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一統天下

一敗再敗,忽必烈的威望終於耗盡,即使黃金家族沒有人與他爭鋒,可是諸王公已經回到了蒙兀人最早期那種部落各自爲政的時代,而忽必烈,也只能躲在和林,每日醇酒美人,頹廢度日。

輕鬆攻下幽燕,李檀也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儘管有白蓮教的支持,可是他不覺得這區區幾個教徒,能抵擋住明廷大軍。

半個月後,待幽燕局勢稍微穩固一點,明廷從邳州、青島、汴梁、紫荊關四個方向同時進軍。

而魯國那些官吏,也是無心守土,紛紛投降。

而在濟南府城,魯國國都所在,李檀日日尋歡作樂,待兵臨城下之時,竟然一把火將整個濟南府城燒成了白地,城中數十萬白蓮聖母的狂教徒通通燒死。

就連楊妙紅這位白蓮教的聖女,也消失無蹤,不知是隱遁起來了,還是死在了那沖天大火中。

到此,明廷的軍事行動基本完結,所有人都在等着那一刻,明廷正式昭告天地,祭天地。

明廷卻不忙,他們首先需要迅速整頓整個黃河、淮河以北的局勢,重新佈置防務,安定人心。

最先要做的,就是收攏流民,在蒙元和魯國境內,原本就流民遍地,如今這兩個政府短時間內垮臺,更是帶來了許多更多的流民。

這些人需要安頓,這纔是首要大事,否則,冬天來臨,恐怕整個北地會餓殍遍地。

除此之外,面對北方的防務同樣需要整頓,如今,蒙元北遁,雖然忽必烈威望大損,但是一旦草原出現雪災等情況,蒙兀人必然南下,到時,如果北方處處漏洞,明廷就會處處受制。

這樣一直忙碌了三四個月,所有流民初步收攏、安置,北方防務也初步建立起來之後,將行政中心搬到燕京的明廷終於開始考慮正式建國、登帝、祭天等一系列事宜了。

這裡面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郭守敬召回,一來需要他主持重新規劃、營造燕京城,二來黃夏也需要召回,參加這一系列重大事務。

郭守敬回來後,黃芪召見他,直接將其委任爲工部侍郎,專職負責燕京的規劃、營建。

郭守敬頓時覺得事關重大,因爲這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建設,還關係到北方地氣的收攏,陰山沿線防線的建設,乃至從南方輸送糧秣到北方的通道,件件項項,他都需要考慮到。

他最先做的,就是帶着黃夏走遍燕京城方圓千里,繪製出最詳細的地勢地脈圖,然後考慮着要怎麼營建這個城市。

最先解決的是城市的防禦問題,直接從北方、西方連接陰山、太行山脈的地氣,從東方、南方連接渤海的水氣,在內也陰陽兩儀陣套順逆五行陣調理元氣,在外則是天地銅爐陣主殺傷。

至於其他附加陣法,到時候按照需要加載在五行陣中,這都是局部的小問題了。

同時,需要拓寬南向運河,甚至主持拓寬從直沽口到燕京的海河,需要能直接讓海船進出。

歷朝歷代,從長安到洛陽、汴京,物資運輸不便一直是一個大問題。

建都後,燕京一定會成爲一個人口百萬的龐大城市,而爲了避免發生長安物資不足而需要到洛陽就食的悲劇,明廷直接規劃,絕大部分物資都通過海運運抵燕京。

規劃圖做完,實際建造起來就很快了。

最先完工的是天壇、地壇,祭祀天地的所在,接着是大內。

這些工程,都是調用修士輔助完成的,特別是天壇和地壇,直接讓樓觀道和崑崙修士建造,樓觀道擅長觀星,就建造了天壇,崑崙擅長驅使地脈,就建造了地壇。

同時,此地也是上接天星,下聯地脈的兩個樞紐,整個京城的陣法核心之一。

這裡連最基本的材料都是靈物,如基礎用的是五行屬性的磚石,再往上,一草一木,一磚一石,乃至最上面的建築主體,都是經過煉製、處理的靈木,都是從南洋、西域、東海運來的大木。

