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奉國書

莫不離聞言,“呵呵”冷笑了起來,譏道:“這倒真是一代宗師,果是高人風範。”

“先生息怒。依屬下所見,雲宗遁走,於我等還是有利的。”阿烈平聲語道,“決戰之前,保存實力纔是首要,逞匹夫之勇,圖一時之快,卻是得不償失。”

聽得此語,莫不離的面色還是很冷,但他身上的氣息卻終是變得緩和了些,想是也覺得阿烈言之有理。

數息之後,他便又冷聲道:“若真是察知大國手的存在,則雲宗爲何不在信中明着說?爲何還要讓我們自己去猜?”

“屬下猜測,他可能還不確定。”阿烈說道,語聲已由方纔的遲疑變成了肯定:“先生想亦知曉,水宗當年常隨先王左右,他對這方面的消息知道得比較確切。雲宗匆匆南下,可能就是去向他覈實去了。”

言至此處,阿烈再度躬身說道:“水、雲二宗於我等極爲重要,有他們護着先生,我等方可全無後顧之憂,盡心在前方效力。先生當以自身爲重,萬勿與這二位宗師生份了去。”

聽着這切切語聲,莫不離那張充滿矛盾的臉上,像是涌起了某些情緒,竟使得他的面容有些扭曲。

良久後,他長嘆了一聲,身上的氣息終是完全地緩和了下來,微帶倦意地道:“這道理我都懂,只是……”他搖了搖頭,面色有些無奈:“這兩位宗師,一位謹慎太過、一位又怪誕太過,總是不能叫人完全地放下心來。”

阿烈便道:“雲宗全身而退,保住了我方一位宗師,這正是他謹慎之功。桓氏突遭大變,此事極詭,先生還是將精力放在大都吧。”

聽了他的話,莫不離身上的氣息便又冷了下去,陡然一拂衣袖,冷冷地道:“你們馬上就去,把能派上用場的人手都派出去,給我仔仔細細地查清這件事。”

阿熹與阿烈齊聲應諾,不再耽擱,一同退出了小院。

雨不知何時變得小了些,纖細如牛毫一般,在微弱的燭火下飄舞着,落地時竟是無聲。

望着遠處被大火照亮的半邊天空,莫不離面色晦暗,在廊下立了許久、許久……

中元十五年八月,天子行獵、衆臣相隨的煊赫與熱鬧,先是被麗淑儀失足墜崖一事搞得一片慘淡,隨後便又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盡皆燃盡。

這場大火爲大陳帶來的,不止是冠族桓氏老宅幾成廢墟、族人死傷無數的慘狀,更是以趙國刺客潛入大陳首府肆殺意戮的猖狂行徑,令整個大陳蒙羞。

端座在景泰殿的玄金寶座上,中元帝的臉色黑如鍋底,一隻手牢牢地按住扶手上的金鑲玉龍頭,手背上青筋凸起,眸光冷冷,打量着堂上諸臣。

縱然桓氏如今的情形是他所樂見的,桓道非中風、桓子瑜癱瘓、桓子瑾被殺,桓家男丁損失慘重,這情形更可謂令人欣喜。可是,到底他這個做皇帝的,也是被人給打了臉。

天子腳下,趙國刺客竟敢如此大膽,竟然殺到了桓氏家裡去。這讓中元帝不由又想起了太子被刺的那段日子。

而更令人惶惶的是,在桓氏老宅的廢墟之中,不僅殘留下來趙國輔國大將軍特有的、帶有雙翼獅子標記的兵器,更秘密搜到了一枚火鳳印。

正是這枚火鳳印,讓中元帝心神不寧。

每日裡,聞着從皇城西側飄來的那種焦糊中帶着血腥的氣息,他的心中便會生起強烈的不安。這不安的感覺是如此地叫人難耐,竟然將桓氏慘狀所帶來的喜悅,全都給壓了下去。

這般想着,中元帝陰冷的視線,便又瞄向了江僕射,眉頭緊緊蹙了起來。

最近的麻煩事委實太多,他已經快要壓不住火了。

惠風殿一死就死了好幾個人,這件事還沒查清,緊接着桓氏又是刺客又是大火,簡直沒個消停。

中元帝原本還對麗淑儀之死耿耿於懷,總疑心這其中是否有異。現在,桓家這場堪稱滅門的慘禍,將惠風殿的刺殺事件直接比成了小事。

他已經將此事全權交予幾位皇子協同處理了。

除此之外,太子殿下最近又生了重病,一時半會兒似是好不了,這也讓中元帝又添了一重煩惱。

當此際,他還是希望有一個太子夾在中間,緩和一下君臣之間的緊張氣氛的。

“怎麼,衆愛卿到現在都還沒查出個所以然來麼?”陰着臉沉思良久後,中元帝終日是開口說道,森然的語聲在大殿裡迴盪着,給人極強的壓迫感。

殿宇中一片死寂。

數息之後,位列三公之一、兼任着客曹部尚書令的大司徒蔡之培,顫巍巍地出列奏道:“啓稟陛下,客曹部已向趙國發國書,責問此事。然趙國君矢口否認,趙國國書在此。”

他一面說話,一面便從旁邊的客曹部尚書手中接過一隻托盤,那盤中便放着趙國國書,他親手捧着托盤,行至玉階前高舉過頂,有小監將托盤接過奉予了邢有榮,再由邢有榮呈上中元帝。

中元帝的視線向那盤中掃了掃,驀地冷笑道:“孤叫你們查出原委,找出那幾個猖狂的刺客,你們就孤看這個?”

