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封賞分地,趙勝出燕(第一更)

冬季已至,趙國的新年大朝議隨之在叢臺召開。

在叢臺大殿之上,新任燕王、原燕王姬職第三子姬羙當衆向趙何下跪,宣佈燕國正式歸降,並懇請自廢爲庶民。

趙何親手扶起了姬羙,對姬羙進行了一番安撫,同時給予姬羙願意支持華夏一統事業的行爲高度的讚揚和肯定,並宣佈將姬羙封爲安心候,在邯鄲之中賜下大批田宅。

姬羙熱淚盈眶,“十分感動”,倒地痛哭無法自持,隨後被人攙扶離開。

在姬羙離開之後,趙何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先是回顧了一番趙國過去幾年之中取得的豐功偉績,接着又對趙國未來進行了一番極其良好的展望,同時宣佈了一個十分重大的消息。

一座嶄新的學宮即將在邯鄲開辦,作爲趙國的最高統治者,趙何歡迎所有諸子百家的學派入住到學宮之中,並且希望能夠從中選拔出一批足夠優秀的學者,將他們的學說推廣到華夏各地。

同時,趙何還宣佈了對此戰諸多大臣、將領們的封賞。

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幾位。

樂毅,作爲滅燕主將,自中卿晉升爲上卿,官職依舊爲趙國大將軍。

廉頗,攻克薊都有功,自上大夫晉爵爲下卿,掌趙國邊騎軍團。

趙奢,輔佐廉頗攻克薊都有功,自中大夫晉爵上大夫,掌趙國龍驤軍。

樂乘,率軍襲擾關中有功,升中大夫。

其餘參戰將士各有封賞,倒也無需贅述。

總而言之,無論是對於邯鄲還是對於整個趙國而言,這顯然都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時節,尤其是在趙何十分慷慨的宣佈免去新徵服燕地諸郡三年稅賦,其餘趙國境內諸郡三年減稅五成之後,歡樂的氣氛將會隨着這股政令的不停下達而遍及趙國的每一個角落。

在原燕國薊都,現趙國薊城的郊外,一場分地活動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

“士伍由,由何在?”在雪花之中,一名趙國官吏打扮的中年男子正在對着面前的一羣嘻嘻哈哈的士兵們叫喊着。

一名年紀大約在二十出頭的趙國士兵聞言慌忙從同伴之中擠了出來,將一張紙小心翼翼的遞給了中年官吏:“我便是由。”

從這個單名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名叫由的人祖上完全和貴族沒有一毛錢關係,不然的話就不會連個姓氏都沒有。

中年官吏查看了由遞過來的身份憑證,着重在那個鮮紅的印章上看了幾秒鐘,然後點了點頭,將憑證交回到由的手中:“你這一次的戰功除去可讓你晉爵一級之外,還能夠額外多獲得一百畝上田。由於你選擇了在燕地居住,那麼依照大王之前的承諾,你將能夠得到十倍的土地,也就是總共一千畝上田。對此,你有什麼意見?”

由呼出一口熱氣,十分肯定的說道:“沒有意見!”

官吏點了點頭,道:“很好,那麼從這裡到這裡……”他的手拉開了一個很大的幅度,示意了一番然後繼續說道:“都是你的土地。你可以去打下你的界碑了。”

旁邊停着一輛馬車,在衆多士兵們的幫助下,一塊大約三尺的石碑被搬了下來,然後放在了田邊的一個早就已經挖好的坑中。

土坑很快被填住了,只露出了大約兩尺的界碑在外。

雪花從天而降,落在界碑之上,很快將界碑的表面染成一片白色,瞬間和周圍其他景物融爲一體。

官吏對着由道:“其他的界碑會由薊都之中的工匠來爲你弄好,刻字之類的工作到時候一同進行,你要記好你的界碑位置,不要和別人的混淆了。若是有任何問題,第一時間前往薊都土地管理委員會告知並提請委員會處理,不要和任何袍澤起衝突,更不得因此鬥毆甚至殺人。否則的話不但土地全部收回,還要以軍法處置!明白了嗎?”

說到最後,官吏嚴厲的語氣讓由不由得下意識的縮了縮腦袋,隨後十分欣喜的說道:“喏,明白了。”

周圍的趙國士兵們看到事情已畢,嘻嘻哈哈的開起來玩笑:“由,晚些時候請二三子吃些好的?”

“一千畝的上田,嘖嘖,我家也是士人,在邯鄲周圍不過也就五百畝上田罷了。”

“嘿嘿,我家乃是庶民,在鉅鹿那邊方得四百畝中田。不過我這一次也是有軍功的人了,可以在薊城這邊兌換一千五百畝的上田!只要好好經營一番,過個十年二十年,這日子就好過啦!”

