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

“聖人,聖人。”

聲音模模糊糊,彷彿從極遠處傳來,隔了不知多少重帷幕。

來自貼身女官的呼喚,王越娘從睡夢中醒了過來。

睜開雙眼,上方是熟悉的百禽迴文繡錦的紗帳,用了太久了的緣故,鮮嫩的鵝黃都變得黯淡無光。

“什麼時候了?”王越娘慵懶得打了個呵欠,曲肘撐起身子,青絲如絲如綢一般披散下來,露出半邊白皙的頸項。

貼身的女官上前扶起了睡意仍濃的大宋皇后,“回聖人的話,已經快到申時,該去慈壽宮了。”

“都這時候了?”王越娘朦朧的眼看了看鐘,“哦,是得快點了,別誤了時間。”

稍微整理了一下儀容,王越娘就離開了她的寢殿,開始每天雷打不動的晨昏定省。

王越娘如今更喜歡走路的感覺。只有七八位女官和宮女跟隨,沒有前呼後擁,連肩輿也有好些日子沒有乘坐了。

時值三月,春和景明。中原風光,不比江南秀美,卻也是水清山翠,繁花似錦,正是一年中最怡人的時節。

而宮室後苑,收納天下珍奇,珍本絕本的花木數之難盡。從坤寧宮出來,王越娘一路上便走走停停,半路上看到一株重瓣的西府海棠盛開,就停步看了一陣。等一路晃到凝和殿,正聽到裡面四點鐘響的聲音。

向太后剛剛接見過兩名命婦,才換了一身衣服,正半靠半躺在榻上。一名十三四的小宮女跪在太后身側,拿着個美人拳輕輕捶着腰腿。

看見王越娘,就笑指着牆角的鐘,“看看,又是這時候,一分都不差。昨天是,前天也是,今天早上也是一般。上貢的懷錶給你,真的是給壞了,不到準點不進門。”

王越娘也笑,走上前行禮:“娘娘這可是冤枉越娘了。每天出門都早,可誰讓娘娘這邊風景好呢,一路走過來,步步風景,只多看一眼,便耽擱到這時候。”

“你這孩子,真這麼喜歡這裡的風景,乾脆搬過來好了。”

王越娘雀躍地說:“說定了,娘娘可別嫌越娘吵鬧。”

“罷了,罷了。”向太后拍了拍王越孃的手,“你要當真住過來,還不知聖瑞那邊怎麼排揎你呢。”

太后開春後就搬到了後苑凝和殿休養,又說路遠,免了太妃和皇帝的早晚請安,也是不想見那一對母子的面。近幾年,除了冬天的三個多月外,太后幾乎都是在凝和殿起居,已經形成了慣例。

而王越娘則是隻要不去見皇帝的面,她是很樂意往後苑走走。

太后若是沒有搬過來,離着福寧殿那麼近,皇帝除了重病在身,都要每日省問,見面不免尷尬,兩相生厭。王越娘都要卡準時間,免得撞上。等太后搬到後苑,倒是省心了不少。

皇帝不像皇帝,皇后也沒必要像皇后。

祖父去世之後,王越娘對皇帝徹底失望,也隨之放下了作爲皇后身上所擔負的包袱,日常處事再也不會將自己逼得太緊。除了太后,宮裡宮外本也沒多少人需要她禁錮着自己的天性。

不過王越娘畢竟是大家出身,縱是放鬆了一點,卻也沒有違制失禮之處,漸漸地,竟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架勢。

向太后明顯的很喜歡她這種發自於內的灑脫,在寢殿內說了幾句之後,就讓王越娘攙扶着,到殿外的花木小徑上散步。

小徑兩側的迎春已經謝了,莖葉倒是茂盛,一片或濃或淡的綠。向太后緩步走着,“方纔還是走過來的?”

王越娘扶着太后手臂,“也是聽醫囑,多走走身體輕健。”

迎着陽光仔細看了王越娘幾眼,“恩,這個冬天將養得不錯,氣色都比去年秋天要好了。”

兩人邊說邊走,漫步在鵝卵石鋪就的小徑中。

“阿虎,金官兩個孩兒這兩天還好?種痘後就關在房裡,悶着了吧。”

兩個都是養在王越娘身邊的宗室子,一個乳名阿虎,一個乳名金官,最大的也不到四歲,剛剛種了痘,宮裡規矩大,要隔離養護十天半個月,看看痘疹的情況。本來王越娘身邊還有一個,不過突生疾病,夭折了。

“再過幾天就能出來了。的確是悶了。今天還回話說悶得很,又說想大媽媽了。”

“金官嘴笨,說不出這好聽話,還是阿虎說的吧。”

王越娘爲向太后擋開迎面的一枝桃花,直笑道:“娘娘真如親眼所見一般。”

笑了笑,太后道,“金官憨厚朴實一些,阿虎更機靈一點,都是好孩子。”

“娘娘說的是,兩個都是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太后點點頭,與王越娘說着兩個孩子的閒話,一路走出苑內桃林。

此時日影西斜,正映在苑內的小湖邊。望着波光粼粼,猶如碎金屑玉的湖面,太后突然道:“早點定下來吧。”

“啊?!”王越娘愣然片刻,笑意頓消,略側過身,“請娘娘訓示。”

太后向後看看,只有幾位女官跟得近。

如今宮裡面,得用的內侍只有三十歲以上的,三十歲以下的閹宦,盡是胡虜蠻夷出身。宮裡的幾個主人,都沒有把這些異族內侍當成自己人的打算。

而這些異族內侍同樣不得外朝看重。入內內侍省已爲都堂操縱。過去,內侍們轉入武職後,方纔受外朝控制,如今就連內部的升黜,都要經過都堂。

除了太后身邊,所有宮室無不如此。宰輔們的一句話,就能把這些個異族內宦拖出去處置了,趕出宮去更是隻要不經意地皺一下眉。每年總共要有幾十條冤魂,讓內侍們不敢越雷池一步。

太后身邊還有幾個得力的老內侍,皇后近前聽用的就只有女官了。

讓這些女官退得更遠一點,太后更進一步,“早些定下,內外都安心。拖久了,手尾就多了。”

王越娘沒有立刻回答,只皺起眉,想着太后的用意。

見王越娘沒有反應,太后又問,“齊國夫人……前幾日入宮來的時候,沒說什麼嗎?”

敏銳地感覺到太后提起王旖的時候,語氣有些變化,王越娘沒有細琢磨,搖了搖頭,更是不解的樣子,“姑母入宮,只說了些尋常話。如果是朝中事,姑母不會說,姑父也不會對姑母說。”

“這樣啊。”太后沉默了下去,忽而問:“那你怎麼看你姑父韓相公的?”

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下)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六)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三)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
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下)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六)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三)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