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憐憫

在看到了朱應跟康泰兩人的時候,曹髦終於明白爲什麼文鴦會那麼說了。

他們看向自己的眼神裡滿是懼怕。

就連聲音都有些顫抖。

曹髦輕笑了起來,“兩位,怎麼如此懼怕朕呢?難道是因爲朕的惡名嗎?”

聽到這句話,朱應趕忙說道:“陛下文治武功,千古無二,天下又有誰敢不懼怕陛下呢?”

曹髦頓時仰頭大笑了起來。

“兩位,不必如此懼怕,賜座!”

兩人再次拜謝,這才小心翼翼的坐在了曹髦的身邊。

曹髦看着他們兩人,拿出了一本書,放在了面前,“朕前不久跟陸公商談海外的諸事,陸公便給了朕這本書,朱公啊,你這書寫的不錯。”

曹髦笑着說道:“要論見多識廣,當以你爲先啊。”

朱應和康泰這才鬆了一口氣。

原來是爲了海外的事情啊,只要不是國內那什麼刺客謀反之類的事情就好了。

朱應也趕忙說道:“不敢。”

“不必如此謙虛,朕認真的看了你的書,還有康公,你原先給孫權的奏表,朕也拿來看了看,你們倆出海經歷倒是很豐富啊。”

“朕這次召見你們,就是爲了這海外的事情。”

“朕跟陸卿詢問吳國出海的事情,聽到他說起了衛將軍和諸葛將軍的事情,朕對此很是不滿,倘若是在朕的麾下,就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爲朕攻佔新的島嶼,這是開疆擴土之行,可封侯!”

“怎麼能說沒有功勞呢?”

聽到曹髦的話,朱應渾身一顫,而康泰卻忍不住說道:“陛下,大皇帝也並非是濫殺之人。”

“哦?”

康泰解釋道:“當初大皇帝派遣他們出海,是讓他們前往倭島,與島上諸國聯絡,商談合攻的事情但是這兩個人帶着萬餘人出發,不曾能到達倭島,且造成了極大的傷亡,最後卻只是帶回了夷州的千餘人”

哪怕他們此刻已經成爲了大魏子民,可他們對過去的皇帝還是很尊重的。

如今都要在曹髦面前去辯解。

曹髦倒也沒有生氣,此時的皇帝本來就是神聖的,維護自己的故主,算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行爲。

曹髦又開口說道:“朕也要派人出海,探索諸多島嶼,跟那些小國建立往來,讓他們前來朝貢,伱們可有什麼要說的嗎?”

曹髦這就是在問他們是否願意合作了。

他們若是願意配合,跟着曹髦一起做大事,那固然很好。

可若是他們不願意,曹髦也不會強求,他魏國又不是沒有航行家,不至於看人臉色。

朱應跟康泰對視了一眼,方纔說道:“陛下,臣願意爲陛下效力!”

曹髦大喜過望。

他趕忙令人準備美食好酒,隨即笑着說道:“朕將你們從平州請來,就是爲了聽到這句話啊!”

“你們勿要擔心,朕向來不會虧待有功之人,倘若你們能立下功勳,朕絕不會疏忽對你們的賞賜。”

“當今朕完成大一統,海外的諸國尚且還不知道這件事,朕要開闢比後漢更加強大的盛世,海外豈能不來朝貢往來呢?”

聽到這番話,朱應忽然說道:“陛下,臣在扶南的時候,曾遇到一個人。”

“此人喚作陳宋,乃是天竺人。”

“我當時非常的驚訝,不知他一個天竺人爲什麼會出現在扶南國,後來得知,從海上能到達天竺。”

“我們曾跟着他前往天竺方向航行,看到過幾處島嶼,島嶼上的人文風土與我們截然不同,相貌怪異”

聽着朱應的話,曹髦都忍不住點頭,聽的很是仔細。

朱應又看向了康泰,“康公有本書,喚作《吳時外國志》,其中就記載了海外的諸多小國,也包括天竺那邊的諸多島嶼。”

曹髦又看向了康泰,康泰也回憶起了這件事,如實的說起了自己在海外所見過的諸多小國。

“過去,曾有個商人,此人喚作秦論,他是從大秦國來的,前來朝見大皇帝。”

“大秦??”

曹髦愣了一下,他還真不知道這件事。

孫權還見過羅馬人??

“可詳細告知!”

康泰趕忙說道:“黃武五年的時候,他從海路到達交趾郡,當時的太守趕忙將他送去拜見大皇帝。”

“此人知道一些雅言,卻不是很熟練,他不是一般的商賈,光是隨行的奴僕就有兩百多人。”

“大皇帝曾經跟他詢問了大秦國的風土人情,他一一回答,後來他看到了山越人,覺得很是稀奇,就跟大皇帝討要,大皇帝就送給了他一些山越奴僕,派遣官吏送他回國”

曹髦都忍不住感慨了起來。

從水路來的羅馬人啊。

這也是厲害。

這更是加強了曹髦要派人出海的想法。

當曹髦問起該怎麼更多的跟這些外邦取得聯繫的時候,朱應苦笑着說道:“陛下,其實吳地有很多商賈,都想要外出,只是原先不許他們外出而已,陛下若是下令允許這些商賈外出,他們也能前往天下各地,宣揚大魏之威。”

“可是,陛下爲何要這麼做呢?”

