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鳳駕還鄉

嘉康初年,六月二十。

古水縣,雲秋山。

石上雲生,山間樹老,樹間隱約可見一座舊石橋,橋後晨霞方收,一擡步輿慢悠悠地行過,沿着崎嶇的小徑下了山來。

帝后的儀仗候在山前的官道上,儀仗前跪着幾個文官,正是古水縣的知縣、縣丞及主簿一行。

這幾日陰雨連綿,官道泥濘,知縣一行天不亮就來了山下,已在泥水裡跪了個把時辰,官袍溼透,正打着寒噤,忽聽一聲唱報傳來。

“帝后駕臨——”

知縣慌忙陛見,顧不得面前有一灘水窪,把腦門子往泥水裡一磕,哆哆嗦嗦地高喊道:“微臣古水縣知縣範科,恭迎聖駕!吾皇萬歲萬萬歲,娘娘千歲千千歲!”

其餘人等一同跪拜,無不聲高身縮,抖似落葉。

皇輿周圍覆幔,帷幕素無華飾,氣象肅穆。帝后共乘在萬千儀仗之中,只聽帷幔後傳來一道慵懶的聲音,“範科,作奸犯科,真乃人如其名。”

帝音涼似秋風,涼而未寒,卻叫人身沐其中已能知秋。

一道明黃之物從帷幔後擲出,太監總管範通的後腦勺上長了眼似的,回身接了個正着,將聖旨一展,腔調死板地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水縣知縣範科勾結鄉紳,判案謀私,欺壓良善,貪贓枉法,枉爲一縣之父母官!即刻奪其烏紗,革職關押,待清查卷宗平冤於民之後再列其罪狀,依律嚴辦!欽此——”

知縣猛地擡頭,一臉的泥水點子。

侍衛們上前褪其官袍之時,見溼透的官袍貼在知縣的身上,竟顯得有些寬大。

帝后來雲秋山已有七日,七日前是欽天監擇定的安葬吉日,帝后親自送暮老國丈的棺槨回鄉,皇后發願不建大墓華陵,只於雲秋山上修了一座合葬墓,將爹孃同葬之後,在山上齋戒守陵七日。

知縣等人在帝后剛到雲秋山那天就來迎過駕,卻被侍衛一句帝后齋戒不得擾駕給攔了。自打得知了皇后乃何人後,知縣就憂思惶惶夜不能寐,好不容易熬到了鳳駕還鄉,被攆回縣衙又熬了七日,竟生生把衣帶給熬寬了。

“起駕——”

太監一聲唱報傳來,侍衛綁起知縣便拖去了一旁,縣丞、主簿等人慌忙跪着退去官道邊兒上,見儀仗浩浩蕩蕩地行了起來。

“擺駕!古水縣衙——”

*

六月多雨,晌午將至,煙雨東來,萬千儀仗行至古水縣外時,見萬絲明滅,城樓虛如遠山,城門開着,守城的人今兒不敢打盹兒,見到策馬前來開道的御林軍後慌忙跪迎。

鳳駕還鄉是爲葬父,儀仗之中未見鼓樂宮隨,只見御林衛爲導,幡幢旗陣爲引,左右衛大將軍護駕,侍中隨車,屬車十二乘,帝后步輦在中,神甲軍在後,殿以黃龍大纛。

皇后出身民間不喜鋪奢,鑾駕簡素,行經城門竟還用了半柱香的時間。

長街兩旁跪滿了百姓,萬民迎候,無人遮傘,奈何儀仗重重帷幔如屏,百姓難以窺見帝后真顏,倒是在儀仗後頭瞧見了知縣等人。知縣身上不見了烏紗官袍,一路被侍衛拖押着,百姓議論紛紛,一路跟着鑾駕往縣衙去了。

