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

薛允衡聞言,那眉毛便又挑了起來,嗤笑了一聲道:“總是你的信,你說了算。ggaawwx”

他口中說着話,又向那信瞄了一眼。

那信封上乾巴巴的“薛郎君啓”四字,一如東陵野老的無數信件一樣,字跡枯瘦,毫無風骨可言。

薛允衡盯着那字跡看了一會,方纔親手挑開了封蠟,取出信紙,也不交予薛允衍,而是展開了紙頁。

只粗粗地掃了一眼,他的眸色忽然一凜。

薛允衍淡淡地看着他。

薛允衡此刻的臉色,十分古怪。

那信中所寫的,仍舊是一首蹩腳的五言:“故人曾記否,訪桃在青州;彼女傳好信,此君不復憂。霄漢寄遠志,落花安水流。早備德高者,一夕解千愁。”

在詩的左下方,畫了一枝呆板的桃花。

凝眸看着那板正的字跡與桃花,薛允衡狹長的眸子裡,浮起了一絲玩味。

這封信,居然與他此前收到的某幾封信,有了種奇異的應和之意。

薛允衍端坐一旁,看着薛允衡忽冷忽驚的神情,淺墨般的眉舒展了開來,似是在看好戲,一臉怡然。

薛允衡看了看他,難得地沒跳腳,而是將信遞了過來,眸色幽深:“長兄,似是要往青州走一趟了。”

那一筆紙上桃花,可是曾經叫他揪心了許久的,此刻一見這封信,他立刻便想到了去年初冬,他曾在回連雲鎮的路上遇見的那位儒學大家——陶老。

“何鷹,去叫陳先生,讓他將此前的幾封信都帶來。”薛允衡向外喚了一聲,面色十分鄭重。

他未曾料到,那一頁紙上桃花,曾看得他直若入了死境,卻原來是東陵先生早就埋下的伏筆,在去歲初冬,早早寫就。

他轉眸看向薛允衍,狹長的眸子深處,有細碎的光亮一閃而逝,語聲低若微風,喃喃而起:“由我而始,由你而終,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他一面說,一面以手指叩擊着桌案,面上的神情時而沉凝、時而歡喜、時而恍然,

實是不一而足。

薛允衍此時已然看完了信。

他的反應並不似薛允衡那般強烈,讀罷了信,便伸出了一根修長的手指,指向那信中的某一句,淡聲道:“此信,藏了漢安縣的‘漢安’二字。”

薛允衡早便察覺了這一點,聞言便點了點頭,復又自嘲般地一笑:“我愚鈍,此信之前,東陵先生已有暗示,我卻未曾看清。”

之前的一封信中,曾有“春雲上霄漢,稍安待後知”之語,那“漢安”二字早就嵌在了信裡,而他卻直到現在才明白了過來。

看起來,東陵先生那時便是在告訴他,破解此局之法,盡在江陽郡漢安縣。

如此一想,薛允衡不由又多了一些感嘆。

紫微斗數之能,他算是真心服了。

薛允衍推開信紙,凝眉思忖了一會,方道:“我去青州,你回大都。復除一案,等我回音。”

那詩中“此衍不復憂”一語,就是指名道姓地要薛允衍前往青州的意思。

薛允衡毫無異議,頷首道:“正合我意。”停了停,復又指向信中“德高者”那一句,問:“此處所謂德高者,或爲官否?”

“十之七八。”薛允衍言簡意賅地道,一面已是捉筆在手,向早便研了墨汁的硯池沾了沾,另一手便取過了一張信箋,提筆寫了起來。

薛允衡怔了怔,旋即誇張地“咦”了一聲,揚聲問道:“你還真寫信?莫非是叫父親提前準備人選?”

“唔”,薛允衍居然沒否認,應了一聲過後,那眸光便沉於紙上,筆下不停,口中緩緩語道:“復除一案,若能於漢安縣布些人手,即便只在明面,亦有大用。”停了停,又看了薛允衡一眼:“東陵先生,不會平白言及早備之語。”

二人相視片刻,薛允衡的眼睛便亮了起來。

“好。”他驀地起身,合掌擊了一下,狹長的眸子裡倏然劃過了明顯的笑意:“你這個御史中丞,在這會便顯出用處來了。”

回答他的,是薛允衍淡淡掃來的一縷眼風。

書房裡安靜了片刻,薛允衡似是又有點忍不住,語帶調笑地道:“此去青州,吾兄可需小心,這信中可有‘彼女’在側,吾兄需得持定自身,勿要惹來桃花。”

薛允衍今年已滿二十一歲,兩年前便與江氏定了親,對方乃是江僕射膝下嫡三女江宜淑,今年剛滿十六歲。

說起來,本朝婚配並不講究太早,通常以男滿十八,女滿十五爲準。而一些士族大姓則因着子嗣豐沛,婚配的年齡還要再遲些,薛允衍滿二十一未婚,並不算出格。

據聞那江家手筆極大,已爲江宜淑備下了八名媵妾,皆是出自閬中江氏本家,個個皆是難得的美人。而除此之外,一些小姓或中等士族,亦多有願以女兒聯姻的,只是要謀個妾室之位而已,故薛允衍雖有鐵面郎君這個嚇人的綽號,卻也嚇不去那些願意自薦枕蓆之人,身邊的桃花也確實不少。

聞聽薛允衡之語,薛允衍淡靜的眉眼無分毫異色,微涼的語聲似晨風拂過:“二弟俊過我,桃花必強過我。”

