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羅剎國犯境

從大局出發,肯定是有一部分人的利益會被損害的,但是這個決斷必須儘早做出,時間拖得越久,對於朝廷而言就越不利。

八旗八個王爺在清軍入關的時候作爲權力的核心人物也都跟隨着入了關,這些留守下來的人之中沒有地位特別高的人,這給了康熙皇帝一個機會,那就是既然牽扯的面有限,那就快刀斬亂麻,迅速而果決的將事情強制性的處理完,不給這些人組織起來反抗朝廷的機會。

十一月中旬,康熙頒佈了關於八旗土地及草場的分配條例,將這些地方都直接分給了軍隊和王公大臣,這樣一來,至少能夠得到這些人的支持。

而盛京的遼東的留守人員這個時候再想反抗卻已經遲了,他們無力對抗軍隊,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財產被搶走、瓜分,但是對朝廷,對康熙皇帝的不滿心理,卻已經悄悄的在他們的心裡埋下了種子。

清廷在分配完土地和牧場之後,下一步就是徵集戰馬,八旗以騎兵出名,但是因爲在入關之後塞北的人員減少,馬場也就少了不少,清軍的戰馬供應也就陸續的變成了蒙古草原提供的蒙古馬了。

康熙皇帝之前跟蒙古借兵八萬,其中大部分都是騎兵,蒙古因爲不產鐵,所以其騎兵都是輕騎兵,衝擊力不強,清軍是看不上眼的,在這之前,清軍之所以能夠征服蒙古,就是因爲八旗騎兵比蒙古騎兵更加優秀,裝備精良,作戰勇猛。

在江南和關內,騎兵的這種優勢不好發揮出來,不過一旦到了關外,這裡地勢開闊,十分適合騎兵作戰,因此康熙皇帝目前首要任務就是儘早的恢復自己的騎兵建制。

因爲之前的八旗精銳部隊,包括兩黃旗都在南京城一役之中被中華軍殲滅。所以他們的精銳騎兵也都死傷殆盡,所以,這個時候康熙重新組建了兩黃旗,並且將它交給了年輕的將軍費揚古。這名年輕將領雖然資歷不深,但是卻勝在作戰勇敢,頭腦靈活,再加上對自己也是忠心耿耿,所以康熙皇帝對他很是重用。

不過這個時候既然朝廷遷回了關外。那麼一直在黑龍江流域活動的羅剎人就不得不去處理一下了。

十二月的時候,一直三百多人的沙俄軍隊再一次流竄到了黑龍劍南邊的中國境內,襲擊了好幾個村莊,在遭到當地居民的奮勇抵抗之後惱羞成怒,殘忍的將這裡的居民全部屠殺殆盡,製造了一場慘案。

這個時候清廷在北方實際上並沒有十分明確的疆域分界線,但是黑龍江以南的地區確實清廷實際控制的區域,對方竟然深入到了江南的土地來大肆的屠殺自己的子民,這顯然是不把大清朝放在眼裡啊。

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康熙皇帝自然是十分的氣憤。他力主出兵擊潰這些異族的野蠻人,而朝中的大臣們則多有顧慮。

他們擔心這樣做會使得朝廷的處境進一步變得艱難起來,畢竟這個時候清軍在南方還有一個很強大的對手,如果再在北方和羅剎人結仇的話,很有可能會遭受兩面夾擊的危險。

不過康熙皇帝這個時候心裡實在是窩了一團火,清軍在關內打不過中華軍那也就罷了,畢竟中華軍的戰鬥力太強,武器裝備甩清軍好幾條街,但是這個羅剎國算是哪根蔥,雖然是金髮碧眼的洋鬼子模樣。但是也不見得是十分厲害的對手,聽情報說他們使用的武器也不過是老式的火繩槍而已,至於火炮,甚至連清軍仿製中華軍的火炮都不如。這樣的對手爲什麼要怕他們,今天他們只來了三百人,我們如果視而不見的話,他們一定會認爲我們好欺負,結果明天就會來更多的人來你家搶劫的,對於這樣的人。一定要將他們打痛,只要將他們打痛,他們就會老實了。

儘管手底下的大臣們紛紛發表反對的意見,康熙皇帝還是決定一意孤行一次,這個時候燒了鰲拜的掣肘,他終於能夠掌握國家的全部權利了,獨攬大權之下他需要一場勝利來提振自己的軍心和樹立自己的威望,而羅剎人的這支軍隊顯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考慮到從關內帶回來的軍隊很有可能不適應北方的嚴寒天氣,所以康熙皇帝從駐守盛京的軍隊之中調遣了兩千人,並且給他們提供了二十門紅衣大炮,讓他們前去追剿這支犯境的俄隊。

