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末路

雖然駿馬集團的總部在紐約,但如果據此判斷駿馬集團的勢力範圍僅在紐約那就錯了。

如果渡邊信一直待在紐約,那李牧想對付渡邊信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總不能派一支軍隊去把日本駐紐約領事館打下來,那就不是外交事件,而是戰爭行爲了,單單是華盛頓和紐約市政府那邊就交代不過去,格蘭特和李牧的關係再好,也不會放任李牧代表美國政府向日本宣戰。

現在這種情況最好不過,渡邊信以爲出了紐約,就是海闊憑魚耀山高任鳥飛,但這對於李牧來說,也同樣意味着可以放手而爲,最多事後把責任推給火車劫匪就是了,反正這年頭美國的火車劫匪多的是,傑西·詹姆斯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大島正義現在非常確定,火車的速度絕對沒有奔馬快,因爲在那羣騎士從窗前掠過之後,火車的速度已經慢慢降下來。

隨着一陣刺耳的剎車聲,火車終於靜止在鐵軌上,驚呼聲頓時四起,在這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兒的地方,突然停車絕不是什麼好兆頭。

美國的劫匪比較狂放,沒什麼技術含量,也沒什麼人文情懷,工作之前不會文縐縐的再來一套“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之類的東西,車還沒停穩,就有零星的槍聲傳出。

這時候開槍當然是恐嚇性質居多,錢還沒有弄到手,劫匪們不會隨便殺人。

“閣下,您快走,我會盡可能拖住這些人。”大島正義滿頭大汗,打開左輪手槍的彈倉,檢查彈倉內子彈的同時,心急火燎的對渡邊信說。

真諷刺,明知道這羣劫匪有很大可能是李牧僱傭的,甚至壓根兒就是駿馬集團的人假扮的,但大島正義現在唯一能信賴的,卻只有手中的這支左輪手槍,駿馬集團生產的蟒蛇手槍。

“走……又能走到哪裡去?”渡邊信表情苦澀,沒想到李牧會趕盡殺絕。

距離最近的車站也要超過20公里,沿途是荒郊野嶺,連個道路都沒有,鐵軌是唯一能指明方向的參照物。

渡邊信不認爲在荒郊野嶺裡,自己的兩條腿能跑過馬的四條腿,所以根本無路可逃。

但留下也是死路一條啊,爲了能離開得更體面一些,渡邊信找威廉·範德比爾特要了一輛專列,所以這輛車上除了三名火車司機之外,全部是日本駐紐約大使館的員工以及家屬,雖然這些人中有大島正義這樣的武士,但更多是處理文案工作的普通人,剩下的都是女人和孩子,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僱傭兵,他們根本毫無反抗能力。

渡邊信不認爲這些僱傭兵會網開一面,如果換成自己佔盡優勢,渡邊信也會不留一絲情面。

和渡邊信想的一樣,戰鬥確實是一面倒。

火車停穩之後,劫匪們並沒有急於登車,而是圍着火車縱馬狂奔,嘴裡吆喝着誰也聽不懂的單詞,時不時還要對天鳴槍增加一些緊張氣息。

就在乘客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騎士身上的時候,一羣彪悍的槍手突然出現在第一節車廂內。

確實是有人反抗,但零星的反抗招致的是密集的攢射,當開始有人傷亡之後,反抗就像是夏日驕陽下的冰淇淋一般迅速消融。

或許是還沒有到表現暴虐的時候,蹬車的槍手們相當剋制,當面對女人和孩子時,他們表現出了紳士一般的禮貌,只要沒有反抗,就沒有殺戮,甚至除了男人之外,沒有人遭到捆綁對待。

這種情況下就沒有人拿自己的生命來試探這些槍手的底線,當面對強者的時候,日本人骨子裡的服從和卑微起到了關鍵作用,只要有一個人按照槍手的吩咐趴在地板上,其他人就會有樣學樣。

