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主力決戰

卡爾森將軍希望能圓滿的完成林皓達交待的圍殲英軍登陸主力的作戰任務,而登陸的英軍精銳也希望用一場決定性戰役勝利,打破快速趕來的帝國警衛隊和青年近衛軍的封鎖,雙方自然是一拍即合,選擇了有利於這個時代大規模戰役的平原戰場。

在排隊槍斃時代,由於戰列線和橫隊方陣戰術的普及,正面對決能力強悍的國家正規軍,往往都會盡可能的避免地形複雜狹窄的森林或是山川地形。

因爲在平原上決戰可以最大可能的用騎兵追擊敵軍,擴大戰果,消滅敵軍有生力量,要是在森林山川等地帶會戰,擊潰敵人或許不難,但想要在勝利後追擊敵人,那可就不容易了,衆所周知,逃跑的步兵永遠比追擊的步兵速度快,只要戰敗一方大面積的潰逃,勝利一方想要抓俘虜和殺人可就費事了!

畢竟排隊槍斃時代不像一戰時期,擁有威力巨大的遠程火炮和屠殺利器——機槍,步槍射程頂天也就2、3百米,坑爹的滑膛槍的準確性,基本上超過了百米距離命中率就完全靠運氣了……

遠超火力殺傷距離的限制,導致獲勝方追殺的效率並不高,基本上沒有騎兵部隊,很難對戰敗方造成重大傷亡。

這就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士氣越高打的越久的部隊,在戰敗後傷亡比例越高,反倒是那些士氣不咋地一觸即潰的部隊,雖然屢戰屢敗,但實則每一戰死傷的人數真心少得可憐。

八里橋戰役中清軍之所以死傷慘重,正因爲當時的滿清帝國派出的是碩果僅存的八旗精銳和滿蒙鐵騎,可以說是當時滿清帝國最後能搜刮出來的鐵桿精銳部隊了,先不提這些八旗精銳的戰術多麼落後,至少有一點他們比起京城裡提着鳥籠子遛彎的八旗子弟,無愧於豐厚的鐵桿莊稼——他們不怕死!

然後,在八里橋戰役中,這羣不怕死的滿清最後精銳鐵騎,成片成片的用落後的騎射戰術在英法聯軍的槍炮面前集羣撲街,如同上刑場一般一批一批毫無價值的死在槍彈和榴霰彈的爆炸聲中!

這就是八里橋戰役傷亡比例如此巨大的緣由,大多數慘烈的戰役都是滿清鐵騎無腦衝鋒,英法聯軍排着整齊的隊列玩屠殺遊戲。

結果一個八里橋結束,滿清最後那點家底也拼光了,剩下的八旗子弟雖然還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無用的吃貨,真正的血勇之士基本上都死在了八里橋戰役中。

恰恰相反的例子,當年拿破崙進攻意大利半島的時候,屢戰屢勝卻很少有大面積擊殺敵人有生力量的時候,反倒是攻擊普魯士的時候,將整個普魯士的精銳軍團一掃而空,那時候雖然還沒有意大利王國這個概念,但生活在後世意大利國土上的民族,已經表現出了他們打仗有多麼坑爹的本性,羅馬時代的光榮早已在中世紀日耳曼人的洪流中,消散無蹤。

林皓達屢戰屢勝的過往,讓全面戰爭系統出產的帝國警衛隊充滿了驕傲,他們自認爲對上人數遠少於自身的英軍,主動出擊就可以將其滅掉。

而英國精銳陸軍打遍全世界殖民土著的傲氣,自然也不會龜縮不前,這麼倆只各有各的傲氣的部隊,在野外面對面舉行大規模主力會戰,自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無論是卡爾森還是對面的英軍精銳指揮官,採用的都是中規中矩的戰術,卡爾森將軍希望用優勢的兵力直接正面擊潰英軍精銳,然後用自身多出來的騎兵優勢,展開千里大追殺將戰敗的英軍精銳徹底趕下海,或者是永遠留在法國土地上。

因此,卡爾森將軍只在自己倆翼佈下了人數單薄的一萬名青年近衛軍,也就是左翼或右翼只是各有5000人駐守,這點人在數萬人的會戰中,已經算是相當薄弱的了,不過卡爾森將軍對帕金森將軍帶領的青年近衛軍的作戰意志非常有自信。

要說帝國警衛隊的士氣還屬於這個時代歐洲各國普通正規軍的標準,青年近衛軍則已經朝着非人的方向進化,自從青年近衛軍出現以來,即便林皓達不親臨戰場,也能忍受到傷亡比例達到八成的駭人地步!

要知道,一支部隊打到死傷八成的程度,基本上就意味着這支部隊的建制已經實質上的消失了。

要是林皓達親臨戰場,青年近衛軍更是會狂熱的戰鬥到最後一人,這種事情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歐洲白佬土著的理解,一支部隊能戰鬥到最後一人不奇怪,但要是能量產這種部隊的話,那就太過驚悚了!

林皓達能屢戰屢勝,青年近衛軍悍不畏死的作戰意志功不可沒,哪怕當初被革命思想完全洗腦的死硬武裝分子,也在對耗中被青年近衛軍徹底擊敗,可想而知,在同樣武器裝備同樣人數規模的戰爭中,青年近衛軍已經可以堪稱無敵的存在了,可惜,戰爭中最缺乏的就是公平的環境!

