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624【人口增漲和稅制改革】

第627章 624【人口增漲和稅制改革】

少女的身體,讓皇帝有些留戀,上班都遲到了半個鐘頭。

司禮監的女官,早已抱着奏章等待,李香君單獨挑出一份放置:“陛下,各省戶籍人口已經報上來了。”

說是全國普查,其實就是按照戶籍上報,否則流動人口根本沒法統計。

趙瀚翻開一看,心中突然就愉快起來:

金陵府(直轄):263萬。北平府(直轄):39萬人。

江西省:915萬。安徽省:704萬。江蘇省:778萬。浙江省:641萬。四川省:930萬。

湖南省:622萬。湖北省:533萬。廣東省:608萬。廣西省:382萬。福建省:594萬。

山東省:266萬。河南省:245萬。河北省:103萬。山西省:184萬。陝西省:166萬。

遼寧省:114萬。雲南省:302萬。貴州省:288萬。

不含12歲以下孩童,全國人口總計8677萬,較上次統計多了2000餘萬。

四川人口,暴漲230萬,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收復川南地區;二是大量孩童年滿十二歲;三是很多山裡的百姓造冊落戶。

廣東、福建都漲了一百多萬,這是大量少數民族落戶了,而且海南島、臺灣島也編戶齊名。就拿海南島來說,算上落籍的黎族、苗族,人口竟然超過120萬。

至於遼寧,不但計算蒙古、女真,甚至把朝鮮人也算進。

朝鮮的邊境地區保州,也被劃歸遼寧管轄。

江西的人口情況特別尷尬,別看在籍人數全國第二,但很多人都在外做官、經商、當兵。而且青壯年不斷向北方移民,剛納入統計年齡的少年又多,12歲到18歲佔比五分之一,導致農村勞動力有些不足,田產多的人家根本招不到佃戶,只能花錢購買外國奴隸。

翌日,朝會。

趙瀚笑着給百官宣佈:“全國兩府十八省,人口八千六百七十七萬有奇,比前明人口最多時還多。諸卿辛苦了!”

遼寧其實還未正式設省,暫歸山東管轄,但人口統計是分開的。

“陛下殫精竭慮,以仁政行天下,如此萬民方得繁衍生息。”

“聖天子在朝,神州黎民之福也!”

“我大同新朝,如今建國之初,便人口將近九千萬。二十年後,百姓必然有億兆之多,真乃古所未聞之盛世也!”

“……”

一時間,百官歌功頌德,而且大都發自真心。

這可是多年戰亂、天災、饑荒、瘟疫後的中國,在冊人口比大明全盛時期還多。而且北方人口稀缺,就算現在啥都不幹,任其發展都能人口暴增,估計幾年之後就能人口過億(十二歲以上。)

人多便是盛世,如何不讓官員們心花怒放?

趙瀚說道:“北平府還是人太少,前明的時候,只北京城就人口百萬,而今整個北平府還不足40萬人。不論如何,明年要向北平府移民十萬,從南方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遷徙。”

“臣遵旨!”戶部大員們,舉着笏板出列。

艾儒略等翰林院傳教士,聽到數據都瞠目結舌,整個歐洲有這麼多人嗎?

今天的朝會議題,就是講人地矛盾。主要討論漢唐時期,關中地區人口衆多,人均耕地嚴重不足的問題。比如漢武帝上臺沒多久,就將皇室土地分給百姓耕種,接着又允許百姓自由遷徙,關中農民大量遷到關外開墾。

又討論唐代和宋代的土地制度,最後趙瀚得出一個結論,五十年之後,中國的土地必定不夠耕種,到時候就需要向海外開拓。比如呂宋,那裡雖然氣候炎熱,而且雨季很長,但只要細心耕種,還是能把熱帶雨林一點點開墾出來。

這玩意兒不僅是講給百官聽,也會登報讓民間知曉,長期灌輸形成一種海外開拓的共識。

朝會結束,趙瀚對費純和吳應箕說:“你們兩個留下,一起去內閣。”

這二人是管財政稅收的,聯名寫了一封奏疏,請求進行財稅制度改革。

趙瀚散朝前往內閣,開一個財政會議,龐春來、李邦華、宋應星、費純、吳應箕五人蔘加。

趙瀚問三位閣臣:“你們都同意?”

