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升官了

(感謝HDDTEST書友的打賞,女人的老公書友的月票!)

正留神傾聽的王易聽到如此喝聲,忙大聲地應道:“臣在!”

說着即從班列中站出來,大步往殿前走去。

從所站之處往殿前走去的時候,王易能感覺到殿上不同品級大臣向他投來含義各異的眼神,被人關注的感覺還真的好,特別是得到這些在大唐一朝能呼風喚雨的人的關注,越加讓人飄飄然。

王易行到殿前,站定,向離開御座的皇帝李世民行朝禮。

“王小愛卿!朕得你所提之推廣稻麥複種之建議,將其在諸道試行,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果,天下間,糧食如此豐產,愛卿之功不可沒,你爲朝廷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朕自有重賞!”

“多謝陛下褒獎,爲大唐的繁榮獻計獻策,爲陛下分憂,此乃臣之本份,”王易直起身子,瞄了眼神情大悅的李世民,再作禮道:“今歲天下豐產,除風調雨順的原因外,與陛下面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極力謀取利國利民之策有最大之關係,陛下聞聽諸多有利於民生的良策,即立即採納,並責令在最快時間內付諸實施,陛下勤政,百官司於職守,我大唐君臣一心,纔有這般成就,並不是臣之功!陛下給予臣的恩典已經足夠多了,臣微末之功,實不敢再受陛下獎賞!”

王易在故作謙虛的同時,也給李世民戴了頂高帽,他看的出來,今天李世民心情非常好,自己再錦上添花,對他恭維幾句,這皇帝有可能心血來潮,晉授自己官職都不一定。

王易話說完後,等着李世民對他的繼續稱讚,但他並沒等來李世民接下來的稱讚,因爲在他說完後,朝臣隊列中馬上就有一位官員站出來奏言了,那是民部尚書戴胄。

戴胄走到殿前,在王易邊上站定,對殿上的李世民作禮,“陛下,臣覺得,依朝散大夫王易所提之稻麥複種技術種植的諸州,糧食產量比上一年翻了好幾番,從此情況可以看出來,王大夫所提之建議,對提高我大唐糧食產量,解決百姓吃飯問題,實是最根本之舉,因此臣建議,陛下應該給予王大夫重獎,以鼓勵朝中大臣再有好的計策敬獻出來…”

“戴愛卿所提之議,朕甚是認同,有如此利國利民之計提出來者,若朕不給予重獎,那定會讓提議者寒心,並讓其他有建議者,失去向朕上奏的積極性,今日朕定有重賞!”李世民說話間斜了兩眼王易,嘴角有點抽,表示對王易一種挺滿意的態度。

“陛下英明!”戴胄再施禮後直起了身,“陛下,今年在諸州試行的稻麥複種技術,可以說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並廣爲民間百姓贊成和擁護、彩納,因此臣也建議,來年在更多的州縣推行復種技術,還請陛下恩准!”

對戴胄的請奏,李世民並未馬上應允,而是環看了殿下那些一臉恭敬狀站着的朝臣一會後,這才說道:“戴愛卿所提之議朕覺得甚可行,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陛下,臣有奏!”王易搶在了其他朝臣面前,作禮奏道。

他還站在殿前,未退回班列中,自然比其他朝臣佔有地勢之優,能更快地發表意見。

戴胄臉上露出點驚疑來,弄不明白王易想說什麼。

李世民的臉上也有疑惑的神色起來,不明白王易爲何會對戴胄此議提出不同的看法,不過李世民知道,王易斷然不會反對此提議的,應該是有其他更新的建議提出來的,當下不動聲色地問道:“王小愛卿有何奏議?”

“陛下,臣在南方時看到,南方一帶的百姓,耕作的技術還比較落後,相比較,淮水以北,民間的耕作技術成熟許多,田間所用一些耕具也先進許多,因此臣以爲,在南方和北方同時推廣稻麥或者多種作物複種技術的同時,將北方成熟的耕種技術,通過官方的途徑,傳授到南方的百姓間去,以成熟的耕作方式,再加以複種的技術,臣相信,來年天下間會越加豐產的!”王易以很從容的方式,將他這個還沒對李世民講過的觀點當堂講了出來,接着再講了一些耕作時候要注意的事項。

王易在後世研究歷史時候知道,在宋代以前,北方和南方相比,無論是最基本的耕作技術,還是高雅的文化方面,北方都比南方更爲先進,可以說北方代表着最先進的農耕文明。雖然說晉室南下後,這種差距已經有所縮小,但差距還是不小的,直到南宋時候,朝廷偏安一隅於南方,從那時開始,南方在各方面,才第一次全面超過了北方。

