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

到得早,不如到得巧!

周寧並不知道韓岡在踏入庫管衙門前,爲什麼會突然冒出這麼莫名其妙的一句話來。他只知道從秦州到甘谷的爲期四天旅程的最後一關,終於就在眼前。

周寧曾聽說押運糧秣軍資中最爲頭疼的,不是艱險曲折的道路,而是抵達目的地後接收資材的官吏。如果說這一路殺機四伏的行程,是死後黃泉路的話,那甘谷城的管庫衙門就是黃泉底下的閻王殿,而監理庫帳的管勾官——齊獨眼便是坐在殿中的閻羅王。

扒皮抽筋齊獨眼的兇名,秦州道上服差役的衙前無人不知,周寧相信韓三秀才肯定也聽說過,那位王軍將也是一樣。要不然王軍將也不會入城後就扯着韓三秀才走到一邊說了好一陣,從兩人那裡模模糊糊傳來的話,周寧聽着,好像也是莫名其貌的——“到得早,不如到得巧。”——這一句。

在三十多名民夫中,只有周寧纔在少年時開過蒙、讀過書。他一向自視高人一等,頭腦自認比其他民夫要高出一籌,可週寧還是想不通韓岡說的這句話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韓三秀才帶着自己走入齊獨眼的公廳時,沒有半點猶豫,看起來比走親戚還自然。但周寧跟在韓岡身後,想起齊獨眼扒皮抽筋的名號,卻是心驚膽戰,“若是王軍將在就好了。”

可惜王舜臣並不在。他在入城後跟韓岡說了幾句,便與車隊分道揚鑣,往城中心去了。雖然是藉口,但王舜臣身上的確有吳衍簽發的公文要送去城衙。故而韓岡是獨自則領着車隊,抵達了城南的庫區。

艱難地穿過了因捷報而變得擁擠不堪的街道,車隊抵達庫區之中。民夫們在衙門外看着車子,韓岡只點了周寧跟在身後,一起進了衙門裡。周寧肚子裡的一點墨水,被韓岡所看重,村塾的塾師並不是只教着學生們去讀千字文和論語,算學也是開蒙時必學的科目。周寧能寫會算,韓岡找他做個伴當,也有日後提拔任用的心意在。

位於庫區邊的庫管衙門就是普通的一進院落,一座單獨的公廳。於深夜中入城,照常理應該等到第二天才會被招進去。不過因爲捷報的緣故,公廳中燈火通明,不知多少胥吏跑進跑出,忙個不停。一場惡戰下來,賞賜肯定少不了,雖然大頭要等到朝廷發下,但提前預支一部分,讓參戰的將士們快活一下,更是多少年來的慣例。只是這賞賜的多少,還得看着庫中充裕與否。

甘谷城的軍庫管勾官齊獨眼的大名,但凡來過甘谷或是即將抵達甘谷的民夫和衙前,無不是如雷貫耳。可韓岡和周寧見到齊雋的第一面,卻正碰上了他與人打擂臺的一場好戲。

一名三十上下的軍官就跟齊雋面對面地對峙着,在燈火下,他左頰上杯盞大小的傷疤十分的顯眼,而身上還有着血與火的味道。疤臉軍官看起來很是心燥,一副火燒火燎的模樣:“齊管勾,都監要的酒水不是五壇,是五十壇!總共兩千弟兄,你就給個五壇,想讓大夥兒喝摻酒的涼水不成?!”

齊雋叫着撞天屈,看他委屈的樣子,完全沒有半點扒皮抽筋的狠戾:“徐殿直,不是本官不給啊,庫房你也看了,空蕩蕩得能跑死耗子,哪還有多的酒水。這些天,因着西賊攻甘谷,預定中的輜重車隊一家都沒到。巧婦難爲無米炊,本官也沒轍啊!四十五壇酒,誰能變得出來?!”

“這話你跟兩千弟兄們說去!看他們答應不答應!”

疤臉軍官瞪目怒罵,齊雋則苦笑攤手,他敢對衙前扒皮抽筋,卻還不夠資格在赤佬們身上吃肉喝血。碰着剛剛大勝歸來的隊伍,若不是真的沒轍,他怎敢觸這個黴頭。

站在門外,韓岡和周寧一切看得盡在眼中。

韓岡低下頭去,掩去脣邊眼角綻出的笑意,他手上可是有着足以讓得勝歸來的兩千將士滿意的東西。他低聲自言自語,“到得早,不如到得巧。”

周寧聽到了,驚得瞪大了眼睛,難道韓三秀才早就料到了會有現在的這一幕?這未免也太……太……周寧不知該用什麼詞來形容韓岡洞燭內外的先見之明。他驚歎地看着韓岡的背影,“難怪有人說他日後肯定少不了一個進士……”

韓岡輕輕咳嗽了一聲,上前兩步,不待通報便跨進了房中:“兩位官人,在下有事容稟。”

“滾!這有你說話的份!?”疤臉軍官旋風般的回頭怒罵,心情正煩,竟然還有人敢燎他的眉毛。這一聲驚雷般的暴喝讓門外的周寧嚇得連退了三五步,差點一屁股坐跌在地上,而離得更近的韓岡,卻眼皮都沒動上一下。

韓岡微笑着繼續說了下去:“在下奉命押送犒軍之酒水銀絹,剛剛到得甘谷。總計酒水六十壇,銀五百五十兩,絹八百匹。還請齊管勾查驗。”

“酒水?!”疤臉軍官臉色變了,頓時轉怒爲喜,一把扯住韓岡,急叫道:“在哪裡?在那裡?快帶俺去看看!”

