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刺史與州牧

“父親,如今天下大亂,朝中外戚掌權,中涓橫行。我估計京師之地,早晚也將有變。父親此去,不妨向天子求告,尋一個偏遠之地立足。如此,無論局勢如何變動,咱們都能進退自如,此萬全之策,還望父親三思。”

劉璋算算時間,便鼓動劉焉主動外調,目標自然便是蜀中了。在現在這個時空中,四川僻處一隅,山高路險,自然算是偏遠之地了。

劉焉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沉吟起來。對於自己這個小兒子,他此刻早不拿着當小孩看待了。不說這次解薊縣之圍的能耐,單隻看他手下那幫文武,哪個不是經世之才?

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擁護,自家這個小兒子,果然不負當日自己給他起了個“季玉”的表字,真是劉家最幼的美玉了。

是以,對於此刻兒子的建議,劉焉怎會等閒視之?對於大漢當前的局勢,老辣如他這般人物,又怎麼可能沒有想法?

從劉璋那兒知道這次薊縣之圍的真相,顯然有人也是打着裂土而治的腦筋。自己身居九卿之首,號稱清流領袖,真窩在京師之中,只怕算計自己的人,排隊都能排到城門外。

這時候,若能以漢室宗親身份進言,謀求一個邊鄙之地,遠離戰火爭鬥。不但可保一家平安,更能度勢而動,果然是上上之策。

至於說地處偏僻,雖然初期困難了些,但正因偏鄙,大可自行其事,等若國中之國,或進或退,自可遊刃有餘了。

想到這兒,劉焉不由的微微點頭,暗贊自家小子見識。面上愈發溫和,沉吟一會兒,纔看着劉璋道:“季玉此言有理。不過若是單隻請調外地卻還不夠!爲父準備上表朝廷,請去刺史而改爲牧伯治州,你覺得如何?”

劉璋一愣,隨即大喜,自己可不是忘了這個茬兒了。歷史上,好像正是自家老子搞出來的這一出。終於使得各地諸侯坐大,從而引發後來的三分天下。

這原本州刺史一職,便像後世的軍政分離。刺史只是負責民生州治之事,多爲監察職責。對於軍伍調配掌控,卻是由中央控制。需要領兵之時,由中央加將軍號纔可。如劉璋現在,領涿郡太守,卻還頂着一個破虜將軍的稱號,就是這個原因。

而牧伯則不同,所謂牧伯也即州牧。州牧的權利比之刺史要大上許多,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所掌本州一切事務,均可按照需要自行調配,不必報請朝廷批示。遇重大事情,也可行先斬後奏之便。

兩漢時期,這兩種制度更迭數次,並無一定之規。眼下,黃巾大亂,各地剿匪不利。雖然有中央朝廷不作爲的因素,卻也是刺史無調配軍伍的權利,反應太慢所致。

劉焉這會兒提出改刺史爲州牧,正合時宜。事實上,按照史書記載,劉焉也正是以這個藉口提出的改制,從而獲得通過。

至於說因而加速了漢朝的覆滅,倒也非劉焉當日本意。如果不進行這次改制,只怕後面接二連三的起義,沒了各地州郡的自募軍伍抵制,漢朝滅亡的還要快些。此時改州刺史爲州牧,正是火燒眉毛,且顧眼下的策略。

劉璋眉花眼笑,對着劉焉豎起大拇指笑道:“父親高見!不愧爲當今名士也!”

劉焉一愣,哪想到這小子竟毫不掩飾的給自己戴高帽子,甚而有些調侃的意味。這般行

爲,卻是不符君子父子之道的。

只是俄爾卻又失笑,貌似自家這小子一直就是古靈精怪,打小就沒正理八百的遵守過什麼規矩。好在大事上,卻是從不糊塗,讓劉焉很是安慰。

微微搖頭,也不理會劉璋笑的跟花般的神色,自顧沉吟一會兒又道:“至於請調之地,便是交州如何?”

嗯?交州?

