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六年秋收

曬穀場上,一羣男女在曬穀子、大豆等作物。

шωш ¤тт kán ¤C 〇

有人將收割上來的糧食拿出來曬,有人將曬好的糧食打包存貯,也有人將上年沒吃完的大豆拿出來曬一曬,有人在稱量糧食...

人們用來稱量糧食的方法也很簡單,用一個竹籮作爲度量工具,剛好裝滿一竹籮就有五十斤粟。

而大豆也能用這個方法稱量,不過大豆的密度沒有粟高,所以要稱量五十斤的大豆就需要用更大的竹籮稱量,這樣就容易量度出糧食的重量,能簡單快捷地稱量大宗商品。

“今年用了化肥,粟的平均畝產達到三百斤,比預料的四百斤差了很多,可能今年開始種植的時候,化肥還沒被髮明出來的原因吧,等來年就可以用化肥作爲基肥,爭取達到畝產四百斤的產量,至於大豆,嗯,下年春收應該能達到兩百斤畝產。”

陳昊拿着一份竹簡,徘徊在糧倉、曬穀場、田地之間,他在算着今年的糧食產量,以及規劃着部落人口的分配。

“今年下了化肥,冬瓜畝產一千六百斤,葛和山藥都能畝產一千斤,部落二十畝副食田的產出兩萬一千斤,距離兩百人一年需要的四萬斤副食還差了一半,明年只需把種副食的田地增加到四十畝就能完美解決200人的副食問題。”

“今年春末時種下的四百畝粟,畝產三百斤,現在秋收,粟的總產量達到十二萬斤。”

“兩百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四百斤糧食,也就是說兩百人口,一年至少消耗八萬斤糧食。”

“今年有四萬斤糧食是多出來的,而且今年秋播大豆等到下一年還能再收穫四百畝大豆,理想狀況下,大豆畝產200斤,下一年春季,再收穫八萬斤大豆。”

“也就是說,我們四百二十畝地,一年能多產出十二萬斤糧食。”

“陰康氏族有一百二十口人,他們一年吃掉四萬八千斤糧食,這樣算來,按照現在的耕種面積,除去陰康氏人一年消耗的量,部落一年能攢下七萬二千斤糧食,留兩萬二千斤糧食給農民自己作爲存糧,糧倉一年能入庫五萬斤糧食。”

“一百二十個陰康人的副食,需要再開挖二十畝耕地。”

“我們部落現在規劃了三百八十畝糧食田,四十畝副食田,七畝試驗田(包括三畝菜地),在這個基礎上,只需再增加二十五畝副食田,就能解決三族人吃飯的問題。

“下一年,再開荒二十五畝副食田,部落的耕地總面積就有四百四十七畝,就能養活我們三百二十人口,兼能存下五萬斤糧食。”

“三族人總人口是三百二十人,平均每戶家庭有四點幾人,部落的總戶數是七十二戶。”

“四百四十七畝地,除去七畝試驗田和菜地,還有四百四十畝地需要農民耕種,平均一戶人耕種二十畝地,也就是需要22戶農戶。”

“剩下五十戶非農人員,在其中選出三十名職業軍人(男),另外二十戶去從事工業、管理、養殖等的工作,軍戶裡的女人也可以去打工或做其它事情。”

一份規劃書寫好後,陳昊就將這份竹簡放在一旁晾乾,又把糧食記錄冊交回給老祖母。

不知爲什麼的,這個老祖母寫的字特別大,陳昊只能造一些特別寬大的竹簡給她用。

部落裡懂得寫字...懂得計算、統籌的人並不多,她老人家還要做記錄去管理糧倉,要等阿倉夫婦的知識水平上來了,阿倉夫婦才能全面接管糧倉的事宜。

“糧食畝產是增加了,可曬穀場地不夠啊,得再規劃五百平米曬穀場,而相應的農具、化肥、農藥都要造多一些。”