現在是唐朝時候,統治階級基本還抱着關中本位的思想,關中一帶,可以說代表了時下最先進的生產力,相比較,南方各方面還是比較落後的,一些這個時代已經研究出來的耕具沒得到很好的推行,精耕細作的耕種技術也並沒有被大範圍採納,而稻麥粗放種植,與精耕細作種出來的收成,會是相差非常之大的,這些歷史資料上都有記載的,尋常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易也知道,歷史書上記載的,唐朝時候出現了曲犁轅和筒車灌溉技術,這兩種技術,在這個時代來說,可以算是先進的,但那差不多是開元年間纔出現的,現在還沒有。田間耕作的農具,主要還是直犁轅,牛耕也不是很多,效率、方便程度及耕作精細程度遠沒有曲犁轅來的好,筒車灌溉技術更是省時少力解決了田間的灌溉需求,但可惜他對此只有一個概念,並沒有很具體去研究過,再加上來長安後,諸多事攪着,沒去細想過這事,今日他也是突然間想到這事,因此他就粗略地講了一個這方面的概念,想等回府後,再細細琢磨一下,單獨與李世民說這方面的事。

“陛下,臣附議!”站在王易身側的戴胄及殿上的李世民還在回味王易剛剛所說的一些種植及耕作、灌溉的新的理念時候,站在班列最前面的一位大臣站出來表示支持王易所提的。

王易一看,卻是他上次差不多與之有點不歡而散的長孫無忌。

上次王易打了長孫渙,上門向長孫無忌道歉,說的話有點惹惱了長孫無忌,這老兒有點不給面子地下了逐客令,自那以後,王易與這位國舅大人一直沒有直接的接觸,他想不明白,今日長孫無忌站出來,第一時間對他所提的表示支持,是什麼意思。

只聽長孫無忌繼續說道:“陛下,上一年朝議大夫王易所提之議被陛下采納了,使得天下間糧食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剛剛其所提之新議,臣覺得甚是有理。關中一帶,耕作技術與耕作農具,都領先於其他地方,此乃天下間最好之耕作技術,理應將此技術在天下間推廣開來,並研製出一些更爲先進,更爲好用之農用之具來,供民間百姓使用,臣相信,數種全新的耕作技術和理念在天下間推廣,以後幾年,我大唐的糧食產量及賦稅收入,一定會一年比一年多的!”

“陛下,臣附議!”站在邊上的戴胄也趕緊表態支持。

“如此之計,朕覺得甚好!”李世民怪怪地看了兩眼王易,似在責怪王易爲何沒有和他單獨聊這些事,再看着諸臣道:“諸位愛卿對此可有不同的意見?”

羣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站出來表示異議。

王易上一年所提,已經在實踐中證實是非常有效的提議,今年糧食取得大豐收,與他所提有着很大的關係,現在王易所提的,差不多是上一年提議的擴充,聽着很是有理,沒有人能找出理由來批駁,也就沒有人站出來表示異議了,只有幾名官員出列表示附議。

“如此甚好,王小愛卿,待退朝後,你寫個詳細的奏本呈上來,朕要細看,一些不明白之事,再問詢於你!”李世民很是滿意,又扯扯嘴角,露出了點隱隱的笑意。

“是,陛下!”王易趕緊應命!

剛剛站回班列中的長孫無忌此時又站了出來,對李世民奏道:“陛下,此番我大軍出征突厥,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與王大夫所提的一些建議不無關係,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王大夫所提的奏議,臣覺得甚是有理,諸功結合,臣覺得應該給予其更高規格的獎賞!”

“唔!長孫愛卿所說甚是有理!”李世民說着走回到御座上,喝了聲,“朕已經擬好對其的嘉勉令,今日一併在朝會上宣佈,來人,宣旨!”

一聽李世民如此說,王易趕緊作禮謝恩,反正再高的獎賞,他也不推辭,會心安理得地領受了!

對於李世民所說的“王小愛卿”,還有別人稱他的“王大夫”,王易都不喜歡聽,他希望李世民授他新職,可以將這兩個稱呼換掉,至少“王大夫”的稱呼不再有人叫,那就好了!

他也側耳傾聽隨着李世民喝令,從殿一側走出來宣旨宦官的聲音。

這名內侍省的宦官以尖利的聲音,將李世民這道特別擬製的旨意當殿宣讀了出來,授王易爲正四品下的通議大夫,並將其晉爲正五品上的右親衛府郎將武職,同時賞賜黃金五斤,帛五百匹…。