到了縣衙門口,一聲落駕傳出老遠,帷幕一打,一人先行下了御輦。

青瓦如洗,天光雲氣浩若匹素,牆南探出幾枝夏花,開得正好。

宮人奉來油紙傘,男子竟一手接過,一手親自撩了帷幔。

這一撩,風拂廣袖,夏花驚落,細雨飛瓊掠過眉前,男子定凝着御輦中,眉目間的脈脈情意勝過了花影春燈。

世間最美的風景莫過於這一撩,撩動春心,從此春閨夜夢,不知多少女子的夢裡情郎似君。

帷幔裡探出半截素指,男子伸着手,讓御輦中人搭着他的腕下了御輦。

女子一襲月裙,身無繁飾,青絲綰就,鳳簪獨枝,一擡頭,三尺青天在上,縣衙金匾在下,她立在衙門口,風姿清卓,容顏依舊。

長街寂寂,湊熱鬧來的古水百姓眼也不眨,恍惚間記起當年素衣撐傘出入縣衙的暮姑娘,她一走就是三年,誰也說不清當年發生了何事,只知再聽見她的音信時,她已名揚天下。

誰也想不到一個賤籍姑娘能有此造化,就像誰也沒想到受盡天下人唾罵的聖上竟然並非昏君。

——天下之人都看走了眼。

“爹,快看!真是暮姑娘!”這時,鴉雀無聲的長街上忽然傳來一道孩童的聲音。

“噓!”人堆裡,一個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漢子慌忙掩住孩子的嘴,轉身便把孩子往人堆裡藏,“快別胡說,那是皇后娘娘!”

百姓呼啦一聲散開,漢子和一雙孩童頓時顯了出來,神甲侍衛無旨未動,只是冷冷地盯着漢子斗笠下的臉,像是防備刺客。

漢子嚇得兩腿發軟,噗通一聲跪在長街上,一雙手仍沒忘了把兒女往身後護。

“你是……趙大寶?”暮青瞧這漢子眼熟,轉身走了過來。

趙大寶沒想到暮青還記得他,一時仰着頭張着嘴,盯着帝后,忘了答話。

“殿下問你話呢。”範通死板地提醒了一句,雖非喝斥,卻把趙大寶嚇了一跳。

“草、草民……是趙大寶!”趙大寶慌忙磕頭,斗笠咚的一聲撞翻在地,滾出老遠。他不敢去撿,趕忙回身讓兩個孩子跪下磕頭,“快!快給皇后娘娘磕頭,謝過娘娘的大恩!”

三年前,他家婆娘吊死在家裡,村裡的趙屠子非說人是他殺的,族裡人險些綁他見官,若不是皇后娘娘還他清白,他現在早被問斬了,一雙兒女指不定被賣去哪兒受苦呢。

兩個孩子都穿着蓑衣,斗笠下的小臉兒巴掌般大,瞧着有些清瘦,眼睛卻清亮有神。兩人一同跪下,聲音稚氣,同聲道:“謝皇后娘娘的大恩!”

“起來吧,地上溼涼。”暮青將兩個孩童扶了起來,目光在兩人身上定了定,淡淡地笑道,“長高了不少。”

這一笑,天都似乎清朗了幾許,街上的百姓看呆了眼,見暮青轉身往縣衙裡走去,清風細雨相隨,她的聲音不似以前那麼清冷,聽着多了些和暖,“你也起身吧。”

趙大寶望着暮青的背影,只見點頭,不見起身。三年前,他帶着一雙兒女跪在雨裡跪謝時,她也是撐着傘走遠了,如今還鄉,仍是舊年時節,她依舊轉身就走,不容人久跪道謝,身旁卻已添了個撐傘的人。

那人與她相攜入了縣衙公堂,宮人隨侍,侍衛分列,一隊御林軍將門檻搬去一旁,百姓擠到縣衙門口,見帝后同坐在公堂案後,天威咫尺,叫人不敢久觀。

不一會兒,縣衙門口便跪滿了人,天還下着絲絲小雨,帝音比綿綿細雨還要慵懶,好聽得似一曲絃音,散出縣衙,漫過長街,天音般降至耳畔。

“人傑地靈之說,古來有之。皇后乃世之奇女子,朕早想瞧瞧養育她的一山一水是何等的靈秀,今日見這古水縣,才知果真是寶地。可惜縣衙的公堂叫一介贓官坐了幾年,真真是糟蹋了。”