朱應隨即解釋了起來。

原來,吳國是禁止百姓們私自出海的,而孫權本人對那些荒島也不是那麼的在意。

吳國本身就擁有大量的土地,這些地方都沒開發完,哪裡顧得上海外的那些島嶼呢?

而且吳國人口不多,孫權認爲,倘若允許他們出海,就會出現大量百姓逃亡的情況。

尤其是商賈們,他們可能會販賣國內的一些重要資源,這是孫權所無法容忍的。

商賈一直都不太受封建統治者們的喜愛,不只是孫權,很多君王都認爲商賈皆無良,認爲他們不從事生產,不能給國家產生任何的利益。

曹髦當然知道這是錯誤的。

商業活動是應當被廟堂所保護的,民間的商業活動同樣能推動廟堂的發展。

商賈們所能到達的地方,廟堂隨後也能前往

況且說商賈出賣廟堂利益大魏周圍也得有人能讓商賈們去出賣利益啊,他們賣給誰?邪馬臺嗎?

還是有着一萬大軍的扶南國??

還是在千里之外的大秦?

以華夏商賈們的性格,哪怕是去經商,只怕都是去薅別人的羊毛,薅完了就帶着這些東西跑回來

曹髦又與這些人攀談了起來,結果是越聊越投機。

朱應和康泰都沒有見過曹髦,在他們的印象裡,曹髦是一個殘酷無情,時不時就會發瘋,將人誅殺三族的那種暴君。

但是在攀談之後,他們驚訝的發現,這個皇帝待人很是親切友好。

他甚至對海外的事情有一定的瞭解。

說起海外的人文地理,他能說出一番自己的認知來,而且不會自說自話,很樂意接受新的知識。

在這一刻,他們兩人終於明白爲什麼能完成大一統的人會是他了。

面對這樣的皇帝,吳國輸的不冤啊!

氣氛隨即變得融洽。

朱應二人說了很多關於正確出海的建議,曹髦全部接受。

他對這些航海家們非常的重視,對整個航海事業也是如此。

到了這個時候,朱應反而是有些糾結了起來,幾次欲言又止。

看到他的模樣,曹髦笑着說道:“在朕這裡,你可以暢所欲言,朕從不會因爲言語使人獲罪。”

朱應這才說道:“陛下,臣是想要跟您談一談吳國大族的事情。”

康泰一愣,趕忙低頭,扯了扯朱應的衣袖,示意他別多說。

曹髦卻平靜的說道:“好啊,你有什麼要說的呢?”

朱應這才說道:“陛下,吳國既然已經歸降,那陛下就應當將吳人當作自己的子民來對待,當初秦失天下,漢得天下,這是因爲什麼原因呢?”

“是因爲秦人將六國都當作俘虜,逼迫他們,欺辱他們,最後使得六國皆反,而漢太祖皇帝卻以仁德對待諸國,讓他們休養生息,一視同仁,這纔有了大漢天下。”

“您先後擊破了蜀國和吳國,但是卻效仿始皇帝,不能一視同仁,這難道是治理好天下的政策嗎?”

曹髦有些驚訝的說道:“怎麼不是一視同仁呢?朕擊破蜀國和吳國之後,免除了他們的徭役和稅賦,動用大量的錢財糧食來修建渠道,搞水利,開墾修田,如今兩國的百姓們都已經安穩了下來,這難道是苛政嗎?”

朱應無奈的說道:“陛下,您強行遷徙兩地的賢人,我們這些人到達平州之後,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甚至要下地耕作才能養活自己,衆人顛沛流離,死掉的人非常的多,大家對這政策都有怨言,您這樣的行爲,難道不是對兩地賢人的迫害嗎?”

“我們也都願意輔佐陛下,願意爲您效力,還請陛下能很好的考慮這件事啊。”

曹髦聽聞,頓時笑了起來。

“朕曾經跟鍾會談過秦漢的事情,朕詢問鍾會,秦何以失天下,漢何以得天下。”

“鍾會說:這是因爲秦國沒有遷徙各國的大族,導致各國大族紛紛起兵復國,而前漢則是遷徙各地大族於西北,這纔得到了天下。”

“你覺得呢?”

