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三件事

鍾會雖然厭惡荀勖,但是對他的部門從來不曾有過詆譭或者遏制。

他甚至是很支持荀勖去做這些事情的。

荀勖說完了自己這些年裡的成果,張華跟陸抗對視了一眼,點點頭。

曹髦麾下也不是完全沒有能人了,就最頂尖這一批人,肯定是明白這件事的意義多大。

Wшw¤тt kдn¤¢ 〇

曹髦坐在上位,皺着眉頭。

他來大魏只是爲了三件事門閥,蠻夷,天災!

門閥這件事做的還不錯,兩項政令直接讓大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削弱到了極點,等到教育大策逐步完善,門閥就只能退出舞臺了。

當然,教育這種事情,曹髦就是再着急也沒有用,百年大計,只怕是得在兒孫那時才能真正見到大成效。

現階段只要將他們按的死死的,同時給曹溫灌輸門閥等於滅亡的概念,保證兩代人的時間裡這些狗賊不會捲土重來就可以了。

至於周邊蠻夷說起來現在大魏似乎沒什麼蠻夷了。

自從裴秀的教化三步政施行完成,嵇康等學者爲他們追溯先祖,易姓改風之後,這些人就不再是過往的蠻夷了。

特麼的劉淵都當上大魏狀元了。

這玩意能叫蠻夷?

邊塞各地的教化政策都完成的很快,這些人有了戶口,新的身份,接下來坐等他們形成認同感,跟周圍人並無區別就可以了。

這一點也不需要曹髦再去操心,周圍但凡能給大魏造成威脅的隱患都被曹髦給掐滅了。

連高句麗這樣的小角色都沒放過,直接燒燬王城摧毀耕地,百年間都不會誕生那種強有力的勢力來挑戰大魏。

最後一個,便是這災害。

這也是曹髦最爲強大的敵人了。

曹髦爲此準備了很多年,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進行各類的預防和抵禦。

而接下來,就是要驗貨的時間了。

就看曹髦以往的準備是否足夠。

當下已經是甘露七年,再有兩年,災害就要開始大規模降臨首先就是讓大地震動的大洪水。

青、徐、兗三州大水,然後便是西北雍,涼,樑三州大幹旱。

從此災害不斷,每年都有幾個州同時捲入各種災害之中,雪災,水災,旱災,乃至疫病同時攻來。

一直到滅亡,西晉王朝都因這些層出不窮的自然災害而焦頭爛額。

曹髦只記得這兩場大災害,席捲了整個中原的大水災,以及造成了西北饑荒的大旱災,其餘那些曹髦都記不清了。

但是從有備府的報告裡,卻能看出端倪來,例如幽州發生大量牲畜凍死,江東連年大雨,愈來愈猛,蜀地南中地多發病疫等等。

曹髦每次看到這些報告,都會覺得膽戰心驚。

他這次急着將荀勖提上來,也是爲了他能更好的去應對這些事情。

作爲魏晉時代裡第一個提出了預防和抵禦自然災害的人,荀勖絕對是最有資格來做這些事情的。

荀勖隨即開口說起了戶部的新計劃。

“諸公,各地有備衙門上報,地方的情況很是危急,儘管還沒有出現百姓傷亡,但是情況愈發的惡劣,青,徐兩州降雨極多,已有多處耕地被淹沒,若是到明年還是如此,那隻怕遭受災害的百姓就要超出十萬人,倘若是到後年還是如此那情況就無法想象了。”

荀勖的臉色很是嚴肅。

曹髦同樣如此,因爲歷史上這水災足足延續了四年。

荀勖說起了諸多的安排,首先就是引流。

要預防洪水,就得將水分流,多做水利措施,同時要抓緊時日撤離那些距離水流太近的百姓們,進行挖掘和屯土增高等等工程。

荀勖拿出的文書極多,從具體的各個河流,到可能發生災害的幾個重要區域,到工程所包括的範圍,再到糧食救助等等。

他就這麼足足說了近一個時辰,說的非常的具體,連各項工具的支出和具體數額都提到了。

朝中不少大臣的臉上出現了不悅之色。

“陛下,臣有奏。”

衆人一愣,隨即看向了這位勇士。

當衆人看到他的臉後,也就不再意外了。

此人乃是光祿大夫張融,本身乃是鄭學的名士頂流,兼太學事。

太學事也是不容易,大祭酒年年換,卻都不盡人意。

張融打斷了荀勖的上奏,隨即看了看左右的大臣們,他開口說道:“陛下,自古就不曾聽過有人能違背天道而成事的道理!”

“況且,這預知之事,實在荒謬,聞所未聞!倘若就只是以一個預知的理由,就要發動數十萬百姓,耗費三年所積累的錢財,折騰三州之地,這不是很荒誕嗎?!”