帝音落下,鐵靴之聲便傳出了縣衙,知縣被拖到公堂外,侍衛一腳將其踢跪在地,一名老太監執着聖旨出了公堂,立在臺階上將聖旨一展,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知縣者,知縣事也,民乃一國之本,民安方得國泰,此乃朕之所願也。然,古水縣知縣範科,掌一縣之政,不思體察民之疾苦,一心謀奪私利,貪贓枉法,傷國之本,其罪難赦!現將其革職查辦押赴汴都,有冤之百姓三日之內可告御狀,其後可至縣衙訴清冤委,責令新任知縣重開卷宗重審疑案,務必平冤於民,令一縣民生安泰,欽此——”

聖旨念罷,縣衙門口嘩的一聲,百姓頓時議論紛紛。

“告御狀?聽老人們說,告御狀是要殺頭的!”

“你沒聽見這是聖旨?皇上叫咱告御狀,哪會殺咱的頭?”

“去年三叔公家隔三差五的丟雞,衙門嫌事兒小,懶得查那賊,這事兒能告御狀不?”

“……”

“你們咋淨想着告御狀了?沒聽見聖旨裡說新知縣了?新知縣是哪個?”

啪!

這時,忽聽一道帛音自公堂處傳來,百姓擡頭望去,見那老太監還在公堂外,手裡竟又展開了一道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越州奉縣學子崔遠,出身寒門,久知民間疾苦,且孝賢忠義,堪爲一縣之長。今封崔遠爲古水縣知縣兼兵馬督監,知縣事,理縣政,勸課農桑,擇被百姓,莫負天恩。欽此——”範通念罷聖旨,將手往前一遞,儀仗裡便走出個人來。

“學生領旨,叩謝聖恩!”那人一身青衫,看年紀不過及冠上下,聲音卻清遠無波,頗有幾分寵辱不驚的氣度。

知縣官秩七品,竟要聖旨御封,不傻的人都知道是爲何故。古水縣裡飛出了一隻金鳳凰,帝后情深,皇后的故鄉自然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掌政的,能坐上古水縣公堂的人必是聖上的親信。

這位崔大人年紀輕輕就得此要職,眼下雖是七品芝麻官兒,但將來必定是要飛黃騰達的!

一時間,縣衙門口不知多少目光盯住了崔遠,肚腸裡繞起了九轉十八彎兒。

有人後知後覺,悄聲道:“新任知縣大人的名姓聽着有點耳熟。”

“這麼一說,是有點耳熟……”

“前些日子聖上剛在寒門學子之中封了賢號,其中好像就有一位學子跟咱新任知縣大人同名!”

百姓對政事並不敏銳,少有能記起那幾位學子姓甚名誰的,但當今聖上前些日子大封有功之臣,其中就有六位寒門學子。這些學子早在聖上渡江前就名揚江南,他們廣發檄文,揭發元黨謀朝篡位之心,聲討元相貪污西北軍撫卹銀兩一事,要求聖上親政。

天下人皆道聖上是昏君,但在他們眼中似乎不是,沒人說得清從何時起市井之中開始流傳有關聖上的事的,只記得起初是三兩首童謠,後來茶樓裡的說書先生便不再說那些老掉牙的事兒,而是斗膽說起了聖上。大夥兒一開始怕殺頭,沒人敢聽,後來見官府不來抓人,又實在對皇家密事很好奇,茶館裡的人才慢慢多了起來。

先帝暴斃、恆王妃之死、喪母之痛、虐殺宮妃的真相、廣納男妃背後的隱情……一樁一樁,道盡聖上這些年來的隱忍不易,說得就跟真事兒似的。大夥兒起初將信將疑,但沒過多久,大江對岸就傳來了西北軍撫卹銀兩案告破的消息,大家不信也得信了。

