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煉獄的開始

(十分辛苦的和尚求推薦票,求鼓勵……)

見陳希亮爲了說服自己讀書,連真宗皇帝的廣告詞都拿出來了,陳恪不禁暗暗偷笑……他上輩子好歹也是二三十歲的人了,怎麼會連簡單的道理都不懂?誰不知道大宋朝有兩個階級——君與士大夫是一層,其餘人等是另一層。

當大宋朝的官,不僅有地位、有尊嚴、有經濟收入,而且相當於拿到一面免死金牌——這是個不殺士大夫的國家啊,就算犯了法,頂多就是罷官、流放,不抄家、不株連,更不用擔心哪天會被自殺。要不後世讀書人,怎會那麼神往大宋呢?

不說別的,皇帝親自作廣告的工作,那肯定是有政策傾斜的。除非實在不是那塊料,否則不讀書求出仕的話,絕對是腦袋被門夾了。

但是做慣買賣的人,一要察言觀色,二要藏住心裡的想法。陳希亮的心意自然沒什麼好猜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只盼嬌兒好讀書。從根本上,兩人並沒有衝突,然而陳恪的性子,帶着前世的烙印,最不願受人管束。他不奢望無拘無束,但要爭取儘可能多的自由,便裝出一副無心向學的樣子,等着陳希亮給出優厚的條件。

這個分寸要拿捏好,不然把陳希亮惹毛了,可就得雞飛蛋打了。

正所謂‘君子可以欺之方’,不欺白不欺啊……

果然,陳希亮率先出價了:“只要能完成每天的功課,其餘時間你可以自由支配!”

“每天都要應付功課的話,時間太瑣碎。”陳恪還價道:“不如一段時間檢查一次,這樣你好我也好。”

“你要那麼多時間作甚?”在陳希亮印象中,這麼大孩子,不就是玩麼,還用拿出整日的時間來玩耍?

“不瞞爹爹說……”陳恪便道出,自己這幾日的去向。

陳希亮起先氣不打一處來,直想揍這個膽大包天的小子,但當聽他說到,陳恪決定將炒菜技術傳授給那蔡傳富,使其有能力養活老孃時,陳希亮又感動了:“那蔡老闆的確是孝子,你能幫他的話,實在是一樁積善積德事。”說着拍拍他的頭道:“原來汝等昨日,是做此勾當去了,直說不就完了?何必瞞着我,白吃一頓板子不說,還關了一宿的禁閉。”

“……”陳恪輕輕一記馬屁奉上道:“哪想到你這麼……開明。”

“某本就個開明的老子。”陳希亮果然受用,呵呵笑道:“你可以去教他廚藝,不過入股之事,就免了吧。君子不趁人之危,我們只要回賬來就是了。”

“……”陳恪心說,真是個敗家老子,便堅持道:“我們家將來也需要個進項,總不能光指着爹爹下力氣,收回來款子後,還是在他店裡入點乾股吧,橫豎不欺他就是了。”

“這樣,等他生意好起來再說,”陳希亮不是那種古板之人,想想也是個理,萬一自己長病生災,孩子們總不至於餓死,便叮囑道:“到時候人家有能力還債,還願讓我們入股,就不算我們趁人之危了。”

“是。”陳恪點見敷衍過去,便很痛快道:“全聽爹爹的。”

“那就五天檢查一次功課。”陳希亮也不知道這樣對不對,但他願意試試。因爲他從陳恪的身上,感到了無窮的活力。不免生出一份期待,想看他能折騰出一番什麼樣的新天地!

“還是十天吧……”

