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臨別處置

餘額不足

等送走李濤,柳鏡曉立即召集幹部把這事一說,下面登時炸開鍋了。

“鏡曉,你不能走,你是我們的主心骨,走不得!你走,我們也跟着你走!”這是吳蒼雷的意見。

方初明的想法和吳蒼雷差不多:“車到山前必有路,營長怕什麼,我們和他拖!”

“得想個好法子!直接違抗上級命令,這不大好!”陳策的想法比較穩重。

段智潔不同意陳策的想法:“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都是好兄弟,白雀園那事,大家都扛下來了!還怕這個!”

見大家一時間討論不出個結果,郭俊卿示意大家安靜下來,開口道:“大家的意思我也明白,不過,我想這次鏡曉不能不走……”

下面開始了交頭接耳,甚至有人小聲地非議起郭俊卿,這時候柳鏡曉發話了:“俊卿說地沒錯,我不能不走……”

“我走,不是怕他王善誠,是爲我們這個團體!”

“我人可以走,但是爲團體打下的這份基業必須留着!”

“我走後,陳策,你來代理營長!替你好好打理打理咱們朱雀的這份基業!”

這話說的擲地有聲,幾個幹部明白他的意思,不由抱頭哭成一片,大家都是同一學校出來的,感情原本就不錯。

當初白雀園那件事情發生後,對柳鏡曉不免有些埋怨,可想到柳鏡曉拼了老命找到定邊軍這條路子,讓大家有碗飯吃,也算是將功補過了。

到了騎兵營以後,柳鏡曉戰則爭先,對校友更是非常關照,雖然在人事上受了不少埋怨,可用的都是朱雀出來的幹部,這樣一來感情更好。沒想到明天就要離別,不免就有些淒涼情懷。

接着是辦理移交,柳鏡曉給騎兵營留下的家底相當豐厚,光現金就有三千七百多元,其餘的實物數量也非常多,別的不說,能立馬轉變成現金的緊手物資估計着就價值七八千元。

反正自己即將離職,就不能便宜了新任營長,柳鏡曉朝着幾個連排長,咬咬牙道:“今天,由我做主把這些東西大傢伙分了吧!”

方初明搶先道:“這怎麼好意思?還是……”

柳鏡曉不理他,只瞪了他一眼,先調給每個連一千元現金做爲預備金,然後把狀況最好的大車調給每連六輛,再把一些搶手的物資和軍馬分配到各連手裡,同時從小金庫取出二百塊叫人想辦法送給李濤。

營部人員則發放了拖欠已久的夜班費、夜餐費和其它一些名目,林林總總每人也有半個多月的軍餉,只不過這樣一來。營部的賬目上只剩下三十多塊大洋,還有一堆很難出手的物資。

不過調撥的程序柳鏡曉和郭俊卿做得很合乎情理,這些東西新營長即使想收回去,也是很難收回。

等搞定錢財的分配後,身爲柳鏡曉死黨的段智潔卻大叫道:“鏡曉,你不拿一點?”

柳鏡曉能在這批幹部中樹立威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分配上堪稱大公無私,雖然對自己這個小團體非常照顧,但他總是把自己考慮到最後。

“我可是拿走最珍貴的寶貝,俊卿你跟我走!放心,除了俊卿,我不從騎兵營帶一個人,不帶一分錢財!”

雖然感到可惜,郭俊卿的能力對於騎兵營來說,幾乎是不可或缺,但自出關後郭俊卿一直都是柳鏡曉的副手,而且新任的步兵指揮官總需要建立自已的班底,

跟着是人事上的安排,這方面柳鏡曉做得更絕,突擊提拔了一大堆幹部,不時從營地中找來官兵,然後立即宣佈對他的提拔命令,做爲營長,柳鏡曉可以自行任命連長以下的任何干部。

新晉升的幹部紛紛表示對上位者的忠誠,然後邁出驕傲的步伐走出營部,因爲戰鬥而空缺出來的位置在短時間內已不復存在了,說難點就是新營長想在這方面想插根針都難點。

待一切安排妥當,柳鏡曉又再找了郭俊卿商討下一步的計劃。

果不其然,第二天,定邊軍軍部又派來了一個排,爲首的軍部副官長宣讀了晉升和頒佈勳章的命令,柳鏡曉超升爲定邊軍熱察暫編第一師步兵指揮官,軍銜也由戰時少校超升戰時上校,立即動身。

不過柳鏡曉要求主持完晉升和勳章頒佈的儀式後再走,這個條件很合理,而且考慮到柳鏡曉比想象中要好說話,幾個軍官商量了一下,最後還是答應了。

這次定邊軍在勳章方面非常大方,從最低的“三級護國勳章”到較高的“二級衛國勳章”都有,柳鏡曉本人甚至得到了一枚非常少見的“一級護國勳章”,全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獲得了各類勳章,算得上是皆大歡喜。當然關於塔格坦烏拉之戰的勳章,價值最高的還是柳鏡曉主政山東後頒發的“塔格坦烏拉參戰記念”勳章,這種存世量不足百枚的勳章,今天在收藏市場上經常拍出數千元的天價。

