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爲萬世開太平

張力曾經無數次地想過,如何“改造”--亦或者說如何“影響”明末無比強大的士大夫階層。

很多文無非就是開幾所學堂,豬腳振臂一呼,所有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盡數被洗腦,然後接受什麼“民主”、“共和”之類的政治理念。

這--

在歷史上絕對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若是從大儒王陽明的“心學”之“知行合一”上來着手闡釋的話,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那一套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不得不說儒學發展到明代,孔子早已被士大夫階層高高地供了起來--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內閣首輔大人,還是“千里做官只爲財”的七太爺,既不“愛人”,也不“克己”,“復周公之禮”那更是不可能的事兒,“收禮”還差不多……

這個時代儒學學說影響最深的,乃是朱熹那一套“存天理,滅人慾”。

而正德年間橫空出世的王陽明提出的“心學”,正好與朱熹那一套不太對路。

要解釋朱熹與王陽明各自的學說,一二十萬字也說不完,只簡單地說一說。

朱熹與王陽明的區別其實是在“性即理”與“心即理”上,但這個東西並不玄乎,可以用大白話說清楚。

朱熹講性即理,認爲人的本性是好的,但是我們在生活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許多偏見。包括潛意識裡的偏見,比如“我長得不好看”、“我沒用”等等。人的全部思想行動由這些前提條件出發,同時產生了許多負面情緒。遮蔽了人的眼睛、影響了人的行動。

這些偏見不是人的本性,不是天理,而是人慾,是習氣,朱熹要滅的就是這些東西。他把這些東西看作是人心裡的牆,人要努力拆掉自己心裡的牆,拆出來的路就是人的本性,就是天理。

簡而言之,朱熹是拆遷隊的。

王陽明不講性即理。他講心即理。他的意思就是,難道我沒把牆拆掉,我就一直站在這裡拆,別的都不幹了嗎?

牆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我們繞着牆走,照樣前進。

表面上看,繞着牆走是走彎路,但走起來卻更快。因爲你一直傻站在那裡拆牆,拆掉一面走一段,雖然走的是直路,可是費時費力。事倍功半。那個彎路在王陽明看來纔是真正的直路,牆就在那裡,你不去撞牆就是了。繞過去跟你拆掉他,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是從這面牆前邊走到了這面牆後邊。

朱熹的觀點是。只要我們向前走,我們總會遇到牆;王陽明的觀點是。只要我們向前走,我們總會找到路。

朱熹是御用學者,而王陽明和孔孟一樣,不迎合政權。

朱子是固定你的思路,把人思想僵化,他的學徒一看便是朱子門人;但王陽明是活學活用,主張解放心性,由心決定,王陽明的門徒一般很難看出。

這--卻是正對了張力的心思。

因爲王陽明的學說,可以有無窮無盡的解釋--即使最後張力解釋成什麼“資本主義”、“”,那也沒什麼稀奇。不過是披着王陽明“心學”的一張外衣而已!

“外衣”,正是“影響”士大夫階層最最重要的東西!

而這一切,正是從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開始解釋。

知行合一麼,陽明先生主要是從哲學角度解釋,張力需要解釋成--理論聯繫實際,搞實業救國那一套!

古代講究個萬般皆下有讀書高,張力卻要逆天改命,引領未來的工業革命!

當然,這一切現在說都還太早太早,張力需要慢慢地給陳正操和顧有風一步一步地洗腦。

張力看了二人一眼,心裡已經打定了主意:若是這二位飽讀聖賢書之人被自己“忽悠”成功的話,以後推行工業立國阻力就會小很多了……

然則,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來。

張力看了陳正操和顧有風一眼,緩緩地道:“在下在團山堡所作所爲,正是爲了推行陽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而眼下團山堡的新政初具規模,正蒸蒸日上之時,在下突然被小人陷害……”

不等陳顧二人反應過來,張力接着又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爲了團山堡新政,在下受點委屈前去求那周延儒,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頓了一頓,張力又道:“周延儒是什麼人,在下又豈會不知?”

張力也不是傻子,用遼東詭異戰局助力周延儒復起之事,自然是不可能跟陳顧二人說的,畢竟事關機密嘛……現在也不能百分之百斷定陳顧二人就會與自己一條心,還是留個心眼比較好。

至於說以後,張力是很有信心將陳顧二人轉爲“自己人”的!

陳正操聽得肅然起敬,他站起身來,對着張力躬身長揖,朗聲道:“張兄大才,莫非有意於做第二個陽明先生?”

顧有風也有些激動,訥訥地道:“張兄要將陽明先生的心學發揚廣大?效法孟子發揚孔聖人的儒家學說?孔孟孔孟,沒有孟子的發揚光大,孔聖人的學說也不可能世人皆知!”

