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

王輝的動作還是很快的,第二天就把飛空航天的老闆宋明宇請到了未來科技。

郭遠對宋明宇和他的飛空航天也是很感興趣的,在王輝和宋明宇敲定了基本合作事宜後,郭遠讓王輝把宋明宇帶到了他的辦公室。

宋明宇的資料郭遠已經看過了,他今年39歲,是麻省理工物理專業的博士,畢業後在SpaceX工作過,還參與過星鏈的部分發射。

宋明宇顯然也是對郭遠有一些瞭解的,兩人見面一番商業互吹後,郭遠笑着問道:“宋總,你在SpaceX工作做過,還參與過星鏈的發射。

星鏈推進這麼多年了,連年虧損,你覺得這個項目能盈利嗎?”

“郭總,星鏈其實是沒有虧損的,現在很多人說馬斯克創造的火箭發射能力,明顯超出了現有的全世界衛星市場規模。

所以馬斯克只能用星鏈衛星填滿剩下的火箭空間,是創造需求來緩解過剩,而星鏈本身不賺錢,用戶少,付費不足,是一個必然虧損項目,但這只是外行人看不懂的論調罷了。”

“是嗎?可據我所知,星鏈目前有40多萬用戶,每臺終端599美元,月租110美元,這麼算下來一年服務費才5億多,算上終端也不到7億。

而星鏈全部建設費用要差不多300億美元,回款要半個世紀。

考慮到衛星設計壽命只有5年,每年都要更新幾十億美元的衛星才能維持運行,星鏈怎麼看都是個賠本生意吧?”郭遠笑着問道。

“郭總的數據沒錯,但現在算出來虧損,是用剛剛啓動的營業收入減去全部航天發射費用。

初期建設花不了那麼多錢,隨着時間推移,營業收入會上升,而發射費用還能明顯下降。

星鏈現在的40多萬用戶看着不多,但漲勢很猛,有一大半用戶是2022年上半年新註冊的。

只算髮達國家,星鏈潛在用戶起碼就有幾百萬,可以貢獻每年50億美元左右的現金流,基本覆蓋星鏈的更新成本。

而據我所知,星鏈下一步的目標是進軍第三世界,開發下沉市場。

現在世界上還有70%的陸地沒有被互聯網覆蓋,30億人用不上互聯網。如果用地面骨幹網去覆蓋這些地區,就算居民能支付成本,也要幾十年才能全面建成基礎設施。

星鏈服務全面鋪開之後,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立刻就可以全國上網,這很可能會導致窮國放棄地面網規劃,完全依賴星鏈,到時候星鏈就不存在虧本的現象了。

同時星鏈還和特斯拉有一定的綁定,總之星鏈後續發展下去是不太可能虧本的。”

郭遠剛剛的問題是一個簡單的小試探,宋明宇的答案和01給出的分析有80%以上的相似,這說明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

那後面就能繼續聊下去了。

“宋總,聽說貴公司在搞液體火箭?”

宋明宇點了點頭。

“爲什麼直接搞液體火箭?”

“郭總航天工業的特徵是成本高,產業升級快。

理想的狀態應該是現役型號要儘量標準化,搞流水線生產;而正在研製的型號要大膽嘗試,探索新技術。

這時候去研究固體火箭只是爲了騙投資,我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宋明宇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那按宋總你的想法,國內的可回收火箭應該怎麼發展呢?”

“上頭怎麼操作我不好多說,但我們民營企業,我覺得應該走簡而精的路子。”

“詳細說說。”

“我覺得咱們國家的火箭型號太過冗雜了,華夏現役有11種中型火箭型號,而米、俄加起來才6種。

這麼多種類的火箭,導致華夏的火箭只能半手工化生產,而新開發的這麼多型號,又沒有淘汰掉舊產品,相當於進一步分散了航天資源,拉低了總髮射能力的增速。

所以我的公司會只對一到兩種火箭型號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那宋總爲什麼這麼看好航空航天呢?”郭遠接着問道。

“郭總,伱覺得過去20多年,世界經濟的發動機是什麼?”宋明宇反問道。

“那肯定是石油工業和IT產業啊!”郭遠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這個答案几乎是公認了,石油是現代社會最最重要的能源了,掌握了能源就是世界的霸主。