劉璋不笑了,原本眯縫的倆眼登時瞪得溜圓。怎麼可以是交州呢?我勒個去的,老爺子你往交州一貓,那我費勁心思安排的一切,豈不全都白費了?

再說了,交州有啥好的啊?雖說在後世確實是最富裕的地方,可現在是東漢末年,是三國時代啊。這個時候的交州,簡直就是荒蕪瘴癘之地。不但沒什麼魚米之鄉,就是人口也是最少的。

除了士燮一族所在的龍編地區有些漢人,再就是分佈在窮山惡水裡的土著了。劉焉要是真個去了交州,那自己這邊再放棄了北方之地,可不知要積累多少年才能壯大起來了。

“不行!絕對不行!”

劉璋霍得站了起來,直接嚷嚷上了,他真急了。

劉焉嚇了一跳,愕然看着臉紅脖子粗的劉璋,一時間全然不明所以。

“咳咳,那個,咳,我就是覺得吧,有更好的地兒,咱幹嘛非得往那兒去呢是不是?”察覺到老爹的異樣,劉璋終於醒悟過來,眼珠子一陣亂轉,斟酌着語句說道。

劉焉皺了皺眉頭,問道:“更好的地方?你指的是哪裡?要知除此之外,怕也就是涼州了。但涼州那邊,如今也是戰亂不定,耿鄙韓遂爲亂,更有羌、氐外族爲禍,又怎比的上交州?”

劉璋頭搖的撥浪鼓一般,心中對自家老頭的眼光,簡直鄙視到了極點。

去什麼毛的涼州啊?那裡咱以後當然會去搞下來,包括現在這個交州,但那不是以後嘛,這會兒卻是打死也不能往那些地兒去。不爲別的,就一個原因,太窮!

“益州!父親,您應當請調益州!”劉璋也不顧及禮數了,在廳中來回轉悠着,大聲的向劉焉說道。

“益州沃野千里,物埠民豐。地連劍閣崤函之險,南通荊襄富裕之地。實爲易守難攻之所!只要在那裡好好經營幾年,必成天府之國,正是咱們立足求存之地。”劉璋直直的看着老爹劉焉,很肯定的確定道。

聽着劉璋所言,劉焉面上露出古怪之色。定定的看着他,半響一言不發。

劉璋本以爲自己一口喊出益州,再加上這麼一番分析,老爹怎麼也得拍案叫好,大大的褒讚自己一番。哪知老頭兒壓根不接腔,卻只顧盯着自己看。

被劉焉看的心中着實有些發毛了,勉力嚥了口唾沫,剛想出言探問一番,卻見劉焉輕輕的搖頭。

“當真是異想天開!這話兒今日便在這裡說說也就罷了,萬萬不可在外稍露半句,否則,必是一番大禍!爾當謹記!”劉焉滿面沉凝,緩緩的說道。

劉璋一呆,完全搞不明白這怎麼就成了大禍了。話說自己這可是有先知先覺,只不過將未來之事提前說出來罷了。

看着劉璋一臉的迷茫,劉焉輕輕一嘆,搖頭道:“益州險塞,乃我大漢十三州郡中的上州,高祖更是因之而成大業。當今天子雖闇昧,但對皇權向來極爲重視。你可曾見有任何宗室藩

王,在益州就藩的?”

劉璋聽的心中一動,若有所思。劉焉沒理會他,頓了一頓,又自接着道:“益州一地,不惟形格勢禁,對我大漢皇室,更是有着莫大的意義。其地,向來由天子親派外臣巡視。如今的刺史郄檢,更是陛下龍潛時的親信。爲父若是明言求牧此地,豈不是自掘墳墓?如今天下雖有動盪,但大勢晦暗難明,汝當謹言慎行,切莫自作聰明,否則,一旦禍至,悔之晚矣。”說罷,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自顧端起案几上茶盞輕啜着。

劉璋聽的心中怦怦直跳。自家老頭這番話不但是給他解說益州不能去的原因,更是隱隱似明瞭他的心思,隱晦的提醒他大勢未明,不要輕舉妄動呢。

小心翼翼的偷眼覷着劉焉,劉璋不由的嚥了口唾沫。自家這位老爺子可真不是蓋得,都老的成精了。

他本以爲自己掩藏的夠深了,哪知不過提個請調益州,便被老頭兒敏銳的捕捉到了其中的關竅。如劉焉這樣的人物,現今大漢朝中可不知有多少,便說是車載斗量怕也並不爲過。以後自己說話行事,可要加倍的小心纔是。

劉璋暗暗告誡自己,將先前一番輕視之心收起,蹙眉苦苦思索。歷史上明明是自家老爹去了西川,如今怎麼說來竟是完全不可能之事呢?

