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時局複雜

(晚上還有兩章,大家不用急,老虎心裡都記得。)

天子大帳,楊廣聽着沈光的回稟,臉上雖沒有什麼笑意,不過心裡面還是頗爲痛快的,柴紹原先是他大哥楊勇身邊的千牛備身,一向不爲他所喜,只是柴紹一向行事沉穩,當他的鉅鹿郡公倒是安分得很,抓不到他的把柄,這回他給郭孝恪狠狠當衆給羞辱了一番,倒是讓楊廣頗爲高興。

“那些個世族,還真以爲朕拿他們沒轍。”楊廣自語着說道,他父親楊堅當初便是靠世族的支持篡了北周,大隋開國以後,便開創了科舉制度,以求削弱世族,不過收效甚微,到他手上加大了科舉取士的力度,又被他尋機殺了高熲這些關隴世族裡的巨頭,才讓那些世族人人自危,收斂了起來,不過楊廣心裡清楚得很,關隴世族在軍中的力量仍舊不容小覷。

“皇上,唐公求見。”汪公公忽地從外面小跑着進來,朝楊廣回稟道,剛纔外面李淵的樣子可着實把他給嚇着了。

“讓他進來。”楊廣當初默許郭孝恪去李淵府上搶人的時候,便早已做好了應付李淵的準備,畢竟這件事情郭孝恪始終是做得過分了些。

當李淵進來時,楊廣就算心裡早有準備,可還是給李淵那憔悴的樣子給驚住了,原本正值壯年的李淵如今好像一下子老了十歲,形容枯暗,便是楊廣看了心中也有些不忍。

“皇上,臣…”李淵看到楊廣,也不說郭孝恪的事情,只是一通自訴,說自己年老體弱,不堪徵遼之役,肯乞回太原老家養老。

李淵這麼一出乞老還鄉,倒是大出楊廣意料之外,看着李淵跪在地上叩頭的蒼老模樣,楊廣心中也有些不忍,再加上這次事情,怎麼說都是郭孝恪做得過分了些,他也要考慮一下朝中的聲音,如今李淵沒有到他這裡來鬧,反倒是乞老還鄉,願意去太原抵禦突厥,到讓楊廣原先準備的那些應對之辭一下子沒了用武之地。

“唐公起來吧。楊廣讓跪着的李淵起來了,不管怎麼說,兩人都是表親,面子少他還是要顧及些情分的,而且啓民可汗死後,突厥人有些蠢蠢欲動的樣子,太原那等重鎮也的確需要有人鎮守。

沉吟了片刻之後,楊廣還是答應了李淵所請,準他回太原任留守,以防備突厥人,如今的始畢可汗,可不像其父啓民可汗那樣對大隋忠心,是個野心勃勃之輩,雖然名義上突厥仍是大隋的臣屬,不過楊廣心裡面清楚,和突厥再起干戈是遲早的事情,他這回徵遼,也不過是先把高句麗這個能夠呼應突厥的東海霸主先給除了。

見楊廣讓自己回太原任留守,李淵想到了劉文靜爲自己的那番謀劃,強壓住心裡的歡喜,再次謝恩之後,方纔退出了天子大帳。

待李淵離開後,楊廣則爲郭孝恪的官職頭疼起來,如今這個自己提拔的愛將和關隴世族徹底翻了臉,而且和宇文述這個心腹寵臣也是對頭,讓自己可以大膽放心地用他,不過眼下倒是不宜在擢升他的官職,只是楊廣仍舊覺得郭孝恪手上的兵太少了。

對於郭孝恪挑選兵員的苛刻要求,楊廣也是知道的,不過他覺得郭孝恪這樣做倒是不錯,起碼能夠把關隴世族中人拒於這新軍之外,能夠完全控制住這新軍,而不是像二十四軍裡那樣關係盤根錯節,複雜得可怕。

“去找裴矩來見朕。”楊廣看向了一旁的汪公公,如今朝中,他寵信的五人裡,裴矩才幹最高,當年長孫晟分裂突厥爲東西兩部,裴矩亦出力不少,而且爲他經營西域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次徵遼實際上也是裴矩向他力主,從而讓他堅定了徵遼的決心。

“是,皇上。”汪公公領命後,便飛快地離開了,他心裡明白,皇上找裴矩,肯定是有大事商量,可千萬怠慢不得。

李淵府帳,劉文靜和李淵相對而坐,中間擺着一方棋盤,上面李淵的黑子在西北角連成了一片,劉文靜拈着手中的白子,朝李淵笑道,“唐公如今擔任太原留守,可謂是龍歸大海,虎入深山,當真是可喜可賀。”

“若不是肇仁你提醒我,我又如何能借着此事回太原。”李淵此時臉上哪還有見楊廣時的憔悴枯暗之色,一臉的意氣風發,他在朝中隱忍多年,當個太平翁,如今終於能夠手握實權,爲一方留守可是讓他大爲滿意。

關隴世族中,真正的高門其實便是當初西魏時的八柱國家,不過後來宇文氏篡國,八柱國家便只剩下六柱國家,到楊堅以隋代周後,李家便成了六柱國家中唯一最完整的一家,這些年李淵爲了不步上高熲等人的後塵,一直都韜光養晦,以免讓楊廣找到藉口除去他。