種田真是不簡單,水利、化肥、殺蟲、除草、收割,然後還要脫粒、曬、存、脫殼都需要考慮周全,糧食種多了,就需要更大的地方曬糧食,於是就需要燒石灰挖泥沙,修曬穀場。

陳昊只好再規劃一個曬穀場,原來的兩個曬穀場在部落的東面,也就是未來的東城門門口。

陳昊新規劃的新曬穀場在部落的南面,是在化肥廠的旁邊,這次他規劃了五百平米的南曬穀場,並且預留了一千五百平米的地方作爲草地操場(未來人口增多了再擴建成爲曬穀場)。

而東曬穀場那裡也預留了一千平米的草地作爲未來擴建曬穀場之用。

“建、水。”

“今年秋冬我們的任務是在東商業街的柏皇村北面,再建二十間農房,另外在城南這裡建一個五百平米的三合土曬穀場。”

“而下一年的任務,除了要再開墾二十五畝地外,我們還需要修三合土路。”

“我們要修四條4.5米寬的村道。”

“一條從碼頭方法一直延伸到南曬穀場,再進入我們村寨大門。”

“一條從東面莊稼地,延伸到東曬穀場旁邊,再進入我們的村東頭。”

“還有一條是從西養殖場延伸到菜園,再到我們村寨大門,其中要在蔡河上用樹木並一條木橋。”

“一條從北面果林延伸到北出口,再進入城裡(預留),再延伸到工場,與北村口連接。”

“以我們村寨爲中心,東南西北方向各修一條主道面爲4.5米寬、兩側路肩二十五釐米寬的共五米寬三合土路。”

阿建是部落的建設隊長,他和阿水負責部落的工程建造。

雖然這兩人是隊長,但每次搞工程的時候都需要陳昊去規劃、安排、監督。

雖然他們有力氣、有組織,可他們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他們的知識水平也不夠,所以凡事都需要陳昊親力親爲,陳昊在跟他們一起建造中,也會傳授大家一些科學知識。

陳昊、阿水和阿建,這三人拿着樺樹皮圖紙和竹簡、繩子尺等工具,規劃完第三曬穀場、新住房、耕地後,他們就開始測量、規劃部落的道路。

想致富,先修路,這句話肯定是沒錯的!

隨着部落發展起來,那麼必然需要搞好交通和運輸。

現在外面的野路都是草地、泥地,這樣的路不好走,人和畜生走在上面走得慢,大大降低大家的行走和運輸效率,尤其是到了下雨天,各種的泥路就會變得一塌糊塗。

最重要的是,陳昊想要造車,造單輪推車、雙輪車、牛車、羊車等運輸工具。

一頭牛最多也就能揹負幾百斤的物體,如果有牛車和路,一頭牛就能拉幾千斤重的貨物。

牛車運量大,如果不修路,直接在泥土路行走,車輪的壓強就會使車輪陷入泥裡,難走不說,還容易弄壞車子,如果碰到陰雨天,野路變成泥水路,那牛車就直接廢了。

要造車,就得先修好路,這樣車子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部落有個碼頭,修一條連接碼頭的三合土路,就能利用水運從外面運回礦石、木材、糧食等物資,通過牛車和道路就能將這些物資快速運到村寨以及附近的各個地方,能大大增加效率。

至於人手方面也是不需要擔心的,就像八九十年代的一些村子要修村路、修曬穀場等公共設施,村裡沒錢,村長就帶頭安排各戶人利用空餘時間,輪流參加修路工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能把路修出來。