當槍手們一直來到渡邊信乘坐的車廂時,戰鬥終於再次爆發。

此時渡邊信的車廂內已經聚集了十幾名使館工作人員,大島正義爲他們分發了武器,渡邊信勉勵衆人拼死一搏,他們都不認爲自己有幸免的可能。

順利並沒有麻痹槍手們的警惕,當第一名槍手被擊倒之後,所有人馬上警覺起來,一場混戰就此開始。

“死吧,死吧,全都給我去死吧!”大島正義躲在包廂內的一張桌子後,手持雙槍封鎖了車廂連接通道,一邊連續勾動扳機,一邊瘋狂的咒罵。

兩個女人蹲在大島正義的腳邊,幫大島正義的手槍裝子彈,有了源源不斷的子彈補給,大島正義相信,沒有人能突破他的槍口封鎖,如果堅持的時間長一點,說不定鐵路警衛隊會循聲而來。

確實,作爲一名武士,大島正義是合格的,他11歲開始學習劍道,從此開始自己的武士生涯,至今已經三十餘年,熱武器盛行之後,大島正義虛心學習,進步很快,他甚至觀摩過美國的南北戰爭和對印第安人戰爭,被譽爲是日本軍界的中堅力量。大島正義槍法準確,意志堅定,體力充沛,想要突破他的封鎖殊非易事。

不過對於一節火車車廂而言,想據險而守顯然不足爲持。

大島正義乘坐的火車雖然是專列,但並不是防彈專列,車廂只有一層薄薄的鐵皮,然後就是木條裝飾,這種程度的防禦對於子彈的侵徹力來說不值一提。

車廂內有槍手逐節車廂清掃,車廂外還有騎士在巡弋,當注意到這節車廂的火力猛烈之後,十幾名騎士縱馬來到大島正義的車廂附近,舉起手中的步槍開始齊射。

這年頭的子彈還沒有全裝藥、半裝藥之類的區別,軍用彈和民用彈的標準都一樣,火藥是能裝多少裝多少,威力大的嚇人。

散彈槍更是過分,一槍下來就有20個彈丸飛過去,十幾支散彈槍齊射,每一輪就有200多個鋼珠肆虐,齊射只進行了兩輪,車廂內就有“停火”的聲音傳出來。

確實是打不起,熱武器時代的武士就是個悲劇,一名武士從小學習武技,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臻至大成,但在步槍的齊射面前,幾十年的辛勤汗水都是泡影,再熟練的武技也抵不過一大把鋼珠糊一臉。

抱着大島正義不斷顫抖的身體,渡邊信的心也在顫抖。

或許是大島正義的身體太壯碩,佔地面積巨大,在第一輪齊射中,大島正義就被子彈正面擊中,十幾枚鋼珠將大島正義的上半身打成蜂窩煤,鮮血像噴泉一樣噴濺而出,渡邊信的兩隻手都摁不過來。

這一槍擊倒的不僅僅是大島正義的身體,還有包括渡邊信在內,所有日本人的反抗決心。

“馬上排成一隊走出來投降,否則我們就不客氣了。”窗外傳來一個嚴厲的聲音,緊跟着就有焦糊味道傳過來。

原來槍手們已經手下留情了,如果他們剛纔使用燃燒瓶,那現在車廂裡的人都會變成烤乳豬。

真是風水輪流轉,兩天前,春田公司的槍手們,在燃燒瓶的肆虐下哀嚎,今天就輪到日本人,這報應來得實在是有點兒快。

“我們……投降……”渡邊信心情苦澀,看着身邊一張張悽惶不安的臉龐,渡邊信所有的心思都煙消雲散。

所有的反抗都已經停止,車廂裡的人被一個一個帶出來,在鐵道邊跪成一排,這時槍手們才撕下溫情的面紗,看向人們的眼光格外不懷好意,特別是對那些抖做一團的女人們。

渡邊信也在發抖,把他從車廂內帶出來的槍手並不友好,連拉帶拽的手段粗暴,看渡邊信行動遲緩,甚至還在渡邊信的身上踹了兩腳。

這讓渡邊信感覺愈發不安,所以剛剛被帶下車,渡邊信就在大喊:“來個人和我談一談,我想我們需要談一談。”

身爲一名外交官,動刀動槍的廝殺,不是渡邊信擅長的,渡邊信擅長的是嘴皮子功夫,只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渡邊信有信心全身而退。

