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暈青瓷

鍾景仁對這個外甥向來十分看中,此際聞言,便溫笑着向他道:“二郎說得很是,今年窯廠換了一位新匠師,他最擅刻花,雜以篦劃紋,燒製出來的瓷件華而不豔、素而不薄。不過那刻花並不易成紋,今年一年也只燒出了九窯,我帶回來的是前幾窯,原先那匠師卻因近幾年不大經心,所以……”

他語適中,娓娓道來,在座諸人皆聽得入神,唯有秦素的思緒飛向了別處,低垂的眸中,終是劃過了一抹憂色。

前世的中元十三年秋,秦家黃柏陂階梯窯的一爐廢窯中,竟燒出了一件絕世珍品——水波紋藏龍暈青蓮葉盤。

沒有人知道這瓷盤是如何燒製出來的,那盤中天然地燒出了水流千波的紋樣,比刻意燒製的紋樣更顯靈動鮮活,青色水波由淺而深,暈染出清波流轉的宛然,而更奇特的是,那青色水波中竟現出了一尾蛟龍的圖樣,龍頭藏於盤心,龍尾曲於盤底,渾然天成、巧奪造化。

這藏龍盤甫一燒製出來,便立刻轟動了漢嘉郡,進而舉國聞名,秦窯瓷亦就此名聲大振,而這隻藏龍盤更是被秦家供奉於窯廠,成爲鎮窯之寶。

可是,這件珍品,最後卻成爲了秦家謀逆的一件物證。

身爲普通士族的秦家,卻收藏着代表天下至尊的青龍器皿,用意何在?

前世秦素**的那個時候,秦府名下的所有瓷窯皆已被查封了。她進入隱堂後不久,蕭家與何家便相繼出事,直到最後從秦家磚窯搜出了私藏的兵器,定下了謀逆大罪。

這些災厄接踵而至,幾乎皆生在中元十五至十六年間,而許多事的前因,在此時其實便已埋下了伏筆。

黃柏陂建瓷窯,便是從中元十三年初開始的。

前世之事再現於腦海,秦素極力壓抑着心底的焦躁,然而,那種無力之感卻越地強烈起來。

她怔怔地出着神,鍾景仁之後說了些什麼,她一字都未聽進去,腦海中來回往復的,便是那隻後來爲秦家惹來第一場大禍的藏龍盤。

她留給薛允衡的最後一封信,只寫了“黃柏陂”三字。

她並不敢有過多暗示,更不敢直言秦家瓷窯。薛允衡是個很聰明的人,若她點明瞭秦家,說不得便會被他窺破她真正的意圖。

所以,在最後一封信裡,她只留了一個地名。

秦家在黃柏陂燒瓷之事,她無力阻止,甚至連提都不能提。這幾座窯廠以及那數座磚窯,乃是秦家最大的一筆財富,她一介外室庶女,但凡表現出一點異樣,秦素相信,不需太夫人出手,只一個鐘氏加高老夫人,她便很難扛得住。

她只能將薛允衡引過去。

若是能將秦家的瓷窯轉贈給薛家,或是鼓動薛家阻止秦家建窯,甚至是乾脆讓薛家仗勢關了窯廠……

秦素腦中飛快地轉着念頭,卻無一能令她滿意。

前世做了八年暗樁,她太清楚身爲女子的難處。困於內宅,許多事根本無從着手,便有再多謀劃亦是枉然,就算當時的她背後有隱堂那樣的力量相助,有時想要送出消息亦是萬般艱難的。

更遑論如今的秦素了。

好在,她還有時間。

秦素用力按下心頭浮起的焦慮。

很快江東便要打仗了,接下來便是那場持續了許久的旱災,導致陳國大片土地欠收,可謂雪上加霜。而她一直小心地不去改變太多事,爲的便是在一個月後遠赴上京。

只要到了上京,她便有了騰挪的餘地,黃柏陂之事,或許便有解決的可能。

心中雖是無比明晰,然此際耳聽得黃柏陂的名字一再被人提及,秦素卻仍有種手足如縛之感,只恨不能快刀斫去所有糾結,一步便將所有事宜安排妥當。

無數念頭紛涌而至,她絞盡腦汁思謀着接下來的對策,全不知身外之事,更不知堂上諸人都說了些什麼,直到胳膊被人碰了一下,她才醒覺自己走了神。

“太祖母喚你呢,快些起來。”坐在秦素旁邊的秦彥貞快而輕聲地說道,又向上座的方向示意了一下。

秦素連忙攏住心緒,遵禮如儀地自榻上站了起來,起來後才覺,與她一同站起來的,還有秦彥婉。

“喏,便是這兩個在學畫的,你可莫要笑話纔是。”太夫人語聲慈和地對鍾景仁說道,又向秦彥婉招了招手,“你鍾舅父不是外人,去將你們的畫呈過來,讓你鍾舅父掌掌眼。”

秦世章兼祧兩房,故兩房中晚輩皆喚鍾景仁爲舅父,所不同者,西院諸人乃是直喚其爲舅父,而東院諸人則於舅父前加了一個“鍾”姓。

鍾景仁聞言忙笑謙道:“掌眼我並不敢當,不過是偶爾聽五郎說起府中尚有兩位女郎學畫,一時興起,便想瞧上一瞧。”

秦彥樸向鍾景仁請教畫技,這還是前幾日的事。事情的起因是秦彥昭現這個五弟於畫之一道上頗有天賦,便將此事告知了太夫人。太夫人自是希望族中子弟有出息的,便請鍾景仁指點了他一番,如今鍾景仁說是要看秦彥婉與秦素的畫,亦是因此事而來的。

