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懷兄!”來人是個二十上下的書生,一身藍布長衫,面目俊朗,劍眉高高的挑起,說不出的神采。
“之聿兄!”
來人毫不掩飾地打量着陪他身邊的淑貞、白霜,嬉笑道:“澄懷兄,好福氣還有佳麗相陪?”
“之聿!”楊澄懷沉下臉,正色地道,“你怎能如此失禮?這位是恩師的女兒,毛姑娘;這位是白姑娘,這是白姑娘的小妹。”
楊澄懷一面引薦,那藍衣秀才一一打招呼,這才道:“不敢有勞楊兄,小生段延沛,表字之聿。二位姑娘可是在猜燈謎?”
淑貞點點頭,段延沛道:“這的謎終究淺顯了些,女子們猜猜卻還可以。澄懷兄卻是你也在這爲何?瞧那些小販只顧附庸風雅出的什麼東西?澄懷,且聽聽,這‘阿斗聰慧’打一佛語。這阿斗是庸碌無能之輩,怎麼聰慧?不過取阿斗是後主劉禪的禪字,罷了。你說可好笑?澄懷,不如同我去得櫨?”
“得櫨?”淑貞疑慮地問,她從沒聽過有這樣的地方。
段延沛忙解釋道:“讀書人在那互相猜燈謎!比這的要好許多!”
淑貞是認識字的,她有些心動,去聽聽讀書人的解法也是能長學問的,只是自己一個女子,怎能到一堆男子中呢?“白姐姐,你去嗎?”
“我還是不去了,小妹一個人在那會覺得無趣,我便帶她在這看看就是!”白霜婉言拒絕着,畢竟她今天不是爲了猜燈謎,而是爲了對面的那個人。
淑貞俯下身子,對饅頭道:“饅頭,你又不認字。要不你先回去?讓你三姐多陪我玩玩,可好?”
饅頭還想拒絕,就被段延沛的笑聲打斷了,“饅頭?這小姑娘叫饅頭?好好的姑娘怎麼起這種名字?”
饅頭最不喜歡別人提起自己的名字,她總是認爲自己的名字不好,他爲什麼就不能忍下呢?
“之聿兄!你怎可這般無理?名字乃父母賜之,怎麼隨意取笑?”這有些沙啞地聲音就是饅頭的救命草,“你怎可以名諱看人?你怎知小姑娘日後不成大事?”
段延沛被楊澄懷教訓了,有些不服氣,狡辯地道:“她一個女子能做什麼?澄懷兄何必如此認真?澄懷兄,估計就差你了,我們快去!二位姑娘失陪了!”
“我們不能去嗎?”淑貞問道。
段延沛有些好笑,這女子哪是夫子的女兒,居然還要去男子待的地方,他拒絕道:“女子難登大雅之。姑娘還是別去了!”
淑貞雖是女子,雖是夫子的女兒,可是毛夫子只有她這一個女兒,自小就當兒子養,也讀了些詩書,在這縣中還是小有名的才女,今日卻被人說難登大雅之。她氣惱地道:“我們女子就比不得你們男子嗎?”
“姑娘,自古都是男子比女子強,大丈夫成萬事之事,女子又能做什麼?”
淑貞因爲自己的一時口誤,讓饅頭難堪,本來就有些惱怒段延沛,一聽段延沛詆譭女子,氣憤地同他爭辯:“女子?女子就不能成大事?木蘭從軍,桂英掛帥,紅玉擊鼓,那都是流傳史冊的女英豪!”
段延沛不耐煩地道:“毛姑娘即是夫子的女兒,定是飽讀史書,小生不才,請教這‘牝雞司晨’是何意?”
淑貞當然知道,那是說婦女掌權當政,是不好地意思,她呆呆地不知該如何反駁。段延沛看她吃癟地樣,繼續道:“每朝每代但凡有女子主政,國家都將陷入衰敗之中。你說她能成是什麼大事?”
“之聿兄爲何這般說?豈不聞北魏馮太后輔佐孝文帝,開北魏大業;遼承天蕭皇后,安社稷,奠定遼強盛之勢;就連本朝的孫太后,在土木之變,臨危不亂重用於少保等得力之臣,保我大明百年基業!這怎能說‘牝雞司晨’?”揹着雙手論辯地楊澄懷在饅頭的眼中,慢慢地現出他的容貌,高高的顴骨,清瘦的面龐,跟段延沛比起來,他真的毫不起眼,可是現在的他要比那個俊朗的段延沛要好看得多。
段延沛自知辨不過楊澄懷,只是這樣也太掃自己顏面,紅着臉,硬着脖子道:“那亡國之女,楊兄就忘了?”
“呵呵!”楊澄懷輕笑着,“之聿兄,若是君主勤政,怎會有女色誤國之事?”
“就是!”淑貞忙接口,“你把什麼事都說成是我們女子的錯!”
段延沛瞪着得意地淑貞衝了句:“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淑貞一聽頓時大怒,只是這是孔夫子說的話,要是自己連他的話都駁,要是傳到父親的耳中,定會說她有辱斯文。
饅頭雖聽不懂那話是什麼意思,但是看到淑貞面上不快,知道那不是什麼好話,小聲的道:“你還不是女子生養的?”