“渡邊先生,很久不見。”一個陌生的聲音傳來。

渡邊信擡起頭,在那羣騎士中間,渡邊信終於發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

配有警徽的牛仔帽,繡有春田公司標誌的鐵灰色毛呢大衣,鋥亮的馬靴,泛着幽蘭寒光的槍管,配合着一抹略帶嘲諷的笑容以及冷漠的眼神,渡邊信認識這個人,這傢伙是春田公司的經理,李牧手下的頭號打手福特·本傑明。

當看到福特·本傑明就這麼毫無掩飾的站在自己面前時,渡邊信原本還帶有一絲僥倖的心,終於沉到谷底。

如此的赤裸裸不加掩飾,這是不準備留活口的節奏,自然也就不用擔心泄露消息。

“你們,你們竟敢如此……”渡邊信指向福特·本傑明的手指在顫抖,他已經方寸大亂,不知道應該如何指責福特·本傑明。

“我們當然敢!因爲這裡是美國,這是美國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可以隨意做什麼,只要我們願意。”福特·本傑明的話說的很直白,言語間的自信噴薄而出,霸道得令人興不起反抗之心。

曾經渡邊信也幻想過,有一天他也能用這麼霸道的語氣向旁人宣示主權。

渡邊信沒想到的是,當別人將這種語氣凌加在自己身上時,這種感覺竟然會是如此的讓人難過。

“你們就不怕遭天譴嗎?”事到如今,渡邊信只能把正義和公理,寄託在虛無縹緲的神話上,指望日本政府來給自己一行人求公道,還不知道要何年何月呢。

“上帝可不會保佑你,你們這羣異教徒,這就是上帝給你們的懲罰。”必要的時候,福特·本傑明也能充神棍。

渡邊信和已經加入美國國籍的李牧不一樣,李牧可以肆無忌憚的向所有人宣稱,自己是標準的天主教信徒,渡邊信卻不能這麼做。

作爲一個日本人,渡邊信信奉的是神道教,這一點必須要強調,日本政府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官員信奉西方教會。

哪怕是和李牧那樣只是說說也不行。

其實極端教派絕不僅是小白帽,基督教極端起來也同樣是令人髮指,持續了數百年的十字軍東征就是證明。

19世紀這會兒,社會風氣已經開明多了,教廷對世俗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低,基督教正慢慢變得就像是真正的宗教,只是人們的精神寄託,如果換到中世紀那會兒,對於所有的異教徒,大概只有被活活燒死一條路可走。

“你們一定會遭報應的,麻煩你轉告李牧,他一定……”渡邊信知道,自己這次肯定是無法倖免,所以心存死志。

福特·本傑明沒給渡邊信大放厥詞的機會,眼看渡邊信情緒即將失控,福特·本傑明也不拖拖拉拉,擡手一槍正中渡邊信的眉心。

尖銳的槍聲就像是一個信號,殺戮馬上開始,有人忍不住拖着那些被嚇得癡癡呆呆的女人往車廂裡走,他們想幹什麼不問可知。

“該死的,等完了事兒,你們每人都有100美元的獎勵,現在都給我老實點兒,管住你們的下半身。”福特·本傑明縱然是心狠手辣,也無法坐視超越自己底線的事發生,雖然福特·本傑明不會迂腐到放掉這些女人和孩子,但福特·本傑明不會讓她們承受更多的屈辱。

這年頭的人命真的很廉價,在紐約僱請一名渾身發臭的愛爾蘭人只需要一百美元,這些人剛剛下船身無長物,除了他們自己的生命,他們也沒有其他東西好出售。

爲駿馬集團效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成爲一名槍手,需要赤膊上陣和人廝殺,危險當然有,但這年頭從事什麼工作沒危險呢?

更何況爲駿馬集團效力,就可以享受到駿馬集團的一切福利待遇,而且還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羣體,保證自己不受到歧視,這纔是最被人重視的。

紐約現在最受歧視的羣體是日本人,然後就是愛爾蘭人,雖然愛爾蘭人的人口衆多,但因爲教育的缺失和缺乏經濟實力,愛爾蘭人往往從事着最繁重的工作,領取着這微薄的薪水,所以很多愛爾蘭人願意爲駿馬集團效力。

