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誰主浮沉(中)

“呵呵……”章惇笑笑道:“這麼說也無不可。”

“看來這幾個月,你是去江東,聽介甫新學了。”陳恪淡淡笑道。

“不錯。”章惇點頭道:“其實這兩年在家鄉,我雖然閉門讀書,卻不能不聞窗外事。在南方,王介甫的學說,可是大行其道的。”頓一下道:“當時專心舉業,無暇分神細聽,科舉一結束,我便趕往江寧府,聽王介甫講學兩月,頓覺勝讀二十年之書。”

“評價如此之高?”陳恪笑道。

“唐季五代以來,政教廢弛,儒學衰微、禮崩樂壞、聖人之道盡廢、先王制度文章掃地而盡於是矣!”章惇正色道:“王公新學,可明經義、正人心、濟社稷、匡大道也!”

陳恪夾一筷子筍絲,細細咀嚼。身爲宋朝知識分子,又二世爲人,他看得很清楚,儒家從漢朝衰落後,便一直式微,在兩晉隋唐的佛道思想衝擊下,甚至有消亡的危險。但幾百年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佛道思想無法維護大一統、無法維持中央集權,所以這幾百年來,也是歷史上最混亂,朝代更迭最快的時期……儘管其中夾着個盛唐,但實事求是的說,盛唐的一部歷史,就是各種對皇權的挑戰史,恰恰說明佛道思想的無能。

到了五代十國、軍閥混戰、弱肉強食更是到了極點。’今世天子,兵強馬壯則爲之耳。’社會彷彿回到了叢林時代。

宋太祖因緣際會,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後周政權。他看到。若不能改變這一現狀,確立倫理秩序,宋朝也會很快被權臣取代。所以一立國,他就把大量的精力,用在鞏固內部統治上。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儒學捧起來定爲國教,希望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忠君思想。能爲天水一朝維繫江山萬載。

但漢儒之學已經紕漏百出,之後數百年,又沒有傑出人物補救。自己都站不住腳,如何擔負其歷史重任?

好在宋朝科舉只考儒學,把所有讀書人都轉變爲儒生。儒生們在學習儒家典籍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去思考,去完善這們學說。他們很快便拋棄了漢儒僞學,只是破舊容易立新難,從趙二興儒教到現在一個甲子,各種學說層出不窮,卻仍然沒有出現一個贏得廣泛認同的學說。

一個社會如果缺乏共同的價值理想,缺乏凝聚人心的道德力量,必然思想混亂、人心不一,國家也就無法強大。百弊由此生焉。因此整個士大夫階層迫切期望,有人能立新說,對儒家的綱常倫理道德的體系,做出有效論證。只有證明儒家學說是站得住腳的,人們纔會真心相信它。它才能起到收拾人心、重振綱常的作用!

很顯然,誰能建立起被廣泛認同的學說,誰就會成爲活着的聖人,到那時,揮一揮衣袖,便會掀起漫天的狂風。輕輕咳嗽一下,就會引來天下人的聆聽。到那時,你的話就是綸音仙語,連皇帝都不得不聽,你的觀點,就會是千萬人的思想,整個世界都會因你的心意而變!

聖人之位空懸,引多少儒者競折腰?多少年來,無數大儒皓首窮經、講學一生,爲的就是將自己的學說推爲顯學,問鼎聖人之位。

儘管目前還無人成功,不過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王安石的新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已經走在了前頭。

而在這六家之中,無疑是同氣相生的濂學、關學、洛學組成的道學一派,信衆最爲廣泛。但目前影響力最大、呼聲最高、最耀眼的卻是王安石的新學。

這十幾年來,王安石几乎無一日不著書、不講學,早已經門徒廣大信者衆多了。雖然他一直偏居一隅,但他的學說和名聲,早已經傳遍天下,滿朝公卿無人沒拜讀過他的文章,許多人都是他堅定的支持者,所以他纔會得到那麼多破格的推薦和提拔,所以他蓬頭垢面、不徇人情,會被人們看成是他非凡的表現,這裡面的因果關係不能顛倒。

這就是王安石屢次拒絕朝廷任命,一直在地方耕耘十幾年的收穫……王安石的新學爲何如此受歡迎?是因爲他切中時代脈搏,並非空談之學,而是通過發掘先王經典中的微言奧義,爲現實社會的改革提供思想指導與理論依據。誰都知道,大宋已經病了,需要改革,不然會出大問題,但是慶曆新政失敗後,整個社會陷入迷茫和停頓,需要一個人來指明方向,王安石應運而生,自然勢不可擋!