張力眼睛深邃了起來,沉吟良久之後,也站了起來。

張力臉色微微有些潮紅,看了陳顧二人一眼,朗聲道:“昔年前宋張子有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這話是北宋大儒張載所說的名言,張力拿過來作爲自己的座右銘也不爲過。

頓了一頓,張力接着道:“所謂聖賢,我等又豈可妄議?不過以在下思之,能做到張子所說的四句話,纔是真正的聖賢!”

陳正操撫掌道:“好!好一個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顧有風一時間也有些心潮澎湃,他人比較耿直,不是特別擅長言辭,整個人怔怔地發起呆來--顯然被張力的話深深地觸動了。

一旁的陳正操則不然,他心思比顧有風活泛一些,此刻對張力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陳正操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靜:這尼瑪跟着張力一起混,他以後落個“聖賢”的美稱,自己豈不是也會名垂千古?!

有的人看重名,有的人看重利,實則都是一回事。有名自然就有利,而在讀書人這個階層來說,“名”的誘惑顯然高出了“利”!

張力拋出這麼一個可以“揚名立萬”,沒準以後還會“名垂千古”的--“發揚陽明先生學說”的殺手鐗出來,顧有風自不必說,就連城府頗深的陳正操也動容了!

是啊,東林黨人蠅營狗苟,明爭暗鬥一輩子,無非就爲“名利”二字罷了!

不過東林黨人恐怕多半在史書上留下的不是什麼美名,而是惡名,又豈可與張力這種“名”相提並論?

這一天的東江樓貴賓雅間之中,張力和陳正操、顧有風二人“暢談人生”的同時,隱隱將二人納入了自己的體系--唔,追隨張力投身於實現“知行合一”的理想嘛!

……

瀋陽城最後的一場春雪已經過去了約摸半個多月,城中柳樹冒出了新枝,看起來冬天已經過去了。

崇政殿內,金國大汗黃臺吉臉色有些陰沉,正低頭思索着什麼要緊的事兒。

殿下躬身而立的范文程,心裡頗有些惴惴不安,整個後背都已經溼透了--

雖然崇政殿內還擺放着炭爐,可現在只是春天,終究不是盛夏酷暑時節可比,范文程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

黃臺吉重重地嘆了口氣,范文程立刻“抖擻精神”,將腰桿彎成了九十度直角……

范文程心裡惡狠狠地詛咒起祖大壽,到最後甚至詛咒起寧遠衛團山堡的那些“叛軍”來!

媽的,就不能多鬧騰一會,再堅持個把月麼?

鬧餉這麼快就被撫定了?

真是一羣沒用的東西……

范文程偷偷看了黃臺吉一眼,見他依然還在沉思,不由得有些納悶:大汗都小半個時辰不說話了,難道是在琢磨“兵書”三國演義裡面有沒有應對之策?

范文程撇了撇嘴,思緒飄得有些遠了--

就在數日之前,廣寧衛傳來了消息,好像寧遠衛“叛軍”被明國朝廷撫平了--唔,應該是了,從山海關運到錦州城的補給源源不斷地運入城中。

當時漢八旗主帥李永芳還想偷襲一番,結果祖大壽以重炮封鎖,漢八旗無法接近錦州城池。

畢竟先前漢八旗出陣也只是作爲疑兵之計,並沒有帶攻城車等等重型攻城掩護器械,光靠人命去填大炮,即使是漢八旗,大汗也捨不得讓他們白白去送死。

所以大汗得到消息以後,立刻下了決斷--撤軍!

賣糕的!

當初是自己獻的“疑兵之計”,現在反倒弄成虛耗錢糧,徒勞無功了--這,這又怎麼解釋?

范文程倒吸一口涼氣,頓時覺得“女真諸葛亮”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眼下可不就是麼?