“長兄勿要太謙。”鍾氏輕聲笑道,語氣柔婉:“當年你的畫可是拜了名師學的,替她們瞧瞧總不會錯。”

鍾景仁乃是鍾氏一族的郎主,當年也曾被家族寄予厚望,師從陳國最著名的畫師五柳先生的大弟子,苦心學畫十餘載,雖囿於天賦未成名家,然他的繪畫功底卻極深,指點初學者自是不在話下。

“這般自誇之語,我更不敢言了,小妹勿要取笑纔是。”鍾景仁語含笑謔,態度十分溫和,一面說着話,一面便將眼風往秦素身上掃了掃。

不知何故,秦素總覺得,鍾舅父突然提出看畫,倒像是衝着她來的。

她一時間頗感無奈。

不過是多看了兩眼,鍾舅父倒真是精明厲害至極,竟提出要觀畫。

所謂觀畫,約莫還是想借畫察人罷,世上向有字如其人一說,畫中想必亦可窺人之品性。

可惜,秦素的畫技也是隱堂所授,其用途只有一個——用來描摩地形。因此,秦素自忖她的畫是反應不出品性的,鍾景仁就算看了,也看不出什麼來。(未完待續。)

第757章 擇婚事第932章 勝胭脂第176章 沐星月第107章 梨園雪第二百六十八章 淡香拂第947章 皆已亡第633章 諸皇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何爲鳥第696章 說正事第551章 風乍起第225章 清光皎第387章 水翩飛第1024章 雪茫茫第660章 分金豆第120章 珠淚盈第852章 這位是第881章 忽疾墜第169章 柳花渡第311章 七千金第888章 問梅簪第762章 泊行舟第497章 樹下人第427章 吾去也第109章 瓊玉郎第861章 終反目第015章 黃柏紙第618章 杜容華第563章 潁川婦第880章 爲什麼第384章 握錦囊第378章 雪中行第548章 且舉火第373章 峰如素第666章 父嫉子第337章 青州事第439章 片葉居第102章 直須看第066章 青絲君第674章 四季春第812章 下神壇第929章 鎖清秋第417章 名阿燕第1020章 溫泉暖第554章 呼人來第396章 風/流病第116章 問素馨第735章 出猗蘭第381章 溼長睫第402章 蘇長齡第097章 悵春草第1007章 珍本現第698章 老劉來第1041章 遍蒼涼第873章 嗅松香第088章 錦簾春第354章 忽有疾第549章 虛實間第045章 都勝亭第518章 兔布偶第770章 龍陽好第653章 珍珠匣第134章 暗香露第807章 因情深第131章 冰弦飛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第423章 珠光暈第964章 風攜雪第111章 歲暮寒第171章 平城空第371章 水正吉第638章 誓截髮第1036章 皆虛妄第417章 名阿燕第534章 裙裾煙第512章 臨瀑影第423章 珠光暈第307章 龍吟急第726章 自驚心第570章 老花匠第337章 青州事第757章 擇婚事第813章 重奏起第434章 東陵現第1005章 桓家女第045章 都勝亭第652章 中路院第442章 謀逆惑第870章 析因果第557章 爛木頭第595章 林文信第560章 鄭良醫第894章 博南竇第514章 素白履第二百二十九章 秦3郎第168章 木有知第686章 贈領緣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第362章 紫微冊第804章 請撫琴第661章 東風樓
第757章 擇婚事第932章 勝胭脂第176章 沐星月第107章 梨園雪第二百六十八章 淡香拂第947章 皆已亡第633章 諸皇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何爲鳥第696章 說正事第551章 風乍起第225章 清光皎第387章 水翩飛第1024章 雪茫茫第660章 分金豆第120章 珠淚盈第852章 這位是第881章 忽疾墜第169章 柳花渡第311章 七千金第888章 問梅簪第762章 泊行舟第497章 樹下人第427章 吾去也第109章 瓊玉郎第861章 終反目第015章 黃柏紙第618章 杜容華第563章 潁川婦第880章 爲什麼第384章 握錦囊第378章 雪中行第548章 且舉火第373章 峰如素第666章 父嫉子第337章 青州事第439章 片葉居第102章 直須看第066章 青絲君第674章 四季春第812章 下神壇第929章 鎖清秋第417章 名阿燕第1020章 溫泉暖第554章 呼人來第396章 風/流病第116章 問素馨第735章 出猗蘭第381章 溼長睫第402章 蘇長齡第097章 悵春草第1007章 珍本現第698章 老劉來第1041章 遍蒼涼第873章 嗅松香第088章 錦簾春第354章 忽有疾第549章 虛實間第045章 都勝亭第518章 兔布偶第770章 龍陽好第653章 珍珠匣第134章 暗香露第807章 因情深第131章 冰弦飛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第423章 珠光暈第964章 風攜雪第111章 歲暮寒第171章 平城空第371章 水正吉第638章 誓截髮第1036章 皆虛妄第417章 名阿燕第534章 裙裾煙第512章 臨瀑影第423章 珠光暈第307章 龍吟急第726章 自驚心第570章 老花匠第337章 青州事第757章 擇婚事第813章 重奏起第434章 東陵現第1005章 桓家女第045章 都勝亭第652章 中路院第442章 謀逆惑第870章 析因果第557章 爛木頭第595章 林文信第560章 鄭良醫第894章 博南竇第514章 素白履第二百二十九章 秦3郎第168章 木有知第686章 贈領緣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第362章 紫微冊第804章 請撫琴第661章 東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