前年,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理論準備,躊躇滿志的向朝廷上《萬言書》,積極倡言改革,並提出了完整的計劃。雖然這份《萬言書》官家留中不發,但還是通過各種渠道,爲天下所周知。

那些對國家現狀不滿、希望改革的朝野人士,全都被這份《萬言書》吸引住了,那‘詳盡可行’計劃,讓人不得不相信,他就是大宋改革的設計師,也是改革能成功的唯一人選。

這種情緒漸漸醞釀,從去歲起,要求王安石回京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就連陳恪遠在大理,都接到王韶等人,要他上書爲王安石搖旗吶喊的書信。

想不到這才一回京,章惇竟然又來做說客,可見王安石的影響力,已經到了何等程度。

“兜了半天圈子,你到底想說什麼?”陳恪終於笑起來道:“推薦王公入朝?我一個小小的六品官,可沒那個本事。”

“先不要急着往外推。”章惇壓低聲音道:“聽我把話說完。”

陳恪點點頭,便聽章惇道:“其實,這次進京,我本不該找你,而是去找劉內翰的。”劉敞現在任翰林學士,他也是趙宗實的老師。

“子厚……”陳恪微微皺眉道:“你已經牽扯這麼深了麼?”

“做大事不惜身,認準了就要全力去做。”章惇卻滿不在乎道:“仲方,大宋朝未來的希望,在王介甫身上,毋庸置疑!”說着端起酒杯,略略激昂道:“介甫,擔天下之聖賢也!但孤傲執拗、地位不高,急需能人佐助,方成大事。我願肝腦塗地,輔佐他爲大宋闖出一片新天地!”

陳恪只好端起酒杯,與他共飲。

“這是不是說,你答應幫這個忙了?”章惇目光炯炯道。

“我若不答應,你便去找劉敞,然後到趙宗實門上求助麼?”陳恪似笑非笑道。

“不錯。”章惇點頭道:“這是我們本來的想法,但一來,你我是至交好友。二來,我心裡不爽他們。三來,我認爲,他們不會重視王公。所以自作主張,先來找你,看看你身後那位,有沒有這個念頭……和膽量。”

“……”陳恪與趙宗績的關係,已經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天下人早把他們視爲一體。在章子厚這種聰明人面前掩飾,反而會疏遠彼此的關係。但這件事來得太突然,他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儘管這似乎正是他和趙宗績苦苦尋找的強援,但必須要把可能的後果想清楚了,才能給出答覆。

想到這,他坦誠的望着章惇,緩緩道:“我不能爲他做什麼決定,所以我需要問問他的意思。”

“我現在想知道,你的態度。”章惇就像一把寶劍,僅劍芒便刺得人生痛。

“子厚,大宋朝已經陷入泥潭,確實不改不行。”陳恪輕輕點頭道:“子厚,但不知,王介甫的革新之舉,準備從何處入手?”

章惇一喜,沉聲道。“王介甫說,要中興大宋江山,道路只有一條:效法堯舜,行先王之道。”

“何爲‘先王之道’?”陳恪問道。

“堯舜之道,至簡不煩、至要不遷、至易不難。可概括爲六個字:‘變法度,易風俗。’”章惇聲如金石道。

“變何法?易何俗?”陳恪追問道。

“變朝廷過時無用之法,易朝廷因循苟且之俗。”章惇沉聲道。

“談何容易?”陳恪輕嘆一聲。

“事在人爲!”章惇的聲音越來越低,說出的話,卻越來越大膽:“我們都認爲,要想成功,須有明君賢臣,光有賢臣,若無明君,雖皋、夔、稷、契之賢,亦將一事無成!”頓一下,壓低聲音道:“故而,我此次前來,是斗膽爲王公擇君的!”

