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辛秘

『想不到這其中竟然還有這樣的辛秘。』

在聽罷了公子章與田不禋的講述後,縱使是蒙仲亦不知該說什麼。

他終於明白方纔公子趙章對趙何之母吳娃爲何會那般怨恨,而事實上,的確也值得怨恨。

畢竟吳娃仗着趙主父對她的寵愛,非但奪走了韓氏的王后之位,也奪走了趙章的太子之位。

倘若公子趙章昏昧而沒有才能,這還則罷了,偏偏趙章酷似趙主父,是一位頗爲勇武的繼承人,只是因爲後宮女人的挑唆,而使他從熾手可熱的太子,一下子就淪落爲無人問津的廢太子,縱使是蒙仲,亦忍不住爲他感到不值。

三人聊了很久,直到公子趙章因爲此事憤懣而喝得大醉,蒙仲這才告辭離去,返回城內的王宮。

待等他回到王宮時,趙主父已經酒醒,見他歸來,便笑着問他:“小子,身爲我的近衛,豈能擅離職守呢?……你到哪去了?”

看着趙主父那模樣,蒙仲便猜到他很有可能已經得知了究竟,索性就如實說道:“小子方纔去拜訪了公子章與田不禋田大夫。……此番前來趙國時,義兄惠盎曾給予了一封書信,讓我帶着它拜訪田大夫。”

“哦……”

可能是沒想到蒙仲如此誠實,趙主父眼眸中閃過幾絲驚訝與讚許。

他在思忖了一下後,笑着說道:“你乃莊子弟子,惠盎義弟,想來阿章與田不禋,定會將你視爲親支近派……他二人,可曾向你說過我的壞話呀?”

“趙主父爲何覺得公子章與田大夫會說您的壞話呢?”蒙仲當然知道趙主父這是在套他的話,聞言平靜地反問道。

趙主父聞言沉默了許久,旋即長嘆一口氣說道:“韓氏、趙章母子,我虧欠他們過多,趙章恨我,也是理所當然的……”

蒙仲想了想,還是沒有插嘴。

見此,趙主父擡頭看了一眼蒙仲,點點頭說道:“看來,你已經得知了一些辛秘。”

蒙仲當然不會愚蠢地否認,拱手說道:“小子會守口如瓶。”

“不必。”

趙主父搖了搖頭,旋即站起身來走向窗口,口中淡淡說道:“當年我廢王后、廢太子時,國內大臣皆出言反對,當時肥義也曾對我言,「王后太子皆無失德,不可輕言廢之」,是我一意孤行,最終還是廢了韓氏,廢了趙章,冊立吳娃爲後,趙何爲太子……”

說着,他回頭詢問蒙仲道:“蒙仲,你說,我做錯了麼?”

蒙仲沉思了一下,最終還是說道:“肥義大人說得對,您不應該輕易廢后、廢太子,這會引起國家的動盪。”

聽到蒙仲的直言,趙主父沒有絲毫怒色,反而感嘆道:“是啊,廢了韓氏後不久,韓王便派使者前來譴責我,不久之後,趙韓兩國的邦交破裂,韓國再一次與魏國結盟……只是因爲對一名女子的寵愛,使我趙國失去了一個盟國。”

『……』

蒙仲頗有些意外地看着趙主父,因爲他發現,當趙主父提及這件事時,語氣很平靜,彷彿是在講述他人的往事。

『難道……』

蒙仲心下暗暗猜測。

此時,趙主父轉頭看向蒙仲,笑着說道:“我記得,初見那日,蒙虎那小子曾低聲嘀咕,好奇寡人爲何在身體健朗的時候,就將王位傳給了趙何……如今你明白了吧?”

見趙主父目不轉睛地看着自己,蒙仲思忖了一下,點點頭說道:“是趙主父爲了完成王后吳氏臨終的遺願……”

“這只是其中之一。”

趙主父搖了搖頭,旋即對蒙仲說道:“至於其二,當時正是我趙國第四次討伐中山國……”

根據趙主父的講述,當時趙國正值第四次攻伐中山國,當時趙軍攻入中山國的國都靈壽,逼得中山王逃亡齊國,以至於中山國羣龍無首,一片混戰。

值此情況,趙主父便心生了一口氣吞併中山國的想法,但考慮到此舉或將激怒齊國,使趙國與齊國爆發戰爭。

由於這次討伐中山國,趙國亦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因此就連趙主父亦沒有多少把握能抵擋住齊國的進攻,因此他同意了吳娃的懇求,將國君之位傳給了太子趙何。