“嗯……”陳希亮鼻音濃重。

“五天就五天……”陳恪果斷接受,不敢再還價。

~~~~~~~~~~~~~~~~~~~~~~~~~~~~

陳恪還是小看了陳希亮,君子雖然可欺,但智商一點不低,陳希亮在父子之約裡,還是留了後門的——父子只約定五天一查,但課業量多少,卻掌握在老子手裡。

古人學問無遺力,豈能讓頑劣兒討清閒?

而且老陳是鉚足了勁兒,想讓自家三郎和蘇家二郎比一比,倒要看看誰家兒郎更優秀!

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陳恪,在具體制定課程之前,陳希亮先對陳恪進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考試。結果發現他的大學知識要遠好於預期,但小學知識卻一塌糊塗。

這年代,以經學爲大學,稱語言文字之學爲小學。比起宋人來,陳恪有超時代的知識積累,分析問題更加全面,思考角度更加新穎,加之他自幼熟讀儒家典籍,對一些微言大義的解釋與闡發,自然遠超同齡人,甚至比陳希亮也不遑多讓。

但陳恪的知識支離破碎,不成體系。對一些經義理解的很深刻,對一些經義又曲解的很厲害,對一些經義更是一竅不通……不過在陳希亮看來,這很正常,因爲自己從沒對他講解過經義,只要他反覆背誦。

這倒不是陳希亮偷懶,而是因爲此時教學方法如此。一者,是爲後續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二來,是這些聖人之言都有深刻的哲理和內涵,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講了也未必明白。需要學生自己體悟,然後等到進入高一層學習時,由學問深厚的宿儒,來傳道授業解惑的。

無論如何,陳希亮認定陳恪的悟性極高、思考能力極強。在沒有老師講授的情況下,就能自己想到這麼多東西……簡直是大儒的胚子啊!

‘孔夫子小時候,也不過如此吧……’做父親的不無意淫的想道。要是他知道,陳恪的那些驚豔之談,都是從後世的書籍、網絡上看來的,不知該有多失望。

但在小學方面,陳恪的表現就慘不忍睹了。

所謂小學,就是要求學生對字詞辨形體、通音韻、明訓詁。

首先是辨形體,陳恪雖幾乎無字不識,可一筆字寫得太醜……這倒不是大問題,因爲古人並不是從幼年開始習字,他們認爲幼時‘骨軟易傷’,所以要等到孩子長大些。纔開始教其提筆練字。大約就是從十歲開始,而三郎還不到十歲呢。

真正的麻煩在‘通音韻’和‘明訓詁’方面。所謂音韻,就是文字的讀音,所謂訓詁,就是對字詞的解釋。前者是後者的基礎,不通音韻,就無法真正訓詁。

陳恪的麻煩就在這裡,由於時代的古今遷移,地域的南北阻隔,彼此的語音差異是十分明顯的。所以他在陳希亮面前,才儘量少說話,就是怕被識破露餡。

但你要讀書識字,押韻做對,就必須掌握今人的聲韻調。更恐怖的是,除了掌握宋代人的聲韻外,還得掌握古人的……唐代人有唐人的音韻,漢代人有漢人的音韻,先秦人有先秦的音韻,掌握不好那時代的聲韻調,就無法真正理解那個時代的文字……因爲訓釋詞義,往往需要通過語音來說明問題。

其實,宋代人自己都不怎麼治小學,不去深究經文的含義,也不去探索古人的聲韻,但那只是說一般的士子。凡是有成就的大學問家,無一不精通音韻學和訓詁學,因爲小學是大學的基礎。基礎打不好,上層建築自然談不上多牢固。

陳希亮就堅持認爲,不通文字、聲韻、訓詁、天文、曆法、數術,不能讀古書,只能人云亦云,不能發前人所未發!

他這是把自家三郎,照着大儒的方向培養啊!

~~~~~~~~~~~~~~~~~~~~~~~~~~~~~~~~~

找出問題來,自然要對症下藥,陳希亮開出了第一份作業——臨《廣韻》正文一遍。

所謂《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共五卷,是開國時官修的一部韻書,也是歷代韻書集大成者。全書收字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個,註文共十九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字,基本上是誰看誰吐,望之尚且生畏,哪裡提得起學習的興致?

這當然不符合宋朝,將科舉做成最廣泛事業的目標,所以真宗年間,爲了便於士子記誦和掌握,降低應試難度。禮部又頒行了較爲簡略的《韻略》,只收字九千五百九十個,較《廣韻》少了許多。

但陳希亮對三郎高標準,嚴要求,自然跳過《韻略》,直接奔《廣韻》去了。

三郎看到這五本韻書,哪怕正文也有兩萬六千多字,還得用正書,一字不得潦草!不禁心中狂叫:‘你妹啊,還讓我幹別的不?’

他提出抗議,但陳希亮掀起溫情的面紗,露出了嚴酷本相,面無表情道:“按照約定,只要你一次沒完成功課,特權就要取消!”說着冷冷笑道:“與其在這裡哀嘆,不如趕緊提筆寫字!”