“按着荀公之言,如此巨大的工程,只怕是頃刻間就讓國庫空虛,三州百姓一同徭役,不知耽誤多少大事,而最後卻得不到什麼成效,倘若上天降下災害,又豈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呢?”

張融此言一出,羣臣譁然。

大家都知道,這傢伙的官是當到頭了。

但是衆人在心裡還是挺敬佩他的。

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人敢在陛下面前這般直言了。

張融站起身來,看着坐在上位,臉色複雜的曹髦,卻是沒有半點的懼怕。

張融跟曹髦原先處置的那些垃圾們還不太一樣,這人號張君子,道德方面沒有任何的問題,爲人清廉,恪守自己的道德準則,且不懼怕權貴,也當得起君子之名。

唯一的問題是,這兄臺是鄭學的狂熱愛好者。

他曾公開宣稱:天下治經明典者未有如玄者。

他是真的相信上天降下災害是因爲君王不推行仁政

雖然他的行爲讓衆人懼怕,但是他確實說了很多人都想要說的話。

荀勖此刻有些憤怒。

一開始,他是以保全自己的想法進了有備府,但是隨着時日的增加,他對有備府也是真正有了感情。

畢竟這是他親自締造,並且一手帶到如今規模的機構。

可這些年裡,如張融這樣的蠢物們總是層出不窮,不斷的批判他們的工作,認爲他們在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荀勖正決定要開口訓斥,曹髦卻伸出手來,讓他平靜下來。

曹髦看向了張融,他的目光有些威脅,儘管什麼都沒有說,羣臣卻都不由得低下了頭。

一時間,朝議內一片死寂,巨大的壓迫感朝着張融迎面而來,彷彿呼吸都變得堵塞。

一旁的曹溫是頭次看到父親這般模樣,臉已經變得蒼白。

曹髦輕聲說道:“張融,有一件事,朕很想要問你。”

“唯。”

“大禹治水那到底是因爲大禹賢明故而上天收回了災害,還是因爲大禹賢明才能治的了大水呢?”

張融當即說道:“那自然是因爲大禹的德行甚高,故而災害退卻!”

“這麼說來,是舜的德行不夠高,不夠賢明,才發生了災害?”

這一刻,張融忽然愣住了。

看着呆若木雞的張融,曹髦又問道:“我聽聞,自古賢王之時,也不曾缺乏天災,這麼說,華夏從古至今,都不曾出過真正的賢王啊倘若這些人都有道德,上天爲何要降下災害呢?”

張融趕忙解釋道:“不只是因爲君王不夠賢明,國內有奸賊當道,也會引發懲戒”

“哦,這些賢王在世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奸賊嗎?朕也曾讀過鄭玄的註釋,朕記得他說過,真正的賢王在位,天下的秩序都會得到規範,奸賊小人無處藏身,朝中都是忠君之賢這麼說,舜在內的諸多先王算不上賢?”

張融支支吾吾的,他開始在腦海裡思考起反駁的話語。

曹髦卻猛地提升了音量。

“自然的運行規律是不受人所幹預的!不會因爲堯舜而變得興盛,也不會因爲桀紂而滅亡!”

“自然災害是不會因爲君王或者羣臣的道德而收斂,卻是有道德君王跟大臣知道怎麼去治理而已!”

“大禹如今之所以得到敬仰,祭祀不斷,被稱爲賢王,是因爲他的功勞,而他之所以有功勞,是因爲他的賢明。”

“能治水才能算得上是賢,你連先後次序都想不明白,卻想要勸說朕勿要去治水,這是想要讓朕去做桀紂那樣的君王嗎?!”

“來人啊!”

曹髦指着張融,說道:“將此人帶出去!摘掉他的頭冠,將他送往沙州!!”

當即就有郎官進了殿,拉着張融就離開了此處。

張融此刻還格外的驚愕,似乎還在想着皇帝的詢問,在想着答案。

羣臣低着頭,大氣都不敢出。

曹髦示意荀勖繼續說。

這一次,卻再也沒有人敢跳出來打斷他了。

當朝議結束的時候,曹髦帶着太子離開了此處,走在路上,曹髦對身後的曹溫說道:“今日讓你前來,就是讓你知道這三件事。”

“這些自然災害是國家最大的敵人,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必須要去反擊,絕對不能丟在一旁,哪怕治理的成本要遠遠大於遭受破壞的成本,也得去治!”