李邦華說道:“臣覺得不該將本色完全取消,可以保留少許,以便不時之需。”

本色,就是正稅物品,比如大米、小麥、木材。折色,就是折抵物品,比如銀兩、布匹。

明初出現折色稅收,主要是減輕行政壓力,同時減輕倉儲壓力,允許把糧賦換算成銀兩、布匹上交。但規模不大,因爲銀子不是流通貨幣,那個時候的貨幣叫大明寶鈔。

直到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之後,折色成爲主流,本色變成輔助。

費純說道:“我朝本色、折色並行,是因流通錢幣不夠,許多山民甚至沒見過錢。如今每年鑄造銀幣、銅幣無數,從南洋、朝鮮、日本都流入大量銅銀,民間已經不缺錢了。因此臣建議,在金陵府和贛、浙、蘇、徽、閩、粵、湘、鄂,全面取消本色納稅,今後都改爲銀元、銅錢交稅。至於其他省份,可以慢慢來,預計十年之內逐步完成。”

趙瀚問道:“大同銀行的錢糧兌換業務也取消嗎?”

費純說道:“不能完全取消,否則農民必遭盤剝。但也須裁撤,只保留一部分,每縣留一處錢糧兌換點。陛下,以前是沒有辦法,今後卻能完全用錢了。錢糧行太多,俸祿開支極大,每到納糧時節還得僱人,糧食轉運也會產生極大消耗。”

吳應箕也說道:“陛下,過稅同樣如此,必須禁止本色徵收,否則每年的消耗實在太大。”

大同朝廷的商稅,基本延續大明稅制,分爲住稅和過稅兩種。

住稅有門攤稅、落地稅、契稅、酒醋稅、塌房稅等等,由地方衙門收取,不會上交到中央,可以理解爲地稅。

過稅有關稅、抽分稅等等,需要遞解到中央。

鈔關收取商稅時,根據實際情況,有三十抽一、十五抽一、十抽一等多種不同稅率。商賈資金週轉不開時,還真拿貨物讓你抽,直接用布匹、木材等商品來交稅。

這導致各地鈔關,都有自己的庫房,專門用來堆放抽取的貨物——這種也叫本色。

明代的皇帝和中樞,就曾反覆爭搶過稅,最後嘉靖皇帝拍板:折色銀兩歸朝廷,用於邊疆軍費開支;正色物資歸皇室所有,皇帝用來賞賜大臣(也方便皇家修園子)。

吳應箕說道:“取消鈔關本色,鈔關吏員可減少三分之一,僱員(臨時工)可減少一大半,還能降低倉儲、轉運時的損耗。”

趙瀚點頭說:“這是應有之舉,今後不論海港鈔關,還是內河鈔關,都只收銀元和銅錢,儘量精簡鈔關的人手。”

吳應箕又說:“內陸鈔關,應全部徵收船料鈔,可大大提升過關速度,且還能繼續減少鈔關吏員。”

船料鈔,就是按商船的噸位收稅,不再去管船上是哪種貨物。

這種徵稅方式,布匹、香料、珠寶等商品佔便宜,煤炭、木材等笨重商品就更吃虧。

等於商船經過內陸鈔關時,只收過路費,跟商品種類和輕重無關,鈔關直接變成內陸收費站。

大型鈔關都在內河上,也有小型許多陸路鈔關,設在崇山峻嶺的官道上。朝廷要疏浚河道、維護官道,收點過路費很合理。

統一徵收過路費,可提高收稅效率、減少行政開支、利於商品流通。趙瀚與三位閣臣詳細討論,同意了鈔關只收過路費的建議。

至於商品稅,沿用明代制度。

明代是這樣收商品稅的,商賈販運商品,必須拿到營業許可證,還要註明經營範圍和販運地點。然後繳納手續費,申請商品關券(路引),持關券販運到目的地。到了地方,不能直接出售,須將商品存入官店報稅,還要檢查所運商品是否跟關券一致,交稅獲得票據之後,才能獲准進入市場。

沒有關券,就屬於走私行爲!

吳應箕又說:“自前明萬曆年始,鄉村小商小販,進城賣菜賣雞,都要在城門口被徵稅。崇禎年間,各類商稅皆漲五分之一,附加的商品苛稅數不勝數。陛下雖然取締苛捐雜稅,但一些偏遠地方還在收取。請陛下再頒聖旨,大告天下,升斗小民販賣些許貨物不必納稅。”

“還有地方官在收前明的苛捐雜稅?”趙瀚對此非常驚訝且憤怒。

吳應箕說道:“這種現象,在川北、川南極爲嚴重,是廉政巡視員發現的。因爲主要涉及商稅,便將實情轉告相關衙門,並未驚動陛下。”

趙瀚怒道:“即刻擬旨,將各類正稅都列出來,其餘全部劃定爲苛捐雜稅。誰敢違規收取,就屬貪贓枉法!”

