一句:“爲什麼這個地方寶劍特別好?”
崔蒿解釋道:“這都源於西平西南山區的棠溪,地理位置優越,鐵礦資源豐富 。更爲特別的是,棠溪水據說最爲獨特,味道都不一樣(含有特殊的微量元素)。據史書記載:“淬刀劍特堅利。”
所以,西平就成了冶鐵鑄劍的風水寶地,自春秋以來就有大批冶鐵鑄劍工匠雲集於此,據史書記載:“鼎盛時期工匠人數竟達7000之衆。”南方歐冶子、干將、莫邪等鑄劍大師也來到西平,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鑄造出的工布、太阿、龍淵等劍,讓楚王讚歎不已。由於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需要大批精良的刀劍,從而推動着西平棠溪地區冶鐵鑄劍業的迅猛發展,以至於諸侯各國都知道楚國棠溪,世稱“楚棠溪”。當時,冶鐵鑄劍規模盛極一時,棠溪轄區,作坊林立,冶鐵爐遍佈,形成了棠溪城、合伯城、冶爐東城和西城,官府派官管理,“漢置鐵官,晉亦置鐵官別領戶”。
“那也就是說,這裡肯定要有官府專門來管這個冶鐵?”花弧問道。
“當然了。你問這個幹什麼?”崔蒿說道。
“哈哈哈哈,我們接管豫州之後,那麼我們就可以隨便到武庫裡面去尋找了吧。”花弧居然想到了這一點。
薛延凱大爲佩服說:“還是花將軍真厲害,考慮問題一下就到了根本。既然這裡有我們鐵官,而且第一個地方很快就會被我們接管,那真是太爽了,那個武庫就交給我來管吧。”
賀若敦白了一眼說道:“交給你管?你能管得了嗎?就你那點本事。”
薛延凱非常生氣的說道:“怎麼啦怎麼啦?我打不過你管一個武庫還管不了嗎?”
賀若敦說道:“你認識字嗎?”
一句話憋得薛延凱啞口無言,瞠目結舌。
衆人大笑。賀六渾搖搖頭說道:“現在大家知道了吧,認識幾個字纔好吧。”
------------------------------------------------------------------
第四卷結束,就休息一段時間。謝謝各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