“肇仁,你覺得此次朝廷徵遼,可有勝算。”雖然可以離開爾虞我詐的朝堂,去太原經營自己的勢力,可李淵仍舊在意這次徵遼的勝負,如今各地豪族都隱隱有不穩的跡象,若是這次徵遼朝廷大敗,難免重演開皇初年各地民變的局面。

“這次徵遼,其實是裴矩的主意,他是想以大軍逼降高句麗,以免高句麗和突厥勾結,皇上也是信了他的話,纔有了這次的徵遼。”劉文靜放下棋子,朝李淵說道,他也是天下少有的足智多謀之士,而且對邊地之事頗爲了解,自然明白裴矩的想法。

“本來若是沒有那個高建武行刺的事情,我敢肯定此戰朝廷必敗。”劉文靜心中明白,楊廣和裴矩其實一開始都是指望着能夠逼降高句麗,看看這次徵遼的排場就知道了,不但百官隨行,就連那些女眷也是一併帶在大軍中,可見楊廣是根本沒有和高句麗大打出手的意思,但是高建武那次行刺,卻讓楊廣意識到了高句麗並非他想象中那般孱弱。

“如今卻是不好說,雖然大軍停留過久,不過宇文愷也不止在造那行宮,更是在督造各種攻城器械。”劉文靜說着自己所打聽到的消息,“還有那郭孝恪,手握兵士五千,此次徵遼,最大的變數便在此人身上。”

劉文靜心裡隱約覺得那個高建武行刺楊廣一事和郭孝恪脫不了關係,但他卻不敢肯定,要知道那時候郭孝恪不過一個小小百人長,若是有此心機的話,這郭孝恪也未免太過可怕,把這有些荒誕的想法拋到腦後,看着有些疑惑的李淵,劉文靜笑了笑道,“二十四軍中,麥鐵杖的左翼第一軍已殘,宇文述雖是咱們那位皇上的心腹寵臣,可絕不是麥鐵杖那等忠臣,其他諸將,除了辛世雄寥寥幾人,有幾個會豁出身家和高句麗死拼,恐怕也只剩下那郭孝恪一人會盡全力而已。”

“肇仁所言甚是,那郭孝恪如今一身富貴全繫於皇上身上,自然會盡全力,而且此人不但是世之虎將,而且更善將兵,此次徵遼朝廷若勝,他必然一飛沖天。”李淵早已冷靜下來,把郭孝恪當成了大敵,仔細思量以後,覺得郭孝恪前幾日來他府帳搶人,絕非是武夫的魯莽之舉,而是深思熟慮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就算朝廷這次敗了,皇上也仍會重用他。”劉文靜搖了搖頭,郭孝恪不但和關隴世族徹底翻臉,和宇文述這個楊廣的心腹寵臣也同樣結怨,如今這大隋軍中的勢力已經隱隱分作了三股,最大的自然仍是關隴世族,剩下的則是宇文述這樣的當年爲楊廣登基出力不小的功臣和以郭孝恪爲首的軍中寒門。

這三股勢力中,楊廣提拔郭孝恪,便是爲了讓郭孝恪成爲軍中寒門的領袖人物,以抗衡關隴世族在軍中的影響力,同時也是制衡宇文述這樣的勳舊功臣,劉文靜將這其中的情況一一爲李淵道來,“唐公,皇上這幾年雖然日漸驕橫,目中無人,不過這權謀之術仍是老辣之極,唐公此去太原,當小心行事。”

劉文靜知道如今雖然世族仍是勢大,可楊廣這些年開科取士,擡高儒學,不但削弱了世族,也收了不少士子之心,若是此番徵遼被楊廣取勝,到時挾大勝餘威,大隋境內那些蠢蠢欲動的豪強必然不敢妄動,再給楊廣幾年時間調理內政,這時局怕是會又生變化,李淵回任太原留守,需得謹慎從事,在局勢明朗前,千萬不可落人話柄。

“肇仁之言,我自然省得,只是不知道那位那邊可有什麼消息。”李淵把劉文靜的話記下後,卻是忽地話鋒一轉,他在朝中隱忍多年,又一直留意關隴世族中他人,如何不知道那些隱秘的事情。

“那位那邊,有蒲山郡公爲之謀,想必也在觀望時局變化,若是此戰朝廷大敗,想必以那位在軍中的影響力,必然會有動作。”劉文靜如何不知李淵口中那位就是已故越王楊素之子,如今的楚國公,禮部尚書楊玄感,如今關隴世族中,論在軍中影響力,無人能和楊玄感相比,如今二十四軍中大半將領都是當年越王楊素麾下的故舊,若是徵遼朝廷大敗,楊玄感必有可乘之機。