更多到,地址

第11章 這是何地第32章 意外的相請第56章 這是賠你的東西第31章 良策第43章 御前比試第27章 意料之外第89章 對歷史的假設第14章 爲師會給你機會的第20章 相請第137章 青海之事第37章 準備班師第55章 讓人啼笑皆非第14章 安排周到第94章 我要馬上進宮第106章 父皇好似並不開心第9章 不同桃李混芳塵第7章 潼關懷古第48章 你不覺得奇怪嗎第20章 初臨杭州第21章 婉言謝絕第112章 多提醒你兩句第51章 小別勝新婚第10章 仗要如何打第17章 突發的情況第122章 許婚第140章 爲了一個目標而努力戰鬥第118章 如願以償第57章 運作的很成功第27章 你是第一人第80章 歷史真的如原來那般第51章 王曇新的老師第48章 英雄的禮遇第53章 占城稻種第90章 圍城打援第61章 好消息傳來第43章 吐谷渾內附第2章 挺複雜的第32章 命運還是眷顧我的第145章 賜婚第19章 伏俟城的情況第154章 蘿莉養成第137章 青海之事第44章 如何打算第15章 這些您都看出來了第110章 救命,救命第116章 民族之策第10章 你聽誰的第140章 爲了一個目標而努力戰鬥第96章 很陰險的提議第140章 爲了一個目標而努力戰鬥第98章 李靖的決定第94章 我要馬上進宮第71章 學學老夫的樣第1章 大災的貞觀七年第24章 吳山詩會第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43章 你是我的女人第70章 請戰未果第46章 看風景去第59章 李靖的教誨第16章 改變計劃第44章 小子,有兩手第25章 絕代佳人第35章 因爲三人奏言之故第53章 占城稻種第13章 青海之地,一定會納入我大唐版第128章 盛世將很快來臨第45章 有可能嗎第47章 我們一定遵從第54章 我們打個賭第7章 李世民的要求第10章 他日定會重逢的第8章 受打擊第147章 朕現在很想殺了你第27章 郎情妾意,梅花再綻第158章 盛世已經來臨第145章 賜婚第51章 王曇新的老師第14章 安排周到第10章 他日定會重逢的第1章 大災的貞觀七年第145章 賜婚第28章 老朽只是在報恩第19章 質問第4章 以示紀念第38章 準備動手第112章 多提醒你兩句第22章 我們不是故意騙你的第105章 朕受益匪淺第69章 當醋罈子打翻之時第111章 惹下禍事了第10章 姑娘未嫁第22章 我們不是故意騙你的第64章 再見杭州第122章 許婚第109章 大軍凱旋第76章 盛況空前第71章 才藝展示第4章 龍門春色第108章 王作抵長安
第11章 這是何地第32章 意外的相請第56章 這是賠你的東西第31章 良策第43章 御前比試第27章 意料之外第89章 對歷史的假設第14章 爲師會給你機會的第20章 相請第137章 青海之事第37章 準備班師第55章 讓人啼笑皆非第14章 安排周到第94章 我要馬上進宮第106章 父皇好似並不開心第9章 不同桃李混芳塵第7章 潼關懷古第48章 你不覺得奇怪嗎第20章 初臨杭州第21章 婉言謝絕第112章 多提醒你兩句第51章 小別勝新婚第10章 仗要如何打第17章 突發的情況第122章 許婚第140章 爲了一個目標而努力戰鬥第118章 如願以償第57章 運作的很成功第27章 你是第一人第80章 歷史真的如原來那般第51章 王曇新的老師第48章 英雄的禮遇第53章 占城稻種第90章 圍城打援第61章 好消息傳來第43章 吐谷渾內附第2章 挺複雜的第32章 命運還是眷顧我的第145章 賜婚第19章 伏俟城的情況第154章 蘿莉養成第137章 青海之事第44章 如何打算第15章 這些您都看出來了第110章 救命,救命第116章 民族之策第10章 你聽誰的第140章 爲了一個目標而努力戰鬥第96章 很陰險的提議第140章 爲了一個目標而努力戰鬥第98章 李靖的決定第94章 我要馬上進宮第71章 學學老夫的樣第1章 大災的貞觀七年第24章 吳山詩會第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43章 你是我的女人第70章 請戰未果第46章 看風景去第59章 李靖的教誨第16章 改變計劃第44章 小子,有兩手第25章 絕代佳人第35章 因爲三人奏言之故第53章 占城稻種第13章 青海之地,一定會納入我大唐版第128章 盛世將很快來臨第45章 有可能嗎第47章 我們一定遵從第54章 我們打個賭第7章 李世民的要求第10章 他日定會重逢的第8章 受打擊第147章 朕現在很想殺了你第27章 郎情妾意,梅花再綻第158章 盛世已經來臨第145章 賜婚第51章 王曇新的老師第14章 安排周到第10章 他日定會重逢的第1章 大災的貞觀七年第145章 賜婚第28章 老朽只是在報恩第19章 質問第4章 以示紀念第38章 準備動手第112章 多提醒你兩句第22章 我們不是故意騙你的第105章 朕受益匪淺第69章 當醋罈子打翻之時第111章 惹下禍事了第10章 姑娘未嫁第22章 我們不是故意騙你的第64章 再見杭州第122章 許婚第109章 大軍凱旋第76章 盛況空前第71章 才藝展示第4章 龍門春色第108章 王作抵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