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八章 豪族

(謝:moshaocong兄弟的打賞。謝:李又猛、跳動的心丶、劍舞三千尺、蜜蜂小小、張臏等兄弟的票。)

王源心中的感激無法形容,秦國夫人將她所能拿出的全部力量都奉獻了出來,甚至包括了她的兒子的性命,這已經是她能做到的極限了。面對如此沉甸甸的饋贈,王源不知道該如何承受。

“夫人,玉環小姐。這……”王源輕聲開口道。

“不必再說了,你若推辭,便是輕視了我們的一番心意。我們楊家和你王家早已連爲一體,若不能渡過此劫,這些東西也會淪入他人之手,我們也都將命喪他人之手。所以你不要有顧慮,這也是爲了我們自己。”秦國夫人擺手道。

王源無言以對,話雖如秦國夫人所言,幫自己便是幫她們渡過劫難,但畢竟她們奉獻出了全部。王源心中還是難以平靜。

“鈞兒,跪下。”秦國夫人朝一旁呆呆而立的柳鈞喝道。

柳鈞不明所以,略一發愣,旋即跪倒在地。秦國夫人道:“你向你義父發個毒誓,從今往後,對你義父全力盡忠。就算是你娘和你的小姨遇到了危難,你也要先盡忠再盡孝。忠孝不能兩全之時,你要盡忠爲先。你義父如舉兵征伐,你必須是第一個替你義父衝鋒陷陣之人。”

柳鈞立刻明白了秦國夫人之意,若王源決意逐鹿天下的話,自己必須要表態盡忠於他。畢竟以前自己還是大唐的將領,宣誓效忠之後,自己便拋棄了大唐,只效忠王源一人了。無論成敗,王源都將是自己唯一的效忠對象。

“柳鈞在此立誓,從此以後,唯義父馬首是瞻。義父劍之所指,便是柳鈞衝鋒之向。從此效忠義父,絕無二心。若違此誓,天誅地滅。”柳鈞拱手向天,沉聲立誓。

王源忙伸手扶他起來,口中道:“這是作甚?這還用發毒誓麼?哎,夫人吶,你這是逼着我要做逆天之事啊。”

秦國夫人靜靜道:“或許是逆天,但或許也是順應天意。興亡更替,古來有之。大唐代隋而立,難道也是逆天之行麼?於公於私,你都別無選擇。”

王源嘆了口沉吟道:“夫人,玉環小姐,我知道我別無選擇。然而你也知道,這件事一旦決定下來,便再無回頭之路。但當真做大事,卻也不那麼簡單。我如果一旦決定行事,便不會去考慮失敗的可能,我也不允許自己失敗。所以在此之前,我需要考慮的清清楚楚。李瑁雖不足爲慮,然而一旦起事,我面對的可不是他一個人,而是與整個大唐爲敵。”

秦國夫人微微點頭道:“我懂,你無非是擔心民意所向,還有便是擔心我大唐中的豪門世家大族站在李瑁一方。民心我不懂,但世家大族一旦站在李唐皇族一邊,即便李瑁倒了,任何一名皇子即位,他們都會全力支持他。你若得不到他們的支持,怕是很難成功。”

王源一怔道:“夫人也明白這當中的內情?”

秦國夫人微笑道:“我豈會不知?你當我這個秦國夫人白當的麼?別的不說,我夫家柳家便是大唐一姓豪族。大唐五姓七族,皆是財力物力雄厚之家。大家族聯手之下,無人可與之匹敵。”

王源雙目放光道:“這麼說來,夫人對此倒是很是熟悉咯?何妨說來聽聽?”