考慮到防火的可能,整座建築,天壇、地壇一體,煉製成了兩件法器,而且日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會自行吸收靈氣,不斷成長。

至於皇宮大內的建設,反而顯得漫不經心,分前後兩重,前面是辦公的所在,包括內閣、六部等等,日後都會在這裡,還預留了大片建築羣。

而後面黃芪一家居住的所在,則不大,只有三宮六院,黃芪居住、辦公的乾清宮,豆蔻居住的仁壽宮和黃夏居住的東宮。

當然這三宮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一大片建築羣,以上這三宮只是主建築,配套的還有一大堆宮殿。

後面,還留了一大片地方,規劃六院的建築空間。

這三宮呈現三角形分佈,六院則在他們後面,呈現花瓣形狀。

考慮到日後還可能有太后、公主之類的人口滋生,在這之後,靠近燕山的地方,全都留了出來。

這樣,整個北京城大體呈現仍是傳統城市的樣式,南北長、東西短的長方形的樣子。

不過,爲了防止日後城市繼續擴大而不能容納現有人口,在其東西兩側,又陸續規劃了三座小城。

不過,目前那些都還只停留在紙面上,緊趕慢趕,甚至調集了數十萬修士,整個燕京終於在春節之前完成了大致的規劃和重點建築的修建。

至於陣法的佈設,除了天壇、地壇外,其他地方都沒有開始,可能需要數百年的不斷完善才能完成。

不過建國之事不能再拖了,否則,天下人看你一統神州這麼久了都沒動靜,難免會嘀咕。

因此,明廷決定在新年初一這一天,建國稱制,正式對外宣稱建立大明朝廷。

之所以選在這一天,即使北京仍是冰天雪地的,是爲了展示除舊佈新的決心。

這一天,從子時開始,新建不久的燕京城就開始忙碌起來了,今天的建國稱制儀式會在各地縣城、府城通過符篆同步展示,在各地也會有儀式。

首先在大內,也就是被稱爲紫禁城的皇城外城的大成殿舉行繼位儀式,黃芪登位稱帝,建國號爲明,以日月旗爲國旗。

下令,將燕京改爲北京,爲首都。以武陵城爲南都,萬方城爲西都,洛陽爲中都,實行四都制。

這萬方城都還控制在蒙兀人的手中,顯示了一種決心。

同時,頒佈第一份正式的詔令,《大明建國詔書》,公佈了建國的由來,告誡後世子孫勿忘先輩創業艱難。

同時,公佈第二個五年計劃,宣佈要在未來五年安置中原流民,恢復生產,休養生息。

這個計劃,與第一個五年計劃大致相同,只是實施的區域更大,治下的人口更多。

同時,宣誓繼續對蒙兀人用兵,明廷的國土應該北至北冥,西至西遼營建的西京,東至大海,南至交趾。

接着,先去天壇和地壇祭祀天地神靈,這次祭祀的神靈同樣包括三清四御和諸天星君,不過這一次沒什麼異象,只是有一大股功德落入黃芪所帶的那小鼎之中。

接着去紫禁城之左的先賢殿祭祀先人和先賢。

黃芪的先人除了他師傅黃藥師外也沒有其他人了,最終,在先賢殿中放了兩尊牌位,黃藥師和陳天的師傅長巖道人。

一邊側殿中放了自辰漏觀成立起,坐過諸多貢獻的修士,包括萬海、李誠、吳雲等許多人。

另外一側,就是華夏自古以來的賢人志士,包括三皇五帝,孔丘莊周等。

至於陳天,黃芪的意思也是想將他和萬溪移入其中,被其拒絕了,用他的話說,就是他未來是要昇天爲仙的,現在給他搞個牌位不是咒他嘛。

就連這次登基大典,陳天都只有派了一個冰魄珠化身出現,本體依舊躲在辰漏觀推演陣法。

第二年開春後,明廷果然開始進軍草原,從河北、山西、陝西分東中西三路進軍,西路直指河套,切斷蒙元最後一塊適合農耕之地,中路切斷草原東西連接,而東部則是進軍水草最豐沃的科爾沁草原。

