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游完了樓、履完了約、辦完了事、找完了人,便不想再繼續逗留武昌。
第二天清晨,一行四人從悅來客棧出發,朝起先分道的張氏一家的方向追去。殷揚趁着空閒,抓緊時間略微調教了周芷若兩天,終於到了與周家父女分手揚鑣的日子。
他不願讓衆人知曉周芷若的存在,於是早就面授計議,令方西墨帶他們前往蘇州暫居。
方西墨本身就是用劍高手,如今又有劍典在手,便如饕餮之徒乍聞美食,不論殷揚叫他去哪裡辦事,恐怕都不會嫌之寂寞,自然高高興興的領下這個命令。
不過,對於殷揚不許其教授小芷若武功一事,方西墨卻頗有些微詞。詢問了殷大公子,卻只得到對方神秘一笑的莫名迴應,便也不再強求,只是有些可惜周芷若的不凡天資。
待方西墨三人改道南下以後,就只剩殷揚一人獨自騎行,輕馳徐騁,倒也並不甚急。午時,途經一個小鎮,看見有間客店就早早入宿,試練起此行所得的那本天下有數的威猛掌法來。
前幾日,他忙着教育周姓蘿莉,尚未來得及習練此功。這時,僅餘自己一人,自不願無聊透頂的埋頭趕路,總要找點事做。而這門屬性陽剛的絕世掌法,正是首選無疑。
《降龍十八掌》的招式名稱,皆取自《周易》卦象,具有儒、道兩家的哲理要說,乃是丐幫的鎮幫絕學。除幫主外,也只有曾爲幫會立下重大功積的多袋長老,才得以偶然傳予。
北宋年間,丐幫幫主喬峰以此邀鬥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住他三招兩式,可謂氣蓋當世,羣雄束手。當時,此套掌法尚共有“降龍廿八掌”,確爲此功之原型。
後來,已自明身份的蕭峰覺得,降龍掌前十八招,足可與天下英豪爭雄。而其後十掌,變化繁複,威力卻遠遠不如頭上的十八掌。平日細思,常覺得這最後十掌似有蛇足一嫌,終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的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爲了“降龍十八掌”。
之後,洪七公、郭靖等大高手,均以此掌成名。
到了殷揚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丐幫受到入主中原的蒙人重點打壓,勢力早已大不如前朝鼎盛。現任的丐幫幫主史火龍,也只會降龍十八掌中的一十二掌真傳。更因爲一次練功不慎,以至走火入魔,落下了雙臂癱瘓的疾症。
看過原著的殷揚知道,就算史火龍病癒恢復,實力也是高得有限。從武功上來說,雖仍屬於江湖上的一流高手,卻也不過只有竭盡全力才把成昆鬥傷吐血的資格而已。自己的結局還是一命嗚呼,難逃敵人的毒手……
現在的殷揚十八掌俱得,又比那史幫主的起點高上不少。關上房門,就開始嘗試練習。
第一掌,亢龍有悔。
此招是爲乾卦:象曰:上九:亢龍有悔,盈不可久。
殷揚讀經知易,也算有些基礎。當下,按照之前所記的運勁法門,開始凝神提氣。運息片刻,忽然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掌劃了個圓圈,呼的一聲,向外推去。觀其掌勢,至剛至堅,很有些施展外門武學中巔峰絕詣的味道。
只不過,他這一掌聲勢雖赫,但直打到半途,速度就已漸漸放緩。勢到盡頭,更是勁道驟減,遠不復最初時候的剛猛無儔!
殷揚皺了皺眉頭,狀似猶疑。剛纔那擊他已使上五成真力,可效果卻不盡如他意,與之平常打出的鐵掌可說大同小異,變化不怎麼明顯,威力也並未有多少提升。
殷揚深知,亢龍有悔這招,確是降龍十八掌的根本。只要懂了此招,餘下的一十七招就並不爲難。其中的“亢”字,指得是極威猛、極神氣、極高極強的意思。就像一條神龍飛得老高,張牙舞爪,厲害至極。
而後邊的那個“悔”字,顯然就有“強極而衰”的意思在。便如龍的威勢達到了頂點,此後也就只有退,而不能進了。
讓殷揚“亢”,是很容易的一回事情,正好符合他的性情。可要殷揚“悔”,卻是有些難爲他了。雖然殷揚知道,做人做事,都須留有餘地的道理,但讓他將這個簡單的道理,融入進自己的招式之中,又確實強人所難。
爲人處事是爲人處事,修煉武功是修煉武功。兩者間,但有共通之處,也未必如那般想當然的輕鬆如一。
這“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無論是當年洪七公的身體力行,還是如今殷揚所記的郭靖心得中說的“有餘不盡”四字,皆是指此。
倘若,只求剛猛迅捷,亢奮凌厲,便無那“亢龍有悔,盈不可久。”的含義。因此,有發必須有收。打出去的力道若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
只有完全領會了“悔”的味道,這一招纔算得真正學會。好比一罈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後勁卻是醇厚無比,那便在於這個“悔”字。天下任何事情,凡是到了極頂,接下去便是衰退。
殷揚心想,這門降龍十八掌,既然根源於《易經》的道理。那麼易經中所講究的“泰極否來,否極泰來。”,也必與其關聯。乃是未到頂峰,預留退步之意。
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就算殷揚他擁有着前世的見識,將這路掌功理解得比較透徹,那也只是紙上談兵罷了。讓他一下子將這些虛幻的精髓行之掌上,卻並非如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不得不說,郭靖的個性最爲契合此功的剛中有柔,大巧若拙。便是其師洪七,也比他不過。
書中也有提到,洪七公三十五歲前的武功甚雜,所知的拳法掌法奇多。曾教於黃蓉的那套“逍遙遊”就是此中之一。參透那“老陽生少陰”的道理,已是其年過不惑後的事情。比起那個“笨小子”郭靖來,可說是慢得太多。當然,這裡面還跟郭靖的羨人際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