而IT產業則是改變了人類生活環境的核心技術。

華夏、米國、南棒國等國家掌握了IT產業的核心節點,所以經濟持續增長。

而在IT產業中相對邊緣化的島國、歐洲,雖然還有發達的工業,但經濟地位明顯下降。

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東西。

“郭總,拋開石油工業不談,光說IT行業,你有沒有覺得現在IT行業的增長開始放緩?”宋明宇接着問道。

郭遠點了點頭,這兩年IT行業確實不如前兩年了,這也是客觀事實。

“IT行業的增長停滯,勢必會有新的行業作爲代替,在我看來新一代航天技術已經開始拉動其他產業,有成爲經濟發動機的潛力。

從最近的一些情況來看,新型航天技術不僅影響民用經濟,還會影響軍事領域。

島國歐洲在這方面依賴米國,它們可以不在乎,我們跟他們完全不同,必須認真對待。”

聽完宋明宇的話郭遠陷入了沉思。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用煤炭動力與毫米級加工精度,代表性設備是蒸汽火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用燃油動力、電力與微米級加工精度,代表性設備是噴氣式飛機。

第三次工業革命使用新能源與納米級加工精度,代表成果是風、光、核電設備與芯片。

航天工程可能會成爲第四次工業革命嗎?

郭遠不太確定。

而宋明宇顯然是堅信航天工業會成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

宋明宇在SpaceX的工作經歷讓他看到了SpaceX前所未有的航天運力,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軌道數據傳輸量,極有可能通過廉價重型火箭,加速以智能化物聯網爲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至少也是三代半工業革命。

宋明宇正是看明白了這個,纔回國搞起了自己的可回收火箭發射公司。

不過宋明宇也知道有很多人是不看好太空工業革命的,最主要的理由是宇宙空間太遠,去宇宙空間太貴,抵消了軌道設備的優勢。

但馬斯克發射的幾千顆星鏈衛星,距離地面只有幾百公里,比大多數鄉鎮去附近的二線城市還要近。

而且鄉鎮去大城市要繞過很多障礙物,衛星和地面之間可以直線傳播數據。

幾十年前的華夏人很少坐飛機,最大的障礙不是機場的距離而是票價。

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要頻繁坐火車去大城市,但不會直接購買空間技術服務,原因也是價格。

最近幾年,馬斯克製造了廉價衛星,用廉價的交通工具把衛星送上天,空間技術必然會快速滲入日常生活。

傳統的一次性火箭向近地軌道發射,每公斤載荷的運輸成本超過1萬美元,最便宜的長征3號乙與安加拉火箭,每公斤也要五千多美元。

而且即使預算夠花,總的運力也很有限。

在馬斯克之前,人類最強的航天發射週期出現在80年代。

最高發射記錄是SL在1982年創下的,一年發射了106次,其中97次完全成功,2次部分成功,SL的發射工具主要是聯盟U、宇宙3M這些小運力火箭,總共發射了400噸物資進入宇宙空間,就算髮揮這99次的極限運載能力,也就490噸。

而SpaceX的廉價可回收火箭只開發了第一個穩定型號,獵鷹9剛剛能重複使用十幾次,就把每公斤發射成本降到了2700美元。

2021年獵鷹9發射了32次,成功率100%,近地軌道的極限投送能力達到730噸,比SL極限投送能力高出一半。

而且SL時期的火箭屬於半手工的精密設備,馬斯克的火箭都是能大量生產的廉價產品,技術穩定,可以高頻率發射,去年已經能做到36小時發射三次了,稍微加班就能每年發射1000噸物資上去。

幾十年前航天極限動員能力,已經被21世紀的私人公司完全碾壓了。

旁白把宋明宇的想法反饋給了郭遠,郭遠聽完以後摸了摸下巴,宋明宇這個人的想法比他想的還有深。

而且除了宋明宇考慮的這些,還有一個問題是需要重視的。

那就是緊靠卡門線的低軌道利用率低,按國際社會的規則,基本上是先佔先得。

現在SpaceX公司有了每年上千噸的發射能力,可以承受不斷在近地軌道更換衛星的代價。

如果我們不盡快在技術和發展方向上趕超,就會眼睜睜看着掌握廉價航天能力的組織壟斷這份資源。

而且據郭遠所知SpaceX公司的技術還在持續發展,用獵鷹9超越冷戰水平,只是馬斯克航天計劃的第一步。

SpaceX星艦雖然發射失敗了,但一次失敗不代表次次失敗。

萬一他們能成功,就要完全顛覆航天產業的基本邏輯了。

星艦火箭的每公斤發射成本可以壓到200美元以下,只有傳統發射成本的幾十分之一,預計會像鐵路取代馬車帶動沿途商業一樣,激發全世界的航天發射需求。

星艦的近地軌道極限投送能力預計達到200噸,按照SpaceX現在的發射密度,每年送到近地軌道的物資能接近一萬噸,可以近似算成70億地球人每人一克還有餘,十萬人的城市每年就能給自己發射一顆100公斤的專用衛星。