至於駿馬集團老闆的膚色,真沒人在乎這個,現在是19世紀,膚色並沒有爲他們帶來任何好處,所以能填飽肚子纔是正經。

第808章 不好玩第043章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第218章 備戰第241章 優質資產第548章 不是一個等級第611章 瘋狂第074章 嫁衣第444章 頭疼第477章 主人第750章 不給不給就是不給第914章 拉上德國人坑英國人第377章 溫水青蛙第583章 甩不掉第587章 金橋銀路第067章 傲慢的哈佛第071章 結樑子第906章 以毒攻毒第703章 名片第224章 湯姆安得傑瑞第480章 核心第916章 裝死第825章 不着急第511章 琉球第301章 洪門第666章 人髒聚在第338章 排憂解難第709章 兩全第428章 覺悟第329章 蓄謀已久第860章 放手第549章 公費報銷第909章 無可奈何第127章 亡羊補牢、未爲遲也第735章 長大第494章 證據第486章 不手軟第863章 窮第534章 站隊第206章 幸運第815章 原則性問題第396章 責無旁貸第009章 汝之砒霜第620章 戰爭販子第745章 牛刀小試第261章 巴哈馬第459章 猶太人第552章 預約第254章 俘虜第320章 順我者昌第291章 大課題第906章 以毒攻毒第109章 收穫第053章 魯班也抓瞎第704章 雙關第657章 送上門第186章 空手套白狼第110章 工期第011章 拔槍術第348章 時間差第581章 菊花愛好者第411章 克虜伯來人第458章 不好使第590章 投其所好第477章 主人第347章 入手第108章 正是時候第697章 正主第312章 親信第440章 加稅第919章 慣性第609章 勇氣第835章 打雞血第100章 混亂第400章 奇兵第049章 尖叫第340章 神父也能結婚第352章 前景可期第133章 平安夜第746章 水電站第862章 刷聲望第245章 十條街第378章 贏了第267章 永樂大典第055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756章 紐瓦克第658章 粗魯第862章 刷聲望第747章 洗洗睡吧第062章 誰比誰橫第374章 開拍第642章 湊合第188章 新武器第606章 後悔藥第401章 不差錢第255章 敷衍第409章 香火情第230章 耿直牧第769章 托拉斯的尊嚴不容挑釁第107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354章 可持續發展
第808章 不好玩第043章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第218章 備戰第241章 優質資產第548章 不是一個等級第611章 瘋狂第074章 嫁衣第444章 頭疼第477章 主人第750章 不給不給就是不給第914章 拉上德國人坑英國人第377章 溫水青蛙第583章 甩不掉第587章 金橋銀路第067章 傲慢的哈佛第071章 結樑子第906章 以毒攻毒第703章 名片第224章 湯姆安得傑瑞第480章 核心第916章 裝死第825章 不着急第511章 琉球第301章 洪門第666章 人髒聚在第338章 排憂解難第709章 兩全第428章 覺悟第329章 蓄謀已久第860章 放手第549章 公費報銷第909章 無可奈何第127章 亡羊補牢、未爲遲也第735章 長大第494章 證據第486章 不手軟第863章 窮第534章 站隊第206章 幸運第815章 原則性問題第396章 責無旁貸第009章 汝之砒霜第620章 戰爭販子第745章 牛刀小試第261章 巴哈馬第459章 猶太人第552章 預約第254章 俘虜第320章 順我者昌第291章 大課題第906章 以毒攻毒第109章 收穫第053章 魯班也抓瞎第704章 雙關第657章 送上門第186章 空手套白狼第110章 工期第011章 拔槍術第348章 時間差第581章 菊花愛好者第411章 克虜伯來人第458章 不好使第590章 投其所好第477章 主人第347章 入手第108章 正是時候第697章 正主第312章 親信第440章 加稅第919章 慣性第609章 勇氣第835章 打雞血第100章 混亂第400章 奇兵第049章 尖叫第340章 神父也能結婚第352章 前景可期第133章 平安夜第746章 水電站第862章 刷聲望第245章 十條街第378章 贏了第267章 永樂大典第055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756章 紐瓦克第658章 粗魯第862章 刷聲望第747章 洗洗睡吧第062章 誰比誰橫第374章 開拍第642章 湊合第188章 新武器第606章 後悔藥第401章 不差錢第255章 敷衍第409章 香火情第230章 耿直牧第769章 托拉斯的尊嚴不容挑釁第107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354章 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