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踢斛

謝先拿着藥方氣呼呼的從安家走了。

張致和命令李多準備了馬車,連夜趕往陳州,安木原本想跟着,卻因爲身上有孝不合適去看生病的人,被張致和勸阻。

消渴症,就是後世所說的糖尿病,這種病哪怕就是在後世都沒有辦法根除,只能靠每日打胰島素來降低身體內的血糖。在醫療水平極度不發達的宋朝,苦涯先生得了這種病,那隻能是宣佈着他一步步邁向了死亡。

安木很着急,可是着急也沒有用。她既不是醫生又沒有學過醫術,在圖書館裡翻找了半天,沒找到任何有用的資料。畢竟她就職的學校不是醫學院校,幾乎沒有醫術方面的書籍。

幾天後,張致和從陳州回來後說苦涯先生的病情比較穩定,安木才鬆了一口氣。

“是中消之症,這個病症倒不好治,只能慢慢的調養。”張致和看到安木一臉的焦急,柔聲安慰她,“老師知道你要過去,不知多歡喜,說你是個孝順孩子!”

看到安木還是憂心如焚,又說道:“傻孩子,你好好的過日子,就是對你大父最好的安慰。鄭家請的有醫士,日夜看護着,你縱是再擔心以你的年紀能做些什麼?不如安安心心的……”

安木聽了這話,纔算放寬了心。

一轉眼,便到了交夏稅的時候。宋朝的夏稅是從五月十五日起徵,六月開始收一直收到六月底。若是南方則是六月起徵,收到七月底。

安家一共是一百六十畝。按中、下兩等均定田賦,中田一畝夏稅錢四文四分。秋米八升。下田一畝夏稅錢三文三分,秋米七升四合。這個稅收乍一聽上去。確實是不多,然而除了田稅之外,還有宅稅、地稅、丁身錢米,這些加在一起,每畝下來稅收就不少了。

還有桑稅,便是要求每家每戶都要養桑養蠶。如果你家沒有養怎麼辦?那就用布帛和錢抵。桑稅交完了,不要以爲稅就收完了。還有牛革稅,山林稅、麻草等等。總之,宋朝的一個普通百姓是需要交六種稅賦。缺一不可。

六種稅全部收齊了,稅收總該結束了?沒有!你需要再把這些折變,比如京城中現在不缺少木柴,那麼官府就不再收山林稅了,改收現錢和布帛。總之,稅收名目繁雜,普通老百姓哪裡能算得明白?往往是隻需要交一匹帛便可以完稅的,算到最後你需要交兩匹。多出來的去了哪裡?自然進了下來收稅的大甲頭和各鄉里正手中。

不僅別人暈,安木也暈。她耳朵裡聽着大甲頭和她一項項算賦稅,腦子裡卻如同一盆漿糊。

“我家沒有林子啊?怎麼收山林稅?”聽到大甲頭說完了稅收的內容,安木急忙反駁道。

大甲頭笑了笑,“安女郎是候押司的義孫女。我怎麼可能會多收你家的?我和你說白了吧,這山林稅收的就是你院子裡和院外的那幾棵樹。”

“啊?”安木張大了嘴巴,怔怔地看着大甲頭。又把目光轉到了李戶長身上。

李戶長自從捱了一頓打後,近來變得非常老實。看到安木和大甲頭說話,站在旁邊一言不發。發現安木看他。頭垂的更低了。

好不容易算清了賦稅,安木終於長吐了一口氣。算了算要交的稅,再看了看糧倉裡留下的糧食,只覺得一年辛辛苦苦最終自己能留下的還不到一半。自己家收的半稅,真是不知道那些交全稅的人他們是怎麼過下去的?

“人人都說宋朝好,宋朝是天堂!可是這個天堂只屬於士大夫,根本不屬於老百姓!老百姓不論是在哪個朝代,總是活得最委屈最無奈。”安木站在糧倉裡摸着那些即將不再屬於自己的糧食,忍不住連連嘆息。

不僅安家要交稅,李進家和何老三家也要交稅。他倆家要交的不僅有田稅,還有身丁之稅。幸好候押司在衙門裡活動了一下,將他倆家落到了安家的戶籍之上,這樣名義上是安家的家僕,便可以和安家一樣,只交半稅。就爲了這個事情,候押司不知道在李進面前得意了多久,非要讓李進感謝他不可。