從此,趙國“軍政分離”,由新君趙何、國相肥義坐鎮邯鄲,負責治理國家;而趙主父,則自稱主父、坐鎮信都,厲兵秣馬統帥軍隊,專心於吞併中山國,以及面對來自齊國的威脅。

這個改制,初期成果很大,擺脫了國事、終於能專心於征戰的趙主父,在次年一口氣就攻陷了中山國幾乎全境,甚至於,就連齊國也不敢面對如此的趙國,派來使者說項,希望趙國保留中山國——想來這是齊國最後的底線。

考慮到趙國暫時沒有能力徹底吞併整個中山,又考慮到齊國的底線,趙主父最後同意了,允許中山國依舊存在,並且扶持了一名叫做「尚」的中山王子嗣作爲傀儡。

於是趙國與齊國的戰爭,最終並沒有打起來。

“當時我想,趙何尚年幼,可由肥義輔佐,儘早參與處理國事,分擔我的辛苦,而我則能專心致志爲我趙國開闢疆土……”趙主父解釋着他當年決定傳位於趙何的想法。

『原來如此。』

蒙仲聞言恍然大悟。

然而有件事,趙主父卻沒有告訴蒙仲,那就是他後悔了。

是的,後悔於冊立趙何爲太子,後悔於將王位傳給趙何。

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對韓氏、趙章母子的愧疚。

其二,趙章漸漸長大後,愈發地健壯而勇武,無論是容貌、神態還是性格,都酷似趙主父年輕的時候,反觀新君趙何,卻長得瘦弱,性格也懦弱。

於是,趙主父再次漸漸喜愛趙章,而不喜愛次子趙何。

至於第三點,那就是國內臣子的立場。

在曾幾何時,趙國是完完全全圍繞着趙雍的,國內所有貴族、臣子皆聽命於趙雍,但當新君繼位後,趙雍變成了趙主父,國人對這位趙主父的忠誠,或者擁護力就漸漸削弱了——很大一部分人開始圍繞新君趙何。

包括趙主父最信任的國相肥義。

倘若此時趙雍已經年邁,不復當年的雄心壯志,那還則罷了,可偏偏這位趙主父還身強力壯,甚至心中還有使趙國稱霸中原的雄心壯志,在這種情況下,他如何能接受自己逐漸失去權柄呢?

比如前一陣子在沙丘行宮時,當趙將許鈞在談及蒙仲等人時則下意識地說道:“尤其是您看重的蒙仲,他的年紀與君上相仿,日後說不定會成爲輔佐君上的重臣。”

這豈非就是趙主父正逐漸失去權柄的例子麼?

雖然趙主父當時笑眯眯地毫無表示,但心中卻很不是滋味。

兩日後,趙主父帶着蒙仲等人巡遊中山國的全境,每到一地,便叫人將榜文立於城內,宣佈這片土地日後歸趙國所有,而城池內外的中山國人,則至此成爲趙人。

就跟宋國攻伐滕國時一樣,趙國攻伐中山國,其實也讓許多中山國人視趙人爲仇寇,但兩者有區別的是,趙國是“出師有名”,並且,趙國爲了安撫中山國的國人,推出了不少有利於中山狄人的政策,比如田邑免稅方面的優厚待遇。

再加上趙國的國相肥義本身就是出自白狄,與中山的狄人是同一個祖宗,因此,結合這種種,中山狄人對趙國的反抗日漸消退。

期間,親眼目睹趙國安撫中山國人的蒙仲,將這件事記載了三封竹簡上,分別託人送給莊子、孟子以及他義兄惠盎手中。

大約四個月後,他才陸陸續續地收到了莊子、孟子以及他義兄惠盎的回信。

莊子的回信最言簡意賅,只有一句話:此即「內聖外王」之道!

而孟子的回信則字數較多,他表示,趙國的舉措,即「對外施行王道、對內施行仁政」,這即是能使國家變得強盛的方法。

總結來說,莊子與孟子對趙國攻伐中山、以及安撫中山國人的評價,十分接近,以至於蒙仲很好奇這兩位聖賢是不是私下交流過。

還別說,當蒙仲不在宋國的這段時間,莊子與孟子還真沒少交流,他二人藉助書信往來,相互噴地不亦說乎,以至於宋國的景亳,以及鄒國,專門給這兩位增派了送信的驛卒,便於這兩位“交流學術”。