看來這裡面怕是有許多變化,是自己未能瞭解的。唉,當年上學時,他怎麼就不好好讀書,搞得現在這麼迷糊呢?

某同學破天荒的,爲當年的荒度時光而深深自責着。只不過這種自怨自艾最多持續了三秒鐘,便被某同學隨即將之拋諸腦後。

管他那麼多呢,來了大漢這麼久,雖然好多事兒都發生了變化,但總體大勢卻是從未偏離。歷史,以其巨大的慣xing,執拗的按照原定軌跡而動,所差的,只是時間早一點或者晚一點而已。大不了自己多折騰一陣,實在不行,提前啓動那步暗棋,也不見得就成不了事!

劉章心中盤算已定,遂不再多言。自家老頭究竟調往何處之事,便由老頭自己決定好了。以自家老頭的狡猾,怎麼也吃不了虧,拿下一地是一地兒,反正都是白賺的。

當下父子二人又再就瑣事計議一番,各自歸房休息。其中涉及到劉璋與吳莧的婚事,看來只能明年往京師中走一遭完成了。

畢竟,劉璋做爲當朝太常的兒子,自己更是一方諸侯的身份,成人禮可不能太將就了。到時候,在京師之地舉辦,更符合劉家的利益。

劉焉當日與劉璋商議完了,便在數日後啓程返回京師。這次分別,因劉璋已然有了府邸封地,薰兒與安琪兒便都留了下來。

只是母親柳氏剛剛經歷三子之死,如今卻又要與幼子分離,神傷之下,情況更是堪憂。劉璋也只得在老爹臨走之前,儘量抽時間多陪了母親幾日,盡些孝心。

送走父母后,劉璋安心坐鎮大營,催促士卒CAO練,爲了南下參戰做準備。

對於涿郡太守一職,劉璋尚未搞清楚狀況,又臨近出兵,便拖延着沒去赴任,自也沒人來指責他什麼。只是這事兒一日沒搞明白,心頭始終不實落,卻讓劉璋極是不爽。

直到半月後,朝廷忽然傳喻天下,改刺史爲州牧,並頒佈了幾個人事任命,劉璋看到其中幾個名字,猛然省悟過來,想起了漢末一件極隱秘的大事!

(本章完)

