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向秀

“大都督,太白派掌門的信件!”梁州府衙之內,向秀正捧着一本書看。

“放在這裡吧。”

聞言,向秀隨口說着。

“是,大都督。”這人說着,將書信放在一邊,隨後躬身退下。

向秀並沒有急着拆開信件,而是繼續看書,過了半個時辰左右,才堪堪放下手中的書本,伸了一個懶腰。

拿起茶壺倒了一碗茶水,不過已經茶早就冷了,這一點對於向秀無所謂,左右就是解渴而已。

良久,這才注意到桌案上的信件,隨手拆開一看,面色逐漸陰沉下來。

手緊緊地抓着茶碗,不過好在他抑制住了心頭的怒氣,沒有發作。

看着桌案上的公文和書籍,自言自語着:“看來本都督不管做多少,這些人都對本都督很看不過眼啊!”

向秀手底下也養了不少修行人,自然清楚的知道,太白派對自己的一些看法。

說是中下之資,難堪爲任,僅有保全之術,不足以馭馬向外耳。

或者什麼,公素短志,行事難有恆心,雖委軍政之要,然不得以持之,終爲患也。

這話說的其實很委婉了,大致就是說他,沒有什麼很大的志向,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恆,雖然朝廷委以重任,但辦事終歸不能一干到底,多留餘患。

向秀看了信件,雖然憤怒,但考慮到太白派的實力,最終也只能長嘆一聲,無可奈何了。

他若是皇帝那個層次,或許能讓太白派畏懼,可他哪有那個實力呢!

況且,就算不是天子,但他這個大都督終歸是得來手段頗多,備受爭議,尤其是對故主族人,太過於苛刻,這一點上,就令很多人不滿,之前的巴府守將舉兵對抗,只是其一罷了。

暗中在他麾下受職的官吏,多多少少對他的政令有些不以爲意。一直以來,雖然行暴力手段,解決反對者,使整體上下歸於一體,但向秀清楚,不少人對他的意見更深了。

只是無妨,他並不在意,現在他擁有整個蜀州的軍政大權,而朝廷又是陷入藩鎮和義軍叛亂的漩渦來,他所求不多,只望能夠擁有成候和定南候一般的待遇就心滿意足了。

雖然他很清楚,朝廷很難同意,畢竟就算是成候和定南候,或者大燕嘉帝以後崛起的藩鎮,其實根本盤也不大,就那麼幾個州郡大城,哪裡像他一樣,控制一州天下,若是朝廷允許了,恐怕幾十年之後,就是心腹大患。

以地方藩鎮爲例,這些人控制的根本盤那麼點,都能對大燕形成如此之大的壓力,若是控制一州之地,都能養兵百萬,改朝換代了。

這些向秀豈能不知,但人在局中,終歸不由自己。

當然,他也願意退一步來,只是這個退一步退到哪裡,他還沒有想好。

拿起一封公文,向秀瞧着,卻是關於蜀州大都督府衙搬遷事宜!

爲了更好的控制蜀州軍政大權,或者說蜀州以南的地方,他特意命人將大都督府衙從蜀州城搬遷到梁州來,以加強對於蜀州之南地界的控制力。

畢竟,他也聽說了,成候爲了苟全性命,已經和滇州楊氏有了交易,默認對方勢力向各個州郡輻射。

雖然楊氏還是朝廷之臣,但向秀很清楚,楊氏得前身可是滇州國主,若非當年大燕給力,打崩了楊氏,使其臣服,恐怕以楊氏的力量,早就是西南大患了。

成候送給楊氏的幾個滇州要地,都是大燕封鎖楊氏的關鍵,若丟了這幾個地方,楊氏向外開拓,就會非常容易。

甚至,蜀州之南,下安郡郡守,已經向他上報,說是下安郡附近,已經有楊氏的兵馬出沒了。

這不能不令他警惕,下安郡這地方,大燕開國時,劃入蜀州。後來爲了限制巫及人,大燕在下安郡周邊又興建了幾個郡縣,作爲屏障。

“唉,多事之秋啊!”對於故主曹建孟的餘黨還在清理之中,結果滇州楊氏的壓力又撲面而來。

想到這裡,令他倍感頭疼。

又翻開一封公文,向秀精神一震,原來是漢川郡發來的公文。

“巫及人突襲安西道,軍民俱失!”

“漢川郡乃是蜀州之北的門戶,若是得了漢川郡,進可窺探雍涼,退可割據蜀州!”心中一動,向秀覺得,這也是一個機會。

“只是……”想到這裡,心頭又閃過幾件煩瑣的事,心氣忽然一散。

“唉!還有楊氏得罪問題,蜀州一些地方軍將不聽號令……”

“罷了,只能推辭了!”作爲大都督,雖然經略蜀州,可畢竟,他的做所作爲令太多人不喜,這些人割據在南,雖然沒有第一時間響應巴府起兵作亂,但對於向秀而言,還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最後,想了想,在幾封公文上留下批註。

“來人。”

做完這事,喚來幾個官吏,命着他們儘快處理。

此時,天色也有些晚了。

“老爺,是不是該吃晚飯了。”一邊,老僕過來問着。

“行,準備吧。”向秀說着。

“是。”

聽着老僕這番話,向秀纔想起來,自己已經半天在書房裡沒有出去了。

不禁有些感慨:世人都道是州郡之官,威風凜凜,車馬賓客盈門,卻也不知,權雖重,而事更繁累!