三路齊發之下,蒙兀人三站皆敗,再次後退,忽必烈中途病死,其子真金繼位,嚮明廷乞降。

明廷同意了,但是需要他帶着部署進關,遷入關內。

真金不許,返回北地,堅守和林,同時化整爲零,四處滋擾明軍。

明軍不爲所動,採用在蔡州用過的戰術,在水源處築城,沿途修築塢堡的戰術,慢慢縮小包圍圈的戰術,困死蒙兀人。

三年之後,明軍終於攻下了和林,真金自焚,蒙兀人最後一任大汗戰死。

接着,明廷繼續執行絞索戰略,在大的水源地之畔築城,在水草豐茂的草原築塢堡,同時,絞死所有蒙兀上層,解放牧民。

將牧民按戶安置,每一戶劃定固定的草場,不得遊牧。

同時,大量收購牧民的牲畜、肉奶,輸出糧食、茶葉、鹽巴、草料等物資,將草原的經濟與中原融爲一體。

同時,輸出各種宗教到草原上,讓草原上的佛寺、道觀,甚至是白蓮教徒到處都是。

七年之後,明廷征服整個北方草原,將其一步到位,劃分爲七府幾十個縣,每一個縣都築有數不清的塢堡,界牆,家家有固定的草場。

同時,東北的開發也提上了議程,不過目前只是規劃,建立了幾個小城市,並沒有大量填充人口。

同時,繼續對東北用兵,將三韓之地的那幾個小國一一滅亡,遷其民到東北三府。

又十年後,一個嶄新的帝國重新崛起在東方,他的疆域之大,人口之多,兵力之強盛,修士之繁多,前無古人。

又兩年後,辰漏觀上空,電閃雷鳴,陳天一聲長嘯,從中飛了出來,將滿天雷霆一卷,收入了神霄雷令中。

他直接一個遁法,到了紫禁城上空,這裡已經是黃昏,宮中人口不多,只有前宮中有許多辦事的官員來來去去。

他看了看,看到黃芪一家此時正在仁壽宮中,豆蔻的住處用飯,因此,他直接降下身形,直入宮中。

直到此時,整個紫禁城警兆大響,幾十個修士被驚動了,飛了起來。整個宮中也有無數人被驚動,無數頂盔帶甲的軍士集結成隊,往這邊撲過來。

陳天輕笑一聲,確實是戒備森嚴。

而黃芪一家也被嚇了一跳,黃芪直接握住了一直掛在腰間的那個小鼎,直到看到陳天之後才放鬆下來,躬身一禮,道:“師傅,你出關了?”

陳天點點頭,道:“不錯,終於完成了,來看看你。”

接着又道:“你召集治下所有門派,到京城來開會吧,正式開始在整個神州佈下星辰大陣,緩解元氣不足,磨滅天地煞氣,徹底終結這一場劫數。”

黃芪點點頭,就要出去佈置,陳天制住了他,道:“找個人去吧,我陪你吃頓飯,我們以後相聚的時間不會多了。”

“說來,還是我虧欠你,雖說收你爲徒,可是也沒傳授給你什麼功法,反倒是將天下這副重擔壓在了你身上。”

“氣運所限,你們修道最多也就是個金丹,日後有機會,還是卸了這副擔子吧!”

黃芪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哽咽着。

反倒是豆蔻開口寬解道:“如果不是遇到師傅,我們兩人恐怕早就死在亂軍之中,如今我們君臨天下,富有四海,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黃芪也點頭稱是。

“等你們宗室繁衍,就將幾支遣散出去吧,以防萬一,每隔幾代遣散一批,不要留着那麼多宗室當豬養着。”

說完,又道:“將你那鼎給我。”

黃芪依言,從腰間解下了那個小鼎,遞給了陳天。

“用它當做陣眼,佈置完成後再取出來,這鼎會得到一大筆功德,日後當做國家鎮壓氣運的法寶,福澤綿延,子孫成羣。”