再後來,市井之中就熱鬧了起來,茶館酒肆裡常有寒門學子出入,他們鬥詩激辯、暢論國政、批判士族、深談變革之要、擁護聖上親政。聖駕渡江時,盛京事變、立後詔書、皇后從軍入朝替父報仇、帝后情深的恩愛諸事早就傳遍了江南。不得不說,聖上之謀着實深遠,盛京事變在江南寒門思潮之後一年,說明聖上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安排後路了。他一心親政,卻也爲事敗做足了準備,這纔有了今日之景。如今江山一分爲二,江南百姓的日子卻沒有受到什麼影響,聖上親政之後,寒門子弟報國有望,民間反而一派歡喜的景象。

那幾位得了御封賢號的寒門子弟從此再沒去茶館,沒幾人記得住他們的名字,只是城外張貼皇榜那天,因崔遠是越州人士,其母正是揭開西北軍撫卹銀兩貪污一案的人,百姓在皇榜前議論了幾日,今日乍一聽見新任知縣的名姓纔會有人覺得耳熟。

百姓議論紛紛,崔遠充耳不聞,謝恩平身後捧着聖旨退去一旁,縣衙外的百姓卻在此時倒吸一口涼氣!

只見少年的半邊臉上落着塊醜疤,半塊巴掌大的臉皮像是受過烙刑一般,新肉舊疤長在一起,醜陋嚇人。天光雨霧籠着縣衙,少年恭肅地立在公堂外,遠遠望去就像是閻王殿裡派來衙門裡當值的鬼差。

古來只道人前風光好,不知人後兇險事,聽聞崔遠尚未及冠,可瞧這御前領旨的氣度,哪還能瞧得出少年人的稚氣?

“帝后移駕——”

這時,太監的唱報聲傳來,御林衛聞旨而出,跪在縣衙門口的百姓們紛紛起身讓開路來。

步惜歡和暮青出了公堂,行經崔遠身邊時,暮青道:“日後好好奉養你孃親。”

“也得學着做個好官,古水縣乃是皇后的故鄉,朕把此地都交給你了,莫要辜負朕與皇后的信任。”

崔遠不敢擡頭,跪答道:“微臣定不負聖恩!”

暮青來此前該說的話都已經跟崔遠說了,於是便沒再多言,與步惜歡相攜出了縣衙。

御林衛已將長街清了出來,百姓擠在兩旁,帝后近在咫尺,只見兩人比肩而立,男子撐着傘笑道:“坐了一路御輦,還真有些乏了,娘子陪爲夫散散步可好?”

“好。”女子頷首應好,甚是清冷寡言。

男子不惱也不嫌,只把傘遞給了宮人,當街牽住了愛妻的手,在百姓灼灼的目光裡體貼地問:“家中離此可遠?若是路遠,那還是坐輦吧,爲夫捨不得叫娘子溼鞋。”

“不遠,遠也無妨,我沒那麼嬌氣。”只要他想,她就陪他走,不論多遠。

“那就走吧。”他的笑似春風一場,吹皺一泓秋水,蕩得人無酒自醉,“這會兒雨不大,想來也溼不透繡鞋,若是溼了鞋面兒,歸家後爲夫幫娘子換了就是。”

此話話音說低不低,周圍的百姓眼睛睜得老圓,無不以爲自己耳朵出了毛病,聽岔了。

暮青低頭看了眼袖口,步惜歡正在袖子底下捏她的手,捏得好不纏綿。她太瞭解這人的德性,他想的哪是換繡鞋的事兒?

“此番出行就該帶着御史,似今日這般言行,回到朝中就該讓御史參你一本!”暮青甩手整了整衣袖,看似惱了,耳珠卻微微泛紅,雲天青碧,不及這一抹紅暈秀麗,叫人不覺間看呆了眼。

“有娘子在側,爲夫何需御史?”步惜歡笑了聲,眸光風月和柔,說罷一牽她的手,懶聲道,“走吧!”