草原上條件實在過於簡陋,原來莊重的儀式只能草草操辦了,在奉軍的血色軍旗下,新任的軍樂手用笛子吹出尚不熟練的進行曲,士兵列隊接受着柳鏡曉的檢閱,臉上充滿着期待。

柳鏡曉每宣佈一個名字,下面就傳來一陣歡呼,官兵們高呼着揮動長槍,然後一齊把幸運兒擡了起來。

最後由副官長王烈宣佈柳鏡曉的晉升命令,整個隊列立即靜了下來,接着一片譁然,有的乾脆衝上來把幾個軍官圍住。

副官長王烈險些以爲釀成了兵變,不過柳鏡曉在騎兵營的威望確實極重,接着他宣佈陳策代理營長,又宣佈了幾項處置,這才把官兵們彈壓下來。

第八章第1章 情債定邊軍部隊沿革一個步兵營擊敗一個騎兵軍第18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奪印科隆多戰記廢稿第34章 破弦第35章 三堂會審第35章 再起第16章 膠東戰局(二)第14章 初挫強敵第三十章 1兩線第35章 逃督軍第22章 斷後第8章 省軍報銷第6章 前金瑞軍第12章 故人來訪第31章 林西苦戰(七)第7章 雙星初會定邊軍部隊沿革第25章 鄂奉停戰第42章 東南(三)第六章第6章 轉機第36章 兵變第37章 反水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21章 驚天變第17章 膠東第37章 川鄂戰爭(二)第10章 瓊音(一)定邊軍部隊沿革第7章 祠中論舊第37章 迷離第9章 宣戰(二)第31章 翻盤第17章 共和舊事第31章 轉進宜昌第38章 南下歸鄂第13章 血肉廝殺第19章 偷香第15章 瑞軍陳帥第42章 熱河第35章 有花解語士兵生活的演變第21章 大戰序幕第6章 破碎(一)第37章 迷離隨筆巴布扎布父子第27章 脫困第38章 戰局第7章 南方四(下)第27章 兵進魯南第9章 清純妙尼第42章 大錯鑄成第40章 淪陷第8章 江漢寵兒第4章 弄財有道第8章 大海戰上(一)第18章 不速之客第12章 拍馬腳第17章 膠東登陸第三十章 1兩線第3章 極密第15章 天變(上)第34章 剿匪第5章 宿命相逢第25章 廝殺第一章第42章 東南(二)第10章 觀戰第一第44章 劇變第35章 三堂會審第19章 再見雪海第2章 四照堂第25章 鄂奉停戰第12章 巧芷第10章 風雲初變第10章 風雲初變第10章 林楚第39章 林西決戰(三)第11章 湖南問題(上)第35章 逃督軍第9章 夜有豔遇第7章 南方四(上)第25章 鴻門宴(下)第20章 八日苦戰(四)第6章 定策第40章 中第11章 瑞軍出師第10章 完顏玉琢二十一章 前金遺蹟下第36章 一龍雙鳳第42章 大錯鑄成定邊軍部隊沿革第25章 起程赴魯第32章 破局第28章 武裝示威第26章 血嶺
第八章第1章 情債定邊軍部隊沿革一個步兵營擊敗一個騎兵軍第18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奪印科隆多戰記廢稿第34章 破弦第35章 三堂會審第35章 再起第16章 膠東戰局(二)第14章 初挫強敵第三十章 1兩線第35章 逃督軍第22章 斷後第8章 省軍報銷第6章 前金瑞軍第12章 故人來訪第31章 林西苦戰(七)第7章 雙星初會定邊軍部隊沿革第25章 鄂奉停戰第42章 東南(三)第六章第6章 轉機第36章 兵變第37章 反水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21章 驚天變第17章 膠東第37章 川鄂戰爭(二)第10章 瓊音(一)定邊軍部隊沿革第7章 祠中論舊第37章 迷離第9章 宣戰(二)第31章 翻盤第17章 共和舊事第31章 轉進宜昌第38章 南下歸鄂第13章 血肉廝殺第19章 偷香第15章 瑞軍陳帥第42章 熱河第35章 有花解語士兵生活的演變第21章 大戰序幕第6章 破碎(一)第37章 迷離隨筆巴布扎布父子第27章 脫困第38章 戰局第7章 南方四(下)第27章 兵進魯南第9章 清純妙尼第42章 大錯鑄成第40章 淪陷第8章 江漢寵兒第4章 弄財有道第8章 大海戰上(一)第18章 不速之客第12章 拍馬腳第17章 膠東登陸第三十章 1兩線第3章 極密第15章 天變(上)第34章 剿匪第5章 宿命相逢第25章 廝殺第一章第42章 東南(二)第10章 觀戰第一第44章 劇變第35章 三堂會審第19章 再見雪海第2章 四照堂第25章 鄂奉停戰第12章 巧芷第10章 風雲初變第10章 風雲初變第10章 林楚第39章 林西決戰(三)第11章 湖南問題(上)第35章 逃督軍第9章 夜有豔遇第7章 南方四(上)第25章 鴻門宴(下)第20章 八日苦戰(四)第6章 定策第40章 中第11章 瑞軍出師第10章 完顏玉琢二十一章 前金遺蹟下第36章 一龍雙鳳第42章 大錯鑄成定邊軍部隊沿革第25章 起程赴魯第32章 破局第28章 武裝示威第26章 血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