修路需要的時間雖然是長了點,像修糧倉、曬穀場那樣,修它一年半載,肯定能修出來的,只是需要時間。

第477章 新潤滑油和羽絨製品第65章 滿載而歸第408章 樹葉第44章 漏水的屋(求收藏,求推薦票)第470章第527章第354章 計劃第431章 繁華的商業第546章第483章 刺頭第427章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第277章 開門七件事第141章 大漆(下)第150章 部落的精神第352章 水源之爭第207章 女奴與春耕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191章 一起幹壞事情(下)第433章 寒第270章 植物城牆第151章 賣女奴第451章 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第457章 大庭縣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416章 教育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31章 熱水第68章 不講衛生第386章 備戰共工部族第476章 印染第150章 部落的精神第478章 煤礦罷工第243章 水桶與牛第51章 抓知了猴第555章第388章 佈防第493章 反間計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242章 安插棋子第471章 結盟書第138章 新漁具第414章 叛民第422章 進與退第298章 處置奴隸(上)第410章 獸林族的請求第361章 天下之主第524章 攻城戰第554章第4章 窮得吃草第364章 原始市場(一)第446章 煤礦排毒第118章 男子出嫁第486章 心中理想的目的第16章 魚頭花菇湯第35章 地籠第429章 十三年秋第425章第306章 管理糧食第203章 礦石第525章 破城第294章 攻伐戎人(三)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323章 工業油料作物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304章 司法體系第433章 寒第90章 墨與“紙”第3章 母系氏族第290章 衛星城第324章 偷鹽賊第482章 奴隸大逃亡第310章 第八年第269章 竹林第436章 第二關第424章 騎兵第264章 陰康氏族搬遷計劃第48章 量度工具第335章 有利之地第464章 制酒麴第224章 太昊(十張月票加更!)第383章 十一年秋收(下)第425章第31章 熱水第191章 一起幹壞事情(下)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428章 銅與錢第135章 漁業的初想第441章 端午龍舟第421章 峽谷相逢第476章 印染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264章 陰康氏族搬遷計劃第108章 春事第56章 魚藤第185章 大開荒第173章 換牛羊(下)第284章 耕戰國策第121章 蒲草與製品第94章 釣魚
第477章 新潤滑油和羽絨製品第65章 滿載而歸第408章 樹葉第44章 漏水的屋(求收藏,求推薦票)第470章第527章第354章 計劃第431章 繁華的商業第546章第483章 刺頭第427章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第277章 開門七件事第141章 大漆(下)第150章 部落的精神第352章 水源之爭第207章 女奴與春耕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191章 一起幹壞事情(下)第433章 寒第270章 植物城牆第151章 賣女奴第451章 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第457章 大庭縣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416章 教育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31章 熱水第68章 不講衛生第386章 備戰共工部族第476章 印染第150章 部落的精神第478章 煤礦罷工第243章 水桶與牛第51章 抓知了猴第555章第388章 佈防第493章 反間計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242章 安插棋子第471章 結盟書第138章 新漁具第414章 叛民第422章 進與退第298章 處置奴隸(上)第410章 獸林族的請求第361章 天下之主第524章 攻城戰第554章第4章 窮得吃草第364章 原始市場(一)第446章 煤礦排毒第118章 男子出嫁第486章 心中理想的目的第16章 魚頭花菇湯第35章 地籠第429章 十三年秋第425章第306章 管理糧食第203章 礦石第525章 破城第294章 攻伐戎人(三)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323章 工業油料作物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304章 司法體系第433章 寒第90章 墨與“紙”第3章 母系氏族第290章 衛星城第324章 偷鹽賊第482章 奴隸大逃亡第310章 第八年第269章 竹林第436章 第二關第424章 騎兵第264章 陰康氏族搬遷計劃第48章 量度工具第335章 有利之地第464章 制酒麴第224章 太昊(十張月票加更!)第383章 十一年秋收(下)第425章第31章 熱水第191章 一起幹壞事情(下)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428章 銅與錢第135章 漁業的初想第441章 端午龍舟第421章 峽谷相逢第476章 印染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264章 陰康氏族搬遷計劃第108章 春事第56章 魚藤第185章 大開荒第173章 換牛羊(下)第284章 耕戰國策第121章 蒲草與製品第94章 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