“對啊對啊,這裡還能養馬!”

“就是冷了一些,唉。”

“冷算個甚事,只要日子好了,能讓兒孫後代不向咱這邊從小忍飢挨餓,冷點怎麼了?一千五百畝上田啊,你自己想想……薊城下雪,難道邯鄲就不下雪了?”

……

一堆原本只是來看熱鬧、並不打算將來在燕地安家的趙國士兵們面面相覷,突然覺得……好像很有道理啊。

片刻以後,突然有人開口。

“軍法吏,我想要報名換地,不把軍功遷回上黨了!”

“我也要換地!”

“還有我!”

聽着熱熱鬧鬧的議論聲,那名中年官吏停下了腳步,回頭看了一眼身後一羣面色急切的士兵:“手持功勞證前往城內找土地管理委員會,越早到分得的土地離薊城越近。”

衆多趙軍士兵瞬間譁然,一下子就分出了上百人的隊伍,急急忙忙的朝着不遠處的薊城而去。

一場雪中跑步競賽由此展開。

中年官吏哼了一聲,看了一眼手中的名單,伸手將落在名單紙上的雪花拂去,對着剩下的幾十個人道:“下一個,出。出在不在?”

……

在不遠處,幾名騎士騎在馬上看着這一幕。

由於他們身上並未穿着戰時的衣甲,所以那羣正心急着分地的趙國士兵們也沒有認出自家在薊城之中的兩位最高長官已經悄悄來到自己身邊的事實。

廉頗嘆了一口氣,道:“大王的政策果然英明,這十倍土地確實動人心啊,你看看,這麼多原本不打算在燕地定局之人現在都改變了主意,那麼什麼土地管理委員會怕是有一陣子要忙的嘍。”

趙奢笑了笑,道:“那確實,等會我還要回去主持委員會的工作呢。”

由於冬季交通不便的緣故,從邯鄲之中一時之間也難以派出大批的官員前來,因此廉頗現在暫時兼任了一個薊城令的職責,而分地這個除了治安之外最爲重大的事項自然也就被趙奢所掌控。

廉頗哈哈一笑,對着趙奢道:“對了老趙,我那十萬畝土地的位置你可得給我選好了啊,大家可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袍澤,你怎麼樣也不能虧待本將軍對不對?”

趙奢十分認真的點頭,道:“你放心吧,除去歸屬於大王和少府的土地之外,在剩餘的土地之中,你的地應當是第二好的。”

廉頗聞言大喜,用力的拍了一下趙奢的肩膀:“本將軍就知道你做事讓人放心!第一好的土地肯定是樂毅大將軍的了吧?”

趙奢搖了搖頭,道:“不是。”

廉頗聞言頓時有些愣住:“難道是邯鄲之中的哪位權貴?”

趙奢道:“也不是。”

廉頗頓時就怒了:“那是誰這麼不開眼,將本將軍第一好的地給拿走了?”

趙奢伸手一指自己:“第一好的地,是我的五萬畝。”

空氣突然變得安靜。

過了好一會之後,廉頗才道:“你不是說你以後要在大梁城置辦土地田產嗎?”

趙奢咳嗽一聲,道:“將軍記錯了,趙奢從未說過此話。”

……

邯鄲。

趙何看着面前的趙勝,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時光飛逝啊,都已經這麼多年了,當年還是個小屁孩的趙勝,現在都已經是一名十六歲的少年了。

看着面前這名自己的小老弟,趙何的心中多少有些怪異的情緒。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自己和主父突然雙雙暴斃的話,小老弟趙勝顯然比起自己的大兒子小屁孩趙謙要更加適合成爲一名新的趙王……

呸呸,寡人這是在想什麼呢?

趙何收回了思緒,臉上擺出了一副相當嚴肅的表情,對着面前的趙勝說道:“勝弟啊,照理來說你才十六歲,還沒有到及冠的年紀,寡人是不應該讓你出去的。”

趙勝聞言,忙道:“當年主父十五歲即位,王兄十三歲爲趙王,臣弟雖才能不及主父王兄之萬一,但也想要爲大趙做一些事情,不墜了我趙氏的威名,還請王兄明鑑。”

趙勝一臉的誠懇和渴望。

趙何嘆了一口氣,心道我的好弟弟你這又是從哪裡學來的破說辭?老哥我和老爹那都是國君啊,你用你自己和我們兩個比,難道你也想當國君不成?這種說法很容易讓人誤會的好吧。不會說話就先找老爹讓他給你出點主意嘛,自己跑過來要官做這也太傻了吧……

趙何按下了心中滿滿的吐槽慾望,十分嚴肅的說道:“也罷,既然你都這樣說了,那麼寡人也不攔你。但是寡人事先要和你說好,你畢竟才十六歲,沒有什麼經驗,一下子不可能讓你當什麼一方大員,最多給你當個縣令,你有問題嗎?”

