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

<div class="adread"><script>();</script>

出雍州繼續北行,李素一行緩緩朝蒲州方向走去。??.?`

這裡仍屬於關中地區,大唐的關中相對而言算是比較富庶的地方了,畢竟是以大唐國都長安爲中心,許多國內的商賈和國外的胡商們爲了逐利,紛紛滿載貨物特產朝長安蜂擁而來,可是長安只有這麼大,每天能消化的貨物量只有這麼多,漸漸造成了嚴重的貨物積壓和過剩,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世上沒有能難倒商人的難題,所以商人們便很識時務地往長安周邊蔓延,將貨物傾銷到長安鄰近的城池。

雍州,蒲州等這些城池,便是典型的得益者,它們離長安不遠,只有數百里,長安城無法消化的貨物,很自然的便由這些周邊城池來消化,由此便造成了長安富庶,而周邊城池也不差,由點而擴散到面,最後輻射整個關中地區,帶動了關中地區的繁華。

可是,大唐終究還是以農業爲主的時代,糧食作物決定民生,所以每年的春播,秋收,對大唐百姓來說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每年立春後,皇帝都要率領百官在太極宮的農壇祭天祈福,求得一年的風調雨順,每年秋收後,皇后還要領朝中諸臣的誥命家眷親自下田,將秋收時遺落在田裡的麥粒一顆顆揀回來,以此表示人間百姓的惜福,從貞觀元年開始,長孫皇后便親自主持這個儀式,每年皆是如此,一直到她去世。

由此可見,農耕對百姓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天下百姓絕大多數都是農戶,農戶所求不過溫飽,所以每天的氣候對農戶來說,便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李素一行出了雍州後。看到的一幕幕卻非常觸目驚心。

如今是春播時節,正是農戶們成羣結隊下田勞作播種的黃金時期,可是雍州城外的田地裡卻人影俱無,一片蕭然景象,路上仍有未化的些許積雪,隊伍沿路行走半天才看見三三兩兩的農戶。 ? ? ?說 . `每個人愁眉苦臉,長吁短嘆,蹲在田邊定定注視着田地發呆。

李素的心情徒然沉重起來。

身在長安時尚不覺得,可真正北行以後,李素才發現今年這場雪災是多麼的嚴重,對大唐對百姓造成了多麼不可彌補的後果。

一整年的生計,便在未化的積雪裡消弭殆盡!

這裡,還屬於關中,田地已然這般嚴重了。若進入晉州晉陽境內,不知是怎樣的光景?

騎在馬上,李素抿緊了嘴脣,眼中露出無比凝重之色。

如果說李世民派他出來作爲欽差處理災後事宜時,他仍未放在心上,只把它當成尋常一樁公差的話,到了今日,李素終於對這場雪災正視起來。

出雍州三十里後。放眼望去,一片廣袤無垠的平原。李素出身農家,一眼便知這是一塊上好的良田,地勢平坦,依山傍水,好一派悠然田園景象,可今日看去。足足上千畝的田地裡,竟連一個春播的農戶都沒有,好好一片良田,無聲中透着一絲死氣,看不到任何生機。

“全軍停下!”李素騎在馬上。忽然揚手大聲下令。

千多人的隊伍依令而止,馬車裡的李治莫名其妙掀開車簾,見李素陰沉着臉下了馬,李治也出了馬車,縱身一跳落地,屁顛屁顛跟在李素身後。

李素一言不發,下馬後徑自走向路邊的田地裡,腳踩在土地上,用力跳了幾下,土地硬邦邦的,像一塊完整的石頭,完全感受不到良田應該具有的鬆軟肥沃土質。

李素的眉頭越皺越緊,蹲下身拾了一塊土,把它握在手心,湊到眼前仔細端詳起來。

黑乎乎的土塊很硬,握在手心裡一片冰冷,細細將它掰開,裡面竟然摻雜着一些未曾融化的冰渣,隨手將它散落,落下去的是一塊塊乾硬的顆粒狀土塊。??.??`

李治好奇地在旁邊看着李素的舉動,見李素的臉色越來越難看,李治小心地問道:“子正兄,怎麼了?”

李素把手裡的殘土遞給他看,沉聲道:“有點麻煩,殿下看看這土……”

李治接過土,仔細看了半天,仍不得其解,訥訥問道:“土怎麼了?”

李素嘆了口氣,道:“這土,簡單的說,是凍土,也就是說,冬天的冰雪到如今仍未化凍,如今已立春,陽光和雨水仍不充分,有些地方甚至仍在下雪,這就造成了土地養分不夠,完全無法播種,今年的春播算是廢了,春播一旦廢了,這一整年農戶吃什麼,穿什麼?”

李治年歲不大,可畢竟是自小被李世民親自撫養長大,多少也有些見識,聞言震驚地睜大了眼,道:“無法播種?這……”

扭頭看了一眼廣袤空曠並且不見人影的土地,李治訥訥道:“子正兄,或許……這是偶然呢?或許只是這一片土地是凍土,其他的地方還好吧?”

李素苦笑搖頭:“恕我直言,我不這麼樂觀,殿下,陛下遣你我出京赴晉,是因爲什麼?”

李治想了想,道:“因爲晉陽宮被雪壓垮了十餘間宮殿,而晉陽城也有不利於我李家的流言,以至當地百姓人心不穩……”

“這些只是表象,咱們要從源頭追起,那麼,源頭是什麼?”

