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卷宗

第596章 卷宗

文華殿的御案上,放了厚厚一摞卷宗。

劉公公恭敬地拆了卷宗。

永嘉帝伸手拿過來,從一份看起,面色越來越凝重。很快,龍目中閃過怒意,甚至怒罵了一句:“混賬!”

也不知這句話到底是在罵誰。

劉公公垂着手束立,眼皮都沒動一下。

在天子身邊伺候,什麼時候能搭話,什麼時候絕不能插嘴,其中分寸拿捏,他早已爐火純青。譬如現在,永嘉帝一肚子火氣,最易遷怒,還是閉嘴爲好。

文華殿裡一片靜默,只有細微的翻閱卷宗發出的聲響。忽然嘭地一聲響,永嘉帝拍案而起,將手中的卷宗啪地扔了出去。

劉公公心裡咯噔一沉,這時候就不能再裝聾作啞了,立刻跪下:“奴才該死,請皇上息怒。”

永嘉帝的怒意和劉公公沒半分關係,此時語氣森寒,令人心驚:“傳朕口諭,立刻宣召喬閣老和幾位尚書進宮。”

劉公公忙應下,小心翼翼地起身退了出去。

出了文華殿後,劉公公纔將彎下的腰桿略略扳直,叫來幾個內侍,吩咐下去:“你們現在去六部官署,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裡請閣老尚書大人們過來。皇上正發怒,要是你們遲了被降罪,本公公也救不了你們。”

內侍們各自心中一凜,應聲退下。

六部官署就在皇城邊上,一來一回半個時辰左右。

一把年紀的喬閣老,健步如飛,第一個進了文華殿。羅尚書等人緊隨其後,一同跟了進去。

有這半個時辰做緩衝,永嘉帝的氣頭已經過了,不過,面色還是十分難看:“喬閣老,羅尚書,這是太子令人送來的筆錄卷宗。你們也都看看。”

喬閣老和羅尚書迅速對視一眼,齊聲應下。另幾位尚書大人,也各自拿了本卷宗看了起來。

祝魏王沈錢五家不必說了,證據確鑿,足夠判誅滅九族了。

真正令人震驚的,是故意拖延遲遲不至的洛將軍!

三年前,江南駐軍主將出缺,是永嘉帝欽點了心腹洛武前去,掌江南兵權。誰能想到,洛武到了紙醉金迷的富庶地界上,胃口變得如此之大。瞧瞧那萬畝良田七八處大宅子……

也怪不得永嘉帝如此震怒!

這份卷宗,打的是永嘉帝的臉啊!

說起來,太子妃娘娘去了江南後,迅速安定了江南局面,實在是大功一件。不過,以太子妃娘娘的脾氣,遇到這等事,絕不會藏着掖着。果然就這麼直截了當地呈了上來。

不愧是性情剛硬的太子妃娘娘!

看完洛將軍的卷宗,衆臣又傳閱起了謝總督江按察使的筆錄證詞。

羅尚書看完後,先拱手道:“江南舊族膽大包天,刺殺太子殿下在前,圍攻總督府在後。臣請皇上,嚴懲不貸!”

兵部楊尚書沉聲道:“臣請皇上下旨,誅祝魏沈王錢五家九族!”

永嘉帝冷哼一聲:“傳朕旨意去江南,將他們五家誅滅九族,所有家資一律充進國庫。”

戶部高尚書頓時喜上眉梢,忙拱手謝恩。大魏的國庫從來就沒寬裕過,這幾年與民生息,勉強緩過勁來。不過,需要支用銀子的地方依然多如牛毛。

江南這五家,均是家資豐厚,不然,也養不起那麼多死士。現在將所有家財盡數充爲國庫,於戶部可是一樁大好事。

喬閣老咳嗽一聲,拱手道:“江按察使和洛將軍都是朝廷重臣,身負皇恩。只憑筆錄卷宗給他們定罪,難服悠悠衆口。臣請皇上下旨,令閔侍郎帶着他們一同回京,由皇上親自問審定罪。”

江按察使就是個幌子,真正要審的,是洛將軍。要遮掩的,是永嘉帝丟出去的臉。

羅尚書又道:“沒問審定罪之前,總該給他們留些朝臣的體面。臣懇請皇上,賞他們恩典,令他們乘坐馬車進京。”

若是坐囚車回京,不僅丟永嘉帝的臉,也會令朝臣們心寒。

永嘉帝面色陰沉,略一點頭:“朕也有此意。來人,立刻擬旨,宣召江按察使和洛將軍回京。”

喬閣老和羅尚書暗暗鬆口氣。

……

待喬閣老等人告退離去,已經是大半個時辰以後的事了。

此時天色漸暗,文華殿裡燃起了牛油火燭。滿殿被照得亮堂堂的。劉公公眼尖地瞄到御案邊的地上還有一個卷宗。

劉公公正要上前去撿,永嘉帝忽地說道:“你們都退下,朕要一個人靜靜。”

劉公公和一衆內侍魚貫而退。

永嘉帝神色冷厲,眉頭緊擰,目光定定地落在那個被他有意遺落的卷宗上。

這份卷宗裡的內容,纔是最令他震怒的。

他剛纔壓根沒有給喬閣老等人過目。

過了許久,永嘉帝才彎腰,伸手撿起卷宗,緩緩打開後,幾行觸目驚心的字跡映入眼簾:錢家暗中和三皇子有勾連,所以屢次刺殺太子。甚至鋌而走險,出動死士,圍攻總督府,欲置太子於死地。

錢家人心狠手辣,臨逃之前,將所有女眷幼童皆吊死在房樑上。錢家逃走的男丁共計三十二人,至今還沒有下落……

這件事,竟牽扯到了李昊!