這種情況,當年也把朱元璋氣得不行,地方官竟對進城賣棗的小民都收稅。

當然,趙瀚沒有朱元璋那麼有良心。婚喪嫁娶之物,筆墨紙硯等文化用品,朱元璋是不徵商品稅的,在趙瀚這裡全部都要徵稅。

六人足足商量了一天,終於大致確定稅制改革方案,至於細節還要繼續補充討論。

工商稅、過路費、經營稅,這些都進行統一確認,爲振興商業掃除最後的障礙。

大同銀行的錢糧兌換業務,也從兩三個鎮就有,縮減到每縣一個辦事點。

國稅和地稅也再次細分,減少了農業稅的地方存留,增加了農業稅遞解中央的比例。設置地方常平倉,不再是地方官的事情,大同銀行在各縣的錢糧兌換辦事點,就相當於國家建立的常平倉。

這次調整銀行錢糧兌換業務,肯定能揪住不少糧耗子,估計夠得上砍頭的都有。

稅制調整之後,財政特別困難的地區,比如窮困大山什麼的,省級政府要進行財政支持,免得今後連官吏俸祿都發不出。

(本章完)

第838章 834【紡紗技術突破】第617章 614【樂不思蜀】第113章 111【狂生?】(爲盟主“提菩樹無”第854章 850【香肉】第505章 502【向外開拓】第823章 820【混亂的戰爭序曲】第433章 431【揚州瘦馬,從此消失】第377章 375【又跑了】第21章 021【麻將改良者】第989章 985【橡膠與瑪雅神廟】第661章 658【誘敵伏擊】第44章 043【當場錄取?】第362章 360【嚇退張獻忠】(爲企鵝大佬加更第869章 865【弟殺兄】第522章 519【滿清智將】第822章 819【節旄】第546章 543【登陸】第1023章 1019【新廣城】第310章 308【南京事】第61章 060【反了算了】第583章 580【固始汗?歸義王!】第527章 524【皇城巍峨】第862章 858【太子正妃】第652章 649【急行追擊】第742章 739【天理論】第858章 854【抽籤駐防】第602章 599【國丈】第262章 260【宗族勢力】第635章 632【圍城打不了援】第843章 839【顯微鏡】第1010章 1006【沙俄留學生】第49章 048【俠耶?匪耶?壯士耶?】第917章 913【財政寬裕了】第73章 072【理清矛盾】第440章 438【殺雞用牛刀】第1042章 1038【幕府副將軍】第330章 328【只待新雷第一聲】第278章 276【回家】(爲雙盟主“Hello付先第872章 868【奇襲】第989章 985【橡膠與瑪雅神廟】第33章 033【好大的輩分】第561章 558【礦工】第578章 575【李自成去草原混?】第139章 137【大師】(爲盟主“Hello付先生第26章 026【我聽少爺的】第302章 300【南孔】第976章 972【吃掉尾巴】第520章 517【大順與滿清合作?】第1063章 1059【聖人無情】第518章 515【蒸汽機?】(爲企鵝大佬加更)第203章 201【力戰】第372章 370【糟心】(爲企鵝大佬加更)第302章 300【南孔】第150章 148【居然不是詐降】第848章 844【官方走私】第872章 868【奇襲】第533章 530【大案】第390章 388【四川局勢】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第300章 298【倫理劇與武俠片】第880章 876【孫傳庭出手】第418章 416【多手準備的孔家】第727章 724【徵緬計劃】第443章 441【直升飛機】第1000章 996【一鼓作氣】第874章 870【一觸即潰】第918章 914【春風如貴客】第105章 103【你以爲我只會修滕王閣?】第542章 539【天津沒法打】第306章 304【又見狂生】第829章 826【決心死戰的荷蘭總督】第296章 294【想做官就不結黨】第278章 276【回家】(爲雙盟主“Hello付先第689章 686【奇襲中的奇襲】第577章 574【滿清遷都?】第107章 105【實戰練兵】(爲盟主“起點八百第800章 797【呂宋總督回京】第760章 757【造反寶典】第329章 327【圍觀練兵】(爲上仙齊天大佬加第1037章 1033【長州藩與住友家】第24章 024【訓詁學】第617章 614【樂不思蜀】第731章 728【哥薩克強盜】第310章 308【南京事】第967章 963【二皇子】第1071章 【番外一】第188章 186【鳥銃與黑火藥】第444章 442【玩物喪志】第16章 016【京口驛】第909章 905【入藏】第521章 518【山地獨立營】第944章 940【富貴車】第214章 212【官匪密約】第339章 337【跟張獻忠衝突】第881章 877【夾縫生存的商賈】第141章 139【瑣事】第1006章 1002【血液淨化文書】第850章 846【邊境驛站】第156章 154【不講道理】第694章 691【驚弓之鳥】
