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宋國蒙氏

北亳,即景亳、蒙亳。

它位於宋國舊都商丘北側約五十里處,因境內有一座名爲「景山」的丘陵而稱爲景亳。

相傳,景山乃商湯會盟諸侯、歷數夏桀罪行之處。

而後,商滅夏、周又滅商,待等周武王於滅商的第二年過世後,其母弟「周公旦」攝政,平定了「管叔」、「蔡叔」、「霍叔」以及商紂王之子「武庚」等勢力的叛亂,爲了穩定國邦,分封諸侯。

其中,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啓」被周朝冊封到商丘一帶,且特准允許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祭祀,與周爲客,史稱「三恪」之一。

因微子啓乃「子姓宋氏」,是故他建立的國家被稱爲「宋國」,成爲當時周朝分封的諸侯中,唯一一個繼承了殷商文化的國家。

在隨後數百年,子姓開枝散葉,陸續出現華氏、戴氏、武氏、宣氏、穆氏、蕭氏、樂氏、向氏、墨氏、朔氏、司馬氏等百餘個分支,而蒙氏,亦是其中之一。

子姓蒙氏一族,迄今爲止一直生活在北亳,由於年代久遠的關係,已無法追溯這個氏族的源頭,留下這麼大致三個說法。

其一,蒙氏乃「商湯時期」見證了「景亳會盟」的國人後裔,其祖先乃商之始祖「子契」的後裔。

其二,蒙氏乃「殷商時期」生活於景亳一帶的國人。

其三,蒙氏乃「宋國初建」時,跟隨「微子啓」搬遷至蒙亳、或者此前就生活在蒙亳一帶的後人。

這三種說法,以第一種最貴,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都無法否認蒙氏確實乃子姓後裔,乃是許久之前就已生活在蒙亳一帶的國人。

而在宋國內,蒙氏一族歷代的族長、或者稱宗主,幾乎皆在宋國擔任「中大夫」之職,擁有蒙亳一帶廣闊的田地作爲封邑。

據說在宋戴公時期,宋國國力頗爲強盛,而蒙氏一族當時有族人多達五百餘戶,只可惜現如今,蒙氏一族日漸衰落,只剩下不到兩百戶族人。

當代蒙氏一族的族長叫做「蒙簞(dan)」,剛過五旬之齡,平日裡和睦族人,在蒙氏一族中享有頗高的威望,是一位可敬的長者。

但是今日,這位蒙氏宗主卻在鄉邑的祖屋內大發雷霆,而他所針對的對象,此刻跪伏在他身前,一臉慘敗的少年。

“愚子!逆子!”

這名少年叫做「蒙達」,今年十二歲,他乃是蒙簞的嫡長孫,是後者已亡故的長子「蒙鷔(ao)」的唯一子嗣。

蒙簞膝下有兩個兒子,長子名「鷔(ao)」,在近十年前宋國與魏國的戰爭中犧牲;次子名「鶩(wu)」,即此刻垂手恭敬在蒙簞身邊的那名中年人。

這蒙鶩,目測三十歲往上,面龐剛毅、虎背熊腰,一看就知是勇猛之士。

據族人所言,蒙鶩的勇武比起其兄蒙鷔有過之而無不及,乃是現如今蒙氏一族極具勇名的健兒,若不出意外,他將會是蒙氏一族的下任族長與宗主。

而除了蒙簞、蒙鶩、蒙達祖孫三人外,屋內還有一位老者。

這位老者年紀與蒙簞相仿,容貌亦頗爲相似,他拄着柺杖站在一旁,眉頭微皺,一言不發,右手捋着髯須,瞧着蒙簞訓斥其嫡孫而面露若有所思的表情。

這位老者,正是蒙氏族內的長老,宗主蒙簞的堂弟,「蒙薦」。

“你父早亡,老夫從小對你細心教導,望你有朝一日能學有所成,承擔族內重任,不曾想你竟如此短智……”蒙簞越說越氣,竟然下意識就要舉起柺杖抽打跟前的孫兒。

見此,長老懞薦連忙勸阻道:“宗主,少子年幼無知,不知此事其中利害,然事已至此,宗主就算重懲於他亦於事無補,不如儘快將其送回,彌補……”

話音未落,就聽蒙達用一種委屈的聲音叫嚷道:“我不想回去!”

長老懞薦被打斷了話,還未露出不悅之色,然而宗主蒙簞卻勃然大怒,當即高舉柺杖,眼看着即將重重落在,抽打在其孫的背脊上。

見此,蒙薦再次勸阻,同時一個勁地給躬身站在一旁的蒙鶩使眼色。

蒙鶩會意,小心翼翼地開口道:“父親息怒,達兒少不更事,雖有不足之處,但終歸……終歸是兄長唯一的子嗣,望父親寬恕他吧……”

聽聞此言,蒙簞臉上怒色一滯,高舉着柺杖,面色變顏變色。

他顯然是想起了不幸戰死沙場的長子蒙鷔。

良久,蒙簞黯然長嘆一聲,徐徐放下手中的柺杖,神色複雜注視着面前瑟瑟發抖的嫡孫蒙達。

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令蒙簞這位蒙氏的宗主如此震怒呢?