“看起來,關鍵還是在那郭孝恪身上。”李淵聽着劉文靜的話,眉頭卻是皺緊了起來,臉上露出了一絲狠色。

第134章 郭孝恪的底牌第103章 鏖戰(上)第54章 碩鼠第63章 一夜賦盡酒中詩第51章 破陣第279章 當了小弟的竇建德第45章 早有預謀第98章 郭孝恪的心思第25章 關西騎士第6章 馬槊第212章 魏徵的分析第157章 隋軍流寇第301章 大漢軍國主義第127章 楊廣的權術第302章 各懷鬼胎第35章 有女風陽第303章 日本情形第134章 郭孝恪的底牌第5章 戰場之拳第326章 天下一統(五)第228章 來自東突厥的躁動第120章 再下一城(下)第211章 郭孝恪的孩子第133章 水師慘敗第173章 陷害第172章 隱情第297章 誘敵出洞第169章 快刀斬亂麻第49章 虎神第240章 始動第228章 來自東突厥的躁動第320章 戰滎陽(九)第268章 當街刺殺第210章 玄機第315章 戰滎陽(四)第246章 白衣王伯當第268章 當街刺殺第164章 收遼東城第99章 圍城第31章 段文振的心願第271章 洛陽局勢第312章 戰滎陽(一)第96章 收買人心第259章 大戰開始(二)第205章 茅山宗第22章 願爲將軍效命第146章 戰鬥打響第265章 佛道之爭第89章 攻城開始第150章 針對郭孝恪的毒計第44章 郭孝恪的野心第312章 戰滎陽(一)第242章 拯救大太監汪公公第12章 賀廷玉第282章 魏徵和長孫無忌的分歧第278章 殺賊軍第162章 上柱國大將軍第2章 老驢頭第41章 睥睨自雄第105章 陷大黑山城(上)第105章 陷大黑山城(上)第255章 人心第91章 魏霸山城第129章 九軍第9章 再戰夜叉將第82章 時局複雜第264章 大義第222章 蕭皇后的恨意第243章 兵部尚書第315章 戰滎陽(四)第105章 陷大黑山城(上)第126章 獻俘第189章 小勝一場第326章 天下一統(五)第206章 宇文化及的野心第107章 尋妹第90章 殺俘第106章 陷大黑山城(下)第105章 陷大黑山城(上)第152章 一石二鳥第21章 俘虜第18章 殺胡狗第260章 大戰開始(三)第89章 攻城開始第307章 戰爭前奏第94章 遼東城下第247章 神秘刺客第31章 段文振的心願第270章 漢人正統第67章 行軍第258章 大戰開始(一)第93章 俘虜第56章 以退爲進第240章 始動第238章 疑兵之計第112章 惹禍第166章 校尉蘇定方第284章 江南虯髯客第288章 大虎小虎
第134章 郭孝恪的底牌第103章 鏖戰(上)第54章 碩鼠第63章 一夜賦盡酒中詩第51章 破陣第279章 當了小弟的竇建德第45章 早有預謀第98章 郭孝恪的心思第25章 關西騎士第6章 馬槊第212章 魏徵的分析第157章 隋軍流寇第301章 大漢軍國主義第127章 楊廣的權術第302章 各懷鬼胎第35章 有女風陽第303章 日本情形第134章 郭孝恪的底牌第5章 戰場之拳第326章 天下一統(五)第228章 來自東突厥的躁動第120章 再下一城(下)第211章 郭孝恪的孩子第133章 水師慘敗第173章 陷害第172章 隱情第297章 誘敵出洞第169章 快刀斬亂麻第49章 虎神第240章 始動第228章 來自東突厥的躁動第320章 戰滎陽(九)第268章 當街刺殺第210章 玄機第315章 戰滎陽(四)第246章 白衣王伯當第268章 當街刺殺第164章 收遼東城第99章 圍城第31章 段文振的心願第271章 洛陽局勢第312章 戰滎陽(一)第96章 收買人心第259章 大戰開始(二)第205章 茅山宗第22章 願爲將軍效命第146章 戰鬥打響第265章 佛道之爭第89章 攻城開始第150章 針對郭孝恪的毒計第44章 郭孝恪的野心第312章 戰滎陽(一)第242章 拯救大太監汪公公第12章 賀廷玉第282章 魏徵和長孫無忌的分歧第278章 殺賊軍第162章 上柱國大將軍第2章 老驢頭第41章 睥睨自雄第105章 陷大黑山城(上)第105章 陷大黑山城(上)第255章 人心第91章 魏霸山城第129章 九軍第9章 再戰夜叉將第82章 時局複雜第264章 大義第222章 蕭皇后的恨意第243章 兵部尚書第315章 戰滎陽(四)第105章 陷大黑山城(上)第126章 獻俘第189章 小勝一場第326章 天下一統(五)第206章 宇文化及的野心第107章 尋妹第90章 殺俘第106章 陷大黑山城(下)第105章 陷大黑山城(上)第152章 一石二鳥第21章 俘虜第18章 殺胡狗第260章 大戰開始(三)第89章 攻城開始第307章 戰爭前奏第94章 遼東城下第247章 神秘刺客第31章 段文振的心願第270章 漢人正統第67章 行軍第258章 大戰開始(一)第93章 俘虜第56章 以退爲進第240章 始動第238章 疑兵之計第112章 惹禍第166章 校尉蘇定方第284章 江南虯髯客第288章 大虎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