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能源難題

可用一百人去幹冶煉的工作,大力發展冶煉金屬的科技,這花費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資源消耗都不少。

在場大部分的大臣和官員都覺得陳昊的這個提議實在太超前了。

“太昊,一下增加如此多的工人去幹冶煉的工作,我們必定要減少人手種地,而且這些工人只幹冶煉不去生產糧食,我們部落今後必定要消耗更多的糧食!”負責田地賦稅的戶部大臣阿倉連勸說。

“我們有三百多個奴隸,今年修完糧倉後,他們也閒了下來。”陳昊又拿出了一份竹簡,遞給了阿倉,說道,“這份竹簡上的奴隸編號,有的奴隸通過監獄長的考覈和教育,是不會再逃走的,讓這些人成爲農奴爲我們耕種,而我們的族人則去幹更有技術含量的冶煉工作。”

戶部尚書阿倉接過了竹簡,他翻開竹簡看着,不禁連連點頭稱讚,原來太昊在驅使奴隸幹活的同時,還派軍人和監獄軍官去給這些奴隸上課,就像以前給犬戎族人上課一樣。

這些竹簡上就有通過考覈的奴隸的資料,資料都很詳細,甚至什麼時候做了增加考覈分數的事情都記得很清楚,比如說拿着鋤頭去開荒,從這個城寨單獨運輸工具到目的地等事項。

“可以...可以...可以!這些奴隸都能單獨工作而不逃跑,我們可以給他們房子住,給他們田地耕種,爲我們增加糧食賦稅!”阿倉越看越是滿意。

“可是,我們要招收九十個工人去冶煉,工人要養家,一個工人就需要四份糧餉,我們一年就得從餘糧里扣除十多萬斤餘糧!”阿冶想到了自己工場裡的工人的待遇,工人的最低工資是他們一個人能夠得到四份人口糧。

“才十多萬斤糧食,我太昊族給得起!”今年太昊族可是收入了過百萬斤餘糧,這十多萬斤糧食根本就是小菜一碟,陳昊沒好氣地說道。

“我們太昊族現在擁有足夠吃幾年的糧食,而且各個縣鎮的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了,我們需要青銅器,我要讓我們太昊族內的青銅普及。”陳昊開口道。

其他大臣聞言,想了想也覺得是這麼一回事。

太昊族現在向工業化轉變,從事農業的人口在減少,從事工業的人口在增加,這是必然的,如果按照經濟學來說,太昊族的經濟結構分爲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這三大產業分類。

第一產業便是農林牧漁,這些生產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產業。

第二產業便是加工製造、採礦冶煉、建築等製造性的產業。

第三產業便是科技研究(研究雜交作物、觀察天文等)、醫療教育、商業、餐飲等服務性的行業。

其實從不久前,太昊族就開始減少第一產業農業的從業人員,而轉向第二產業的建築業,不過那時候太昊族的農業並不發達,糧食獲得途徑也單一,所以第二產業的建築業和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發展得比較緩慢,可現在,太昊族擁有大量的存糧,更能從其它部落那裡得到額外的糧食,太昊族就擁有發展第二三產業的資本。

可很快,阿冶卻是滿臉愁容,又開口道:“太昊,我們冶煉金屬的人手是足夠了,可是,我們的燃料不足啊,如果你要擴大冶煉規模,就必須得到更多的木炭,我們冶煉青銅,就需要大量的木炭,而我們太昊城周邊的樹木也被砍伐了不少了,而且隨着太昊城人口的增長,對周邊木材資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了。”

人們做飯、燒木炭灰都需要木材作爲燃料,尤其是在發展工業方面,燒製陶器、燒石灰、燒磚頭、燒製木炭,這些服務於第二產業的木材資源消耗更是非常巨大。

“是啊,我們太昊城、陰康鎮、慄陸鎮,尤其是磚窯那裡,我們部落有人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周邊的樹林在大規模的減少了,就比如說我們太昊城吧,在很多年前,我們走不到半個小時就能找到合適的樹林砍伐樹木,可現在,隨着我們開墾田地、砍伐樹木作爲燃料,得走一個多小時才能找到有適合砍伐樹木的樹林,我覺得日後我們的人口再增加,我們肯定得砍伐更多的樹木。”工商部大臣柏叔開口道說道。

聽到這裡,陳昊不禁說出來兩個字:“能源!”

能源對於人類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能源革新都是推動人類文明跨越性的發展,人類從樹上下來的時候,就是點燃木柴這種資源而獲得了開發出用火煮食和驅趕野獸。

人類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便是以蒸汽機作爲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爲標誌,而驅動蒸汽機運行的能源便是煤炭。

人類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誌便是電能突破和內燃機出現,而能源便是石油和電力、

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因素便是原子能、新能源等技術。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

現在,太昊族想要大規模發展冶煉銅器、燒製陶器、燒製磚塊、燒製石灰、燒製石膏等第二產業製造業,就需要找到一種比木材更好的能源,一種比木材更好開發和利用的能源。

“我們現在人手、糧食是足夠的、冶煉材料也是足夠的,可就是因爲木柴這種能源運輸和開發成本太高,嚴重製約了我們的發展,如果我們要用木柴作爲能源,就得用大半的人手去砍伐樹木,然後又得把木柴燒成木炭,才能擁於冶煉銅器,這消耗的人力物力實在太大了。”陳昊感慨說道,“而且,隨着我們人口的增長、工業的發展,必然要砍伐更多的樹木,這會嚴重破壞我們太昊族領地內的環境。”