秦國夫人微笑道:“二郎,看來你心中早就有了準備,今日我這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倒是多餘的了。若你沒有起事之心,又怎會關心這些事情。我本以爲你會深思熟慮不會輕易下決定,但現在看來,你卻是早有此心了。”

王源微笑道:“夫人,我還有退路可走麼?或者如你所言,要讓玉環小姐重回李瑁身邊爲我們續命?你那激將之法倒也不甚高明。”

秦國夫人橫了王源一眼笑道:“然而你還是被激將了,你怒氣沖天,就差掀桌子罵人了。哦,我明白了,你是捨不得小……小……”

秦國夫人話說了半截,忽然發現有柳鈞在場,不該當着柳鈞的面說這些話,於是連忙將話頭嚥下。那邊楊玉環卻已紅暈滿臉,起身道:“你們兩個聊,這些事我也不懂,也插不上話。鈞兒,陪小姨出去走走,小姨好久沒見你,想跟你說說話。”

柳鈞忙沉聲應諾,楊玉環站起身來,伸手搭着柳鈞的胳膊,腳步輕移,到院子裡去了。

屋子裡只有王源和秦國夫人兩人時,王源可不再客氣。上前一把抱住秦國夫人,對着她的小嘴便狠狠親了上去。秦國夫人嗚嗚連聲悶得透不過氣來。香舌被王源吸得吐出,連舌根都被扯得發麻。感覺到王源完全是在作踐自己,動作劇烈而粗暴,弄得嘴巴舌頭一起生疼。頭暈目眩之際,心一狠咬了王源一口。王源吃痛,哎呦一聲鬆開了秦國夫人的嘴巴。

“你真粗魯。”秦國夫人嗔道。掏出手帕擦着被王源弄得亂系八糟的純紅。

王源撫摸着被差點咬破的下脣嘿嘿笑道:“叫你以後還敢隨便的激將我,故意惹我發火是麼?”

秦國夫人啐了一口道:“你個小沒良心的,我楊玉蓉什麼都給了你,你還來怪我。我渾身上下哪一根毫毛不是向着你的?我不過是想激起你的血性罷了,否則任誰聽到我建議舉兵造反的話不嚇得尿了褲子?我也是多慮了,你早就有了僭越之心了。”

王源嘆道:“莫這麼說我,若我有第二條路走,我會走這條路麼?”

秦國夫人輕嘆道:“是啊,世事弄人,身不由己。罷了,不說這些了,還是那句話,左右是個死,還不如搏一把大的。贏了通吃,輸了也不過是那個結果罷了。”

王源點頭笑道:“還是和夫人說話乾脆利落,夫人若是個男子,必是個果敢利落幹大事的。”

秦國

夫人一笑道:“莫跟我閒話,你還要不要聽豪門士族那些事了?你若不想聽,我可要陪鈞兒去了,我們孃兒兩好容易才見一面。”

王源忙道:“聽聽,當然要聽。快詳細的跟我說說。”

秦國夫人整理衣服坐下,恢復端莊之象。仰頭微微想了想開口道:“我大唐開國之處,士族大戶之間林立。其中實力最大的便是七家。這七家中兩個姓李,兩個姓崔,故而稱作五姓七家。他們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其中隴西李氏,便是當今皇族之家。高祖太宗便是隴西世家之人,而隴西李氏之所以能奪得天下,其餘幾大士族也出力不少。錢糧兵馬都支援了不少。”

王源道:“原來如此。一個士族之家能建立大唐,光是這一點我便明白士族大家的力量了。”

秦國夫人微微點頭道:“那是自然。五姓七族皆爲豪族世家,其家族淵源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甚至漢朝之時。以清河崔氏爲例,其家族淵源可追溯至春秋之時。崔氏祖先便是齊國公卿之一,至漢代已成山東望族,南北朝時,北魏開國更是一等大姓,位列五大豪族之中。直至我大唐立國,依舊綿延蓬勃,勢力不減。大唐以前之事且不談,光是清河崔氏在我大唐立國之後,便有數百餘人爲官,官至宰相者二十餘人。大唐開國之初,有官員修訂《氏族志》,曾將崔氏列爲第一。後太宗帝下旨說:李氏貴爲皇族,怎可以崔氏爲首,難道崔氏比皇族還高貴不成?這纔將隴西李氏立爲第一,皇后長孫氏立爲第二,崔氏等諸豪族在其後排列。由此可見,崔氏豪族實力之強。”