宮人趕忙撐傘緊隨,儀仗在後,只見帝后相攜而去,衣袂裙裾舒捲如雲,龍鳳對佩玉音清澈,一路叮叮噹噹的走遠了。

*

城北,後柴巷。

三年未歸,巷子裡的老牆根兒下生了青苔,苒苒炊煙從巷子深處飄出來,暮青站在巷子口,如毛細雨沾溼了眉睫,怔愣的神情叫人不忍久看。

“可是巷尾那間?”步惜歡輕聲問。

“明知故問。”暮青回過神來,徑自進了巷子。

家中無鄰,巷子裡三年沒有人來,石板縫兒裡卻連根雜草也未生,顯然是有人來灑掃過。鑾駕七日前就到了雲秋山,知縣可能派人來過,但衙門裡的人沒有旨意不敢擅入院子,那此刻在生火做飯的人會是哪一撥?

步惜歡既然都派人來了,哪能不知暮家的院子是哪一間?

步惜歡的確知道,只是暮青這回卻猜錯了,炊煙不是從暮家的院子裡升起的,而是從左舍院兒裡飄出來的。因巷子頗深,兩家捱得又近,暮青在巷子口處纔看岔了。

“這院兒裡……”

“我們先歸家,一會兒再來。”

步惜歡賣了關子,牽着暮青的手便到了暮家門前。

賤庭門前無臺階,門隨牆開,門上無簪。銅鎖三年裡無人開過,鎖身上竟未見鏽斑,屋瓦上亦未生雜草青苔,連鄰牆之間種着的散竹也長得喜人,竹梢被細心修剪過,不曾因雜生胡長而壓彎竹身遮住牆頭。

炊煙飄過鄰家院牆,柴米之香令人懷念,暮青怔在門口,有那麼一瞬,她竟以爲自己剛從縣衙回來,爹在家中生火煮飯,她一推門進院兒就能聞見飯菜香。

然而,門上的銅鎖卻讓她清醒地知道一切不過是舊時記憶,當她從隨身掛着的藥囊裡取出一把放了三年的鑰匙,鑰匙是溫的,鎖卻涼得刺骨,催人心頭生悲。

院子裡未生雜草,屋裡亦未蒙灰塵,她臨走時翻開的衣櫃已經鎖好,榻上的被褥整潔依舊,桌上的銅鏡前卻還放着碗碟和毛筆,碗碟裡的梔子汁已幹,那是她離家前用來易容的,到如今竟還保留着原樣,只是上面的灰塵被小心翼翼地擦拭過;書房裡的書未遭蟲蛀鼠咬,每一本都摞放在原位,不見灰塵;竈房裡堆着新柴,她離家前用過的乾草、柴禾和藥罐等物還在原地,其餘物什都灑掃得乾乾淨淨。

暮青去各屋裡轉了一圈兒,出來時問:“你很久以前就派人來看護院子了?”

江南多雨,門鎖如若三年未用,鏽跡一定很厚,即便能擦掉也會留下鏽斑和擦痕,可是她剛剛進院兒時發現門鎖很光滑,顯然這三年裡常有人來此。

“不久,你我拜堂之後纔有人看護在此,以前只是過些日子就來灑掃一回。”步惜歡不知何時把傘從宮人手裡接了過來,只有他一人立在院子裡,宮人都在院門外候着。

暮青怔了怔神兒,拜堂是一年多前的事,那晚穿戲服拜的堂,她那時並未覺得自己當真成了親,沒想到步惜歡會派人來看家護院。

“你孃家只剩下這一間院子,你心裡惦記着,爲夫派個人來看家護院也是應當的。岳父如若在天有靈,你我的婚事總要叫他放心纔是。”步惜歡淡淡地笑了笑,眸底溜逝的愧意卻未逃過暮青的眼。

暮青這才發現步惜歡一直站在院子裡沒動,雨勢不知何時大了起來,他撐着傘立在院子當中,任大雨潑溼了衣袂,一動也不動。堂皇金殿都坐得的人,一間民院兒竟叫他如此拘束。她進院兒後就各屋查看,沒顧得上讓他進屋坐,他竟不知自己進屋,平日裡那麼厚顏無恥的人,今兒竟拘束起來了。

他……還是在爲她爹的死而自責。

此事兩人已交心長談過,暮青不想把以前所說的話再說一遍,她徑直出了主屋,拉着步惜歡便進了閨房,“我屋裡的牀榻小了些,念你護院有功,分一大半給你,如何?”