第164章 此子竟可矣第10章 一丘之貉第38章 容易失控第168章 孫綝之死第84章 從今天開始治理天下第94章 這是提拔還是流放?第16章 舅父!第136章 你要如何處置呢第98章 警告第116章 賢人啊裴秀!第137章 你看看咱倆誰合適?第30章 出謀劃策第49章 挾大將軍以令諸侯第119章 能吃嗎?第85章 坦坦蕩蕩第126章 等死吧第132章 羊祜第081章 驚喜!第83章 慶功宴第148章 廣陵散不絕第180章 爲之奈何第124章 汝妻子我教之第252章 反擊的號角第055章 大將軍在何處?第265章 替換第168章 窗外的噪音(完結)第232章 偶像聽我說第151章 以宴爲刃第31章 不急第219章 不必驚慌!第123章 就這?第114章 南北榜案第157章 不錯第83章 忠良之後第38章 讓皇帝吃點苦頭第078章 鍾會的文青病第197章 有點不對第75章 大好爵位,何人繼之?第49章 何不歸天命?第129章 孰強孰弱第148章 廣陵散不絕第047章 狡詐的皇帝第75章 大魏第3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131章 這就是大魏第2章 小旋風曹大官人第174章 不能出錯第57章 過往第98章 河陰之亂第156章 引以爲戒第125章 機器第75章 大魏第69章 絕交書第43章 羣臣之首第28章 太學講學第142章 新刺史第138章 大將軍真傳第225章 舉薦第134章 你怎麼這麼熟練??第150章 毌丘儉第92章 姜伯約,你可知罪?第124章 一貫的作風第153章 格格不入第138章 大將軍真傳第51章 自有人來辦第159章 不如投魏第168章 戰略佈局第176章 原來皇帝長這個樣子第36章 風險第184章 你朋友居然還能通過?第163章 果然如此!第78章 陣容第34章 國之重臣第153章 格格不入第1章 曹公有先祖之風!第220章 我拒絕第051章 伯父家的親弟弟第132章 請求加入第145章 交替第100章 利害第103章 五錢第230章 實不知也第192章 去看看老丈人第12章 郭氏第69章 勇冠三軍的名士第154章 四大帝國的末日第114章 我怎麼沒參與第173章 我計成矣第19章 衛將軍錄尚書事第74章 大漢第73章 勿爲太后,爲天子母第72章 官逼民反第1章 分其心第19章 摯友啊上架感言第168章 窗外的噪音(完結)第157章 王太常第50章 大家第42章 記住我的名字!第175章 他來了
第164章 此子竟可矣第10章 一丘之貉第38章 容易失控第168章 孫綝之死第84章 從今天開始治理天下第94章 這是提拔還是流放?第16章 舅父!第136章 你要如何處置呢第98章 警告第116章 賢人啊裴秀!第137章 你看看咱倆誰合適?第30章 出謀劃策第49章 挾大將軍以令諸侯第119章 能吃嗎?第85章 坦坦蕩蕩第126章 等死吧第132章 羊祜第081章 驚喜!第83章 慶功宴第148章 廣陵散不絕第180章 爲之奈何第124章 汝妻子我教之第252章 反擊的號角第055章 大將軍在何處?第265章 替換第168章 窗外的噪音(完結)第232章 偶像聽我說第151章 以宴爲刃第31章 不急第219章 不必驚慌!第123章 就這?第114章 南北榜案第157章 不錯第83章 忠良之後第38章 讓皇帝吃點苦頭第078章 鍾會的文青病第197章 有點不對第75章 大好爵位,何人繼之?第49章 何不歸天命?第129章 孰強孰弱第148章 廣陵散不絕第047章 狡詐的皇帝第75章 大魏第3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131章 這就是大魏第2章 小旋風曹大官人第174章 不能出錯第57章 過往第98章 河陰之亂第156章 引以爲戒第125章 機器第75章 大魏第69章 絕交書第43章 羣臣之首第28章 太學講學第142章 新刺史第138章 大將軍真傳第225章 舉薦第134章 你怎麼這麼熟練??第150章 毌丘儉第92章 姜伯約,你可知罪?第124章 一貫的作風第153章 格格不入第138章 大將軍真傳第51章 自有人來辦第159章 不如投魏第168章 戰略佈局第176章 原來皇帝長這個樣子第36章 風險第184章 你朋友居然還能通過?第163章 果然如此!第78章 陣容第34章 國之重臣第153章 格格不入第1章 曹公有先祖之風!第220章 我拒絕第051章 伯父家的親弟弟第132章 請求加入第145章 交替第100章 利害第103章 五錢第230章 實不知也第192章 去看看老丈人第12章 郭氏第69章 勇冠三軍的名士第154章 四大帝國的末日第114章 我怎麼沒參與第173章 我計成矣第19章 衛將軍錄尚書事第74章 大漢第73章 勿爲太后,爲天子母第72章 官逼民反第1章 分其心第19章 摯友啊上架感言第168章 窗外的噪音(完結)第157章 王太常第50章 大家第42章 記住我的名字!第175章 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