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醫學

從亨特拉爾綜合醫院成立的那一天開始,美國醫學漸漸走上了巔峰。

到了1940年,亨特拉爾醫學教育體系已經一統全美,從招生標準到教學體系,從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到具體內容,都成爲了全美七十家醫學院共同的標準。全美除了兩個州以外,其他所有的州政府都接納了亨特拉爾醫學院醫學教育系的建議,制定了一是准入制度和考試標準。

不用再等二戰的突飛猛進,也不用等到戰後大量德國人的到來,因爲約翰的出現美國醫學提前走上了世界之巔!

1940年的時候,就完成了。

事實上從19世紀末開始,美國外科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尤其是當1924年,約翰?亨特拉爾先生終於同意了外科醫師們的請求,“屈尊降貴”擔任了美國外科學會會長一職之後,美國外科技術開始全面突飛猛進!傳統的普外科技術已經滿足不了開了眼界的美國外科醫師們,他們開始在神經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等領域全面突進,甚至包括了外科的禁區心臟——1937年,67歲“高齡”的約翰?亨特拉爾完成了一臺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在建立體外循環的條件下,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外科時代……

而到了1920年以後,內科、婦產科、兒科、眼科等專業也開始高速發展。

其中的佼佼者,自然是亨特拉爾醫學院這個美國當之無愧的第一醫學院!所有這一切,除了亨特拉爾醫學院先進的教育體系、科研製度之外,還得益於亨特拉爾基金會持續不斷的鉅額投入!

1940年,亨特拉爾基金會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二十億美元!

每年數百萬美元的投入,讓亨特拉爾醫學院一直處在世界醫學界的最頂端,截至1940年爲止,總計40次諾貝爾醫學獎中,有七次是頒發給亨特拉爾醫學院的教授,還有五次是頒發給亨特拉爾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事實上如果統計目標變成亨特拉爾大學的話,這個數字將會變成三十九次,亨特拉爾大學的物理、化學實力同樣強悍無比……

除了基金會之外,亨特拉爾財團的醫療公司每年也會提供大量的贊助。

1922年,亨特拉爾製藥公司被分拆爲三家,除了亨特拉爾製藥繼續保留之外,另外兩家分別是海德思和安娜。前者是亨特拉爾家族德國故鄉小鎮的名字,後者則是約翰妻子的名字。而亨特拉爾醫療器械公司也分拆爲了兩家,亨特拉爾醫療器械繼續生產傳統的醫療器械,而第二家未來醫療器械公司則主要生產x光、心電圖等醫療器械。

1922年3月,亨特拉爾製藥公司開始小規模生產胰島素。

1928年10月,海德思製藥實驗室發現了青黴素。

1930年9月,未來醫療器械公司第一臺商用超聲波被生產了出來。

1937年4月,亨特拉爾醫療器械公司推出的人工呼吸機大受歡迎。

……

龐大的科研投入以及與亨特拉爾系醫學院的全面合作,讓五家醫療公司始終站在世界的最前沿,不停的推出優秀的藥物,並且從全世界賺取大量的利潤。而營收龐大的五家公司,則會每年拿出高比例的利潤,繼續投入到新藥研發、實驗以及亨特拉爾醫學院等學校的實驗室之中,爲他們將來的發展積累更多的技術和專利!

這樣的循環機制,一如亨特拉爾財團其他的公司一樣。

所以當一戰結束之後,其他財團或者其他國家奮起直追,通過購買亨特拉爾財團的技術專利以及自行研發,以爲自己正在趕上或者超越亨特拉爾財團的技術時,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哪怕是在大蕭條之中,亨特拉爾財團也依然投入巨資進行研發。大家的技術差距非常沒有減小,反而是在持續不斷的擴大!這一點,不光是體現在製藥、汽車、化工等領域,同時還體現在很多不能公開的領域,比如說戰艦、飛機、材料、雷達等……

扯遠了。

亨特拉爾醫學教育和醫療體系的強大,也帶動了中國現代醫學的發展。

以八所亨特拉爾系的頂尖醫學院爲核心,十家中型醫學院爲主幹,建立了中國的亨特拉爾醫學體系。而其他的中國醫學院校,無論是中國政府籌辦的如北京醫學院,還是教會學校如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甚至洛克菲勒投資的協和醫院院,都不得不追隨他們的腳步,部分或者全部採用亨特拉爾醫學教育體系。

不追隨,就是死!