這尼瑪一個不小心,本官在大汗心中的形象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第82章 搭線第474章 戰果第83章 與美同行第420章 變化第500章 美人計第330章 “安居平五路”第123章 徐靜萍(二)第128章 御賜金針第322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480章 “猛將如雲”第457章 豎子成名第166章 你不帶你的如是妹妹走嗎第257章 大大的升官第328章 大汗肯定忍不了……嗎?第53章 鉅變第382章 延綏軍第534章 到底是什麼第73章 流行性出血熱第478章 “黃雀”第7章 明代的車禍急救第470章 此戰已勝嗎?第49章 初現成果第263章 援軍?那是不可能的……嗎?第103章 抽獎第292章 崇禎翻臉那是比翻書還快第414章 知我者,九臺先生也!第220章 殿試前夜,張力VS崇禎第63章 師太,你懂的第178章 好精明的岳父第409章 固所願也第364章 墓地第381章 季孫之憂第27章 蓬萊縣沒人了嗎?第23章 精關不固第189章 好大的官啊,在下嚇得瑟瑟發抖呢!第555章 爲萬世開太平(三)第255章 新兵第446章 心中的那個夢想第507章 分崩離析第14章 恩公第486章 回錦州第86章 你射中何處?第443章 闖王第550章 兵敗(二)第173章 京師第342章 有毒的《三國演義》第264章 升官與擴軍第294章 北鎮撫司喝茶第308章 我就要比他們更陰險!第177章 好囂張的吳家!第468章 雷霆一擊?第37章 瘟疫救治小隊第220章 殿試前夜,張力VS崇禎第40章 疫情惡化第46章 情況有變第332章 艱難的選擇第143章 這是病,得治吶第81章 跟我玩這手?第34章 蟹宴第369章 兔兒屯之戰(二)第395章 守通州(三)第351章 窮寇莫追第539章 變化第24章 納蘭詞第371章 兔兒屯之戰(四)第236章 三掌之誓第80章 交鋒第541章 倭寇入朝第328章 大汗肯定忍不了……嗎?第28章 防疫大營第539章 變化第289章 回馬槍第368章 兔兒屯之戰(一)第55章 棋子第202章 科場睡仙第358章 身殘志堅第212章 崇禎皇帝,來了!第202章 科場睡仙第373章 苦衷第396章 冒天下之大不韙第398章 夜生第282章 死亡漩渦第37章 瘟疫救治小隊第204章 若晨這是海誓,自己又該如何山盟?第245章 人滿爲患的漢軍旗第167章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第96章 神醫道(二)第124章 大明朝,要亡?第257章 大大的升官第102章 此招百試不爽第179章 父親,你將誰千刀萬剮啊?第357章 瀋陽能攻下嗎?第430章 榮華富貴第13章 無藥可治的肝硬化第412章 岳父第206章 我多想回到過去啊第293章 大明三百年間第一反詞第426章 攻海州(二)第228章 撿肥皂第397章 觀望
第82章 搭線第474章 戰果第83章 與美同行第420章 變化第500章 美人計第330章 “安居平五路”第123章 徐靜萍(二)第128章 御賜金針第322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480章 “猛將如雲”第457章 豎子成名第166章 你不帶你的如是妹妹走嗎第257章 大大的升官第328章 大汗肯定忍不了……嗎?第53章 鉅變第382章 延綏軍第534章 到底是什麼第73章 流行性出血熱第478章 “黃雀”第7章 明代的車禍急救第470章 此戰已勝嗎?第49章 初現成果第263章 援軍?那是不可能的……嗎?第103章 抽獎第292章 崇禎翻臉那是比翻書還快第414章 知我者,九臺先生也!第220章 殿試前夜,張力VS崇禎第63章 師太,你懂的第178章 好精明的岳父第409章 固所願也第364章 墓地第381章 季孫之憂第27章 蓬萊縣沒人了嗎?第23章 精關不固第189章 好大的官啊,在下嚇得瑟瑟發抖呢!第555章 爲萬世開太平(三)第255章 新兵第446章 心中的那個夢想第507章 分崩離析第14章 恩公第486章 回錦州第86章 你射中何處?第443章 闖王第550章 兵敗(二)第173章 京師第342章 有毒的《三國演義》第264章 升官與擴軍第294章 北鎮撫司喝茶第308章 我就要比他們更陰險!第177章 好囂張的吳家!第468章 雷霆一擊?第37章 瘟疫救治小隊第220章 殿試前夜,張力VS崇禎第40章 疫情惡化第46章 情況有變第332章 艱難的選擇第143章 這是病,得治吶第81章 跟我玩這手?第34章 蟹宴第369章 兔兒屯之戰(二)第395章 守通州(三)第351章 窮寇莫追第539章 變化第24章 納蘭詞第371章 兔兒屯之戰(四)第236章 三掌之誓第80章 交鋒第541章 倭寇入朝第328章 大汗肯定忍不了……嗎?第28章 防疫大營第539章 變化第289章 回馬槍第368章 兔兒屯之戰(一)第55章 棋子第202章 科場睡仙第358章 身殘志堅第212章 崇禎皇帝,來了!第202章 科場睡仙第373章 苦衷第396章 冒天下之大不韙第398章 夜生第282章 死亡漩渦第37章 瘟疫救治小隊第204章 若晨這是海誓,自己又該如何山盟?第245章 人滿爲患的漢軍旗第167章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第96章 神醫道(二)第124章 大明朝,要亡?第257章 大大的升官第102章 此招百試不爽第179章 父親,你將誰千刀萬剮啊?第357章 瀋陽能攻下嗎?第430章 榮華富貴第13章 無藥可治的肝硬化第412章 岳父第206章 我多想回到過去啊第293章 大明三百年間第一反詞第426章 攻海州(二)第228章 撿肥皂第397章 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