“那些整日唸叨着道德的人,未必就是對國家有利的人,那些揹負着小人阿諛之名的人,未必就是對國家不利的人!看待自己的大臣,不要看他在說什麼,別人說他什麼,要看他做了什麼,想做什麼。”

“最後一件事,勿要怕處置人,該處置的時候勿要動搖,即刻下手,不給機會,每容忍一次,都會催生出數百個這樣的人。”

“唯”

第250章 如高平陵故事第11章 威名猶在第14章 大魏忠良第234章 絕不饒恕第172章 聞毌丘色變第17章 高處第6章 真名士也第31章 幸運兒第20章 朕聞諫則喜第177章 一同去了第179章 郭君子第105章 失控了?第161章 好機會第39章 東施效顰第48章 要投就投強的第85章 大魏賢官第156章 引以爲戒第68章 大將軍果真忠臣!第19章 摯友啊第97章 郡與國第124章 汝妻子我教之第27章 夜下行兇第090章 羣賢畢至第149章 人選第135章 已得其二第65章 俘虜第191章 德不配位第103章 五錢第132章 羊祜第70章 謝謝啊第184章 種地第200章 錯了太多次第65章 興些土木又何妨?第32章 苦命人第87章 沒選錯第46章 好消息!第149章 人選第182章 分裂第103章 五錢第128章 開始第97章 得儘快第158章 只是尋常的山賊而已第105章 誤會啊第194章 不是髒東西,是聖王!第166章 一路向北第111章 壞了第2章 又是我??第209章 不謀而合呀!第29章 兩碼事第183章 兵部和禮部第141章 你們說的很對第113章 戳破第69章 勇冠三軍的名士第39章 出發第165章 種地將軍第33章 新祭酒第115章 我們可以架空司馬師第104章 還你錢!第72章 官逼民反第111章 壞了第148章 驟變第188章 校事府第98章 這都是閹人的錯!第29章 兩碼事第133章 有反賊!第116章 凡事就怕對比第44章 不必多說第79章 中計第104章 還你錢!第213章 你的後手呢??第180章 上書天子第47章 末日第6章 大賢王老師第97章 得儘快第140章 賢人安世第6章 當世梟雄第138章 八議第112章 心軟第101章 但使洛陽聖王在第167章 不合第031章 都是你的錯!第247章 全怪那弟弟第86章 遺憾第163章 不必服侍第15章 下鋤頭第019章 名正言順第31章 不急第144章 確實好吃第244章 聯盟與吞併第88章 緬懷古人第109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079章 腐蝕第16章 需要一個大將軍第80章 已持神器第88章 緬懷古人第253章 人善被人欺第21章 欺世盜名之輩!第57章 過往第20章 全力以赴是因爲尊重第80章 不怕了
第250章 如高平陵故事第11章 威名猶在第14章 大魏忠良第234章 絕不饒恕第172章 聞毌丘色變第17章 高處第6章 真名士也第31章 幸運兒第20章 朕聞諫則喜第177章 一同去了第179章 郭君子第105章 失控了?第161章 好機會第39章 東施效顰第48章 要投就投強的第85章 大魏賢官第156章 引以爲戒第68章 大將軍果真忠臣!第19章 摯友啊第97章 郡與國第124章 汝妻子我教之第27章 夜下行兇第090章 羣賢畢至第149章 人選第135章 已得其二第65章 俘虜第191章 德不配位第103章 五錢第132章 羊祜第70章 謝謝啊第184章 種地第200章 錯了太多次第65章 興些土木又何妨?第32章 苦命人第87章 沒選錯第46章 好消息!第149章 人選第182章 分裂第103章 五錢第128章 開始第97章 得儘快第158章 只是尋常的山賊而已第105章 誤會啊第194章 不是髒東西,是聖王!第166章 一路向北第111章 壞了第2章 又是我??第209章 不謀而合呀!第29章 兩碼事第183章 兵部和禮部第141章 你們說的很對第113章 戳破第69章 勇冠三軍的名士第39章 出發第165章 種地將軍第33章 新祭酒第115章 我們可以架空司馬師第104章 還你錢!第72章 官逼民反第111章 壞了第148章 驟變第188章 校事府第98章 這都是閹人的錯!第29章 兩碼事第133章 有反賊!第116章 凡事就怕對比第44章 不必多說第79章 中計第104章 還你錢!第213章 你的後手呢??第180章 上書天子第47章 末日第6章 大賢王老師第97章 得儘快第140章 賢人安世第6章 當世梟雄第138章 八議第112章 心軟第101章 但使洛陽聖王在第167章 不合第031章 都是你的錯!第247章 全怪那弟弟第86章 遺憾第163章 不必服侍第15章 下鋤頭第019章 名正言順第31章 不急第144章 確實好吃第244章 聯盟與吞併第88章 緬懷古人第109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079章 腐蝕第16章 需要一個大將軍第80章 已持神器第88章 緬懷古人第253章 人善被人欺第21章 欺世盜名之輩!第57章 過往第20章 全力以赴是因爲尊重第80章 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