這不光是因爲亨特拉爾體系的強大影響力,同時還因爲國內最頂尖的醫師和醫學家們,幾乎全都來自於美國或者德國的留學生!美國留學生們自不必說,基本上都出自東北十校,而德國的留學生們則全部來自海德堡、柏林等地,基本上也是亨特拉爾體系的擁護者。

柏林大學畢業的約翰?亨特拉爾先生,就是這麼牛!

本來對德國醫學的影響力就不小,一戰後隨着亨特拉爾財團取消德國賠款,並且對德國大舉投資,也讓德國醫學界的最後一絲反對聲也消失了。雖然教育體系上依然有着巨大的差別,畢竟德國人幾十年的積累不是那麼容易推翻的,但是別忘了亨特拉爾體系和原本的美國體系也不相同,本來就是約翰從後世拿來!

美國的教育體系,本來就在二戰後融合了不少德國人的東西。

所以哪怕依然有着巨大的差別,但是並不妨礙德國人接受約翰的一些理念。所以在中國這片大地上,本來就佔據絕對優勢的亨特拉爾體系,就徹底完成了統一——歷史上和英美系對立的德日系,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好吧,又扯遠了。

大批經受過亨特拉爾醫學教育,或者乾脆就是從亨特拉爾醫學院畢業,並受過亨特拉爾綜合醫院住院醫師培訓的精英,從美國回到中國後,迅速成爲了中國醫學界或醫學教育界的中堅力量!一如未來中國的頂尖專家們,幾乎全都是名校畢業,然後有着在歐美日等地進修學習的精力……

在這些人的努力和推動下,中國的醫學水平也是一日千里!

現代醫學發展到1920年的時候,其實也不過是剛剛起步而已,無論教育體系、醫療體系還是研究體系,都在慢慢的摸索當中。只不過醫學的發展需要的是各方面的支持,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全方位的落後,導致了醫學上的發展停滯,至於中西醫之爭等話題,無非就是一個無奈的借而已。

所以這個世界的中國醫學,自然不是另一個世界可以相提並論的。

有大量受過現代教育的精英存在,有強有力的政府和穩定的政治環境,再加上這些年約翰不遺餘力的投入,中國的現代醫學教育和醫療體系雖然規模還不算很大,但是卻已經跟上了美國的腳步!尤其是亨特拉爾體系當中的十幾所醫學院和數量更多的醫院,基本上就是緊跟美國的步伐,每年留學歸來的精英以及前往美國進修的醫師們,保證他們不會落後或者落後太多。

甚至在某些領域,中國人已經走在了前面!

比如說對某些傳染病的研究,比如在眼科和腹部外科領域的研究,比如說對於營養不良、維生素的研究等等,1940年中國在四大醫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多達三十六篇,僅次於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位於世界第五位,就是強有力的證明……

在中國和美國持續發展的時候,世界的局勢也是頻繁變換。

英法想要繼續維持他們在全世界的統治地位,但是重新崛起的德國人卻想要恢復往日的榮光,同時一雪前恥。到了1940年,他們終於做好了準備——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德國人都比另外一個世界的1939年更加強大!

在這個世界,他們擁有了更強大的坦克、飛機和戰艦!

在某些秘密人物的建議下,德國人設計了性能卓越但是結構相對簡單、容易維護的坦克;從1932年開始,他們一口氣生產了五艘航空母艦,並且配備了從亨特拉爾軍用飛機制造公司購買專利製造的艦載機,就連海面下的潛艇,德國人制造的數量也比歷史上多了一倍!