薛允衡的臉色僵了僵,(www.)“嗤”了一聲,不復再言。

他之所以常往外跑,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原因,便是爲了躲開大都那些豪放的小娘子們。

薛允衍很快便寫好了信,親自融蠟封了口,復又喚了李隼進來,吩咐道:“將此信快馬送予郡公,途中不可換手,必須由你親手呈上。”

“是。”李隼應了一聲,利落地退了下去。

交代完了這些事,薛允衡方將袍袖展平了,捧起茶盞,將茶水一飲而盡,那清寥的語聲若靜湖一般,於微明的曙色中緩緩漾開:“此三信,最重者,還是第二封。”

呂氏、桓氏與中元帝之間乃至於先帝之間的秘密,至爲緊要。

畢竟關乎國之大統,陳國的未來會走向何處,端看坐上寶座的那一位的能力,以及他是否可以駕馭得了這個國家。

若是大統有變,陳國必會陷入動盪乃至於內亂,而陳國的混亂,一直虎視眈眈的趙國豈會坐視?(。)<!--flag010-->

第489章 巧手坊第二百零八章 空谷音第736章 我保了第513章 何所歡第609章 悲聲咽第633章 諸皇子第089章 暮與朝第790章 問故人第800章 姊妹杳第462章 金改銀第714章 郎捧花第007章 論飛星第191章 賞春茗第558章 似故人第221章 井幽涼第348章 福李果第373章 峰如素第378章 雪中行第836章 第五案第783章 問冰鑑第598章 吾有策第956章 謝天子第257章 斷絃吟第021章 紫微術第325章 楚天闊第304章 喚阿烏第345章 脊樑骨第746章 靜容華第1049章 別亂碰第768章 出花窗第613章 青桓返第441章 曉霜河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葬崗第690章 往而深第479章 細語遲第015章 黃柏紙第959章 忽反口第057章 潁川秦第886章 墨字衫第371章 水正吉第525章 棋簟涼第301章 潑茶香第259章 襄武衛第501章 胸與腰第二百二十章 空庭月第883章 謝郎君第602章 惡客來第795章 贈玉珮第723章 袖餘香第381章 溼長睫第604章 隨步起第161章 檀香暖第145章 別有思第461章 命無子第499章 再入懷第878章 聞驚呼第1014章 平湖雪第805章 風雷引第875章 惠風殿第486章 瘋魔語第326章 桓子澄第148章 卻低迴第445章 閤家歡第375章 樑前燕第1038章 忽憶舊第342章 拈花語第103章 鎖重門第062章 殘夜憂第644章 雪球燈第531章 我願納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乍起第091章 沛雨園第766章 有後招第826章 素羅軟第631章 美男衆第165章 女蟊賊第515章 故人心第183章 銀光轉第二百七十章 洛嬪殤第065章 西窗齋第536章 拂殘局第105章 寂滅生第954章 姑妄言第938章 鐵衣寒第596章 可撐腰第580章 城下盟第243章 奉身契第833章 願服輸第781章 染硃砂第393章 折梅蕊第023章 桃木澗第188章 天雷落第627章 已堪用第176章 沐星月第739章 卻輕嗔第127章 蒼涼意第778章 忽有變第611章 尚主例第1026章 沃雪中第748章 端午宴
第489章 巧手坊第二百零八章 空谷音第736章 我保了第513章 何所歡第609章 悲聲咽第633章 諸皇子第089章 暮與朝第790章 問故人第800章 姊妹杳第462章 金改銀第714章 郎捧花第007章 論飛星第191章 賞春茗第558章 似故人第221章 井幽涼第348章 福李果第373章 峰如素第378章 雪中行第836章 第五案第783章 問冰鑑第598章 吾有策第956章 謝天子第257章 斷絃吟第021章 紫微術第325章 楚天闊第304章 喚阿烏第345章 脊樑骨第746章 靜容華第1049章 別亂碰第768章 出花窗第613章 青桓返第441章 曉霜河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葬崗第690章 往而深第479章 細語遲第015章 黃柏紙第959章 忽反口第057章 潁川秦第886章 墨字衫第371章 水正吉第525章 棋簟涼第301章 潑茶香第259章 襄武衛第501章 胸與腰第二百二十章 空庭月第883章 謝郎君第602章 惡客來第795章 贈玉珮第723章 袖餘香第381章 溼長睫第604章 隨步起第161章 檀香暖第145章 別有思第461章 命無子第499章 再入懷第878章 聞驚呼第1014章 平湖雪第805章 風雷引第875章 惠風殿第486章 瘋魔語第326章 桓子澄第148章 卻低迴第445章 閤家歡第375章 樑前燕第1038章 忽憶舊第342章 拈花語第103章 鎖重門第062章 殘夜憂第644章 雪球燈第531章 我願納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乍起第091章 沛雨園第766章 有後招第826章 素羅軟第631章 美男衆第165章 女蟊賊第515章 故人心第183章 銀光轉第二百七十章 洛嬪殤第065章 西窗齋第536章 拂殘局第105章 寂滅生第954章 姑妄言第938章 鐵衣寒第596章 可撐腰第580章 城下盟第243章 奉身契第833章 願服輸第781章 染硃砂第393章 折梅蕊第023章 桃木澗第188章 天雷落第627章 已堪用第176章 沐星月第739章 卻輕嗔第127章 蒼涼意第778章 忽有變第611章 尚主例第1026章 沃雪中第748章 端午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