“大宋朝只有一位君,那就是當今官家。”陳恪已經瞭然,這章惇沒有說實話,他肯定早就跟王安石有瓜葛,而不是他所說的,只認識兩個月而已。

“當今官家因循守舊、怯懦無爲,已非臣子獻身之主。”章惇不屑道:“我們的目光,放在未來,放在下一任身上……(未完待續)

第320章 空額(上)第77章 君欲東去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中)第245章 熬過寒冬第65章 少女與字典第316章 重逢(中)第3145章 返京(中)第310章 金風玉露(中)第152章 史上最強承事郎第242章 擠兌第33章 在宋朝的幸福生活第13章 青神縣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中)第356章 制科考試(下)第108章 迴歸第377章 黯然銷 魂(上)第344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上)第305章 談判(中)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上)第300章 黃金之地(上)第109章 移民第7章 眉山尋父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中)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181章 寫你妹的太學體第310章 金風玉露(上)第368章 火災(下)第226章 巨資第363章 凱旋(中)第172章 滿江紅第47章 包黑子很稀罕麼?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下)第361章 人選(中)第287章 錢荒之解(上)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257章 決斷第48章 聚首第32章 茱萸第301章 全民偶像(上)第284章 刺陳(中)第284章 刺陳(中)第96章 人樣子第302章 狀元島(下)第3145章 返京(下)第60章 反制第95章 狄漢臣第180章 應試之王第194章 邀請第285章 獻土(上)第146章 營救第二三六章第302章 狀元島(中)第320章 空額(上)第324章 真相大白(中)第302章 狀元島(中)第291章 奇蹟之城(中)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下)第94章 換將第75章 過堂第359章 說客(下)第294章 港口之爭(上)第269章 夜不眠(上)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下)第298章 真相大白(下)第5章 算計第143章 白麪老包第302章 狀元島(上)第59章 咱們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第103章 西南無戰事第201章 藍第301章 全民偶像(中)第6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8章 師表第351章 冬(中)第347章 態度(中)第203章 戲裡戲外第308章 捺鉢(中)第350章 秋(中)第162章 對策第55章 惡霸第92章 路第88章 隨風潛入夜第69章 八娘第116章 皇帝的苦惱第90章 趙宗績第184章 鬥智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上)第226章 巨資第333章 大師(上)第10章 人要有文化第318章 雲詭(下)第87章 大局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上)第377章 黯然銷 魂(中)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中)第352章 和親(上)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中)第316章 重逢(下)
第320章 空額(上)第77章 君欲東去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中)第245章 熬過寒冬第65章 少女與字典第316章 重逢(中)第3145章 返京(中)第310章 金風玉露(中)第152章 史上最強承事郎第242章 擠兌第33章 在宋朝的幸福生活第13章 青神縣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中)第356章 制科考試(下)第108章 迴歸第377章 黯然銷 魂(上)第344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上)第305章 談判(中)第296章 最寶貴的財富(上)第300章 黃金之地(上)第109章 移民第7章 眉山尋父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中)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181章 寫你妹的太學體第310章 金風玉露(上)第368章 火災(下)第226章 巨資第363章 凱旋(中)第172章 滿江紅第47章 包黑子很稀罕麼?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下)第361章 人選(中)第287章 錢荒之解(上)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257章 決斷第48章 聚首第32章 茱萸第301章 全民偶像(上)第284章 刺陳(中)第284章 刺陳(中)第96章 人樣子第302章 狀元島(下)第3145章 返京(下)第60章 反制第95章 狄漢臣第180章 應試之王第194章 邀請第285章 獻土(上)第146章 營救第二三六章第302章 狀元島(中)第320章 空額(上)第324章 真相大白(中)第302章 狀元島(中)第291章 奇蹟之城(中)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下)第94章 換將第75章 過堂第359章 說客(下)第294章 港口之爭(上)第269章 夜不眠(上)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下)第298章 真相大白(下)第5章 算計第143章 白麪老包第302章 狀元島(上)第59章 咱們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第103章 西南無戰事第201章 藍第301章 全民偶像(中)第6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8章 師表第351章 冬(中)第347章 態度(中)第203章 戲裡戲外第308章 捺鉢(中)第350章 秋(中)第162章 對策第55章 惡霸第92章 路第88章 隨風潛入夜第69章 八娘第116章 皇帝的苦惱第90章 趙宗績第184章 鬥智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上)第226章 巨資第333章 大師(上)第10章 人要有文化第318章 雲詭(下)第87章 大局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上)第377章 黯然銷 魂(中)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中)第352章 和親(上)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中)第316章 重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