當年,他不過是一三品歸德將軍時,僅僅處置軍務就行了,後來被曹建孟於危機之時,託付三軍,臨受大都督之職,後來又得到朝廷認可,雖從此以後,位高權重,但事務繁多,也是無有當年之清快。

可雖然如此,他也不敢絲毫怠慢,更不會想分置於他人之手,寧可事必躬親,也不敢有怠慢放權之意。

想了想,又吩咐着左右:“告訴夫人,今夜我就不過去了,讓她早早休息。”

“是,大都督。”

拿起一封公文來,又是仔細看着,這是最近關於補充各軍新兵的公文,很是重要。不說人數補充,還有兵械的發放這些大事,還牽扯到糧草軍餉,容不得絲毫馬虎。

比如本州之兵,新募五千人,優先補齊幾個損失頗多的親軍校尉部。

其中,這幾個校尉部先後於那些戰役中損失多少,又需要多少撫慰等等。

列了一個簡單的開支,這些向秀又覈對着。

第二百六十八章劫數九第五十六章道主第二百五十章淮山一第二百七十四章劫數十五第二百四十八章北上七第一百三十五章回歸第一百三十六章圍攻第三百四十三章城隍第九十九章新世界第三百四十章無妄之災第一百三十六章圍攻第一百二十五章化身之變第二百九十三章北伐十八第二百二十七章大業三十五第一百三十六章圍攻第三百零一章北伐二十六第八十四章真相第四十五章軍情決斷(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九章鬼神第一百八十一章老者第六十九章投降第五十三章商議第一百二十九章稱候上第一百一十九章檔案難調第三章指點第一百零九章安排一第四十三章定南威脅第三百三十五章無奈第二百二十四章大業三十二第六十章變化第三百六十章稱帝二第五十二章不堪一擊第二百二十二章大業三十第三百六十八章天下走向第三百六十三章斬首二百零三章大業十一第九十六章又見神祠第三十七章援軍到第二百五十八章淮山九第四十章軍法二第一百五十四章客棧會話第九十九章新世界第八十七章變故第三百五十八章年後第一百零五章謀道第三百二十七章客來第一百四十三章各處動態第一百六十二章平定一第一百七十章平定九第九十七章奇遇第三百三十一章謀虜二第一百零六章路上第六十三章宋世問第二百六十章劫數一第四十四章事近第八十八章幕後之人第一百四十六章城隍隕落第三百七十章準備第三百一十六章救人第三百六十五章歸來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平定四第三百四十一章巫及崛起第三十二章王河第二十二章處置第一百四十三章各處動態第二百零八章大業十六第一百九十五章大業三第一百四十六章城隍隕落第一百四十六章城隍隕落第二百一十六章大業二十四第二百七十五章劫數十六第三百四十一章巫及崛起第二百九十六章北伐二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淮山六第一百八十六章矛盾難說第一百三十章稱候下第一百八十九章動手一第一百四十九章收拾蠢賊第二百八十六章北伐十一第七十七章入寨第五十二章不堪一擊第二十一章天下變化第一百九十六章大業四第二百零九章大業十七第一百二十七章天下大勢第一百二十一章百相道人第一百二十七章天下大勢第三百四十四章神道第三百七十六章大水之後第九十八章玉如意第二十五章解決第一百零八章靈明子傳法第八十三章修行第三百六十章稱帝二第三百四十六章發覺第三百四十章無妄之災第二百三十三章殺敵一第十九章衙門動第三百五十九章稱帝一第八十章屍變三
第二百六十八章劫數九第五十六章道主第二百五十章淮山一第二百七十四章劫數十五第二百四十八章北上七第一百三十五章回歸第一百三十六章圍攻第三百四十三章城隍第九十九章新世界第三百四十章無妄之災第一百三十六章圍攻第一百二十五章化身之變第二百九十三章北伐十八第二百二十七章大業三十五第一百三十六章圍攻第三百零一章北伐二十六第八十四章真相第四十五章軍情決斷(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九章鬼神第一百八十一章老者第六十九章投降第五十三章商議第一百二十九章稱候上第一百一十九章檔案難調第三章指點第一百零九章安排一第四十三章定南威脅第三百三十五章無奈第二百二十四章大業三十二第六十章變化第三百六十章稱帝二第五十二章不堪一擊第二百二十二章大業三十第三百六十八章天下走向第三百六十三章斬首二百零三章大業十一第九十六章又見神祠第三十七章援軍到第二百五十八章淮山九第四十章軍法二第一百五十四章客棧會話第九十九章新世界第八十七章變故第三百五十八章年後第一百零五章謀道第三百二十七章客來第一百四十三章各處動態第一百六十二章平定一第一百七十章平定九第九十七章奇遇第三百三十一章謀虜二第一百零六章路上第六十三章宋世問第二百六十章劫數一第四十四章事近第八十八章幕後之人第一百四十六章城隍隕落第三百七十章準備第三百一十六章救人第三百六十五章歸來議事第一百六十五章平定四第三百四十一章巫及崛起第三十二章王河第二十二章處置第一百四十三章各處動態第二百零八章大業十六第一百九十五章大業三第一百四十六章城隍隕落第一百四十六章城隍隕落第二百一十六章大業二十四第二百七十五章劫數十六第三百四十一章巫及崛起第二百九十六章北伐二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淮山六第一百八十六章矛盾難說第一百三十章稱候下第一百八十九章動手一第一百四十九章收拾蠢賊第二百八十六章北伐十一第七十七章入寨第五十二章不堪一擊第二十一章天下變化第一百九十六章大業四第二百零九章大業十七第一百二十七章天下大勢第一百二十一章百相道人第一百二十七章天下大勢第三百四十四章神道第三百七十六章大水之後第九十八章玉如意第二十五章解決第一百零八章靈明子傳法第八十三章修行第三百六十章稱帝二第三百四十六章發覺第三百四十章無妄之災第二百三十三章殺敵一第十九章衙門動第三百五十九章稱帝一第八十章屍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