雖然這時代什麼都不多,就樹木多,可陳昊看着自己領地範圍內的樹木在大規模減少,看着也是心痛,若是按照太昊族這樣發展下去,十多年後,必然會把太昊族周邊的樹木消耗盡,到時候,太昊城就會因爲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發展,而需要進行遷都,就像古代的人類,尤其是夏商時期,那個時期是剛踏入青銅文明的時期,這兩個朝代的都城就遷過數百次。

第360章 神秘來客第174章 穿牛鼻環第258章 工場倉庫第77章 秋獵第57章 藥魚第18章 原雞第473章 紡第208章 蠶與織第312章 相遇第206章 大改造第112章 種田忙第410章 獸林族的請求第410章 獸林族的請求第37章 分配權與私有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180章 戒指第215章 後備糧倉和皁角第37章 分配權與私有第305章 貨幣第485章 蕭關之戰第366章 原始市場(三)第123章 大建造第295 章攻伐戎人(四)第489章 騎兵突襲第104章 田地規劃與人口登記第526章 軍事決議第160章 採蜜(上)第146章 血親復仇第8章 捕蛙(已簽約,放心收藏)第176章 被俘虜的女人第540章第40章 先祖的指引第92章 造鞋(下)第380章 送糧第290章 衛星城第339章 敵情第229章 出口農具第225章 糧食問題第57章 藥魚第110章 蛔蟲的秘密第23章 修菜園第446章 煤礦排毒第534章 風白城守衛戰(下)第546章第551章第26章 二十四節氣、餵雞第236章 房屋規劃第120章 陰康爲土龍氏第499章第240章 鹽貿(上)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267章 防備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第437章 竹林裡的部落第205章 紅泥與三合土第341章 夜襲第185章 大開荒第543章第536章第156章 小豹貓第141章 大漆(下)第500章第227章 油料作物 (爲想成爲作家的文盲打賞加更!)第75章 收益與風險第482章 奴隸大逃亡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295 章攻伐戎人(四)第304章 司法體系第245章 破弓不破第121章 蒲草與製品第294章 攻伐戎人(三)第157章 馴貓記第158章 桃林(上)第404章 朝貢與貿易第41章 製陶第524章 攻城戰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359章 十年春第408章 樹葉第281章 第一個奴隸第437章 竹林裡的部落第517章 軍中暗涌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98章 歲星第118章 男子出嫁第550章第333章 點兵出征第181章 慄祭第136章 網罟第52章 狩獵(一)第455章 朱襄族的封地第151章 賣女奴第364章 原始市場(一)第150章 部落的精神第188章 授人以漁第547章第515章 狡與詐第302章 治國之道第375章 歸來
第360章 神秘來客第174章 穿牛鼻環第258章 工場倉庫第77章 秋獵第57章 藥魚第18章 原雞第473章 紡第208章 蠶與織第312章 相遇第206章 大改造第112章 種田忙第410章 獸林族的請求第410章 獸林族的請求第37章 分配權與私有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180章 戒指第215章 後備糧倉和皁角第37章 分配權與私有第305章 貨幣第485章 蕭關之戰第366章 原始市場(三)第123章 大建造第295 章攻伐戎人(四)第489章 騎兵突襲第104章 田地規劃與人口登記第526章 軍事決議第160章 採蜜(上)第146章 血親復仇第8章 捕蛙(已簽約,放心收藏)第176章 被俘虜的女人第540章第40章 先祖的指引第92章 造鞋(下)第380章 送糧第290章 衛星城第339章 敵情第229章 出口農具第225章 糧食問題第57章 藥魚第110章 蛔蟲的秘密第23章 修菜園第446章 煤礦排毒第534章 風白城守衛戰(下)第546章第551章第26章 二十四節氣、餵雞第236章 房屋規劃第120章 陰康爲土龍氏第499章第240章 鹽貿(上)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267章 防備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第437章 竹林裡的部落第205章 紅泥與三合土第341章 夜襲第185章 大開荒第543章第536章第156章 小豹貓第141章 大漆(下)第500章第227章 油料作物 (爲想成爲作家的文盲打賞加更!)第75章 收益與風險第482章 奴隸大逃亡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295 章攻伐戎人(四)第304章 司法體系第245章 破弓不破第121章 蒲草與製品第294章 攻伐戎人(三)第157章 馴貓記第158章 桃林(上)第404章 朝貢與貿易第41章 製陶第524章 攻城戰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359章 十年春第408章 樹葉第281章 第一個奴隸第437章 竹林裡的部落第517章 軍中暗涌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98章 歲星第118章 男子出嫁第550章第333章 點兵出征第181章 慄祭第136章 網罟第52章 狩獵(一)第455章 朱襄族的封地第151章 賣女奴第364章 原始市場(一)第150章 部落的精神第188章 授人以漁第547章第515章 狡與詐第302章 治國之道第375章 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