第291章:伏殺第141章:計取廣宗城第194章:毒士來訪第163章:靈帝崩第304章:乘雪破袁軍第13章:故人第36章: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上)第202章:拿錢砸死他第393章:魯肅來信第9章:兄弟第77章:顏良文丑的創意第251章:終見大耳朵第39章:山林風火(上)第57章:密縣之行(上)第317章:王者歸來第126章:七裡坪第324章:東渡第120章:你太壞了第170章:要忍耐第121章:蒲柳中的蒲柳第143章:決戰廣宗(二)對近期章節的一些說明第122章:叛亂第73章:各逞心機(下)第18章:比武(下)第7章:授槍第376章:冀州爭鋒第274章:第三方勢力第93章:老爺子有難了第306章:完敗第300章:荊南之議第324章:東渡第49章:終去(下)第128章:喀秋莎第21章:降伏(上)第319章:奇怪的甬道第57章:密縣之行(上)第89章:三士爭功第22章:危機暗隱(上)第383章:攻與退的奧妙第35章:有女吳莧(下)第77章:顏良文丑的創意第2章:我有個想法第332章:藤田之野望第348章:終聞噩耗第304章:乘雪破袁軍第116章:喪事第298章:江東之變(二)第38章:勵軍(上)第263章:驚天之局(一)第248章:緣,延續還是輪迴第164章:亂世來臨第147章:把諸葛家一鍋端了第49章:終去(下)第25章:彎弓射大雕(下)第136章:終定第333章:日本小弟的誕生第7章:授槍第35章:有女吳莧(上)第179章:你去殺董卓好不好第399章:絕殺,跨越輪迴之宿命第370章:戲志才的分析第5章:清韻居第47章:牛逼大發了(上)第60章:血修羅(下)正文_第172章:誰動了我的奶酪第184章:憑君做主第377章:誰偷襲了誰第187章:飛白第364章:有條大魚第265章:人心鬼蜮第41章:好大一羣蝦米(下)第353章:戰荊州(三)第25章:彎弓射大雕(上)第151章:喜得猛士第75章:勝利大逃亡第5章:清韻居第21章:降伏(上)第88章:束鹿之戰(四)第18章:比武(上)第13章:故人第9章:兄弟第244章:河北風雲起第280章:窮途末路第36章: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下)第47章:牛逼大發了(上)第53章:被陰了(下)第373章:決堤第10章:劉璋的心思第225章:收網第352章:戰荊州(二)第294章:連鎖反應第62章:神話般的潰敗(下)第117章:你敢打我第111章:中牟縣令第335章:聯合商會第216章:治蜀之論第191章:檄文到了第261章:怒火
第291章:伏殺第141章:計取廣宗城第194章:毒士來訪第163章:靈帝崩第304章:乘雪破袁軍第13章:故人第36章: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上)第202章:拿錢砸死他第393章:魯肅來信第9章:兄弟第77章:顏良文丑的創意第251章:終見大耳朵第39章:山林風火(上)第57章:密縣之行(上)第317章:王者歸來第126章:七裡坪第324章:東渡第120章:你太壞了第170章:要忍耐第121章:蒲柳中的蒲柳第143章:決戰廣宗(二)對近期章節的一些說明第122章:叛亂第73章:各逞心機(下)第18章:比武(下)第7章:授槍第376章:冀州爭鋒第274章:第三方勢力第93章:老爺子有難了第306章:完敗第300章:荊南之議第324章:東渡第49章:終去(下)第128章:喀秋莎第21章:降伏(上)第319章:奇怪的甬道第57章:密縣之行(上)第89章:三士爭功第22章:危機暗隱(上)第383章:攻與退的奧妙第35章:有女吳莧(下)第77章:顏良文丑的創意第2章:我有個想法第332章:藤田之野望第348章:終聞噩耗第304章:乘雪破袁軍第116章:喪事第298章:江東之變(二)第38章:勵軍(上)第263章:驚天之局(一)第248章:緣,延續還是輪迴第164章:亂世來臨第147章:把諸葛家一鍋端了第49章:終去(下)第25章:彎弓射大雕(下)第136章:終定第333章:日本小弟的誕生第7章:授槍第35章:有女吳莧(上)第179章:你去殺董卓好不好第399章:絕殺,跨越輪迴之宿命第370章:戲志才的分析第5章:清韻居第47章:牛逼大發了(上)第60章:血修羅(下)正文_第172章:誰動了我的奶酪第184章:憑君做主第377章:誰偷襲了誰第187章:飛白第364章:有條大魚第265章:人心鬼蜮第41章:好大一羣蝦米(下)第353章:戰荊州(三)第25章:彎弓射大雕(上)第151章:喜得猛士第75章:勝利大逃亡第5章:清韻居第21章:降伏(上)第88章:束鹿之戰(四)第18章:比武(上)第13章:故人第9章:兄弟第244章:河北風雲起第280章:窮途末路第36章: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下)第47章:牛逼大發了(上)第53章:被陰了(下)第373章:決堤第10章:劉璋的心思第225章:收網第352章:戰荊州(二)第294章:連鎖反應第62章:神話般的潰敗(下)第117章:你敢打我第111章:中牟縣令第335章:聯合商會第216章:治蜀之論第191章:檄文到了第261章: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