吐槽歸吐槽,趙何的心中其實對於自己這位可以說是看着長大的小老弟倒也沒有什麼歷史上的國君們對兄弟的那種忌憚。

一方面是因爲平原君趙勝在歷史上絕對是忠於趙國和趙氏的忠臣,另外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的自信。

開什麼玩笑,連自己看着長大的小老弟都容不下的話,還當什麼一統天下的不世明君嘛。

現在趙國的領土急劇擴張,從攻滅中山國到現在不過十年的時間就已經像吹氣球一樣膨脹了好幾倍,直接導致的就是趙國用來統治各地的官員數量出現了明顯的缺口,只能依舊大量任用被征服之地的官員。

對於趙何來說,這種任用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保證平穩,但是長遠來看很容易會形成地方豪強尾大不掉的情況,屬於一個潛在的隱患。

趙國需要更多來自中樞,忠誠於中樞的官員。

趙勝一個人肯定是不可能緩解這個問題,但多填一個坑也是好的嘛。

趙勝得到了趙何同意的承諾之後頓時大喜過望,道:“多謝王兄。如果可以的話,臣弟希望能去燕地爲官。”

趙何愣住了:“你要去燕地?”

趙勝用力點頭,道:“是的,臣弟想要去燕地。”

趙何有些猶豫。

按照趙何的想法,其實他是想要在邯鄲周圍的縣隨便安排一個縣令給趙勝。

這樣的話,一來放在身邊容易得知趙勝的一舉一動,萬一他胡搞瞎搞弄出什麼幺蛾子來也好給他擦屁股;二來呢邯鄲附近的地方都是趙國的核心地帶,各種制度都很成熟,同時又擁有大批對施政極爲熟練的官吏,這些足夠精明強幹的屬下也足夠填補趙勝這麼一個毫無經驗的黃毛小子上司所帶來的不足,還可以給趙勝言傳身教一下。

但趙勝現在這個建議……

趙何嘆了一口氣,道:“勝弟啊,不是寡人不給你去,你要知道,燕地是剛剛纔被寡人征服的,可沒有那麼安全。”

燕國和趙國的區域相較於中原來說是比較艱苦的,所以人們爲了存活往往不得不背井離鄉,這也就是燕趙之地遊俠衆多的一大原因。

正是因爲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所以人們都很樂意相互幫助,也就是“慷慨”。

可也正是因爲條件艱苦,所以爲了生存資源而產生衝突的次數又要大大增多了,那麼爲了生存而殺人然後“悲歌”也就是習空見慣之事了。

所謂“燕趙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由此而來。

相較來說,更加北邊,地理環境比趙國更差一些的燕國,顯然就要更加的“慷慨悲歌”一些。

二十多年前齊宣王也是吞滅了燕國,但燕國人的羣起反叛最終給了以趙國爲首的其他諸侯插手機會,讓燕國最終得以復國。

有了這種例子在前面,再考慮到趙國征服已經將近兩年的齊地至今還是偶爾會有一兩起叛亂,更加慷慨悲歌的燕地趙何覺得叛亂個三五年才穩定下來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趙何覺得,自家這個小老弟估計是頭腦發熱了,去燕地?

以趙勝的身份,實在是太容易成爲那些心存燕國之人的刺殺目標了。

然而,趙勝一臉堅定:“王兄放心吧,燕地現在也是大趙的土地了,臣弟就算是會有一些危險,但王兄和主父想必都會安排好的,不是嗎?更何況有了臣弟的身份在,燕地也能夠更快的平定下來吧?請王兄給臣弟一個機會。”

趙何看着一臉堅決的自家小老弟,默然半晌。

“你去問問主父,要是主父同意的話,你就明年春天去薊城,那裡有個土地委員會副會長的位置給你留着。”

看着欣喜而去的趙勝,趙何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

主父或許會有所疑慮,但最終必然是抵不過趙勝這個小兒子的軟磨硬泡,這一點趙何十分肯定。

老弟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了。

雖然知道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這種好像不再被需要的淡淡失落感又是怎麼回事?