李治沉默半晌,懂了。

“源頭是雪災。若無雪災,這些事不會發生。”

李素點頭:“‘災’這個字,有講究的,一城一地之患,不足以稱之爲‘災’,只有大面積的廣泛的損害,纔可稱爲‘災’,所以,對晉州和晉陽的景況,臣建議殿下不要抱太大的信心,我們這次要去做的,不僅僅是查流言的事,更重要的是安撫民心,調撥糧草賑濟災民,儘可能減少損失,消弭可能發生的騷亂禍患。”

李治點頭,神情仍有些懵懂。

李素嘆氣,不怪他,自己在他這個年歲時,還是個小學剛畢業,蹦蹦跳跳掏鳥窩捉鱉的年紀,能懂什麼呢?相比之下,這個年紀的李治,他的表現已算得可圈可點了,這些日子坐着馬車顛簸行路,也沒見他喊過一聲苦,反倒是時時露出陽光開朗的笑容,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

當然,陽光開朗是一回事,智商又是另一回事,這小蠢蛋每天傻乎乎坐在車裡顛來顛去,也不知道換騎馬,除了一聲誠意滿滿的“活該”,李素也不知該怎麼評價他這種行爲。

******

一路前行,越往前走,李素等人的心情越沉重。

是的,情況越來越差了。幾乎每一片土地都是荒蕪的,路上遇到的每一個農戶都是愁眉苦臉的,少數一些土地上有人春播,李素等人欣喜下田查看,卻發現播種的農戶一邊播一邊抹淚,秧苗種進土地,半天時間便蔫了下去,土地乾涸,陽光和雨水不充分,又是冰凍天氣,秧苗種下去,成活率幾乎接近於零。

天氣陰沉沉的,夾雜着春後不應該有的凜冽寒風,李素的心情比寒風更冷。

走了十來天,已到蒲州境內時,遇到的景象又不太一樣了。

這一次路上的行人多了起來,非常多,一批足有成千上萬,他們穿着破爛的衣裳,拎着繁多且笨重的行李家當,後面的婆姨一手牽着孩子,一手挽着老人,步履蹣跚地隨着隊伍緩緩朝前蠕動,行進的方向正是國都長安。

李素大爲震驚,他很清楚,這是一羣逃難的難民。

逃難的隊伍悄然無聲,沒人有談笑闊論的心情,也看不到一絲希望,如同這天氣一般陰沉,不見一縷陽光,隊伍緩緩而行,無聲中透出一股絕望的氣息。

儀仗駕至蒲州城外,蒲州刺史廖勁鬆率城內官吏出迎。

城門外的吊橋下,稀稀拉拉站着十幾名穿着綠色官袍的官員,廖勁鬆一身緋色官袍站在前列,見李治的儀仗至,廖勁鬆上前快走幾步,還沒等李治下馬車,廖勁鬆便撲通跪在馬車一側的塵土中,伏地嚎啕痛哭。

“臣,蒲州刺史廖勁鬆,深負皇恩,致令轄內百姓分崩流離,臣請晉王殿下治罪,請朝廷速撥錢糧,助我蒲州百姓度此劫難,臣萬死猶不足惜!”

話音落,後面十幾名官吏全都面朝馬車跪下,哭聲震天,場面極度壓抑。

李治被這場面嚇到了,睜圓了眼半晌沒出聲,神情惶惶,不知所措,求救似的目光投向李素。

李素陰沉着臉下了馬,上前先把廖勁鬆攙扶起來,緩緩道:“此爲天災,怨不得諸位,此次晉王殿下奉旨北行,爲的便是處置此事,諸位同僚且各守其職,朝廷的錢糧很快會到。”

李素一行人奉旨北巡的消息似乎沿途官吏都已知曉,廖勁鬆打量了一下李素,然後行禮道:“足下莫非便是涇陽縣侯,通議大夫李侯爺?”

李素點頭:“正是。”

廖勁鬆直起身,盯着李素的臉,哽咽道:“蒲州自去歲始連降大雪,終日不化,直到今日也不見放晴,春播的日子算是徹底錯過了,轄下百姓紛赴轄內縣衙求告多次,可這是天災,縣衙也拿不出法子,這幾日轄內百姓已開始攜家帶口離開本地,去往外地逃荒求生,留下的百姓也人心惶惶,隨時都有可能舉家遷離,下官敢問李侯爺,既然朝廷撥付了錢糧,那麼,究竟撥付了多少,夠不夠我蒲州百姓平安度此厄難?”

***

ωwш .тт kán .C ○

ps:還有一更。。。(未完待續。)

<div class="adread"><script>();</script>

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四百八十七章 封官入省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六十九章 奏對問策 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形的刀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計東宮第六百六十五章 所思所謀第一百四十七章 君臣城府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防奪權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三百零八章 釋歸回家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三百零七章 雷霆清洗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上架感言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一百二十六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穩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一百零一章 唐吐恩怨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秋日風波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二十八章 賣詩鬻文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九百一十二章 深夜驚喜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八百九十九章 親自上陣第八百四十三章 武氏問情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十一章 活體實驗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三百三十九章 夜半劫持第一百三十九章 監丞來歷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心似箭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
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四百八十七章 封官入省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六十九章 奏對問策 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形的刀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計東宮第六百六十五章 所思所謀第一百四十七章 君臣城府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防奪權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三百零八章 釋歸回家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三百零七章 雷霆清洗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上架感言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一百二十六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穩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一百零一章 唐吐恩怨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秋日風波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二十八章 賣詩鬻文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九百一十二章 深夜驚喜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八百九十九章 親自上陣第八百四十三章 武氏問情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十一章 活體實驗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三百三十九章 夜半劫持第一百三十九章 監丞來歷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心似箭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