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4年。
這一年,趙偃守孝完畢,正式登基爲王,史稱趙悼襄王元年。
趙偃登基這天,邯鄲城內熱鬧非凡,就連申岐之地都派人前來祝賀。
各國使者,亦是齊聚邯鄲。
邯鄲城,王宮大殿。
“拜見大王!”
羣臣整齊而又嘹亮的聲音響起,在大殿內不停迴盪着。
終於戴上王冠的趙偃,看着羣臣朝拜的情景,忽然有種走上人生巔峰的感覺。
此前,趙偃雖然也暗中戴過王冠,卻並未光明正大戴過。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趙偃將會繼承王位,可是沒有真正繼位以前,始終存在些許變數。
現如今,趙偃終於登上了王位,成爲了趙國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
趙偃略微陶醉以後,對着身旁宦官微微點頭,宦官會意,扯着嗓子喊道:“衆卿免禮!”
隆重的登基大典,持續了許久才結束。
趙偃哪怕感覺身體十分疲憊,心中仍舊十分舒暢,甚至有些迷戀現在的感覺。
散朝返回書房以後,韓倉就急急忙忙前來求見,奏道:“啓稟大王,秦國使者有要事需要面稟!”
趙偃剛剛即位,感念秦國替趙國解圍之恩,倒也沒有拿捏,直接召見。
然而,當趙偃看到秦國派來的使者以後,卻是面露古怪之色。
原來,這位秦國使者,居然只是一位十一二歲的少年,面容看起來還有些稚嫩。
“秦國難道無人,爲何派遣一介黃口小兒充當使者?”
趙偃詫異之餘,也感覺略微有些惱怒,認爲秦國這是不重視自己,纔會派遣黃口小兒爲使,當即出言挖苦。
秦國使者聞言,說道:“呂相嘗謂吾曰:趙王值壯年而繼承大統,其人雄才偉略,有識才之能,趙國有此人爲王,必然走向強盛。”
趙偃聞言,出聲問道:“呂相果真說過這話?”
秦國使者正色道:“吾常伴呂相左右,呂相是否說過,自然知之甚祥。”
趙偃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捋着鬍鬚臉上滿是得意之色。
不過很快,秦國使者忽然嘆道:“甘羅今觀之,卻大失所望矣!”
趙偃臉色微沉,喝道:“汝何出此言?”
秦國使者絲毫不懼,身材雖然瘦小,卻昂首挺胸答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爲孔子師,今外臣生十二歲矣!”
“大王若果真如呂相所言那般,擁有識人之能,又豈會因爲年齡之故,便小覷與我?”
趙偃聞言,感覺有些尷尬。
好在趙偃也有些城府,故意大笑數聲,說道:“寡人常聞,秦國左丞相甘茂之孫年少早慧,有過人之才,今出言試之,果真名不虛傳。”
“寡人新登王位,朝中正缺人才,汝有此等才能,豈可屈居呂不韋麾下爲少庶子?不知閣下可願來趙國任職?”
趙偃打得好算盤,不管挖不挖得到牆角,先揮一揮鋤頭再說。
這樣,既能表現出自己的求賢若渴,也能化解方纔的尷尬,可謂一舉兩得之策。
甘羅受寵若驚狀,躬身說道:“能得大王賞識,實乃外臣之幸也。”
“然呂相待外臣不薄,棄呂相而轉投大王,不義也;此番吾乃秦國使者,棄秦國而轉投趙國,不忠也。”
“外臣感念大王垂青,卻斷不會做出不忠不義之事是也!”
趙偃聞言,轉頭對着韓倉嘆道:“秦國有此賢臣,汝當以此爲楷模!”
韓倉垂首應是。
繼而,趙偃對着甘羅問道:“貴使此番密見寡人,所爲何事?”
甘羅笑道:“外臣此來趙國,乃是爲了獻上百里之地,以爲大王賀耳!”
趙偃聞言,當即驚得目瞪口呆,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貴使何意?”
甘羅反問道:“趙國這些年東破燕國,北滅匈奴,可謂是戰功赫赫,然此前趙國因爲合縱之故,哪怕有能力攻打其餘諸國擴張領地,卻也不敢爲之。”
“今秦、趙盟好,我王願意派兵相助大王伐燕,廣趙地以爲大王賀也!”
趙偃聽清楚了,知道自己沒有出現幻覺,呼吸頓時變得粗重起來。
趙偃剛剛繼承王位,迫切需要戰爭的勝利,用以鞏固自身王位。
更何況。
去歲魏國攻趙,燕國亦是蠢蠢欲動,雖說因爲秦國出兵伐魏之故,嚇得燕國不敢出兵,卻也讓趙偃記恨上了燕國。
且諸國之中,除了韓國就屬燕國最弱。
當年趙國最弱的時候,都能打得燕國跪地叫爸爸,更不用說是現在了。
趙偃如今正值壯年,也有顆開疆拓土之心,若能掃滅東部燕國,趙國疆域甚至能夠擴展一倍。
事實上,趙國也的確有攻滅燕國的能力,只是擔憂其餘諸國插手,這纔不敢貿然發動滅國之戰罷了。
現如今,秦國主動要求出兵相助趙國伐燕,趙偃又豈能不大喜過望?
好在趙偃也有些城府。
他並沒有被從天而降的餡餅砸暈,出言問道:“貴國可是有什麼條件?”
甘羅搖頭道:“外臣已經說過,我王此舉乃是爲了獻燕地爲大王賀耳,並無其餘要求。”
“只是希望,秦國攻韓之時,趙國能夠站在秦國這邊,哪怕不出兵亦可。”
趙偃聽到這裡,當即恍然大悟。
秦國所謂的出兵相助趙國伐燕,只是爲了鞏固秦、趙盟約,順便爲自己攻打韓國創造條件罷了。
只要秦、趙聯軍伐燕,趙、燕兩國勢必沒有餘力阻止秦國攻韓。
齊國偏安一隅,基本也不會插手。
除此之外,只剩下魏、楚兩國,這兩國早就被秦國殺破了膽,除非諸國合縱,否則絕不敢與秦國爲敵。
想通這些以後,趙偃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下來。
他沉聲道:“茲事體大,貴使還是先在驛館休息,待寡人與羣臣商議過後,再談伐燕事宜。”
甘羅卻並不着急,朝着趙偃施禮畢,施施然離開了趙國王宮。
“這是一個難以抵擋的誘餌,可惜誘餌卻帶着毒。”
甘羅知道,趙國有許多大臣、公卿都被收買,和秦伐燕之舉,必然會被趙國文武通過。
如果說,秦國盟趙乃是摧毀諸侯合縱的開端,那麼此番攻燕之舉,就是在摧毀合縱的根基。
風起了,亂將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