王源聽的津津有味,讚道:“原來這當中竟有這麼多的掌故。夫人當真博古通今,無所不知。”

秦國夫人輕攏髮絲,微笑道:“你也莫誇我,我一個婦道人家,能知道什麼?這些不過是我聽亡夫談論時得知罷了。亡夫是個書呆子,醉心於這些掌故,閒暇時喜歡和我說這些事情。我其實不愛聽這些,但久而久之不想知道倒也耳濡目染知道了些大概。”

王源笑道:“原來如此。”

秦國夫人繼續道:“其餘幾家也都是淵源頗深的豪族,家族勢力在我大唐也是根深蒂固。家族衆人爲官入仕者不知多少,倒也不用一一贅述了。”

王源皺眉問道:“但爲何我鮮少聽到這些豪族的消息,朝中那些官員出自這些豪族大姓之家呢?爲何怎麼都好像銷聲匿跡了一般。”

秦國夫人點頭微笑道:“他們確實銷聲匿跡了,這裡邊是有原因的。大唐立國之後,五姓七族除了隴西李氏爲皇族之外,其餘各家勢力龐大,家族子弟遍佈朝野。朝政幾乎爲均爲他們所掌控。且豪族之間相互通婚勾連,關係越發的緊密。有此對身爲皇族的李氏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世家大族出身的皇族李氏雖得其餘各家支持而坐擁江山,但大唐建立之後,這些世家大族便是一種潛在的威脅了。這個道理我不說,你也該明白。”

王源點頭道:“我懂。同爲豪族出身,一族奪得天下,自然是擔心其他豪族也有爭奪的可能。再說,天下已歸李氏,其餘豪族也盡了力,該到了過河拆橋,兔死狗烹的時候了。”

秦國夫人微笑道:“兔死狗烹倒是不至於,但豪族大家越發的掌握朝政,他們的家族成員入朝爲高官,很多事情上一起相互呼應,已經威脅到了皇權的威嚴。所以打壓豪族是一定要做的,但還不至於敢對他們趕盡殺絕。因爲即便坐擁天下的皇族李氏,也不敢公開的對這些世家大族發動剿滅之事,而且也剿滅不了。這麼多年下來,五姓七族之間早已利益與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泥水交融一般,根本就分不開了。但雖然無法滅族,但限制他們的權力,打壓其他豪族確實必須要做的,否則皇族豈非要淪爲其他豪族操控之下。”

王源思索道:“確實如此。只能打壓而無法斬絕。這也是保持穩定維護皇權的唯一辦法。”

秦國夫人點頭道:“是啊,他們這些事情太複雜,我也說不大清楚。總之,隨着豪族的勢力不斷壯大,皇族終於出手。高宗時便開始頒佈了旨意,限制其餘豪族之間私自姻親相結姻親,但凡豪族之間想要通婚,必須經過皇族批准。”

王源微笑道:“這倒是絕妙的一手。雖然看似不是什麼激烈手段,但絕對是很有效的阻止世家豪族之間私相結盟的手段。短時間內恐無效果,但十年二十年時間內,便割裂了世家子弟之間本該建立的姻親聯繫。這是溫柔的一刀。”

秦國夫人微笑道:“溫柔的一刀,這說法倒也新奇貼切。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共下達過三次針對世家豪族的限制之令。限制姻親之令後更有限制世家子弟入朝爲官的命令,規定了世家大族入朝爲中樞官員的數目,平衡各方勢力。現在看來,這都是驅逐世家大族把持朝政之舉。”

