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中國

中國人不是魔術師,約翰也不是救世主。

能夠在經濟危機中依然保持經濟的增長,創造一個奇蹟,完全得益於中國原本落後的工業和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從1922年開始的十年計劃,在1930年就提前完成了。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停歇,當美國的經濟危機爆發之後,中國人立刻就開始了第二個十年計劃——一個更加龐大的基礎建設工程開始了!

建設鐵路三萬公里,公路十五萬公里,鋼鐵產量超過一千二百萬噸,發電量突破七百億千瓦時,煤炭產量超過兩點五億噸,石油產量超過六百萬桶,汽車產量超過三十萬輛,輪船四十萬噸……

龐大的目標,源自於國內龐大的市場。

在美國一戰後的黃金十年裡,中國同樣迎來了自己的黃金十年,不但提前完成了第一個十年計劃,同時經濟總量也以每年超過百分之三十的速度持續增長着!薄弱的基礎讓他們擁有了極大的上升空間,而亨特拉爾財團的資金、技術和設備,再加上大批留學生和德國精英的協助,讓中國人迎來了一個經濟奇蹟!

在高速發展了十年之後,中國國內的龐大市場也形成了。

十年時間,讓中國培養出了一千三百萬的產業工人,而傳統的小農經濟農業,在亨特拉爾財團援助的化肥、農用機等新產品進入國內之後,政府開始主導東北等地區的現代農業改造。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但是這條路卻被堅持了下來。稍稍富裕的農民和大量薪水豐厚的工人,再加上政府官員、軍人和那些工商業的認識,支撐起了國內的消費能力。

於是1930年的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小的市場。

而在亨特拉爾銀行專家們的建議下,中國製定了新的十年計劃,底氣就來源於不斷增長的市場和政府稅收。當然,亨特拉爾銀行一如既往的要給予支持,將會爲中國的第二個十年計劃提供至少十億美元的貸款!

經濟危機當前,準備好的中國政府立刻便開始了實施。

爲了應對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中國規定所有政府投資的這些大工程,包括鐵路、水利、電力、鋼鐵、採礦、石油等行業,必須採購國內的產品。這些年除了亨特拉爾財團之外,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等都在中國大舉投資,建設了許多技術先進的工廠,因此所有的產品都可以在國內買到。

急速增長的國內市場,也足以消化掉這些產能。

或者說如此龐大的基礎建設投資,國內的產能根本就無法滿足,因此當時間來到1930年底,世界經濟危機空前嚴峻,美國經濟徹底進入到地獄的時候,在亨特拉爾財團的主持下,中國人開始了對美國工業的搬遷運動!大量超低價格的鋼鐵、石油、造船、鐵路、汽車等製造業的設備,被亨特拉爾海運公司一船船運往遠東,流入中國的工業血管之中。而在因爲中國收益的摩根、洛克菲勒等財團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開始進軍中國,試圖從這個龐大的國家中分得一杯羹!

除了美國人,還有英法德等國。

在約翰的幫助下,1930年起到1934年底,中國完美的複製了另一個世界中的蘇聯人,甚至做的比他們更加的完美!

在另一個世界,蘇聯人纔是經濟危機的大贏家。

1931年,美國出口的機器設備中,有50%賣給蘇聯。1929年-1930年,英國機器出口總量的70%銷往蘇聯,而1932年竟高達90%。1931年,世界機器出口總量的30%銷往蘇聯,1932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50%。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30年代,蘇聯幾乎所有的骨幹大型企業都是利用西方的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例如蘇聯的三大鋼鐵廠都是美國援建的,最大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引進美國技術設備、僱用美國技術專家於1933年建成的,著名的高爾基汽車廠是由美國福特公司援建的......

難能可貴的是,在大量引進西方先進設備和技術的同時,蘇聯還將西方技術人員和專家當作引進重點。由於在經濟危機中西方出現了大量的失業技術人員,因此他們紛紛接受蘇聯的聘請。1929年,在蘇聯工作的外國專家達1919人,技術人員10655人,分別是1928年的5倍多和20多倍。1932年,在重工業部門工作的各種外國專家達到了6800人。在全球最大的移民國家美國,居然先後有10萬名技術工人和工程師申請移居蘇聯……

但是在這個世界,蘇聯變成了中國。

爲了這一天,約翰已經準備了太久太久了,可以從一戰結束的那一天起,他在美國和中國的很多事情都是爲了這次經濟危機所準備的。所以根本就輪不到蘇聯人先動手,從1930年開始,在亨特拉爾財團的幫助下,中國就提前一步動手了。1931年,世界及其出口的總量中,百分之四十銷往中國,百分之十七銷往蘇聯,而到了1933年,因爲亨特拉爾銀行加大了資金的援助,中國佔比迅速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十五!

除了設備和技術,還有數量龐大的技術人才!