她往榻上虛虛一劃,劃出了三分之二的位置給他,留下的地兒她要側着身才能躺得下。

步惜歡站在門口,傘還沒收,天光照得側顏如畫,眸波暖得溺人,“嗯,娘子要一丈寬的黃花梨大牀,爲夫記着呢,已命內務府在置辦了。”

暮青正往回走,想幫忙收傘,一聽這話險些摔着,“你真想讓御史參你一本?”

她是說過這話,可那不過是兩人之間拌嘴的玩笑之言,他還當真了?

龍牀不過九尺,他若真命內務府置辦一丈的龍牀,御史能把祖制朝制都搬出來在早朝上死諫。

眼下江山只剩半壁,步惜歡剛封了不少寒門子弟,前些日子又在提議興辦學堂的事,朝廷想改革舉官入仕的舊制,興辦學堂只是前期準備。江南的士族不傻,自然猜得出聖意,聖上親近寒門,學子們在各地激辯朝政,新思潮來勢洶洶,士族豪貴不可能長久任之,步惜歡如若給守舊派拿住錯處,他們定會咬住不放胡亂牽扯,直到把事情扯到入仕改革上,施壓到他肯退步爲止。

“他們不尋此事的由頭,也會尋別的事兒,該來的總會來,反而來得越晚準備越足,爲夫倒寧願此事早來。”步惜歡扶住暮青,湊在她耳邊打趣道,“娘子怎就覺得是那些老頑固想找爲夫的岔兒?新官上任還三把火呢,爲夫親政之初,哪個不長眼的不思憂國憂民,專盯着你我夫妻間的事兒,爲夫纔要治一治他!”

暮青:“……”

這人……

算了,她怎麼會蠢到擔心他?遇上他,江南這幫老頑固自求多福吧!

暮青走回牀邊坐下,坐得端端正正的,“先說好,我此生之志在於斷案平冤,不是那一丈寬的黃花梨大牀。”

步惜歡愣了愣,隨即忍俊不禁,倚門而笑,“好,好!都是爲夫飽暖思淫慾,愛跟娘子睡那一丈寬的龍牀,爲夫驕奢淫逸,娘子清廉守正,如此可合心意?”

暮青不接話,嘴角淺淺地揚了揚。

步惜歡走到牀邊挨着她坐下,問:“娘子如此清廉守正,此行當真只待三日?聽你所言,歷任古水知縣身上皆有收受賄賂草結民案的事兒,岳父與你經手的案子開了卷宗重審即可,但你不在古水縣這三年,冤假錯案想必不少,重閱卷宗需些時日,三日哪能看得完?爲夫還是陪你多住些日子吧。”

“不必,這些年的冤案若都翻案重審,三五日的也審不結。朝中事忙,你不可離開太久。”他陪她在山上守陵七日,成堆的奏摺往山上送,每日只睡兩個時辰,親政的辛苦他從來不說,但她心疼,“你說得對,魏卓之、韓其初、章同、崔遠……這些人是朝廷日後的棟樑,現在要多歷練。我以前在家中寫了幾本手札,明日讓崔遠拿去,日後悉心研讀就是。古水縣離汴河城只有百里,日後若有疑案,叫他奏問宮中便可。”

一開始,御封賢號之事她覺得有些早,天下大賢之士不少,崔遠六人年紀尚輕,論學問還當不得賢士之號。但步惜歡的顧慮也有道理,如今天下皆知他親寒門,朝廷舉官的舊制仍在,爲君者若不依律令治國,臣民又如何奉公守法?在朝廷改革入仕制度的法令頒佈之前,他安插親信之人入仕而不經舊制選拔是行不得的,所幸崔遠六人奉密旨到江南舉事,有功在身,因此封賞有名。賢士之號只是借虛名行封賞之實,也是安江南寒門學子之心,有崔遠六人在先,纔可激勵餘者隨行。

朝政之事,她想如步惜歡這般思慮周全還需些年頭兒,她能幫他的唯有刑案一事,民間少一樁冤案,世道就清明一分,天下就好治理些。

這一國之母要怎麼當,她也該思量一番了。

暮青起身走到門口,見這一場大雨來得急去得也急,才說了一會兒話的工夫,雨勢已歇。屋外的牆角里種着一片老竹,入目蒼翠,儼若青牆。

步惜歡跟來門口,見暮青望竹沉思似有心事,便問道:“岳父大人栽的?”