王源深以爲然,高宗治下的永徽之治是貞觀之後的另一個和平盛世,高宗這個人雖然是個爛好人,但在這件事上倒是頗有策略,循序漸進。

“武帝臨朝之時,對於世家大族更爲苛刻。武帝手段凌厲決絕,對於五姓七族大肆壓制。分而治之。各大世家爲了自保,曾暗中支持李氏諸王起兵。但因爲各自爲保,又被武帝分化治之,力量難以集中。故而越王李貞、琅琊王李衝等人的起兵均告失敗。武帝由此展開大清洗,對世家大族李氏一族展開雷霆手段。然畢竟豪族實力猶在,武帝亦知若逼得豪族世家聯手反抗,後果堪輿。據說神功元年,武帝同豪族世家達成妥協之議。從此後,幾大豪族遷移東南,不在干涉政務。家族子弟爲官不至三品。而朝廷許以懷柔之策,不再對豪族世家進行

清洗打壓,並許以東南茶糧鹽鐵經營之權。硬生生將幾大豪門世家從朝廷剝離。但豪門世家從此失去進入朝廷中樞之機。以朝廷給予經營財富之利換取了相安無事。”秦國夫人輕聲道。

王源呆呆道:“原來這當中竟有如此隱情。雖然這是傳說之言,但卻也不無道理。世家大族拱手讓出權力,換取避居東南各道經營財富之權,倒也是一種不錯的交換。否則便是兩敗俱傷之局。但總體而言,世家大族吃了大虧,恐怕便就此沒落了。難怪我入朝這麼多年,沒有太多關於世家豪族的聲息。”

秦國夫人點頭道:“是啊,雖然是吃了虧,但總比滅族了好。武帝之後,當今太上皇即位爲帝,也絕不永許這些豪族之家再次滲透入朝,不過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倒是緩和了不少。幾姓豪族得太上皇賜婚聯姻,爲官之限也有所放鬆。據說陛下曾召見幾姓大族族主,施以恩惠。幾姓大族也表示全力支持李氏皇族,財力物力上給予全力支持。因有武帝荼毒之威,幾姓豪族倒也不願再冒險,遂成雙方和解共處之局。這便是我所知的大唐豪族的一些掌故了,有些事只是道聽途說,倒也無確鑿證據。至於豪族同皇族之間有些什麼約定,具體有些什麼勾連,那我卻是一無所知了。”

王源點頭道:“多謝夫人,這些事叫我大開眼界。我便像是井底之蛙,今日之後方知另有天地。無論如何,這些豪族世家和李氏的聯繫是割裂不斷的,這也是他們死命支持李氏的原因。在這種情形下,若不知他們之間的關係,貿然起事的話,怕是會遭到巨大的打擊。開元天寶這數十年的盛世太平期間,這些大姓士族得朝廷特權,在東南恐已經遍地開花盤根錯節。東南之地財物豐饒,若不能斬斷其支持李氏皇族的這條線,那便是大麻煩。”

秦國夫人點頭道:“我同意你所說的,即便他們衰落了,但他們聯手支持一方,力量將是可怕的。天下財富之地爲他們所佔據,數家之財力恐要佔天下財富三成,若他們決意支持李氏,天下間恐無人撼動。莫看安祿山之亂風生水起,但他們若不能奪得東南之地,那便註定要失敗。”

王源重重點頭,沉默思索了片刻道:“夫人,你方纔說,你夫家柳氏也是世家大族,爲何不在五姓七族之列?”

秦國夫人笑道:“我夫家柳氏乃河東望族,河東三望族柳氏裴氏薛氏乃是大唐立國之後才新近崛起之世家望族。三望族之崛起一部分原因也是皇族刻意爲之之結果。要知道,大唐立國以來,河東三族子弟光是成爲大唐駙馬的人數便達五十餘人,由此可見李氏皇族便是以姻親之約扶持三族崛起。這三族均爲皇親。裴氏一族更是出將入相之人不少。近年來還有韋氏崛起。以我淺見,朝廷並不想讓五姓七族中的皇族外姓坐大,便以扶持忠於李氏的外姓豪族崛起而抗之。然而實際是,河東三族以及韋氏等大唐新貴雖然崛起迅速,但和東南幾大豪族相比,卻是不可同日而語。那幾族經營數百年,有的甚至達千年綿延之久,無論其底蘊氣度乃至家族枝葉都不可比肩。”

