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3章 政清人和
此時的古巴之所以能發展如此迅速,除了弗蘭茨的設計和奧地利帝國大力扶持,以及古巴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政清人和。
所謂的政清人和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有阿卡多夫·馮·萊布斯泰因斯基這個正直、鐵腕且有莫大背景的總督在。
阿卡多夫·馮·萊布斯泰因斯基僅僅是作爲弗蘭茨兒時的玩伴這一點,就足夠讓官場敬畏,更何況他還是科羅拉夫伯爵的長孫,萊布斯泰因斯基家族的繼承人。
(科羅拉夫伯爵,曾經長期擔任奧地利帝國的內政大臣與梅特涅親王分庭抗禮)
對於普通官員來說收買這種人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想逼迫其妥協更是天方夜譚。
其次德拉孔查這個熟悉古巴的總督顧問也功不可沒,他畢竟當了這麼多年的古巴總督對當地的地理和人文環境都十分熟悉,更是一個浸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
兩人合力之下幾乎沒人敢陽奉陰違,即便是有也很難遁形。
把政清人和的首功歸功於地方的最高長官雖然有點個人崇拜的嫌疑,但實際上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頂層無能或者失能,甚至負能量,那下面的人即便想把事情做好也是困難重重。
阿卡多夫·馮·萊布斯泰因斯基志不在此,此時的古巴也沒人能拿的出讓他心動的籌碼。
然而弗蘭茨和阿卡多夫本人都很清楚他並不會一直留在古巴,這裡對於他的人生來說不過是一條板而已。
當然如果阿卡多夫是個鼠目寸光之徒,弗蘭茨會毫不猶豫地幹掉他,這樣的人能量越大越危險,弗蘭茨可不會留個定時炸彈在這麼關鍵的地方。
不過在這之後弗蘭茨很難再找出這樣一位總督,其實作爲帝國海外的總督,手中的權力和國王也沒什麼區別,能不被腐蝕的要麼是地方太小,要麼是地方太窮。
巴塔哥尼亞五年不到的時間裡換了三位總督就是最好的證明,抵抗誘惑是很難的,哪怕一羣被流放的猶太人在巴塔哥尼亞那樣鳥不拉屎的地方也能把兩位總督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能知道權力是有多麼誘人。
其實殖民地之所以混亂,很大程度上就是地頭蛇對公權力的腐蝕。之前古巴的那些大莊園主就是如此,他們一開始就是這麼蟲豸嗎?
真的未必。他們曾經也是一羣敢於開拓,積極進取之人,否則也不會千里迢迢跑到美洲創下這番基業。
然而他們憑藉手中的經濟實力和那些權力尋租的官員相互勾結,逐漸獲得對地方經濟和土地的絕對掌控權,進而再將手伸向行政、司法、治安,甚至是軍隊武裝。
最終將這個地區轉化爲家族的私產,殖民地的地方政府也不過是他們手中的工具而已,但民衆恨的卻是帝國。
所以這些家族才能高枕無憂,畢竟無論是哪個國家佔領了古巴,他們都是這裡的統治者。
正因爲如此唐·佩奧力和他夥伴們纔會如此膨脹,在他們看來每天和這些總督演戲不如自己當總督。
其實在奧地利帝國國內,弗蘭茨完全可以讓奧地利帝國的監察機構來操心這種事兒,畢竟他的時間很寶貴。 然而在殖民地卻不行,航船往來一趟花費的時間太長,而且由於交通、通信手段的落後,所謂的監察機構很可能就是走個過場,久而久之就會流於形式。
等到問題真正爆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洪水滔天,弗蘭茨要麼大開殺戒,要麼就只能假裝看不見。
畢竟一查到底也是有風險的,萬一這些人鋌而走險直接投靠其他國家,那奧地利帝國可就虧大了。
即便沒人收留這些叛亂分子,真要出兵收復殖民地也是要勞民傷財,甚至是得不償失,所以大多數國家對殖民地的腐敗多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像英國人直接就把殖民地交給了公司打理。
定期輪換官員是近代大多數國家的做法,但問題是此時採取輪換制會大大增加行政成本,而且經常輪換官員也會削弱帝國對殖民地的掌控力,反而助長地頭蛇的勢力,在這個時代尤爲致命。
弗蘭茨能做的就是儘量找一個可靠的總督,同時在殖民地秘密建立一些監察機構,鼓勵調查記者常去殖民地轉轉。
在這個時代,這種問題幾乎無解。
不過那只是對於近代一般政治實體而言,奧地利帝國畢竟殘存着大量封建殘餘,奧地利帝國的秘密警察這個時候就能派上用場了,畢竟專業的事情還要交給專業的人做。
臭名昭著也好,野蠻落後也罷,弗蘭茨都不在乎,他只相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只不過貓和老鼠是會隨着事物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而已。
總之奧地利帝國的秘密警察在這種特殊的時候,對付一些特殊的人還是很好用的。
然後便是公衆監督,想做到這一點很難,甚至於在這個時代幾乎不可能實現。受到交通、通信、制度、傳統所限,強行實現的代價將會大到難以估量。
不過弗蘭茨還是有辦法的,他之所以要從奧地利帝國本土弄那麼多人過去爲的就是這個,還有那些退伍軍人就是爲了保證一切都可以順利執行。
奧地利帝國的監察機構巡遊到此的時候將會給他們提供一個皇家信箱,地方的審查機構將無權過問這些信件,甚至連負責巡查的官員也沒權利打開,一切都要送到奧地利帝國國內由最高監察委員會驗看。
殖民地地方的官員權力再大,他們也未必敢對本土的監察機構下手,畢竟性質不同,他們在地方爲非作歹最多隻能算是犯罪,而對帝國巡查官動手則是叛亂。
一旦巡查官發生意外,那麼哪怕是爲了面子,帝國政府也會一查到底。而且如果真到了那個程度,所謂的罪證其實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隔壁的美國政壇其實一直沒有放棄古巴島,尤其是在奧地利帝國成功之後,北方覺得這是不靠奴隸制也能成功的證明,而美國南方則是對古巴肥沃的土地念念不忘。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爲了和美國北方相互撕逼,除此之外也是迎合美國民衆的心理。此時很多美國人都不滿老歐洲的傲慢,他們已經受夠了被稱爲“野蠻人”、“鄉巴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