廉價而普及的衛星,首先會改變人類的信息傳播方式。

衛星在大氣層外的高空,和地面設備之間沒有障礙物,所以覆蓋範圍大;衛星周圍都是真空環境,所以衛星相互交換數據不受大氣干擾。

自從人類擁有航天發射能力,各國最主要的應用就是通信衛星。

過去發射一顆衛星不容易,必須用上很久才能回收成本,所以要擡高衛星軌道,讓衛星遠離散逸的大氣分子,減少運行阻力,儘量延長使用壽命。

最好是能把衛星放到同步軌道上,相對地面靜止,可以連續發射信號。

所以當時的衛星距離地面用戶往往有幾千甚至上萬公里。

爲了保證遠距離傳遞信息的可靠性,當時的通信頻率比較低,降低了信息傳輸效率。

現在摩爾定律逐漸走到盡頭了,集成電路能力提高有限,要進一步發展軌道通信,只能開發低軌道衛星。

但低軌道衛星要承受極外層散逸大氣的阻力,隔幾年就會墜落,如果各國靠現在的航天發射能力去補充,最多隻能搞總量幾十、上百顆的中小型通信星座,比一個大國的作戰軍艦還要少,不可能直接對接普通用戶。

馬斯克的第一代星鏈衛星,就能用流水線製造,單個成本只有50萬美元,年產量4000顆,和華夏擁有的民航客機數量差不多,直接把通信衛星變成了大衆產品。

今後幾年,一旦星艦實驗成功,配合星鏈衛星投入使用,通信衛星數量和質量還會進一步上升。

到時候的局勢恐怕就不容樂觀了。

這時候郭遠突然想明白了,爲什麼劉所長會對他的姿態平衡算法這麼重視了,甚至讓他一個“外人”進入了保密程度這麼高的基地。

看來是上頭也意識到了未來航空航天工業的重要性了,所以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資源儘量突破相關技術。