這份卷宗上所言,到底是真的,還是太子有意誣陷三皇子,故意捏造出來的證詞,想借天子之手對付李昊?

永嘉帝用力捏了捏眉心。

李昊也被派出京城辦差,幾日前剛回京城。他要見李昊,只要宣召一聲,不出半個時辰,李昊就會出現在面前。

這道口諭,他遲遲沒說出口。

不知過了多久,天黑透了,夜幕籠罩下,巍峨的文華殿猶如一頭巨獸,高傲地昂着頭顱。

劉公公鼓起勇氣進來了:“時候不早了,皇上該用膳了。”

永嘉帝哪裡有吃飯的胃口,冷着臉道:“不必傳膳。去壽寧宮宣口諭,朕去看太后,順便瞧瞧小皇子。”

一炷香後,永嘉帝的身影出現在壽寧宮裡。

趙太后也聽聞了前朝傳來的消息,急急問道:“太子現在到底如何了?那些該殺千刀的江南舊族,有沒有都被抓起來?”

(本章完)

第181章 遷怒第215章 添堵(一)第634章 對陣第326章 處置第18章 母女第643章 湊巧第505章 新寵(一)第120章 大戲(一)第342章 喜訊第307章 異樣第687章 道別第311章 舊怨第275章 兒女第681章 相聚第666章 動亂(二)第274章 早產(二)第672章 重傷(一)第670章 動亂(六)第125章 醉酒第83章 及笄(一)第420章 歸來(一)第519章 親兵第4章 家人第581章 援兵(二)第450章 冷落(一)第31章 錯過第679章 喪鐘(二)第8章 盤算第363章 傷重(一)第455章 親兵(二)第308章 喜訊第714章 番外之孟氏第348章 嫌棄第534章 兄弟第723章 番外之歸寧(一)第180章 蘇妃(三)第84章 及笄(二)第639章 痛揍第227章 以退第639章 痛揍第383章 變故(一)第272章 歸京第412章 喜訊(一)第246章 補償(一)第337章 翁婿(一)第158章 敬茶(一)第261章 嫉恨第14章 驚恐第13章 驚人第80章 夫妻第514章 聚麀(四)第314章 兄弟(二)第87章 姐弟(二)第385章 變故(三)第249章 回府第339章 成長第39章 心意第88章 難平第373章 驚變(一)第283章 請安(二)第668章 動亂(四)第324章 百日(二)第237章 心冷(一)第495章 風波(三)第589章 審問(二)第629章 問審(二)第162章 過招(二)第679章 喪鐘(二)第712章 番外之李顯(二)第272章 歸京第31章 錯過第271章 新寵(三)第329章 鋒芒(一)第385章 變故(三)第408章 受傷(三)第317章 忠奴(一)第453章 歡聚(二)第472章 做戲第368章 無恥第102章 風波(一)第554章 散心(四)第349章 喜事第281章 滿月第77章 決絕第16章 好戲第439章 厚賞(一)第485章 拒婚(一)第109章 獨處第574章 面聖(一)第323章 百日(一)第349章 喜事第514章 聚麀(四)第161章 過招(一)第213章 安胎(一)第405章 主謀(二)第293章 東宮(一)第98章 歡宴第131章 新婦(一)第38章 春獵(二)第392章 兵臨(二)
第181章 遷怒第215章 添堵(一)第634章 對陣第326章 處置第18章 母女第643章 湊巧第505章 新寵(一)第120章 大戲(一)第342章 喜訊第307章 異樣第687章 道別第311章 舊怨第275章 兒女第681章 相聚第666章 動亂(二)第274章 早產(二)第672章 重傷(一)第670章 動亂(六)第125章 醉酒第83章 及笄(一)第420章 歸來(一)第519章 親兵第4章 家人第581章 援兵(二)第450章 冷落(一)第31章 錯過第679章 喪鐘(二)第8章 盤算第363章 傷重(一)第455章 親兵(二)第308章 喜訊第714章 番外之孟氏第348章 嫌棄第534章 兄弟第723章 番外之歸寧(一)第180章 蘇妃(三)第84章 及笄(二)第639章 痛揍第227章 以退第639章 痛揍第383章 變故(一)第272章 歸京第412章 喜訊(一)第246章 補償(一)第337章 翁婿(一)第158章 敬茶(一)第261章 嫉恨第14章 驚恐第13章 驚人第80章 夫妻第514章 聚麀(四)第314章 兄弟(二)第87章 姐弟(二)第385章 變故(三)第249章 回府第339章 成長第39章 心意第88章 難平第373章 驚變(一)第283章 請安(二)第668章 動亂(四)第324章 百日(二)第237章 心冷(一)第495章 風波(三)第589章 審問(二)第629章 問審(二)第162章 過招(二)第679章 喪鐘(二)第712章 番外之李顯(二)第272章 歸京第31章 錯過第271章 新寵(三)第329章 鋒芒(一)第385章 變故(三)第408章 受傷(三)第317章 忠奴(一)第453章 歡聚(二)第472章 做戲第368章 無恥第102章 風波(一)第554章 散心(四)第349章 喜事第281章 滿月第77章 決絕第16章 好戲第439章 厚賞(一)第485章 拒婚(一)第109章 獨處第574章 面聖(一)第323章 百日(一)第349章 喜事第514章 聚麀(四)第161章 過招(一)第213章 安胎(一)第405章 主謀(二)第293章 東宮(一)第98章 歡宴第131章 新婦(一)第38章 春獵(二)第392章 兵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