第838章 834【紡紗技術突破】第617章 614【樂不思蜀】第113章 111【狂生?】(爲盟主“提菩樹無”第854章 850【香肉】第505章 502【向外開拓】第823章 820【混亂的戰爭序曲】第433章 431【揚州瘦馬,從此消失】第377章 375【又跑了】第21章 021【麻將改良者】第989章 985【橡膠與瑪雅神廟】第661章 658【誘敵伏擊】第44章 043【當場錄取?】第362章 360【嚇退張獻忠】(爲企鵝大佬加更第869章 865【弟殺兄】第522章 519【滿清智將】第822章 819【節旄】第546章 543【登陸】第1023章 1019【新廣城】第310章 308【南京事】第61章 060【反了算了】第583章 580【固始汗?歸義王!】第527章 524【皇城巍峨】第862章 858【太子正妃】第652章 649【急行追擊】第742章 739【天理論】第858章 854【抽籤駐防】第602章 599【國丈】第262章 260【宗族勢力】第635章 632【圍城打不了援】第843章 839【顯微鏡】第1010章 1006【沙俄留學生】第49章 048【俠耶?匪耶?壯士耶?】第917章 913【財政寬裕了】第73章 072【理清矛盾】第440章 438【殺雞用牛刀】第1042章 1038【幕府副將軍】第330章 328【只待新雷第一聲】第278章 276【回家】(爲雙盟主“Hello付先第872章 868【奇襲】第989章 985【橡膠與瑪雅神廟】第33章 033【好大的輩分】第561章 558【礦工】第578章 575【李自成去草原混?】第139章 137【大師】(爲盟主“Hello付先生第26章 026【我聽少爺的】第302章 300【南孔】第976章 972【吃掉尾巴】第520章 517【大順與滿清合作?】第1063章 1059【聖人無情】第518章 515【蒸汽機?】(爲企鵝大佬加更)第203章 201【力戰】第372章 370【糟心】(爲企鵝大佬加更)第302章 300【南孔】第150章 148【居然不是詐降】第848章 844【官方走私】第872章 868【奇襲】第533章 530【大案】第390章 388【四川局勢】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第300章 298【倫理劇與武俠片】第880章 876【孫傳庭出手】第418章 416【多手準備的孔家】第727章 724【徵緬計劃】第443章 441【直升飛機】第1000章 996【一鼓作氣】第874章 870【一觸即潰】第918章 914【春風如貴客】第105章 103【你以爲我只會修滕王閣?】第542章 539【天津沒法打】第306章 304【又見狂生】第829章 826【決心死戰的荷蘭總督】第296章 294【想做官就不結黨】第278章 276【回家】(爲雙盟主“Hello付先第689章 686【奇襲中的奇襲】第577章 574【滿清遷都?】第107章 105【實戰練兵】(爲盟主“起點八百第800章 797【呂宋總督回京】第760章 757【造反寶典】第329章 327【圍觀練兵】(爲上仙齊天大佬加第1037章 1033【長州藩與住友家】第24章 024【訓詁學】第617章 614【樂不思蜀】第731章 728【哥薩克強盜】第310章 308【南京事】第967章 963【二皇子】第1071章 【番外一】第188章 186【鳥銃與黑火藥】第444章 442【玩物喪志】第16章 016【京口驛】第909章 905【入藏】第521章 518【山地獨立營】第944章 940【富貴車】第214章 212【官匪密約】第339章 337【跟張獻忠衝突】第881章 877【夾縫生存的商賈】第141章 139【瑣事】第1006章 1002【血液淨化文書】第850章 846【邊境驛站】第156章 154【不講道理】第694章 691【驚弓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