王源笑道:“我明白了,李氏是想借新貴崛起而擺脫幾大豪族的控制。畢竟雖然形勢有所好轉,但幾大豪族家底殷厚,源遠流長,無人與之比肩。若有新貴與之抗衡,倒也可以相互鉗制,活着是分化治之。”

秦國夫人點頭道:“你說的應該不錯,我記得亡夫曾經跟我說過,我夫家柳氏曾經同如今居於錢塘郡的五姓七族之中的崔氏聯姻。亡夫上一輩僅有我公公一名男丁,其餘皆爲女子。其中兩名便嫁給崔氏旁支子弟。據說是當時陛下親自下旨賜婚準於聯姻。你方纔一說,我猜想,朝廷是否是想以新貴和世家聯姻之方式,從而拉攏一家,分化崔氏和其餘各家的聯繫。畢竟姻親是最爲快速的拉近雙方關係的辦法。”

王源撫掌道:“恐怕正是如此。五姓七族之間內部已經不準聯姻,以外族與之聯姻,正是能起到加速分化他們之間關係的作用。此事無可懷疑。我只能說,李氏皇族爲了這件事已經想盡了辦法了。他們對這些豪族世家既是倚重又是忌憚,這就叫做又愛又恨。然則,你夫家柳氏和崔氏之間必有聯繫咯?”

秦國夫人想了想道:“那畢竟是上一輩的事情,我夫家一脈自上一輩開始便人丁凋零。亡夫兄弟姐妹十一人,本有兩個哥哥。然而都在少年時夭折而死。全族僅餘亡夫一名男丁成年,其餘皆爲女子。亡夫身子孱弱,且也命薄的很,也只留下鈞兒這根獨苗便撒手歸西。柳家其實已經敗落了。和崔氏也早已斷了聯繫,也不知嫁過去的那兩位長輩是否健在。若是在的話,怕也是過花甲之年了。自從亡夫死後,我其實也和夫家來往不多。他們不喜我楊家之名,我也懶得去搭理他們。柳鈞的幾位姑母大亂之後也都軼失了消息。”

王源皺眉道:“可惜了,我倒是想見一見東南世家豪族,和他們聊一聊。”

秦國夫人詫異道:“你想和他們見面作甚?”

王源道:“若我起事,能割裂他們和李氏皇族之間的聯繫,那纔是關鍵之舉。若有機會和他們見面,我倒是想去試一試。”

秦國夫人微微搖頭道:“你這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不過你若真想見他們,我倒是可以以柳氏一門的身份去探訪一番。畢竟兩位姑母嫁給了崔氏,我也有理由去探望。但願她們還漸在。只要她們有一人漸在,此舉便不唐突。然後或可替你牽線搭橋,見上他們一見。”

王源大喜道:“若真能如此,那可就太好了。這樣吧,年後天氣回暖春暖花開之時,我命人護送你們去南方。你也正好去散散心。能夠接引見面那是最好,若不能也沒關係。我可以另想他法。”

(本章完)