“啊……”三郎慘叫一聲,倒在牀上。原本還對他爭取到自由,無限羨慕兄弟們,全都只剩下深深的同情。

----------------------------------------------分割-----------------------------------

新章節寫得不易啊,查了不知道多少資料。同志們,需要票票勉勵一下。

第148章 等閒變卻故人心第149章 卻道故人心易變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上)第347章 態度(下)第358章 日食(上)第188章 彌賽亞第354章 春風得意(上)第211章 老包第60章 反制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上)第309章 遼主(下)第328章 七夕(上)第95章 狄漢臣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352章 和親(下)第377章 黯然銷 魂(上)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352章 和親(中)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二五二章第367章 破鼓(中)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上)第219章 暗戰第6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下)第281章 大理國(上)第297章 滇銅(下)第193章 轟動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下)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上)第274章 無上光榮!第124章 更拉風的狄元帥!第40章 正版天下第164章 品茶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下)第306章 使遼(上)第161章 理想第144章 水淹七軍第191章 解元鬥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366章 府尹難當(上)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下)第263章 以彼之道第131章 歡宴不夜天第150章 手術第143章 白麪老包第127章 小日子感謝感恩感動以及感想第346章 宮禁爲誰開(上)第210章 紈絝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122章 兄弟多就是好啊!第276章 傳臚(上)第245章 熬過寒冬第222章 青天第191章 解元鬥第308章 捺鉢(上)第232章 綺媚兒第261章 判卷第9章 陳希亮第346章 宮禁爲誰開(下)第302章 狀元島(上)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上)第151章 戰果第189章 觀禮第80章 嶺南亂第73章 千萬不要得罪讀書人第223章 生財之道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下)第232章 綺媚兒第275章 殿試(下)第355章 國色天香(下)第134章 合謀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中)第282章 段氏(上)第150章 手術第115章 千年世家第219章 暗戰第333章 大師(中)第170章 狄青保衛戰之大忽悠第370章 伏殺(上)第325章 醜聞(上)第357章 祥瑞(下)第291章 奇蹟之城(中)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下)第105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第115章 千年世家第117章 帝國之傷第278章 金明池上游!(上)第348章 春(上)第78章 出川第46章 天石硯第345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中)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體(上)第168章 狄青保衛戰之開篇第129章 名人第371章 狗急跳牆(下)第175章 早朝第65章 少女與字典
第148章 等閒變卻故人心第149章 卻道故人心易變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上)第347章 態度(下)第358章 日食(上)第188章 彌賽亞第354章 春風得意(上)第211章 老包第60章 反制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上)第309章 遼主(下)第328章 七夕(上)第95章 狄漢臣第207章 感同身受第352章 和親(下)第377章 黯然銷 魂(上)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352章 和親(中)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二五二章第367章 破鼓(中)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上)第219章 暗戰第6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下)第281章 大理國(上)第297章 滇銅(下)第193章 轟動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下)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上)第274章 無上光榮!第124章 更拉風的狄元帥!第40章 正版天下第164章 品茶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下)第306章 使遼(上)第161章 理想第144章 水淹七軍第191章 解元鬥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366章 府尹難當(上)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下)第263章 以彼之道第131章 歡宴不夜天第150章 手術第143章 白麪老包第127章 小日子感謝感恩感動以及感想第346章 宮禁爲誰開(上)第210章 紈絝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122章 兄弟多就是好啊!第276章 傳臚(上)第245章 熬過寒冬第222章 青天第191章 解元鬥第308章 捺鉢(上)第232章 綺媚兒第261章 判卷第9章 陳希亮第346章 宮禁爲誰開(下)第302章 狀元島(上)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上)第151章 戰果第189章 觀禮第80章 嶺南亂第73章 千萬不要得罪讀書人第223章 生財之道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下)第232章 綺媚兒第275章 殿試(下)第355章 國色天香(下)第134章 合謀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中)第282章 段氏(上)第150章 手術第115章 千年世家第219章 暗戰第333章 大師(中)第170章 狄青保衛戰之大忽悠第370章 伏殺(上)第325章 醜聞(上)第357章 祥瑞(下)第291章 奇蹟之城(中)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下)第105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第115章 千年世家第117章 帝國之傷第278章 金明池上游!(上)第348章 春(上)第78章 出川第46章 天石硯第345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中)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體(上)第168章 狄青保衛戰之開篇第129章 名人第371章 狗急跳牆(下)第175章 早朝第65章 少女與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