俄國人這個時候在黑龍江一帶流竄的很開心,這裡沒有多少軍隊,即便是各村各寨的村民都裝備有簡陋的弓箭,遇到他們會頑強的抵抗,但是這些村寨顯然抵擋不住他們帶來的火器,因此,他們並不用耗費太大的代價總能攻破這些愚蠢的中國人的村寨,燒殺搶掠,什麼都幹,一些士兵覺得天氣太冷,不願意和冷水,開水的味道太淡,不過癮,於是變態的將村子裡的村民殺死了之後喝他們的鮮血,並且烤他們人r吃。

犯下這樣的暴行,這羣人居然還能肆無忌憚的繼續一路劫掠,根本就不擔心遇到清軍的圍剿,因爲在他們看來,只有堅韌的俄國人,才能在這種冰冷的條件之下活動,那些嬌滴滴的中隊是不可能在冰天雪地大雪封山的條件之下出兵的。

不過他們沒有想到,自己已經被一支人數是自己七八倍的強大軍隊給盯上了。

十二月底,清軍在黑龍江烏魯蘇地區追上了正準備渡江的俄國人,清軍大軍之中有一支三百多人的騎兵,這個時候俄國人已經到了黑龍江江邊上,正準備從江面上的冰上趟過去,卻不料被清軍從後面追上來了,雙方立刻爆發了一場激戰,不過因爲清軍陣中有騎兵的原因,所以俄國人在野戰之中根本就佔不到什麼便宜,很快就被清軍擊潰,俄國人自知不敵,拼命的向北逃竄,企圖甩開清軍的追擊,在江面的冰上,騎兵不敢快速的奔跑,所以清軍騎兵只好放慢速度,而清軍的步兵則不依不饒的繼續追擊,等到過了河之後,清軍依然緊追不捨,俄國人每日沒夜的跑,他們一路逃竄,清軍一路緊追,直到俄國人跑到了他們早先修築的城堡雅克薩城堡裡面,這纔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清軍這個時候已經追擊了很長時間了,追上俄國人的部隊只有這三百騎兵,由於身體素質方面的原因,這個時候的清軍的步兵已經被拉下很遠了,而至於那二十門火炮,則更是遠遠的落在了後面。

不過這個時候,俄國人的三百多名士兵已經在連日來的追擊之中死傷慘重逃回雅克薩城的士兵還不足五十人,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清軍的鐵騎之下,儘管這種天氣不利於騎兵的作戰,但是騎兵的機動性在這種追擊戰之中依然是無法替代的。

第27章 新的危機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317章 論戰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38章 爆破城牆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372章 難民潮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93章 惠子入學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83章 抓獲細作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50章 金門危局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85章 海灣炮戰(中)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1章 戰敗的將軍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47章 各自突圍第231章 包圍圈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92章 興辦教育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36章 攻城困難第59章 明軍內亂第71章 引蛇出洞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17章 風雲詭譎第10章 臨危受命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176章 起航!第57章 傷兵營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120章 價格戰第63章 臺中對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161章 輸光了老婆本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38章 爆破城牆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48章 騎兵戰術第192章 議和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31章 諸軍議事第120章 價格戰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269章 呂宋軍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98章 發展戰略第82章 戰爭威脅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180章 海戰爆發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38章 爆破城牆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203章 追剿海盜
第27章 新的危機第113章 回到基隆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317章 論戰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38章 爆破城牆第271章 夜幕下的密謀第372章 難民潮第118章 狙擊大隊第93章 惠子入學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83章 抓獲細作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50章 金門危局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85章 海灣炮戰(中)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260章 定海和鎮海第1章 戰敗的將軍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47章 各自突圍第231章 包圍圈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92章 興辦教育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36章 攻城困難第59章 明軍內亂第71章 引蛇出洞第250章 人才問題第17章 風雲詭譎第10章 臨危受命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176章 起航!第57章 傷兵營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120章 價格戰第63章 臺中對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364章 小皇帝怒了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161章 輸光了老婆本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38章 爆破城牆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48章 騎兵戰術第192章 議和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31章 諸軍議事第120章 價格戰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269章 呂宋軍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98章 發展戰略第82章 戰爭威脅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180章 海戰爆發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38章 爆破城牆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182章 落日黃昏第203章 追剿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