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驚變(二)

第656章 驚變(二)

小李公公的聲音傳入耳中,大皇子的臉孔愈發猙獰扭曲。

樑大將軍看着大皇子,低聲道:“殿下讓太子妃進來吧!出其不意,將她制住便是。”

大皇子狠狠瞪了樑大將軍一眼:“不必了。”

他能出其不意地制住樑大將軍樑二郎父子,皆因他們是翁婿郎舅。劉公公對他也沒多少戒備之心,所以他才能順利得手。

換成是陸明玉,先不說弟媳和大伯之間不便過於親近,只想想陸明玉駭人的力氣和身手,他的心裡就直冒涼氣。

不行,不能冒這個險!

大皇子面色陰晴不定,也未出聲。

樑大將軍也未張口,免得激怒了大皇子。

以太子妃的脾氣,既是來了,絕不會輕易離去。等喬閣老等人一進宮,也會迅速察覺出不對勁。

這個狼心狗肺的李易,應該被千刀萬剮。

樑大將軍用力咬緊牙關,將心裡洶涌的怒意壓回去。

站在門外的小李公公,等了許久沒等到迴音,心裡驚疑不定。他不敢再耽擱遲疑,立刻轉身小跑出了殿外。

月光下,太子妃陸明玉手握長劍劍柄,目光冰冷,面色如霜:“你此去稟報,寢室裡是何反應?”

小李公公深呼吸口氣,快速低語道:“啓稟太子妃娘娘,奴才將娘娘吩咐的都說了一遍。皇上寢室裡沒人應答,毫無反應。”

御林侍衛們將這兩句話聽進耳中,紛紛色變。

樑大將軍和樑二郎都在天子寢室裡,爲何毫無應答?

果然大事不妙!

就在此刻,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在後方傳來。

衆人一起轉頭看去。就見一列御林侍衛匆匆而來。領頭的一個,身量極高,面容端正冷素,步伐極快,正是樑大將軍的長子樑大郎。

樑大郎快步走到陸明玉面前,拱手見禮:“末將見過太子妃娘娘。不知娘娘急召,是爲了何事?”

現在不是囉嗦廢話的時候。

陸明玉寒着臉,三言兩語將文華殿裡的異樣道來:“……現在,父皇寢室裡一共有五個人。父皇一聲不吭,樑大將軍和劉公公都無反應,樑校尉被宣召進寢室足有半個多時辰了,也毫無動靜。之前小李公公去通傳,唯一張口的人是大皇子。”

樑大郎面色也變了。

陸明玉盯着樑大郎,一字一頓地說道:“我懷疑,父皇出事了。”

此言一出,不僅是樑大郎,能聽到這句話的御林侍衛,都變了臉色。

天子寢室裡就這麼幾個人。

如果天子出了事,動手之人會是誰?

劉公公是內侍,沒什麼身手。大皇子是皇上的親兒子。嫌疑最大的,就是樑大將軍和樑二郎父子兩個。

樑大郎面色難看至極,從口中擠出幾個字:“娘娘是在疑心我們父子。”

這件事疑點重重,左想右想,都是梁氏父子嫌疑最大。

“不,”陸明玉出人意料地應道:“我懷疑大皇子。”

樑大郎:“……”

陸明玉的目光依舊緊緊地落在樑大郎的臉上:“想解除這個疑惑不難。只要能進寢室,親眼看上一看就知道了。”

“你現在就隨我一同進去,做個見證。”

“擅闖天子寢宮是死罪。如果寢室裡什麼事都沒有,父皇怪罪下來,一切罪責由我來承擔,不會牽累到你身上。”

樑大郎用力一握右拳,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皇上怪罪,末將陪上這顆人頭就是。”

陸明玉心裡微微一鬆。

文華殿是宮中守衛最森嚴之地。殿中內外帶刀侍衛近千人。她領着一百親兵,想硬闖絕無可能。這些御林侍衛,或許不敢對她動手,卻不會容親兵們進殿。

她將樑大郎叫來,一是爲了以最快的速度進寢宮。二來,則是有人做見證。

陸明玉正要邁步進殿,身後又傳來一陣異動。

陸明玉轉頭看去。

就見一把年歲頭髮半白的喬閣老和羅尚書聯袂而來。另外幾位尚書大人,也在趕來的途中。

喬閣老和羅尚書見了殿外的陣仗,俱是一驚。

深更半夜,天子急召他們進宮,已經是前所未見的奇事。太子妃陸明玉一臉森寒地出現在此處,又是爲何?

“臣見過太子妃娘娘!”喬閣老和羅尚書一同拱手行禮。

陸明玉不得不按捺住心裡急切,虛扶一把:“喬閣老羅尚書請起。”不等兩人追問,便低聲將剛纔對樑大郎說的話道來。

喬閣老和羅尚書都是飽讀史書的大儒,熟知前朝爲了爭奪皇權發生過的樁樁天家慘事。聽了陸明玉一席話,兩位重臣的臉色也變了。

“楊尚書他們還沒到。我也等不得了。”陸明玉冷然道:“我現在便要進去,令人撞門,闖進父皇寢室,一看究竟。”

“喬閣老和羅尚書既是來了,就隨我一同進去,和樑將軍一起做見證。”

這還用說嗎?