他拿起那份國書放在手中掂了掂,又狠狠擲了回去,陡然提聲道:“你們是傻了麼?此等事情趙狗如何會認?難道人家真要回一份國書說這就是我們做的?”

天子一怒,百官伏地。

衆臣“呼啦啦”一聲,盡皆跪倒在地,就連蔡之培也拖着老病之軀,伏在了玉階前。

中元帝垂目看向那跪了滿地的朱袍紫帶,目光停頓在了三公之位空出來的那個位置上,冷然道:“孤之三公,已然缺了一人。這還不夠麼?難道你們是定要讓那趙國狗賊殺進皇城,衆位愛卿、袞袞諸公,才肯動上一動?”

隨着話音,他“啪”地一聲便將身旁的一撂奏摺掃去了地面,怒道:“若是連幾個趙國刺客都查不出來,孤要爾等何用?”

第121章 秋芳怨第372章 見曲水第157章 紋枰寧第320章 湘簾動第990章 廣陵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呂氏生第990章 廣陵軍第859章 顧家事第732章 曲水流第067章 變局生第015章 黃柏紙第942章 萬壽宴第458章 探月華第331章 吳家園第023章 桃木澗第808章 思無解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第010章 何所憶第二百零九章 兇厄格第860章 入皇莊第552章 失舊簪第319章 大宗師第729章 任光祿第026章 無戀棧第617章 逢水榭第382章 定心丸第425章 卷青氈第308章 哀涼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溫聲語第379章 景獨好第125章 可解憂第626章 紫微起第874章 知松濤第399章 賊老嫗第426章 劈乾坤第372章 見曲水第1049章 別亂碰第633章 諸皇子第779章 風鐸吟第941章 請一戰第225章 清光皎第984章 威赫赫第二百二十章 空庭月第143章 翠袖橫第885章 披氅衣第050章 暗自驚第847章 望行雲第497章 樹下人第172章 壺關城第419章 疤面男第450章 聞阿姨第778章 忽有變第080章 竹子橋第575章 述因果第400章 人已逝第二百七十章 洛嬪殤第091章 沛雨園第088章 錦簾春第773章 謝贈言第875章 惠風殿第983章 開山斧第520章 如累卵第092章 白衣郎第044章 勿姓秦第342章 拈花語第184章 攬秀園第248章 林中廟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策第707章 洞中觀第795章 贈玉珮第二百七十九章 溫聲語第1011章 可願看第080章 竹子橋第619章 呼殿下第848章 陳惠姑第980章 有一言第676章 十二字第640章 變連環第三百五十七章 3公議第673章 紀朝宗第417章 名阿燕第939章 亂石灘第320章 湘簾動第340章 婉約態第231章 天機變第851章 林將軍第001章 草堂秋第694章 筵開處第二百零二章 暮春抄第612章 遺珠還第133章 憶成傷第992章 欲何爲第438章 青衫瘦第122章 渺無痕第682章 憶青衿第899章 皆無用第548章 且舉火第1007章 珍本現第351章 相對飲第991章 銀光盛
第121章 秋芳怨第372章 見曲水第157章 紋枰寧第320章 湘簾動第990章 廣陵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呂氏生第990章 廣陵軍第859章 顧家事第732章 曲水流第067章 變局生第015章 黃柏紙第942章 萬壽宴第458章 探月華第331章 吳家園第023章 桃木澗第808章 思無解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第010章 何所憶第二百零九章 兇厄格第860章 入皇莊第552章 失舊簪第319章 大宗師第729章 任光祿第026章 無戀棧第617章 逢水榭第382章 定心丸第425章 卷青氈第308章 哀涼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溫聲語第379章 景獨好第125章 可解憂第626章 紫微起第874章 知松濤第399章 賊老嫗第426章 劈乾坤第372章 見曲水第1049章 別亂碰第633章 諸皇子第779章 風鐸吟第941章 請一戰第225章 清光皎第984章 威赫赫第二百二十章 空庭月第143章 翠袖橫第885章 披氅衣第050章 暗自驚第847章 望行雲第497章 樹下人第172章 壺關城第419章 疤面男第450章 聞阿姨第778章 忽有變第080章 竹子橋第575章 述因果第400章 人已逝第二百七十章 洛嬪殤第091章 沛雨園第088章 錦簾春第773章 謝贈言第875章 惠風殿第983章 開山斧第520章 如累卵第092章 白衣郎第044章 勿姓秦第342章 拈花語第184章 攬秀園第248章 林中廟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策第707章 洞中觀第795章 贈玉珮第二百七十九章 溫聲語第1011章 可願看第080章 竹子橋第619章 呼殿下第848章 陳惠姑第980章 有一言第676章 十二字第640章 變連環第三百五十七章 3公議第673章 紀朝宗第417章 名阿燕第939章 亂石灘第320章 湘簾動第340章 婉約態第231章 天機變第851章 林將軍第001章 草堂秋第694章 筵開處第二百零二章 暮春抄第612章 遺珠還第133章 憶成傷第992章 欲何爲第438章 青衫瘦第122章 渺無痕第682章 憶青衿第899章 皆無用第548章 且舉火第1007章 珍本現第351章 相對飲第991章 銀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