第五六八章 助瀾第一六五章 大戶第九三三章 奪城(四)第七三六章 馬嵬(四)第七七二章 聲東第七四五章 陷落第六七零章 生意第九二一章 破局(續五)第三一九章 肉食第六十三章 圖謀第二一八章 黑夜第一一一零章 強襲第九零二章 弱點第一一三零章 籌碼第三五一章 夜宿第一一二三章 破陣第六二九章 死戰第五二零章 山居第一一三六章 相殺第七四三章 馬嵬(十一)第七七七章 消息第四六九章 脣槍第四二六章 毒瘴第三八八章 登門第一四四章 興趣第八一零章 心跡第十九章 蛇蠍第一零四三章 技巧第七一五章 內憂第五二八章 難題第五八四章 竹槓第二九三章 沒頂第六六八章 天價第一七七章 蜜酒第一一三一章 戲弄第六六八章 天價第一三四章 醉臥第一一零九章 通州第五六三章 攻城第十一章 梅林第六八二章 芳辰第七零五章 迷途第五五二章 酒肆第二一零章 行動第六一六章 盾陣第七六二章 啓釁第五九二章 馬背第二九四章 成迷第七九六章 疑問第五十六章 名士第七九五章 虛驚第一一零八章 宣戰第六七九章 道歉第八零四章 面和第一零四六章 決裂第九零六章 國本(續)第三八六章 真相(一)第九三四章 奪城(五)第三十五章 暗戰第七九七章 迂迴第三七五章 爛局第二七一章 聖駕第八五七章 洪流 (上)第六九零章 疑雲第二零九章 鎖定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二四五章 謀略第九一七章 破局(續)第三九二章 豪宅第二十六章 勸阻第八九六章 幽處第一三零章 要挾第六二七章 反饋第一零八章 珠聯第五二二章 直言第一一二九章 心亂第六三一章 伏擊第一七零章 舌戰第六一二章 逾越第一零三六章 探知第七八三章 瘋狂第一一一五章 接應第三三五章 馬腳第八二八章 飛渡第三二四章 防範第四零九章 畫餅第六九二章 人選第三一零章 破局(續)第一零三四章 夜探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九一零章 嚴冬第四三六章 擺佈第四七三章 上門第七三六章 馬嵬(四)第一一三五章 初定第八零五章 心離第八六八章 伏擊(終)第四二三章 渡河第三一一章 離前第四五三章 羞辱
第五六八章 助瀾第一六五章 大戶第九三三章 奪城(四)第七三六章 馬嵬(四)第七七二章 聲東第七四五章 陷落第六七零章 生意第九二一章 破局(續五)第三一九章 肉食第六十三章 圖謀第二一八章 黑夜第一一一零章 強襲第九零二章 弱點第一一三零章 籌碼第三五一章 夜宿第一一二三章 破陣第六二九章 死戰第五二零章 山居第一一三六章 相殺第七四三章 馬嵬(十一)第七七七章 消息第四六九章 脣槍第四二六章 毒瘴第三八八章 登門第一四四章 興趣第八一零章 心跡第十九章 蛇蠍第一零四三章 技巧第七一五章 內憂第五二八章 難題第五八四章 竹槓第二九三章 沒頂第六六八章 天價第一七七章 蜜酒第一一三一章 戲弄第六六八章 天價第一三四章 醉臥第一一零九章 通州第五六三章 攻城第十一章 梅林第六八二章 芳辰第七零五章 迷途第五五二章 酒肆第二一零章 行動第六一六章 盾陣第七六二章 啓釁第五九二章 馬背第二九四章 成迷第七九六章 疑問第五十六章 名士第七九五章 虛驚第一一零八章 宣戰第六七九章 道歉第八零四章 面和第一零四六章 決裂第九零六章 國本(續)第三八六章 真相(一)第九三四章 奪城(五)第三十五章 暗戰第七九七章 迂迴第三七五章 爛局第二七一章 聖駕第八五七章 洪流 (上)第六九零章 疑雲第二零九章 鎖定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二四五章 謀略第九一七章 破局(續)第三九二章 豪宅第二十六章 勸阻第八九六章 幽處第一三零章 要挾第六二七章 反饋第一零八章 珠聯第五二二章 直言第一一二九章 心亂第六三一章 伏擊第一七零章 舌戰第六一二章 逾越第一零三六章 探知第七八三章 瘋狂第一一一五章 接應第三三五章 馬腳第八二八章 飛渡第三二四章 防範第四零九章 畫餅第六九二章 人選第三一零章 破局(續)第一零三四章 夜探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九一零章 嚴冬第四三六章 擺佈第四七三章 上門第七三六章 馬嵬(四)第一一三五章 初定第八零五章 心離第八六八章 伏擊(終)第四二三章 渡河第三一一章 離前第四五三章 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