暮青嗯了一聲,“我七歲那年,爹栽下的。那時他衙門裡日漸有了名氣,鄰縣有疑難的案子都來相請,他在衙門裡的日子比以前好過了許多,鄰里之間卻越發疏遠。我爹怕屍臭味兒薰着街坊,便在牆外和院子四周種了些散竹,想着遮一遮味兒,可最終左鄰右舍還是搬走了。我整日擺弄屍骨,自幼沒有玩伴,街坊四鄰搬走後,爹見我越發寡言,自責了好些日子。”

步惜歡聽後沉默了好一陣子,看見牆外的炊煙後才笑了笑,“那你一定沒去街坊家裡用過飯。”

“嗯?”

“正好,爲夫也不識此中滋味,不如你我今兒晌午去那家打一頓秋風如何?”問罷,步惜歡不等暮青答話,牽着她的手就出了屋,兩人徑直出了院子,沒個幾步就到了正燒火做飯的鄰居門前。

門關着,步惜歡上前敲了敲門。

------題外話------

某今:聽說可以告御狀,我要告御狀!

陛下:有何冤情,卿且奏來。

某今:上一章臣說“本卷最後一章”,沒說“本書最後一章”,好多小夥伴沒看仔細,以爲就此完結了,四處呸臣爛尾,臣好冤啊!

青青:你與讀者之間的交流本該用白話,咬文嚼字致人誤會,喊什麼冤!

某今:我……

陛下:愛卿這不是更了卷三了?此卷一出,誤會自解,何需喊冤?

某今:我說……

陛下:愛卿還有何事要奏?

某今:我說,你們倆這案子審得有點坑啊!以爲我真是來喊冤的?我是來告訴你們倆的,這是最後一卷了,寫一章少一章,且膩歪且珍惜吧,哼哼哼哼!