喬閣老羅尚書二話不說,一起點頭。

一行人,以陸明玉爲首,進了文華殿。

小李公公憂心如焚,快步如飛,在前帶路。陸明玉步伐也極快,樑大郎緊隨其後。喬尚書和羅尚書一把年紀了,走路速度稍慢。不過,也吃力地快步跟着。

太子妃親兵和御林侍衛,也分別跟了過來。浩浩蕩蕩一羣人,腳步聲如雷。

轉眼到了天子寢室外。

無需吩咐,小李公公便衝到了門邊,敲門的力道也大了許多。

衆人的目光都落在厚重的門上。

叩叩叩!

叩叩叩!

叩叩叩!

敲門聲一聲接着一聲,不停迴響。

門內卻始終沒有迴應。

陸明玉目光越來越冷。

樑大郎臉色愈發難看。

喬閣老和羅尚書也繃緊了臉,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裡。

“皇上急召臣進宮,臣已經在寢室外。”喬閣老冷不丁地高聲道:“請皇上令人開門,臣請覲見。”

羅尚書也高聲道:“臣請覲見。”

門內,大皇子的聲音終於響了起來:“門外除了喬閣老和羅尚書,還有何人?”

陸明玉冷冷道:“我也在。”

樑大郎咬牙:“末將在此。”

大皇子沒了聲響,很快,樑大將軍的聲音傳了出來:“皇上已經歇下,諸位先請回吧!”

(本章完)

第719章 番外之李珍(一)第539章 和睦第344章 交心第272章 歸京第597章 牽連(一)第158章 敬茶(一)第136章 新婚第533章 宮宴第232章 亂麻(二)第77章 決絕第48章 心動第135章 出嫁第78章 秘密第680章 尋死第369章 將才第44章 事成第32章 招婿第431章 離宮(二)第299章 屬官(二)第80章 夫妻第437章 歸京(一)第145章 添妝(二)第547章 三年(一)第592章 勾連(二)第336章 家書(二)第252章 立儲(二)第623章 猜疑第162章 過招(二)第18章 母女第539章 和睦第88章 難平第564章 驚聞(二)第256章 教導第319章 離別(一)第154章 夫妻(一)第328章 風起第65章 不散(一)第4章 家人第36章 無力第376章 安排第508章 新寵(四)第366章 軍權第571章 告病(一)第257章 滿月(一)第73章 姐夫第298章 屬官(一)第367章 相思第290章 冊立(一)第319章 離別(一)第660章 駕崩(三)第463章 手段(一)第98章 歡宴第422章 歸來(三)第220章 餘波(二)第441章 霹靂(一)第587章 後續(三)第443章 風波(一)第192章 受氣第334章 主將(二)第244章 醒來(二)第697章 番外之李昊(一)第407章 受傷(二)第39章 心意第346章 臨盆(二)第85章 不滿第182章 升位第261章 嫉恨第48章 心動第643章 湊巧第350章 知足第264章 妯娌第105章 風波(四)第369章 將才第291章 冊立(二)第503章 大雪(一)第345章 臨盆(一)第285章 添丁第151章 出嫁(二)第5章 姐妹第40章 芳心第706章 番外之翁婿(二)第716章 番外之惹禍(二)第34章 反目(一)第230章 徹查(二)第335章 家書(一)第461章 夫妻(一)第406章 受傷(一)第543章 新婦(二)第337章 翁婿(一)第402章 斬首第191章 告狀第343章 口角第96章 家宴第296章 盤算第26章 父子第172章 立威第302章 聖心(一)第473章 母女(一)第496章 風波(四)第464章 手段(二)
第719章 番外之李珍(一)第539章 和睦第344章 交心第272章 歸京第597章 牽連(一)第158章 敬茶(一)第136章 新婚第533章 宮宴第232章 亂麻(二)第77章 決絕第48章 心動第135章 出嫁第78章 秘密第680章 尋死第369章 將才第44章 事成第32章 招婿第431章 離宮(二)第299章 屬官(二)第80章 夫妻第437章 歸京(一)第145章 添妝(二)第547章 三年(一)第592章 勾連(二)第336章 家書(二)第252章 立儲(二)第623章 猜疑第162章 過招(二)第18章 母女第539章 和睦第88章 難平第564章 驚聞(二)第256章 教導第319章 離別(一)第154章 夫妻(一)第328章 風起第65章 不散(一)第4章 家人第36章 無力第376章 安排第508章 新寵(四)第366章 軍權第571章 告病(一)第257章 滿月(一)第73章 姐夫第298章 屬官(一)第367章 相思第290章 冊立(一)第319章 離別(一)第660章 駕崩(三)第463章 手段(一)第98章 歡宴第422章 歸來(三)第220章 餘波(二)第441章 霹靂(一)第587章 後續(三)第443章 風波(一)第192章 受氣第334章 主將(二)第244章 醒來(二)第697章 番外之李昊(一)第407章 受傷(二)第39章 心意第346章 臨盆(二)第85章 不滿第182章 升位第261章 嫉恨第48章 心動第643章 湊巧第350章 知足第264章 妯娌第105章 風波(四)第369章 將才第291章 冊立(二)第503章 大雪(一)第345章 臨盆(一)第285章 添丁第151章 出嫁(二)第5章 姐妹第40章 芳心第706章 番外之翁婿(二)第716章 番外之惹禍(二)第34章 反目(一)第230章 徹查(二)第335章 家書(一)第461章 夫妻(一)第406章 受傷(一)第543章 新婦(二)第337章 翁婿(一)第402章 斬首第191章 告狀第343章 口角第96章 家宴第296章 盤算第26章 父子第172章 立威第302章 聖心(一)第473章 母女(一)第496章 風波(四)第464章 手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