李進懶得理他,哼哼了幾聲就算是感謝了。

算完了賦稅便要交稅。六月初一,由各州的錄事參軍帶領,每三縣派了一個點檢督查完稅情況。各縣令主簿派了戶科的衙役由大甲頭領着下鄉,在各鄉里正和鄉書手們配合下完稅。

沙灣依舊是那位大甲頭領着。只是這次他不僅帶着衙役,更是帶了幾個滿身橫肉的人,他們是來踢斛淋尖的。

安家雖然田不多,因爲安舉人生前曾中過舉的緣故,所以交稅時是排了第一位。李進和李多挑着官家賞賜的絹帛和幾貫銅錢就到了村中了曬穀場中,身後跟着何老三和幾個兒子,推着幾輛大車,車上全是麻袋裝好的糧食。

二甲頭翻了翻帳簿,唱道:“沈丘下縣沙灣四甲首戶,二等,戶主安文祥,年三歲無身丁之稅。每畝三文三分,米八升。錢稅若干……”

李進便答應一聲,將擔子裡的銅錢遞了過去,二甲頭拿出一貫銅錢數了數目,唱道:“今收鐵錢一貫,摺合銅錢八百文。再收鐵錢一貫,合銅錢八百文。”

安木聽得火冒三丈,我家挑來的明明全是銅錢好不好,怎麼在你嘴裡全變成了鐵錢?上前一步想要爭辯,卻被身後的呂氏一把拉住,小聲道:“都是這樣收的,銅錢當成鐵錢,要折的。”

是睜着眼說瞎話!安木忿忿的瞪了那二甲頭幾眼。

過了一會,李進將絹帛遞過去,只聽二甲頭拿起一匹絹帛唱道:“破帛,不合四十二尺,算九折,實收四十尺。”

李進賠着笑,“再稱稱,這可是官家賞賜給我家的內造絹帛……”說着這話,李進往那二甲頭袖子裡塞了一個錦囊。

二甲頭收了錦囊之後臉上的表情立刻變得和緩,笑道:“你家可真是胡鬧,官家賞賜的東西也拿來完稅。也不怕別人笑話你?”

李進撓着腦袋憨笑,“今年我家的事情你們也知道。這不是窮的沒飯吃了嗎?如果有一口吃的,能會把官家賞賜的絹帛拿出來抵稅嗎?”

“行了,別哭窮了!”二甲頭斜了李進一眼,往左右看了看低聲道,“我知道你家還有幾匹,開個價,我全要了。”

李進伸出了兩個手指,意思便是兩貫一匹,那二甲頭思忖了會,便點了點頭。買回了絹帛,再往陳州那幾個大戶家裡去送,一匹少說也能給三四貫,這可是宮裡流傳出來的東西,就帶着一股子稀罕勁。

宋朝和宋朝以前的皇帝都喜歡賞人絹帛,一來因爲絹帛不是銅錢,重量輕運輸方便。二來絹帛也是可以當做貨幣使用。一般情況下,內造的絹帛價格比銅錢要堅挺。普通的一匹帛也就是幾百文罷了,而內造出來的最少就是兩貫,在進行大宗交易的時候可以替代銅錢,這樣的話就減少了銅錢運輸的麻煩。畢竟一船帛和一般銅錢相比,那肯定是帛的重量輕。

所以,宋朝的皇帝如果賞賜給了別人絹帛,都可以拿出來用做交易。只有到了清朝,皇帝的賞賜纔會供起來不允許人使用。

兩下里達成了協議,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將錢稅這一塊收完之後,就只剩下田稅,二甲頭唱了名,何老三便和幾個兒子將糧食倒進了二甲頭旁邊的大斛中。斛是官府用來量糧的標準容器,一斛爲十鬥。你需要交多少稅,便往這個斛裡倒多少。

這個斛比買糧食的那個斛要大許多,說是十鬥,實際上最少也有十二斗。如果遇到非常黑心的吏,一斛有十五斗甚至十七八斗都是正常的。

所以,收稅有一個俚語,叫做大斗入小鬥出。

幾個人忙乎了一陣,將斛裡堆得高高得冒了尖,卻見旁邊那滿臉橫肉的人走到了斛邊。圍着斛轉了圈,再退了兩步,將眼一瞪氣沉丹田,大喝了聲,猛地一踹……只見那斛上冒尖的麥粒嘩啦啦地掉落到地下!

二甲頭唱道:“一斛不滿,再倒!”