一邊說,一邊拿起附近的一雙筷子夾起桌子上的菜吃了起來。

黃芪三人也坐了下來,一同吃了一頓飯,味道不錯,比陳天在白帝城珍饈樓吃的那頓好吃多了,靈氣濃郁。

第34章.先天第14章.交易第104章.丹成(求票)第10章.妖蝗第77章.陣毀第210章.傳奇第34章.先天第18章.冰路第103章.出使第55章.水戰第277章.執政官第209章.欺天第123章.蘊龍第11章.分桃第280章.世界樹第205章.報應第105章.龍宮重開第266章.情報第308章.皇子第259章.行雲布雨第274章.金帝第50章.榆木腦袋第33章.翡翠玉怪第51章.太玄經第242章.拔山第184章.準備第56章.火種第192章.移風易俗第59章.大汗之死第10章.妖蝗第135章.道廷第168章.天蛇遺骨第205章.報應第14章.圓滿第219章.創世第150章.革天命第260章.受命第216章.魔蹤第177章.鳳凰火第3章.蛟涎第45章.六翅金蠶第105章.龍宮重開第85章.尺寒第34章.赤離第278章.熾天使第41章.風起第44章.漢江水府第61章.老蔫第64章.柴玉(推薦了,請朋友們宣傳下)第6章.傳道第128章.傷勢第107章.月下細雪第129章.療傷第176章.開島第9章.山村第212章.弒神第86章.妖蟲第8章.隕星第39章.小亭閣(月初求票)第243章.乘人之危第5章.拜師第266章.情報第9章.赤霄九天第44章.征服第39章.小亭閣(月初求票)第52章.湘水君第314章.西夏亡第149章.聖降第213章.轟動第254章.熱海第95章.炮聲(月末求票)第45章.搜刮第124章.進入第66章.沉浮第231章.逃命第15章.桃花源第239章.通湖第162章.人手第97章.崑崙相助第287章.神槍第8章.隕星第129章.療傷第93章.血月第285章.軍隊第270章.新生禮第28章.魚湯第86章.全面戰爭第32章.治沙治水第99章.演法第96章.結丹第3章.賭鬥第29章.論道第170章.坐鎮第18章.魔神第3章.蛟涎第292章.戰略第291章.新教第76章.郭守敬第308章.皇子第216章.魔蹤
第34章.先天第14章.交易第104章.丹成(求票)第10章.妖蝗第77章.陣毀第210章.傳奇第34章.先天第18章.冰路第103章.出使第55章.水戰第277章.執政官第209章.欺天第123章.蘊龍第11章.分桃第280章.世界樹第205章.報應第105章.龍宮重開第266章.情報第308章.皇子第259章.行雲布雨第274章.金帝第50章.榆木腦袋第33章.翡翠玉怪第51章.太玄經第242章.拔山第184章.準備第56章.火種第192章.移風易俗第59章.大汗之死第10章.妖蝗第135章.道廷第168章.天蛇遺骨第205章.報應第14章.圓滿第219章.創世第150章.革天命第260章.受命第216章.魔蹤第177章.鳳凰火第3章.蛟涎第45章.六翅金蠶第105章.龍宮重開第85章.尺寒第34章.赤離第278章.熾天使第41章.風起第44章.漢江水府第61章.老蔫第64章.柴玉(推薦了,請朋友們宣傳下)第6章.傳道第128章.傷勢第107章.月下細雪第129章.療傷第176章.開島第9章.山村第212章.弒神第86章.妖蟲第8章.隕星第39章.小亭閣(月初求票)第243章.乘人之危第5章.拜師第266章.情報第9章.赤霄九天第44章.征服第39章.小亭閣(月初求票)第52章.湘水君第314章.西夏亡第149章.聖降第213章.轟動第254章.熱海第95章.炮聲(月末求票)第45章.搜刮第124章.進入第66章.沉浮第231章.逃命第15章.桃花源第239章.通湖第162章.人手第97章.崑崙相助第287章.神槍第8章.隕星第129章.療傷第93章.血月第285章.軍隊第270章.新生禮第28章.魚湯第86章.全面戰爭第32章.治沙治水第99章.演法第96章.結丹第3章.賭鬥第29章.論道第170章.坐鎮第18章.魔神第3章.蛟涎第292章.戰略第291章.新教第76章.郭守敬第308章.皇子第216章.魔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