趙何輕輕的嘆了一口氣。

或許,這就是作爲兄長不爲人知的煩惱吧。

第463章 壽春破(第一更)第334章 寡人給你看一個好東西(第二更)第504章 葭萌破(第一更)第29章 李兌見趙成第464章 昭齊亡,趙國動(第二更)第479章 敗魏冉(第五更)第345章 各有選擇,無分對錯(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第415章 月氏侵趙(第四更)第72章 敵退我……不需要追了!第221章 田單,即墨(4.5K章節,第一更)第227章 田單將軍,戰吧!(6K章節,第一更)第483章 廉頗發威,景陽發怒(第一更)第72章 敵退我……不需要追了!第469章 趙何南下,漢中開戰(第一更)第131章 信期誤我第377章 寡人正愁找不到牌坊(第二更)第491章 失敗的消息傳到了大家的耳中(第二更)第291章 宜陽破,武遂陷(第二更)第448章 大趙明年先滅誰?(第一更)第90章 趙何成人,孟嘗君來訪第182章 繆賢問蘇秦(第四更)第183章 蘇秦,我看你也是個間諜!(第一更)第241章 大麻煩(第一更)第147章 大王真乃當世之扁鵲也第272章 暴鳶細無聲(第二更)第18章 韓魏兩國必敗無疑第364章 蘇代必須死(第一更)第484章 還要再等(第二更)第272章 暴鳶細無聲(第二更)第40章 懟主父第69章 敵駐我擾第393章 白起之謀,趙軍渡河(第一更)第347章 收尾關中(第二更)第119章 秦國君臣的較量第231章 趙何要你我死,難道你我坐以待斃?(第一更)第110章 秦國吃癟第348章 新年趙國的第一次廷議(今天就一更了)第405章 白氏襲北關(第一更)第56章 固陽之戰第442章 霸王之論(第一更)第63章 孟嘗君的怒火,趙何的糾結第412章 下一次,你可就不會這麼威風了(第一更)第84章 矛與盾,鐵甲與鋼甲第46章 16歲小兒,也要看本王笑話!第519章 東北都護府(第二更)第392章 咸陽居大不易,雲陽令有趙周(第二更六千字大章,萬更求訂閱)第309章 白起獻計,趙王見鼎(第一更)第71章 敵駐我擾第124章 烏氏倮的秘密第439章 昭齊之亂(第二更)第274章 韓魏隨於後第217章 大齊豈可無人赴死?(4.4K章節,第一更)第397章 見韓文,天下驚(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第208章 燕王?往後稍稍(4.2K,一萬三更新完畢,求訂閱)第360章 趙國人到底想幹嘛!(第一更)第14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第67章 齊國撤軍第297章 白起攻鄢(第二更)第355章 趙何定計策,蘇代請蘇秦(一萬二更新完畢,求訂閱)第59章 主父被震天雷給驚到了第139章 樓緩信期,宴無好宴第269章 戰白起(第一更)第519章 東北都護府(第二更)第200章 白起攻,秦開守(第二更)第273章 魏冉怒於前(今天就一更了)第222章 新齊王田法章,風雲突變(5.5k章節,第一更)第80章 穰侯定計,蘇秦自得第138章 藺相如,寡人終於等到你了第247章 屈原獻計,子蘭受斥(第一更)第150章 臣舉薦藺相如爲使第89章 樂毅,行不行?第217章 大齊豈可無人赴死?(4.4K章節,第一更)第497章 陽翟破,擒韓王(第二更)第257章 呂氏未來,蘇秦去卿(第一更)第217章 大齊豈可無人赴死?(4.4K章節,第一更)第55章 齊國當真會內訌?第443章 給昭齊一點顏色看看(第二更)第360章 趙國人到底想幹嘛!(第一更)第312章 廉頗去哪兒(第二更)第263章 魏冉竭盡全力,趙何未雨綢繆(第一更)第228章 神師,火牛陣(4K章節,萬更完畢求訂閱)第198章 決戰日第273章 魏冉怒於前(今天就一更了)第274章 韓魏隨於後第134章 張魁死,燕王怒第85章 趙何大婚第236章 定亂,提拔(第三更,一萬三更新完畢,求訂閱)第164章 四王聚澠池(第二更)第40章 懟主父第417章 西羌亂(第一更)第173章 蘇秦妙計安齊王(第三更)第530章 戰月氏(第一更)第477章 韓王的異動(第三更)第70章 敵進我退第116章 龍驤軍的優劣,誰是藺相如?第503章 廉頗退兵,樂毅進攻(第二更)第302章 封賞分地,趙勝出燕(第一更)第229章 田單今日死於此地(6K,第一更)第489章 秦王之死(今天就三更了)第420章 趙何班師,白起辭官(第二更)