第二百四十二章 奪宮(下)一更第十章 南圖國書第二十二章 石灰粉暗器!第九十七章 信任如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女人第九十四章 桑卓神使第二百四十二章 奪宮(下)一更第七十七章 拼骨第一百五十七章 鐵證如山!第一百零九章 你屬狼狗的?第二百四十章 盛京宮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要活着,才知苦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有人威脅朕第九十章 無恥風範第十六章 從此孤身第十六章 從此孤身第一百三十九章 專業坑主子第二十六章 鄂族聖器第二百零八章 幕後真兇(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拜軍師(二更)第十章 別在我面前說謊第一百零五章 夢裡見君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六十章 老將的信念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一百零八章 誰是糟糠之妻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制散瞳劑第一百三十七章 好好稟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史上最牛劫財劫色第一百九十九章 鐵血犧牲第十一章 鳳佩之託第一百八十章 瘋狂的推測第七十九章 我是暮懷山之女第二十六章 線索中斷第二百一十四章 殺父真兇!第十七章 夜探刺史府第二十二章 石灰粉暗器!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命無貴賤第四十六章 歪理!第二十一章 當殿查案第二百零九章 幕後真兇(二)_5201小說第一百章 騙人要智商第二百零七章 有我在前第二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三十六章 別院詩會第八十章第二個下毒者第三十章 我有戀屍癖第七章 簡單普通的命案第六十七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八十五章 都督的損主意第二十三章 天下共睹第八十五章破綻!混戰!第二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二兇手第十七章 夜探刺史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你可歡喜?第三十七章 相處第二百七十五章 我們圓房吧!第十三章 何氏自薦第二十七章 神權之國第一百零七章 我教你懂第一百四十七章 拜軍師(二更)第七十三章 養好傷再去青樓第一百三十九章 專業坑主子第一百三十章 逗比血影第四十五章 如此破案!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想娶兩個第一百零五章 夢裡見君第三十二章 天選大陣第十七章 夜探刺史府第五十章 我要從軍!第二十一章 案情復原第五章 皇后授業第十一章 鳳佩之託第五十五章 命數第二十八章 神廟屠惡第二十五章 全境平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得俊的男人都是兔爺第一百二十章 我就是要護着你!第一百八十七章 影帝VS影后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豆腐第十二章 摳門少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專業坑主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都督娶妻第二百三十八章 二帝爭一後第八十四章 復仇之夜!第三十三章 察言觀色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豆腐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面楚歌第十九章 千里家書第九十一章 計中計!(二更)第九十八章 雌伏也無妨?第四十三章 賢妻與嫁妝第一百一十三章 有人威脅朕第七十二章 心口取刀(下)第九十章 無恥風範第九十章 機關破!(一更)第九十八章 雌伏也無妨?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婚燕爾第二百三十九章 兄弟相見,四方雲動
第二百四十二章 奪宮(下)一更第十章 南圖國書第二十二章 石灰粉暗器!第九十七章 信任如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女人第九十四章 桑卓神使第二百四十二章 奪宮(下)一更第七十七章 拼骨第一百五十七章 鐵證如山!第一百零九章 你屬狼狗的?第二百四十章 盛京宮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要活着,才知苦難第一百一十三章 有人威脅朕第九十章 無恥風範第十六章 從此孤身第十六章 從此孤身第一百三十九章 專業坑主子第二十六章 鄂族聖器第二百零八章 幕後真兇(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拜軍師(二更)第十章 別在我面前說謊第一百零五章 夢裡見君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六十章 老將的信念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一百零八章 誰是糟糠之妻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制散瞳劑第一百三十七章 好好稟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史上最牛劫財劫色第一百九十九章 鐵血犧牲第十一章 鳳佩之託第一百八十章 瘋狂的推測第七十九章 我是暮懷山之女第二十六章 線索中斷第二百一十四章 殺父真兇!第十七章 夜探刺史府第二十二章 石灰粉暗器!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命無貴賤第四十六章 歪理!第二十一章 當殿查案第二百零九章 幕後真兇(二)_5201小說第一百章 騙人要智商第二百零七章 有我在前第二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三十六章 別院詩會第八十章第二個下毒者第三十章 我有戀屍癖第七章 簡單普通的命案第六十七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八十五章 都督的損主意第二十三章 天下共睹第八十五章破綻!混戰!第二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二兇手第十七章 夜探刺史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你可歡喜?第三十七章 相處第二百七十五章 我們圓房吧!第十三章 何氏自薦第二十七章 神權之國第一百零七章 我教你懂第一百四十七章 拜軍師(二更)第七十三章 養好傷再去青樓第一百三十九章 專業坑主子第一百三十章 逗比血影第四十五章 如此破案!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想娶兩個第一百零五章 夢裡見君第三十二章 天選大陣第十七章 夜探刺史府第五十章 我要從軍!第二十一章 案情復原第五章 皇后授業第十一章 鳳佩之託第五十五章 命數第二十八章 神廟屠惡第二十五章 全境平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得俊的男人都是兔爺第一百二十章 我就是要護着你!第一百八十七章 影帝VS影后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豆腐第十二章 摳門少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專業坑主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都督娶妻第二百三十八章 二帝爭一後第八十四章 復仇之夜!第三十三章 察言觀色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豆腐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面楚歌第十九章 千里家書第九十一章 計中計!(二更)第九十八章 雌伏也無妨?第四十三章 賢妻與嫁妝第一百一十三章 有人威脅朕第七十二章 心口取刀(下)第九十章 無恥風範第九十章 機關破!(一更)第九十八章 雌伏也無妨?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婚燕爾第二百三十九章 兄弟相見,四方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