幾個人只好再把斛倒滿……

“豈有此理!”安木只看得兩眼要噴火,卻被呂氏死死的摁住。

呂氏低聲哀求,“我的好大姐,可不能上前,這是踢斛淋尖。每年收稅都是要踢一腳,若是不讓他們踢咱們的稅就交不了。”

“這一斛哪裡是一石,明明超過了,再這麼一腳踢下去,說是交一石,實際上卻要快交兩石了……”安木忿忿的,聲音不由自主的高了起來。

呂氏急忙一把捂住,“天老爺,可不敢胡說!咱們惹不起,惹不起!”

安木恨恨地掰掉呂氏的手,“我一定要讓大郎考上狀元,一定要讓他當官。不當官根本沒有活路!任誰來個人都可以欺負咱們……”

呂氏聽了這話,連連點頭,“就是這個理兒!當初安舉人在的時候,他們哪裡敢這樣?這還是瞧着候押司的面子,若是不瞧着他的面子,不知要怎麼禍害咱們家。”

第80章 回程第66章 商議第94章 過年第19章 回村第106章 談話第85章 賣冰第129章 盛夏第12章 喪服第26章 是他第89章 請人第127章 國璽第106章 談話第73章 故事第72章 憫農第51章 吃茶第66章 商議第3章 巧取第19章 回村第33章 印書第96章 財產第43章 開業第84章 冰室第114章 香料第15章 據理第80章 回程第82章 爭搶第92章 招工第7章 李進第89章 請人第44章 歌舞第113章 請貼第109章 宴會中第18章 結果第39章 醒悟第48章 下雨第100章 說媒第54章 認孫第68章 處罰第80章 回程第95章 十二第79章 巧兒第58章 真相第65章 古氏第38章 抄寫第95章 十二第103章 請貼第83章 製冰第12章 喪服第116章 出城第122章 詐問第127章 國璽第80章 回程第112章 羈押第106章 談話第23章 押司第128章 好事第3章 巧取第7章 李進第118章 答謝第106章 談話第107章 赴宴第45章 戶籍第44章 歌舞第17章 斷決第87章 買地第67章 唱曲第49章 先生第54章 認孫第44章 歌舞第7章 李進第99章 至京第57章 迷團第121章 閒聊第25章 賊髒第118章 答謝第67章 唱曲第48章 下雨第20章 祭祀第88章 爭議第54章 認孫第58章 真相第125章 夜談第84章 冰室第43章 開業第46章 縣尉第27章 真相第15章 據理第66章 商議第98章 出行第56章 生事第129章 盛夏第98章 出行第97章 準備第8章 詢問第72章 憫農第51章 吃茶第90章 閒話第49章 先生第8章 詢問第69章 知錯
第80章 回程第66章 商議第94章 過年第19章 回村第106章 談話第85章 賣冰第129章 盛夏第12章 喪服第26章 是他第89章 請人第127章 國璽第106章 談話第73章 故事第72章 憫農第51章 吃茶第66章 商議第3章 巧取第19章 回村第33章 印書第96章 財產第43章 開業第84章 冰室第114章 香料第15章 據理第80章 回程第82章 爭搶第92章 招工第7章 李進第89章 請人第44章 歌舞第113章 請貼第109章 宴會中第18章 結果第39章 醒悟第48章 下雨第100章 說媒第54章 認孫第68章 處罰第80章 回程第95章 十二第79章 巧兒第58章 真相第65章 古氏第38章 抄寫第95章 十二第103章 請貼第83章 製冰第12章 喪服第116章 出城第122章 詐問第127章 國璽第80章 回程第112章 羈押第106章 談話第23章 押司第128章 好事第3章 巧取第7章 李進第118章 答謝第106章 談話第107章 赴宴第45章 戶籍第44章 歌舞第17章 斷決第87章 買地第67章 唱曲第49章 先生第54章 認孫第44章 歌舞第7章 李進第99章 至京第57章 迷團第121章 閒聊第25章 賊髒第118章 答謝第67章 唱曲第48章 下雨第20章 祭祀第88章 爭議第54章 認孫第58章 真相第125章 夜談第84章 冰室第43章 開業第46章 縣尉第27章 真相第15章 據理第66章 商議第98章 出行第56章 生事第129章 盛夏第98章 出行第97章 準備第8章 詢問第72章 憫農第51章 吃茶第90章 閒話第49章 先生第8章 詢問第69章 知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