其實這件事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只是事關一位人稱「莊子」的宋國大賢。

原來,蒙簞希望嫡孫蒙達能成爲那位大賢的弟子,但考慮莊子從不輕易收徒,因此在兩年前,蒙簞便親自將蒙達送到莊子隱居的莊園,叫此子以僕從的身份去侍奉莊子,希望有朝一日能被莊子看中,收爲弟子。

不得不說,無論對蒙氏還是對蒙達自身,這是一件極爲有利的事。

但沒想到的是,蒙達這個不孝的孫兒,竟然在昨日偷偷逃回了蒙氏的鄉邑。

得知此事後,蒙簞大驚失色,連忙乘坐馬車從蒙亳城內來到城外的鄉邑,在這座祖屋內命次子蒙鶩將不孝的孫兒蒙達喚出,厲聲質問緣由。

過了片刻後,蒙簞逐漸冷靜下來,沉着臉質問孫子蒙達道:“愚子,你爲何不願返回莊子身邊?今日你定要說出個道理來!……你可知那是何許人物?”

蒙簞原以爲蒙達是不曉得厲害,可沒想到蒙達雖然畏畏縮縮,但開口給出的解釋,卻讓蒙簞爲之一愣:“祖父在上,孫兒知曉莊子乃我宋國大賢,孫兒也知曉,若能成爲莊子的弟子,無論對於我蒙氏亦或對於孫兒自身,這都是一件極爲有利的事。但是祖父您可知曉,在孫兒侍奉莊子的這兩年內,莊子從未關注過孫兒,哪怕孫兒主動去請教學問,他亦視若無睹。……祖父您可又知曉,自兩年前孫兒到那莊院侍奉莊子至今,莊子從未跟孫兒說過一句話。”

“……”

聽了孫子的抱怨,蒙簞臉上怒氣漸消,與長老懞薦對視了一眼。

此時,蒙達稍稍擡頭瞄了一眼祖父的表情,見其臉上怒氣漸消,心中稍微安定了些,語氣亦顯得鎮定了些:“不止是孫兒,此時居住在莊子那座宅院內的其他家族子弟,皆認爲拜入莊子門下實屬無望……”

聽聞此言,蒙簞捋着花白的鬍鬚,一言不發。

而在旁,長老懞薦倒是點了點頭,緩緩說道:“據傳聞,自惠子過世之後,莊子便從此不與人言談,性子也變得極不好相與……這一點,達兒倒並非信口胡謅。”

蒙簞捋着鬍鬚沉思着,在斟酌了片刻後,告誡蒙達道:“老夫以爲,或許那是莊子對你的考驗……”

然而這話,卻是連他自己也不信。

要知道迄今爲止,似華氏、葛氏、樂氏等居住在商丘、蒙亳一帶的家族,皆陸陸續續曾派族中子侄去侍奉莊子,期望着這些族子中能有人被莊子看中,收爲弟子。

但遺憾的是,迄今爲止莊子沒有收一個弟子,就像蒙達所說的,莊子對他們從來都是視若無睹的。

良久,蒙簞沉聲問孫兒道:“愚子,你當真不願再回莊子處麼?”

聽聞此言,蒙達俯身而拜,低聲說道:“孫兒在莊子的居所住了兩年,其屋庫內的各類簡牘,孫兒都已經閱遍,雖然其中有諸多不解的困惑,但莊子又不肯親自言傳身教,因此孫兒以爲,再呆下去也沒有什麼裨益,不如早歸家族。”

蒙簞聞言沉思了片刻,這才長嘆道:“罷了,你先出去吧。”

看着孫子離去的背影,他再次嘆了口氣,一臉嘆息地搖頭說道:“此子亦福薄啊。”

長老懞薦聞言微笑着說道:“這些年來,諸家族皆陸續派子侄侍奉莊子,卻無人有福拜入那位大賢門下,果真是諸子皆福薄麼?”他搖了搖頭,接着說道:“恐怕在於莊子。”

“話雖如此……”

蒙簞皺了皺眉,其實他也並非不曉得莊子不好相與,但問題是,莊子在他宋國乃至天下的名氣實在太大了,自從人稱「宋榮子」的賢者「宋銒」過世之後,莊子便成爲宋國僅存的道家賢者,諸國的國君無不對莊子翹首以待、希望莊子輔佐他們治理國家。

比如宋國現任君主戴偃,以及楚國上任君主楚威王熊商,皆曾以國相之位相邀,然而莊子卻皆視如糞土,屢次拒絕出仕。

倘若蒙氏子弟中有人能成爲莊子的弟子,相信宋王偃必定會更加器重他蒙氏一族——這也正是蒙氏、華氏、葛氏、樂氏等大氏族,明知莊子不好相與卻仍陸續派遣族中子侄前去的原因。

雖然希望是不大,但萬一呢?