真要是實力相當的話,各國首腦反倒是不會輕啓戰端了,每一次戰爭都是建立在各國首腦自認爲己方實力高於對方纔會發動的,要是沒有把握勝利的話,除非被逼到不得不打仗的地步,否則,沒人願意拿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小命前程去做一個賭徒。

即便是最喜歡賭博的小日本,鯨吞中國之前,也是派遣了大量的間諜將中國大陸摸個通透,發動珍珠港戰役前,也是摸清了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的海軍實力部屬,進行了評估纔會發動突襲。

日本人當初唯一失算的不過是美國人的工業實力和抗戰決心罷了,日本人發動珍珠港戰役前以爲美國人沒有打下去的決心,甚至做好了體面和解的計劃,更沒有想到全面爆發的美國工業實力,可以用航母將日本拼盡家底攢出來的艦隊輕易碾壓!

所以說,錯估敵我雙方的真正實力,往往會成爲戰敗的致命因素。

361 全殲英國精銳上100章 擲彈兵,前進!下370 目標確認373 海上接戰85章 如何處置林皓達下166 政變陰謀167 兵進巴黎1章 獨裁模式19章 巴黎革命上140章 夜戰一(第五更打賞補更)231 法蘭西攝政王251 所謂革命126章 出發39章 軍隊的力量四311 開戰上53章 重整與擴軍中212 王權倒塌164章 機會來了388 無法理解的火藥技術282 無差別開火下158章 舊勢力的不甘412 普魯士人的瘋狂下262 全民動員的布列塔尼10章 發現拿破崙394 主線任務完成165 將計就計84章 如何處置林皓達上268 羅伯斯庇爾的人頭184 你好我好大家好40章 軍隊的力量五65章 目標:市政廳391 攻佔長陽郡187 全面提升234 戰略部署26章 血戰巴士底二234 戰略部署376 海戰獲勝下215 全民抗戰(月票加第四更)287 兩敗俱傷上162章 平民運動289 趁虛而入266 系統改進的最大優勢380 寶清港的恐慌164章 機會來了299 林登·萬將軍上55章 8000大軍2章 搜索拿破崙406 集體農莊185 新的御林軍(月票加第四更)413 德國求和上435 僞軍的戰鬥力測試上274 作戰分析下345 帝國軍營207 皮爾尼茨宣言420 清理戰俘217 死戰上158章 舊勢力的不甘43章 軍隊的力量八192 進入正軌8章 國王的命令上267 既然如此的話2章 搜索拿破崙56章 佈防9章 國王的命令下310 最後通牒84章 如何處置林皓達上229 林皓達萬歲53章 重整與擴軍中253 改變局勢的獎勵373 海上接戰351 主力決戰253 改變局勢的獎勵175 絕路(補第三更)201 開始變天150章 侯爵的政治策略21章 戰鬥的前奏13章 革命的起始上386 明國的致命弱點239 佔領凡爾登269 革命抵抗基地287 兩敗俱傷上128章 第一個小鎮193 公民等級315 吉倫特派的投降87章 誘惑與威脅下107章 增兵150章 侯爵的政治策略339 比利時人的用途113章 打不打六448 反漢同盟的逆襲2章 搜索拿破崙211 馬賽曲創造的神話68章 艱苦的巷戰三277 擊潰革命軍主力上208 宣戰(打賞加第四更)118章 國王的認可282 無差別開火下10章 發現拿破崙3章 藍底香根鳶尾花189 鐵十字鷹旗(打賞加第四更)
361 全殲英國精銳上100章 擲彈兵,前進!下370 目標確認373 海上接戰85章 如何處置林皓達下166 政變陰謀167 兵進巴黎1章 獨裁模式19章 巴黎革命上140章 夜戰一(第五更打賞補更)231 法蘭西攝政王251 所謂革命126章 出發39章 軍隊的力量四311 開戰上53章 重整與擴軍中212 王權倒塌164章 機會來了388 無法理解的火藥技術282 無差別開火下158章 舊勢力的不甘412 普魯士人的瘋狂下262 全民動員的布列塔尼10章 發現拿破崙394 主線任務完成165 將計就計84章 如何處置林皓達上268 羅伯斯庇爾的人頭184 你好我好大家好40章 軍隊的力量五65章 目標:市政廳391 攻佔長陽郡187 全面提升234 戰略部署26章 血戰巴士底二234 戰略部署376 海戰獲勝下215 全民抗戰(月票加第四更)287 兩敗俱傷上162章 平民運動289 趁虛而入266 系統改進的最大優勢380 寶清港的恐慌164章 機會來了299 林登·萬將軍上55章 8000大軍2章 搜索拿破崙406 集體農莊185 新的御林軍(月票加第四更)413 德國求和上435 僞軍的戰鬥力測試上274 作戰分析下345 帝國軍營207 皮爾尼茨宣言420 清理戰俘217 死戰上158章 舊勢力的不甘43章 軍隊的力量八192 進入正軌8章 國王的命令上267 既然如此的話2章 搜索拿破崙56章 佈防9章 國王的命令下310 最後通牒84章 如何處置林皓達上229 林皓達萬歲53章 重整與擴軍中253 改變局勢的獎勵373 海上接戰351 主力決戰253 改變局勢的獎勵175 絕路(補第三更)201 開始變天150章 侯爵的政治策略21章 戰鬥的前奏13章 革命的起始上386 明國的致命弱點239 佔領凡爾登269 革命抵抗基地287 兩敗俱傷上128章 第一個小鎮193 公民等級315 吉倫特派的投降87章 誘惑與威脅下107章 增兵150章 侯爵的政治策略339 比利時人的用途113章 打不打六448 反漢同盟的逆襲2章 搜索拿破崙211 馬賽曲創造的神話68章 艱苦的巷戰三277 擊潰革命軍主力上208 宣戰(打賞加第四更)118章 國王的認可282 無差別開火下10章 發現拿破崙3章 藍底香根鳶尾花189 鐵十字鷹旗(打賞加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