第463章 壽春破(第一更)第334章 寡人給你看一個好東西(第二更)第504章 葭萌破(第一更)第29章 李兌見趙成第464章 昭齊亡,趙國動(第二更)第479章 敗魏冉(第五更)第345章 各有選擇,無分對錯(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第415章 月氏侵趙(第四更)第72章 敵退我……不需要追了!第221章 田單,即墨(4.5K章節,第一更)第227章 田單將軍,戰吧!(6K章節,第一更)第483章 廉頗發威,景陽發怒(第一更)第72章 敵退我……不需要追了!第469章 趙何南下,漢中開戰(第一更)第131章 信期誤我第377章 寡人正愁找不到牌坊(第二更)第491章 失敗的消息傳到了大家的耳中(第二更)第291章 宜陽破,武遂陷(第二更)第448章 大趙明年先滅誰?(第一更)第90章 趙何成人,孟嘗君來訪第182章 繆賢問蘇秦(第四更)第183章 蘇秦,我看你也是個間諜!(第一更)第241章 大麻煩(第一更)第147章 大王真乃當世之扁鵲也第272章 暴鳶細無聲(第二更)第18章 韓魏兩國必敗無疑第364章 蘇代必須死(第一更)第484章 還要再等(第二更)第272章 暴鳶細無聲(第二更)第40章 懟主父第69章 敵駐我擾第393章 白起之謀,趙軍渡河(第一更)第347章 收尾關中(第二更)第119章 秦國君臣的較量第231章 趙何要你我死,難道你我坐以待斃?(第一更)第110章 秦國吃癟第348章 新年趙國的第一次廷議(今天就一更了)第405章 白氏襲北關(第一更)第56章 固陽之戰第442章 霸王之論(第一更)第63章 孟嘗君的怒火,趙何的糾結第412章 下一次,你可就不會這麼威風了(第一更)第84章 矛與盾,鐵甲與鋼甲第46章 16歲小兒,也要看本王笑話!第519章 東北都護府(第二更)第392章 咸陽居大不易,雲陽令有趙周(第二更六千字大章,萬更求訂閱)第309章 白起獻計,趙王見鼎(第一更)第71章 敵駐我擾第124章 烏氏倮的秘密第439章 昭齊之亂(第二更)第274章 韓魏隨於後第217章 大齊豈可無人赴死?(4.4K章節,第一更)第397章 見韓文,天下驚(第三更,萬更完畢求訂閱)第208章 燕王?往後稍稍(4.2K,一萬三更新完畢,求訂閱)第360章 趙國人到底想幹嘛!(第一更)第14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第67章 齊國撤軍第297章 白起攻鄢(第二更)第355章 趙何定計策,蘇代請蘇秦(一萬二更新完畢,求訂閱)第59章 主父被震天雷給驚到了第139章 樓緩信期,宴無好宴第269章 戰白起(第一更)第519章 東北都護府(第二更)第200章 白起攻,秦開守(第二更)第273章 魏冉怒於前(今天就一更了)第222章 新齊王田法章,風雲突變(5.5k章節,第一更)第80章 穰侯定計,蘇秦自得第138章 藺相如,寡人終於等到你了第247章 屈原獻計,子蘭受斥(第一更)第150章 臣舉薦藺相如爲使第89章 樂毅,行不行?第217章 大齊豈可無人赴死?(4.4K章節,第一更)第497章 陽翟破,擒韓王(第二更)第257章 呂氏未來,蘇秦去卿(第一更)第217章 大齊豈可無人赴死?(4.4K章節,第一更)第55章 齊國當真會內訌?第443章 給昭齊一點顏色看看(第二更)第360章 趙國人到底想幹嘛!(第一更)第312章 廉頗去哪兒(第二更)第263章 魏冉竭盡全力,趙何未雨綢繆(第一更)第228章 神師,火牛陣(4K章節,萬更完畢求訂閱)第198章 決戰日第273章 魏冉怒於前(今天就一更了)第274章 韓魏隨於後第134章 張魁死,燕王怒第85章 趙何大婚第236章 定亂,提拔(第三更,一萬三更新完畢,求訂閱)第164章 四王聚澠池(第二更)第40章 懟主父第417章 西羌亂(第一更)第173章 蘇秦妙計安齊王(第三更)第530章 戰月氏(第一更)第477章 韓王的異動(第三更)第70章 敵進我退第116章 龍驤軍的優劣,誰是藺相如?第503章 廉頗退兵,樂毅進攻(第二更)第302章 封賞分地,趙勝出燕(第一更)第229章 田單今日死於此地(6K,第一更)第489章 秦王之死(今天就三更了)第420章 趙何班師,白起辭官(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