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年後

“什麼,秦將軍大敗於楊氏,損兵折將!”滇國郡內,郡守得知於兩軍對壘的軍情,急切之下,直接將下巴的鬍鬚都扯下來了。

顧不得一陣疼痛,連忙問道:“可否請秦將軍,請大兵入駐城內,借堅城禦敵?”

“郡守大人,楊氏兵多將廣,和將軍的大軍相互糾纏,不可妄動啊!”一邊的官員勸道,“不如請君侯再派援兵,否則,戰事一旦有了波折,恐怕於國事不利啊。”

不提滇國郡一衆官員所思所想,在軍營之中,隨着大軍初戰不利之後,秦傑心中有所明悟,自己想要急切之間擊破楊氏之兵是不可能了。

尤其是交兵之後,那楊氏之兵並不像想象之中那般脆弱。

對於楊康安而言,也是如此,捨去秦傑名聲帶來的光環,雙方就關於士兵素質而言,楊氏之兵的確在成候軍之上。

那一日,經過清點之後,自己一方損失完全少於成候軍。

甚至,這段時間,楊康安已經考慮分兵攻略地方了。畢竟,成候軍主力在防禦燕兵,而這裡又是各個州縣的生力軍,若是告知他們,自己偏師攻略了地方,恐怕這支敵兵將不戰自潰。

這也是楊氏自出滇口以來,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意義重大。

更重要是,楊康安報給家主楊宗誠的信之中,便是聯繫他率兵可以攻打下方縣,威懾滇州城。

這下方縣,也是成候曾任的藩封之地,而滇州則是密及郡之後,進入西南的關鍵城池之一。

而楊宗誠得到消息之後,則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對於下安郡的圖謀更加熱切了。

尤其是下安郡附近,的確有楊氏遊騎兵晃悠之後。

而這事,也引起了蜀州大都督向秀的重視。

此人對於支援漢川郡暫時沒有興趣,但對於蜀州的完整,卻非常之重視。

已經派遣了其子,向天白引兵南下,並且掃蕩了附近的幾個藩鎮,集結重兵於離州一線雖然因着大江之水阻遏,不曾直接渡江,但兵力已經在集結之中。

後方,楊宗誠得知了大勝的消息,已經開始向大燕朝廷寫告捷文書,準備在大義名分上給自己爭取幾分,不論怎麼想的,大燕的確是大義正統。

而且,楊氏也確實很需要燕兵南下,分擔軍事壓力。

“……臣自遣兵三萬,先攻滇國郡,僞候集結重兵伐我,戰於野內,我軍大勝,斬敵數千之衆(其實沒有這麼多),今敵兵已疲,請王師擊其後,則西南可定……”楊宗誠覺得,這已經很清晰明白了吧?

“二弟,你可差遣可信之人,將文書交給唐大將軍,另外,請唐將軍儘快發兵!”楊宗誠說着,又道:“我記得成觀二年,二弟遊歷荊州,應該有幾個熟識的士子,或可一用。”

“家主,此事可行,只不過,一切大權在唐將軍手中,恐非輕易所能動也。”楊明思思索來去,只得如此說着。

家主終歸是不能對大燕抱以太多期望。

實則如何,他也清楚,成候對於楊氏來說,的確是一個龐然大物,即使在當初,還不曾反叛大燕的時候,楊氏一行人就曾見識過成候麾下精兵強將,因此,一直內心都留有後怕。

反倒是大燕朝廷,在南方很少駐軍,這也是初期成候掃蕩地方很快的原因,也就是越州都督處還留有精兵駐紮。

當時是,大燕太遠,成候太近。如今,成候被燕軍打成這個樣子,就容不得他們不多想了。

滇國郡處。

隨着之前接戰不利,秦傑便意識到了己方兵馬的不足之處,於是將兵暫退一陣,然後固守營壘,配合滇國郡內外策應。

而楊康安則引兵於滇國郡城下,重新包圍滇國郡,同時,又不得不引兵和秦傑對峙。

對於滇國郡則又是圍而不打之勢,只是兵力上難免分散,多日以來,楊康安便吃到了這分兵的苦頭。

於是,局勢又變得微妙起來。

就這樣,未過多久,楊康安迫於壓力,重新退兵,雙方又恢復到之前對峙的局面,現在是楊氏面對秦傑烏龜打法無能爲力,而秦傑沒有信心擊破楊氏精兵。

很快,雙方這一對峙就是幾個月,在這期間,雙方的後勤輜重壓力都是大增。楊氏畢竟在成候境內作戰,面對熟悉地方作戰的成候軍,自然處於不利位置,而成候軍需要將更多的輜重運輸於密及郡,而不是滇國郡這邊。

很快,時間到了成觀十四年一月。

遠在柳州的唐光健部準備重新揮師南下,前鋒軍已經攻破了地方不少縣城。

成候因於此事,立即召還秦傑北上,主持軍事。

迫於無奈,秦傑將兵馬退入滇國郡,僅率一百騎兵向密及郡而去。

而楊康安則率兵直接前往下方縣,攻佔縣城之後,亦再無動靜。

二月初,秦傑引兵三萬五千人,支援保安郡,剛到一半,即得知保安郡隨同武康郡先後投降於唐光健部。

心知密及郡外重要關隘壁壘已失,於是下令退兵,但軍中保安郡和武康郡籍兵士得知家長已經歸順於朝廷,隨即發生譁變。

隨後被秦傑率兵鎮壓,回到密及郡之後,立即向成候建議,棄守密及郡,退回成州。

“君侯,地方軍士譁變,皆欲降燕兵,如今密及郡之北已經沒有了牽制之效,臣請君侯立即退往成州,藉助本州地利或可再圖一戰!”