至於義兄惠盎的回信,他則表示蒙仲的這封信來得很及時,並且他已借趙國的舉措,說服宋王偃對滕國——如今應該稱作滕邑——施行仁政,無分宋人與滕人,皆一視同仁。

值得一提的是,在蒙仲跟隨趙主父巡遊中山國的期間,他亦結識一名願意加入趙國、成爲趙人的中山國人。

與其他祖輩出身戎狄的中山國人不同,這位與蒙仲年紀相仿的少年,其祖上據說乃是魏國的將領「樂羊」。

唔,這名少年,就叫做「樂毅」。

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17章:返回第291章:方城初戰(二)第58章:猛士第217章:成婚【二合一】第69章:迴歸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44章:宮筵第102章:年末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124章:匡章(三)第38章:拜別莊子第21章:“僞”之辯(三)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5章:商談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新的一年,新的目標!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329章:白起後撤【二合一】第144章:賭鬥(二)【二合一】第411章:形勢大變第28章:六個月第295章:七月第270章:暫別奔赴【二合一】第51章:人心(二)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第423章:抉擇第100章:一個月第120章:回營第406章:聯軍齊心第207章:泄露【二合一】第240章:反擊的開端【二合一】第46章:宮筵(三)第146章:勸說【二合一】第89章:宮筵(三)第108章:薛公客卿第369章:出征前夕【二合一】第337章:先聲奪人【二合一】第444章:出使韓國第384章:背後的利害【二合一】第415章:各有謀劃第21章:“僞”之辯(三)第261章:交鋒!【二合一】第127章:風起邯鄲第406章:聯軍齊心第391章:夜襲【二合一】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438章:五國伐齊第362章:同時展開的遊說【二合一】第267章:回國慶功【二合一】第348章:馳援郯城【二合一】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18章:第二堂課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80章:辛秘第136章:蒙仲與趙王何(四)第336章:陶邑之戰【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225章:摩擦【二合一】第61章:戰後(二)第391章:夜襲【二合一】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374章:函谷關首戰【二合一】第433章:王權讓渡第431章:宋國現狀第80章:辛秘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402章:大梁反應第167章:蒙仲與廉頗(五)【二合一】第181章:負隅頑抗【二合一】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12章:入室第435章:兄弟相談第124章:匡章(三)第381章:隱秘的僻徑【二合一】第121章:犒軍慶功第126章:返回邯鄲第207章:泄露【二合一】第277章:巧說屈原【二合一】第407章:佯攻第148章:事與願違(二)【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192章:太子戴武【二合一】第207章:泄露【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32章:喪禮
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17章:返回第291章:方城初戰(二)第58章:猛士第217章:成婚【二合一】第69章:迴歸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44章:宮筵第102章:年末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124章:匡章(三)第38章:拜別莊子第21章:“僞”之辯(三)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5章:商談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新的一年,新的目標!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329章:白起後撤【二合一】第144章:賭鬥(二)【二合一】第411章:形勢大變第28章:六個月第295章:七月第270章:暫別奔赴【二合一】第51章:人心(二)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第423章:抉擇第100章:一個月第120章:回營第406章:聯軍齊心第207章:泄露【二合一】第240章:反擊的開端【二合一】第46章:宮筵(三)第146章:勸說【二合一】第89章:宮筵(三)第108章:薛公客卿第369章:出征前夕【二合一】第337章:先聲奪人【二合一】第444章:出使韓國第384章:背後的利害【二合一】第415章:各有謀劃第21章:“僞”之辯(三)第261章:交鋒!【二合一】第127章:風起邯鄲第406章:聯軍齊心第391章:夜襲【二合一】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438章:五國伐齊第362章:同時展開的遊說【二合一】第267章:回國慶功【二合一】第348章:馳援郯城【二合一】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18章:第二堂課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80章:辛秘第136章:蒙仲與趙王何(四)第336章:陶邑之戰【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225章:摩擦【二合一】第61章:戰後(二)第391章:夜襲【二合一】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374章:函谷關首戰【二合一】第433章:王權讓渡第431章:宋國現狀第80章:辛秘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402章:大梁反應第167章:蒙仲與廉頗(五)【二合一】第181章:負隅頑抗【二合一】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12章:入室第435章:兄弟相談第124章:匡章(三)第381章:隱秘的僻徑【二合一】第121章:犒軍慶功第126章:返回邯鄲第207章:泄露【二合一】第277章:巧說屈原【二合一】第407章:佯攻第148章:事與願違(二)【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192章:太子戴武【二合一】第207章:泄露【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32章: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