她話雖粗,但是聽在衆人的耳中卻是另一番滋味,楊澄懷聽了對這個不識字的小姑娘刮目相看,雖然是句粗話卻搬出了孝道,萬理說不過孝。自己說她成大事,只不過是想幫小姑娘拜託尷尬,現在看來這個小姑娘要是讀了書,以後說不定還真能成一番大事;楊段延沛聽得卻是後怕,他才逞強之說,卻是把他母親,祖母牽扯進去,如是有人說他不孝,這秀才就要被革去,永遠與科場無緣。他尷尬的轉移話題:“澄懷兄,我們同去,同去!”
所謂的得櫨其實是座酒樓,只是經常招待本縣的讀書人,還算是小有名氣。楊澄懷前腳才進得櫨,就有人迎上來跟他打招呼,卻跟在他身後有三個女子,便顯得有些吃驚。
“澄懷,這是……”
楊澄懷指着淑貞道:“這是恩師的女兒,要來見識一番,我聽說景源兄也帶了妹子前來,才帶她來的!這兩位是白姑娘!”
淑貞這才知道,原來還有姑娘來,她原本不過是爲了掙口氣,可又怕到了這都是男人,要是傳了出去,她同一羣男人在一起,她還真是不能見人了。現在還有女子在這,那真是太好了。
那叫景源的也看見了楊澄懷帶着他妹妹過來,淑貞,白霜跟那個姑娘見了禮,就去了邊上,纔要進到雅間。
卻看見一個身着深藍長衫的秀才大步走向:“原來是楊頲,久仰大名,在下文俊彥,字子方。”
饅頭聽着奇怪,拉着白霜問:“姐姐,爲什麼有人叫他澄懷,又有人叫他楊頲呢?”
“一個是名字,一個是字。”饅頭沒聽懂,也沒繼續問。
楊頲略微愣了下,便拱手道:“兄臺是?”
景源道:“子方是鄰縣的秀才,今科要與我們一同赴試,知道你十四歲中秀才,特地拜訪你的!”
楊頲連道:“不敢當,不敢當!”說着請文俊彥坐下。
景源的妹妹見沒事,便請她們同去雅間。外面秀才們高聲談亂,卻被一個聲音打斷:“子方兄,聽說你們縣出了件案子?”
文俊彥也對這事表示懷疑:“正是!這案子仵作四驗四定,可那兇手依舊不承認,太爺用了多少次大刑,他依舊不認。太爺還要第五次開棺驗屍,可這次他卻越獄跑了。你說這不大刑之下都不認罪,又爲何突然逃跑?太爺爲此事被知府大人好一頓訓斥,太爺再三不結案,知府大人早有異議,若不是太爺一力擔保,何來這四次驗屍?”
饅頭聽到他們在說那個案子,好奇心盡起,是他,是那個幫自己挑擔子的人。她想要出去聽,淑貞卻拉着她,說女孩家不要去男人堆裡,饅頭只是不肯,跑到楊頲身邊站着。
“要我說這貴縣的太爺還是迂腐了些!”段延沛不滿地道,“我看這刑用的不夠,真下重刑,看他招還是不招!”
他話剛落音,周景源肅聲道:“之聿這話錯了!重刑之下必有冤屈!”
“正是!”文俊彥附和着,“太爺也不是迂腐之人。這案子確有詭異地地方!”
一聽詭異,在場的秀才們都有些害怕。段延沛仍大大咧咧地道:“詭異?兄臺別爲貴縣太爺找託詞了!難不成還是陰司做案?”
文俊彥一聽這話,立馬放了臉,他本來就長的有些醜,這臉一放下來,更顯得難看:“兄臺爲何如此獨斷,日後你我要是出任一方父母官,遇到這人命大事,難道要就這麼輕易下定論?”
段延沛今晚連續被人擠兌,心情還真是有些不好,他冷哼一聲,不再理人。
文俊彥繼續開口:“在下不是胡說,只是前兩次開棺驗屍都不一樣,所以纔有了後來兩次的開棺。你想一個十歲的大小夥就是再能幹,能一下殺了十幾口人家,而且那家成年男子就有五人,當時居然一點反抗都沒有嗎?要知道那家可是住在本縣人口最多的村子,只要有一人大叫,旁邊就會有人知道。這是其一。
其二,那一家十幾口,全是死於上吊,這雖沒什麼,但不覺得殺十幾口人全部用吊死,是不是很奇怪。
這第三就是更匪夷所思的了,仵作在頭次驗傷的時候說一家之主不是吊死致死,可是第二次開棺又說是,那個仵作三代幹這行,他都幹了四十年,連個吊死都看不出來,是不是不可思議?”
文俊彥的說辭卻是把在場的秀才們都聽出了,是啊,這案子還真是透着詭異。一陣風吹來,秀才們都打了個冷浸。
直到一個秀才招呼着:“莫談國事,莫談國事,我等還是猜燈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