韓岡歉然一笑:“還請殿直稍候,等齊管勾點驗後自當交給殿直!”

“你是哪個縣的?文書在何處?要點驗的軍資又在哪裡?”韓岡的出現解了齊雋之困,可他不改平日聲口,拖長聲調便要在韓岡身上扒層皮下來。

韓岡還沒回話,疤臉軍官心中火燒火燎,一拳捶在了齊雋的桌案上,震散了一地的文書,破口大罵:“鳥你的‘縣’!鳥你的‘文書’!鳥你的‘點驗’!誰不知道你這賊鳥盡吃着衙前的肉,少扒點皮會死啊?!都監正等着發賞,你再拖着試試?!”

齊雋被濺了一臉口水,臉色陰沉得可怕。他是從九品的文官,拍着他桌子的徐疤臉卻只是個正九品的右班殿直,是武臣!但在徐疤臉面前,他卻硬不起來。很簡單,齊雋他是進納官,用錢買來的官身,雖然從官職上屬於文資,但不會有一個士大夫出身的文官會將他視爲同僚。莫說是一個正九品的武官,就是還沒入品,只要佔着一點理,便完全可以不給他半點面子,即便他齊雋在經略司有後臺,也不會因着一點明顯不佔理的小事爲他出頭。

一陣微風捲入房中,燈火閃爍,映得房中忽明忽暗。房中三人的心情也如燈火一般,有明有暗。

韓岡謙恭着站在一邊,只有眼神中透着喜色。他挑起了頭就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煽風點火。大勢如此,齊雋縱然有着將衙前扒皮抽筋一般的兇悍,卻也不得不低頭。

陰着臉,暗自發狠了一陣,齊雋在徐疤臉不耐煩地催促中,一把搶過韓岡手上的文書,看也不看就在最後面簽名畫押。又隨手寫了一張回執,蓋上印,遞給了徐疤臉:“短了少了,也別來找本官。”

他眼睛一轉,又冷冷地盯了韓岡一眼。獨眼中傳出來的信息,韓岡確實收到了——走着瞧!——這是齊雋現在心裡最想說的話。

韓岡對着齊雋抱拳行禮,姿態像是在道謝,挺秀的眉眼中卻凝集着滿不在乎的笑意。齊獨眼怎麼想他可不在乎,既然齊獨眼已經慪一肚皮的怨氣,那讓他肚皮的怨氣再多一點也無妨。

韓岡如今最不怕的就是得罪人,甘谷立城不過一載,齊獨眼扒皮抽筋的大名已經遍傳秦州。據韓岡在出發前打聽到的傳言,齊獨眼跟陳舉好得能穿一條褲子。既然跟陳舉已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跟齊雋翻臉,也不會讓自己的境況更爲艱難。

他是押運的衙前,既然齊獨眼已經簽了回執,那就再管不到他韓岡的身上。何況陳舉已經沒幾天好蹦躂了,韓岡不認爲王韶會放過他。即是如此,作爲同一條線上的螞蚱,齊雋如何能獨善其身?唯一可慮的是張守約會保着他,但看張守約派人過來催賞賜的態度,齊獨眼很明顯是經略司摻進來的沙子。得罪了他,張守約怕是樂見其成。

徐疤臉接過回執,轉手遞給韓岡,笑道:“張都監沒了消息,這兩日南面便沒一隊人馬敢來甘谷。伏羌城的劉安到了安遠就不肯再挪一步,反倒是你們這隊轉運銀絹酒水的先來了。下次見到他,灑家要好好問問他,看他臊不臊。”

韓岡接過回執,小心地折起收好。他辛苦了這麼些時日,也就是爲了這薄薄的一張紙。

徐疤臉又拿起桌上的過關文書,看了一眼標註的時間,當即又驚歎道:“四天!四天就從秦州到了甘谷城,竟然一點都沒耽擱!”

“秦州!”齊雋正盤算着怎麼把眼前這名走了大運的衙前煎皮拆骨,這時聽着一驚,身子一下繃直了。泛着兇光的獨眼死盯住韓岡的臉,這難道是陳舉要對付的人?!

韓岡謙虛地笑了一笑,道:“將士們正等着這批軍資,韓某自奉命北來,只恐走得慢,就壓根沒想過要拖延時間。至於打下甘谷……憑一萬西賊也配?!”

“說得好!”徐疤臉大笑着拍了拍手,越看韓岡越是順眼,口氣也溫和了許多,“對了,還沒問過衙前的名諱?”

“韓岡!!!”

回答的不是韓岡本人,陳舉派來甘谷聯絡齊雋的黎清,正站在門外。他張大了嘴,難以置信地看着在房中笑意盈盈的韓三秀才。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二)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二)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