當然了,光是上頭努力郭遠感覺還是不夠的,民間應該也要努力,至少應該多幾個像宋明宇這樣一心爲華夏航空航天事業努力的人。

多幾家飛空航天這樣的公司,少幾家zk宇航這樣拿航模糊弄人,騙經費的公司。

有郭遠這個老闆干預,當天下午,雙方就簽訂了合同,未來科技正式入股飛空航天,2億的資金會在一週內分批次打到飛空航天的賬戶上。

而與此同時,荀浩然也已經帶着未來科技的技術小組去往了幷州。

這次技術小組一共有30人,荀浩然是組長,袁冬青是副組長,後續涉及到意識上傳,趙禮毅覺得袁冬青在這方面的研究比他還要深入一些,讓袁冬青去再合適不過了。

第337章 衝刺諾貝爾獎第198章 利益交換第342章 兄妹相見第44章 林妤沫入股第156章 提高金屬強度的途徑第331章 爭吵和維護第282章 突如其來的任務第268章 人體冬眠第393章 諾貝爾獎(下)第169章 ip變現第380章 能量轉化公式第203章 書房第85章 收購股份第89章 發展規劃第295章 山海的驚人流水第324章 借人和偷拍第214章 分公司和實驗室第49章 再臨杭城第69章 買車第148章 島國的產業第5章 二舅第208章 利益分配第333章 剩餘電池廠的選址第26章 林妤沫的腦補第35章 林妤沫的擔憂第404章 簡單粗暴的商業手段第303章 激光武器第119章 企鵝的黑手第305章 未來科技的第一款實體產品第248章 雷總的再次來訪第121章 反擊方案第197章 雷總的二次拜訪第288章 好成績和危機第101章 可持續割韭菜第327章 技術紅利的盡頭第171章 遊戲預售第133章 擬人行爲模塊代碼第238章 人情社會第15章 我艹,若!第132章 簡單粗暴的商業手段第76章 王輝的辦法第396章 未來紀元的上市籌備第177章 人和人的差距第113章 荀浩然的未來方向第137章 錢和麪子第144章 數字生命第357章 人工智能模塊的初步推廣第301章 再見佐山玲子第165章 學英語和新秘書第315章 供不應求的小沐第141章 郭導來訪第238章 人情社會第106章 被盯上的未來科技第85章 收購股份第117章 發佈會第383章 01電池謀上市第12章 杭城行第64章 送上門的超算第319章 高級工程師第112章 對抗企鵝的辦法第71章 談判第4章 狗屎運第374章 和訪問團的會面第345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68章 人體冬眠第192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01章 再見佐山玲子第155章 實業投資第6章 股票的東風第220章 02升級第297章 升職加薪第166章 電池公司的收購進度第332章 軍方的大項目第92章 01的恐怖第5章 二舅第5章 二舅第134章 我會魔法第113章 荀浩然的未來方向第24章 挑撥離間第351章 超算集羣組落成第95章 莉莉絲受傷第310章 警方的合作第306章 圖像識別算法第149章 解決艾滋病的關鍵第5章 二舅第303章 激光武器第38章 試探和調查第266章 無巧不成書第76章 王輝的辦法第65章 補全01第127章 公司總部的規劃第385章 第一例民用假肢第172章 喜憂參半的預售成績第81章 聆聽萬物上線(求首訂)第17章 苦肉計第21章 大神和菜鳥第9章 黑科技第53章 智能引擎面世第327章 技術紅利的盡頭第300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337章 衝刺諾貝爾獎第198章 利益交換第342章 兄妹相見第44章 林妤沫入股第156章 提高金屬強度的途徑第331章 爭吵和維護第282章 突如其來的任務第268章 人體冬眠第393章 諾貝爾獎(下)第169章 ip變現第380章 能量轉化公式第203章 書房第85章 收購股份第89章 發展規劃第295章 山海的驚人流水第324章 借人和偷拍第214章 分公司和實驗室第49章 再臨杭城第69章 買車第148章 島國的產業第5章 二舅第208章 利益分配第333章 剩餘電池廠的選址第26章 林妤沫的腦補第35章 林妤沫的擔憂第404章 簡單粗暴的商業手段第303章 激光武器第119章 企鵝的黑手第305章 未來科技的第一款實體產品第248章 雷總的再次來訪第121章 反擊方案第197章 雷總的二次拜訪第288章 好成績和危機第101章 可持續割韭菜第327章 技術紅利的盡頭第171章 遊戲預售第133章 擬人行爲模塊代碼第238章 人情社會第15章 我艹,若!第132章 簡單粗暴的商業手段第76章 王輝的辦法第396章 未來紀元的上市籌備第177章 人和人的差距第113章 荀浩然的未來方向第137章 錢和麪子第144章 數字生命第357章 人工智能模塊的初步推廣第301章 再見佐山玲子第165章 學英語和新秘書第315章 供不應求的小沐第141章 郭導來訪第238章 人情社會第106章 被盯上的未來科技第85章 收購股份第117章 發佈會第383章 01電池謀上市第12章 杭城行第64章 送上門的超算第319章 高級工程師第112章 對抗企鵝的辦法第71章 談判第4章 狗屎運第374章 和訪問團的會面第345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68章 人體冬眠第192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01章 再見佐山玲子第155章 實業投資第6章 股票的東風第220章 02升級第297章 升職加薪第166章 電池公司的收購進度第332章 軍方的大項目第92章 01的恐怖第5章 二舅第5章 二舅第134章 我會魔法第113章 荀浩然的未來方向第24章 挑撥離間第351章 超算集羣組落成第95章 莉莉絲受傷第310章 警方的合作第306章 圖像識別算法第149章 解決艾滋病的關鍵第5章 二舅第303章 激光武器第38章 試探和調查第266章 無巧不成書第76章 王輝的辦法第65章 補全01第127章 公司總部的規劃第385章 第一例民用假肢第172章 喜憂參半的預售成績第81章 聆聽萬物上線(求首訂)第17章 苦肉計第21章 大神和菜鳥第9章 黑科技第53章 智能引擎面世第327章 技術紅利的盡頭第300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