就在蒙簞沉思之際,忽聽蒙薦在旁說道:“雖說成爲莊子弟子一事極難,但蒙達不告而別,擅自歸族,我蒙氏也理當給莊子一個交代,以免家族名譽受損。”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微笑着繼續說道:“不若再遣幾名族子侍奉莊子,以彌補今日之過。”

蒙簞聞言微微點了點頭,他也覺得還是應該再挑選一名或數名族內的子侄,代替嫡孫蒙達前往侍奉莊子。

至於挑選的對象,當然是挑聰明伶俐的。

“族內另有合適的人選麼?”蒙簞詢問蒙薦道。

聽聞此言,蒙薦那雙眼睛微微閃亮,拱拱手壓低聲音說道:“宗主,我心中確有一個人選。倘若此子尚無法被莊子所看中,那麼,恐再無族人能成。”

“哦?何人?”

見蒙薦竟然給予如此高的評價,蒙簞臉上不禁露出驚訝之色。

在旁,蒙鶩臉上亦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只見蒙薦捋了捋髯須,臉上露出幾許莫名的自得之色。

“便是族人蒙舒的仲孫、蒙瞿的次子,蒙仲!”

第274章:誘拐楚民【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332章:僵持【二合一】第118章:夜襲(四)第381章:隱秘的僻徑【二合一】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281章:口頭約定【二合一】第21章:“僞”之辯(三)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168章:蒙仲與廉頗(六)【補更2/4】第84章:決定(二)第10章:辯論第50章:人心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398章:秦軍勢危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55章:墨者與井闌(四)第267章:回國慶功【二合一】第250章:不退反進的秦軍【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47章:抵達滕國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14章:授業第130章:聊談第451章:諸國紛爭(二)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50章:人心第212章:男大當婚【二合一】第83章:決定第269章:劇辛之信【二合一】第8章:首日(二)第275章:屈原【二合一】第38章:拜別莊子第407章:佯攻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315章:赴約【二合一】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4章:家境第173章:九月(二)【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358章:出使趙國【二合一】第34章:兩年後第181章:負隅頑抗【二合一】第335章:奔赴宋國【二合一】第32章:喪禮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108章:薛公客卿第293章:間隙第153章:沙丘事變【二合一】第272章:初抵方城【二合一】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112章:渡河之戰【上架第二更求首訂】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375章:函谷關首戰(二)【二合一】第169章:蒙仲與廉頗(七)【二合一】第198章:蒙仲與田章(四)【二合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293章:間隙第330章:深夜追擊【二合一】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新的一年,新的目標!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93章:點兵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2章:蒙仲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102章:年末第118章:夜襲(四)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第193章:抵達逼陽【二合一】第280章:再會【二合一】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143章:賭鬥【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28章:六個月第142章:筵席間的爭執(二)【二合一】第109章:薛公客卿(二)【上架倒計時兩日】第117章:夜襲(三)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314章:十二月(二)【二合一】第430章:奔赴宋國第305章:違和【二合一】第214章:初次接觸【二合一】第223章:段幹氏【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242章:對攻之戰【二合一】第326章:陽關攻防之戰(二)【二合一】第434章:分析局勢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104章:攻高唐第308章:攻勢暫止【二合一】第193章:抵達逼陽【二合一】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15章:出遊
第274章:誘拐楚民【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332章:僵持【二合一】第118章:夜襲(四)第381章:隱秘的僻徑【二合一】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281章:口頭約定【二合一】第21章:“僞”之辯(三)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168章:蒙仲與廉頗(六)【補更2/4】第84章:決定(二)第10章:辯論第50章:人心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398章:秦軍勢危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55章:墨者與井闌(四)第267章:回國慶功【二合一】第250章:不退反進的秦軍【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47章:抵達滕國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14章:授業第130章:聊談第451章:諸國紛爭(二)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50章:人心第212章:男大當婚【二合一】第83章:決定第269章:劇辛之信【二合一】第8章:首日(二)第275章:屈原【二合一】第38章:拜別莊子第407章:佯攻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315章:赴約【二合一】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4章:家境第173章:九月(二)【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358章:出使趙國【二合一】第34章:兩年後第181章:負隅頑抗【二合一】第335章:奔赴宋國【二合一】第32章:喪禮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108章:薛公客卿第293章:間隙第153章:沙丘事變【二合一】第272章:初抵方城【二合一】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112章:渡河之戰【上架第二更求首訂】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375章:函谷關首戰(二)【二合一】第169章:蒙仲與廉頗(七)【二合一】第198章:蒙仲與田章(四)【二合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293章:間隙第330章:深夜追擊【二合一】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新的一年,新的目標!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93章:點兵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2章:蒙仲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102章:年末第118章:夜襲(四)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第193章:抵達逼陽【二合一】第280章:再會【二合一】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143章:賭鬥【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28章:六個月第142章:筵席間的爭執(二)【二合一】第109章:薛公客卿(二)【上架倒計時兩日】第117章:夜襲(三)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314章:十二月(二)【二合一】第430章:奔赴宋國第305章:違和【二合一】第214章:初次接觸【二合一】第223章:段幹氏【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242章:對攻之戰【二合一】第326章:陽關攻防之戰(二)【二合一】第434章:分析局勢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104章:攻高唐第308章:攻勢暫止【二合一】第193章:抵達逼陽【二合一】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15章: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