西方對於社會主義的詆譭向來是不遺餘力的,所以蘇聯人從來就沒有“善良”過。相反的是,中國卻是美國的親密盟友,兩國的關係向來都非常好。再加上亨特拉爾、洛克菲勒、摩根等財團在中國的極大影響力,都影響了人們的判斷。所以在中國政府的大規模招募下,三年間十九萬名技術人員來到中國工作,其中將近四分之一永久的留了下來。尤其是亨特拉爾財團,在國內的工廠大規模減產之後,他們幾乎把整個工廠都打包送來了中國,包括數量龐大的設備和更多的熟練工人,其中包括亨特拉爾汽車公司的四分之一,造船的三分之一,化工的一半等……

天時,地利,人和,中國人佔齊了。

所以當時間來到1940年的時候,中國人不但早就提前完成了十年計劃,而且把那些數字都大大提高了一截!比如說,建設鐵路三點六萬公里,公路十三萬公里,鋼鐵產量超過了一千五百萬噸,發電量突破一千億千瓦時,煤炭產量超過三億噸,石油產量超過八百萬桶,汽車產量超過五十萬輛,輪船四十五萬噸……

一個工業大國,出現在了東方。

雖然還不足以被稱爲工業強國,但是無論中國政府還是約翰都已經非常滿意了,畢竟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爲一個相對來說的工業大國,他們只花了區區二十年的時間,這已經是堪比另一個世界中國的奇蹟了!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在政府和亨特拉爾財團持續不斷的投資下,中國建立並完善了一個現代化的教育體系!他們擁有了十餘所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學,數量龐大的技工學校和中小學!1940年的時候,中國每年畢業八十萬名大學生,其中五十五萬人是理工科,大大超過了文科生的數量!

其中相當的佔比,屬於醫學生。

到了1940年的時候,中國每年有超過一千人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將近兩萬人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而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已經擁有了四十六家得到認可的醫學院,其中有十八家屬於亨特拉爾體系。而在全世界範圍內享有較高聲望的,除了協和之外全都是亨特拉爾體系的學校,即便是協和本身,其教師也有一半出身於亨特拉爾醫學院!

第29章 檢查第33章 籃球第12章 干涉第1章 黃金時代第27章 實驗第2章 報紙第19章 慘劇第11章 柏林大學第1章 中國廚師第18章 開始第59章 影響第24章 否定第1章 離開第19章 交易第23章 邀請函第33章 完善第三十四章第21章 救國之法第8章 兩個牛人第46章 彩蛋第九章第48章 重磅交易第28章 打算第11章 懷疑第8章 共識第2章 1910第60章 養牛第3章 1916年年底第四十章第25章 夠分量的邀請第29章 講座第4章 準備與等待第31章 亨特拉爾大學第28章 完畢第1章 愛迪生的信第20章 形勢第29章 開腹第45章 漢冶萍第2章 招生第四十三章第6章 又一位湯姆遜第27章 醫學中心第22章 傳染病學第4章 霍亂第6章 下場第五十三章第35章 開膛手第46章 卡內基第11章 有意思第16章 合約第45章 唐突第二十九章第38章 好久不見第5章 有興趣嗎?第38章 好久不見第21章 實驗第4章 出兵第1章 離去第39章 計劃第42章 1888年的幻燈第24章 法語第11章 柏林大學第12章 貸款第48章 投資的對象第3章 對抗第3章 阻礙第五十章第38章 莫名的邀請第五十五章第9章 一百美元第14章 期待第32章 二戰第22章 X射線第32章 輸血第42章 信任第2章 1894第17章 奇蹟第29章 開腹第十九章第20章 未來第7章 哈維?庫欣第25章 用藥第21章 攤牌第17章 會長第24章 抵岸第32章 輸血第20章 形勢第1章 交易第6章 美元與電燈第35章 捐贈第63章 kky第40章 噩耗第57章 兩篇論文第37章 在意與不在意第33章 海德堡第22章 越開越好第十四章第二十六章第15章 交易
第29章 檢查第33章 籃球第12章 干涉第1章 黃金時代第27章 實驗第2章 報紙第19章 慘劇第11章 柏林大學第1章 中國廚師第18章 開始第59章 影響第24章 否定第1章 離開第19章 交易第23章 邀請函第33章 完善第三十四章第21章 救國之法第8章 兩個牛人第46章 彩蛋第九章第48章 重磅交易第28章 打算第11章 懷疑第8章 共識第2章 1910第60章 養牛第3章 1916年年底第四十章第25章 夠分量的邀請第29章 講座第4章 準備與等待第31章 亨特拉爾大學第28章 完畢第1章 愛迪生的信第20章 形勢第29章 開腹第45章 漢冶萍第2章 招生第四十三章第6章 又一位湯姆遜第27章 醫學中心第22章 傳染病學第4章 霍亂第6章 下場第五十三章第35章 開膛手第46章 卡內基第11章 有意思第16章 合約第45章 唐突第二十九章第38章 好久不見第5章 有興趣嗎?第38章 好久不見第21章 實驗第4章 出兵第1章 離去第39章 計劃第42章 1888年的幻燈第24章 法語第11章 柏林大學第12章 貸款第48章 投資的對象第3章 對抗第3章 阻礙第五十章第38章 莫名的邀請第五十五章第9章 一百美元第14章 期待第32章 二戰第22章 X射線第32章 輸血第42章 信任第2章 1894第17章 奇蹟第29章 開腹第十九章第20章 未來第7章 哈維?庫欣第25章 用藥第21章 攤牌第17章 會長第24章 抵岸第32章 輸血第20章 形勢第1章 交易第6章 美元與電燈第35章 捐贈第63章 kky第40章 噩耗第57章 兩篇論文第37章 在意與不在意第33章 海德堡第22章 越開越好第十四章第二十六章第15章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