與此同時,意大利和日本也準備好了。

不得不說歷史的軌跡或許被約翰往後推延了一點,比如說歐洲戰爭的爆發從1939推遲到了1940,再比如說中國的崛起讓日本徹底的失去了機會,他們只能無奈的目光轉向東南亞等等,但是這個世界的大方向卻不是一個亨特拉爾財團可以左右的。所以當希特勒在德國站穩腳跟,並且煽動起國內的氣氛之後,亨特拉爾財團開始默默撤走在德國、法國和英國的所有投資,並且啓用了在德國的很多準備——一批德國“本土”公司研製的“黑科技”!。

大批的先進技術短時間涌現,極大的加強了德國人的力量。

就連日本在二十多年持續不斷的鉅額投入下,也研製出了強悍的坦克和飛機,同時裝備了諸多的航空母艦和戰列艦。龐大的軍備和悽慘的經濟,讓他們不得不選擇對外擴張的道路,而在西進之路徹底堵死之後,日本也只能和德意締結合約,把目光轉向了歐洲人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第23章 邀請函第44章 準備完畢第52章 車與房第33章 訪客第23章 伯格曼第11章 愛迪生第30章 福爾摩斯?第10章 會議第9章 嘆息第11章 病人第15章 前夜第7章 製藥公司第38章 成交第12章 貸款第17章 科赫第13章 上市第58章 兩個體系第20章 達成第47章 報價第47章 期待第5章 畢業第4章 最優秀的第八章第34章 裂口第12章 衝突第13章 講述第36章 手術與想法第15章 卡爾斯魯厄大學第7章 空院第4章 戒心第1章 中國廚師第43章 擺出來第二章第15章 搶先第46章 翻臉第八章第41章 第一篇論文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二十六章第33章 覬覦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二十七章第21章 無線電和陰極射線第4章 得手第45章 心肺復甦第17章 奇蹟第1章 1891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7章 科赫第2章 歡迎回家第5章 確定第7章 教材和儀器第53章 買畫第8章 兩個牛人第51章 年齡第6章 製成第38章 現代醫學教育體系第56章 超級訂單第二十五章第3章 徵兆第49章 專業第41章 內容第18章 條件第4章 得手第5章 婚期第57章 同歸於盡第三十七章第6章 建議第16章 故事第48章 離開第17章 政治第20章 統一第19章 恫嚇第29章 不爽第38章 莫名的邀請第11章 醫院不掙錢?第39章 焦點第18章 條件第19章 交易第2章 新俱樂部第1章 成了第25章 換個思路第24章 護士學校第30章 放棄第17章 宴會第5章 援助第49章 股份第2章 新俱樂部第11章 房子和禮物第四十五章第6章 摩根第6章 拖拉機第26章 爭論第37章 加蓋一層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17章 達成合作第16章 爲難第27章 學生們第49章 再訪巴斯德第29章 興奮
第23章 邀請函第44章 準備完畢第52章 車與房第33章 訪客第23章 伯格曼第11章 愛迪生第30章 福爾摩斯?第10章 會議第9章 嘆息第11章 病人第15章 前夜第7章 製藥公司第38章 成交第12章 貸款第17章 科赫第13章 上市第58章 兩個體系第20章 達成第47章 報價第47章 期待第5章 畢業第4章 最優秀的第八章第34章 裂口第12章 衝突第13章 講述第36章 手術與想法第15章 卡爾斯魯厄大學第7章 空院第4章 戒心第1章 中國廚師第43章 擺出來第二章第15章 搶先第46章 翻臉第八章第41章 第一篇論文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二十六章第33章 覬覦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二十七章第21章 無線電和陰極射線第4章 得手第45章 心肺復甦第17章 奇蹟第1章 1891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7章 科赫第2章 歡迎回家第5章 確定第7章 教材和儀器第53章 買畫第8章 兩個牛人第51章 年齡第6章 製成第38章 現代醫學教育體系第56章 超級訂單第二十五章第3章 徵兆第49章 專業第41章 內容第18章 條件第4章 得手第5章 婚期第57章 同歸於盡第三十七章第6章 建議第16章 故事第48章 離開第17章 政治第20章 統一第19章 恫嚇第29章 不爽第38章 莫名的邀請第11章 醫院不掙錢?第39章 焦點第18章 條件第19章 交易第2章 新俱樂部第1章 成了第25章 換個思路第24章 護士學校第30章 放棄第17章 宴會第5章 援助第49章 股份第2章 新俱樂部第11章 房子和禮物第四十五章第6章 摩根第6章 拖拉機第26章 爭論第37章 加蓋一層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17章 達成合作第16章 爲難第27章 學生們第49章 再訪巴斯德第29章 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