成候曾任知曉後,猶豫不能決,主要是經過半年準備,密及郡已經存放了大量的軍械,若是此時撤退又能帶走多少呢?

隨後,又有官吏聞知此事,立即痛罵秦傑:“臣聞保安、武康郡之兵作亂,皆在秦傑之誤也,若非其召地方之兵於此,使二郡空虛無防,燕兵怎可輕易而下?委實禍國之道也,今又放棄密及郡,致多時武備之大郡不用,若燕兵至,如何抵擋?”

成候聞知,立即決定堅守密及郡,並令秦傑不得再言南歸之事。

就此,決心於密及郡下同燕兵決一死戰。

第三百五十五章氣數消長第一百零五章謀道第一百六十五章平定四第一百一十六章鬼神第一百章殺敵第五十七章播哈那現身第三百五十八章年後第九十五章惡意襲來五第三百五十七章交兵第三百一十九章見面第一百零三章盜取香火願力第三百零十一章成敗既分,天命已定六第三百一十六章爲難第二百四十六章北上五第五十一章試探第二百二十七章大業三十五第五十四章結束第三百七十二章裁定第七十七章入寨第三百四十八章山海界第二百六十章劫數一第八十六章毒計第三百六十八章天下走向第二十一章天下變化第三百二十七章客來第十五章大盜第二百四十三章北上二第一百九十章動手二第八十二章決斷第五十三章商議第三百二十九章衆家態度第一百九十七章大業五第一百二十二章羅王君第二百五十四章淮山五第三百二十一章楓山之問第二十四章衙門生變第二百九十七章北伐二十二第二百八十二章北伐七第二百五十章淮山一第二百五十九章淮山十第一百二十八章預備第九十章捉拿第一百七十三章回師一第二百一十三章大業二十一第三章指點第九十一章惡意襲來一第四十六章荊郡變故第三百三十一章謀虜二第七十一章安撫第三百五十一章諱敗爲勝第一百六十四章平定三第三百五十三章定數第二百七十二章劫數十三第二百九十二章北伐十七第二百二十章大業二十八第一百八十三章大捷第一百零二章村子第一百七十三章回師一第二百四十二章北上一第四十五章軍情決斷(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百相道人第二百九十七章北伐二十二第二百八十八章北伐十三第一百一十二章路遇好戲第一百二十四章羅王君來歷二百零三章大業十一第七十八章屍變一第二百零六章大業十四第二百三十四章殺敵二第一百二十六章稱候事第十七章成法君第三百四十八章山海界第七十六章山民第十六章意外第一百二十章新的發現第二百九十九章北伐二十四第二百二十二章大業三十第三百四十一章巫及崛起第二百三十三章殺敵一第二百五十章淮山一第二百四十七章北上六第三百零七章成敗既分,天命已定二第一百六十八章平定七第二百七十四章劫數十五第三百零十五章晉升第二百四十六章北上五第一百八十九章動手一第二百五十五章淮山六第二百一十二章大業二十第三章指點第二百一十八章大業二十六第七十一章安撫第一百五十章除惡務盡第二百五十一章淮山二第三十一章軍中事第一百五十八章決死一第一百九十二章動手四第三十二章王河第三十九章軍法一第三百零三章北伐二十八
第三百五十五章氣數消長第一百零五章謀道第一百六十五章平定四第一百一十六章鬼神第一百章殺敵第五十七章播哈那現身第三百五十八章年後第九十五章惡意襲來五第三百五十七章交兵第三百一十九章見面第一百零三章盜取香火願力第三百零十一章成敗既分,天命已定六第三百一十六章爲難第二百四十六章北上五第五十一章試探第二百二十七章大業三十五第五十四章結束第三百七十二章裁定第七十七章入寨第三百四十八章山海界第二百六十章劫數一第八十六章毒計第三百六十八章天下走向第二十一章天下變化第三百二十七章客來第十五章大盜第二百四十三章北上二第一百九十章動手二第八十二章決斷第五十三章商議第三百二十九章衆家態度第一百九十七章大業五第一百二十二章羅王君第二百五十四章淮山五第三百二十一章楓山之問第二十四章衙門生變第二百九十七章北伐二十二第二百八十二章北伐七第二百五十章淮山一第二百五十九章淮山十第一百二十八章預備第九十章捉拿第一百七十三章回師一第二百一十三章大業二十一第三章指點第九十一章惡意襲來一第四十六章荊郡變故第三百三十一章謀虜二第七十一章安撫第三百五十一章諱敗爲勝第一百六十四章平定三第三百五十三章定數第二百七十二章劫數十三第二百九十二章北伐十七第二百二十章大業二十八第一百八十三章大捷第一百零二章村子第一百七十三章回師一第二百四十二章北上一第四十五章軍情決斷(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百相道人第二百九十七章北伐二十二第二百八十八章北伐十三第一百一十二章路遇好戲第一百二十四章羅王君來歷二百零三章大業十一第七十八章屍變一第二百零六章大業十四第二百三十四章殺敵二第一百二十六章稱候事第十七章成法君第三百四十八章山海界第七十六章山民第十六章意外第一百二十章新的發現第二百九十九章北伐二十四第二百二十二章大業三十第三百四十一章巫及崛起第二百三十三章殺敵一第二百五十章淮山一第二百四十七章北上六第三百零七章成敗既分,天命已定二第一百六十八章平定七第二百七十四章劫數十五第三百零十五章晉升第二百四十六章北上五第一百八十九章動手一第二百五十五章淮山六第二百一十二章大業二十第三章指點第二百一十八章大業二十六第七十一章安撫第一百五十章除惡務盡第二百五十一章淮山二第三十一章軍中事第一百五十八章決死一第一百九十二章動手四第三十二章王河第三十九章軍法一第三百零三章北伐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