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場合,皮特對趙無極的讚賞是非常節制的,事實上,除了讚揚趙無極這個小公務員外,皮特對陪同他們一行的華夏官員都表示了恰如其份的讚賞,讚賞他們爲這次考察成功付出的心血。
這種讚賞,其實僅僅是一種禮貌,如果某人要當真,那就成了笑話。因爲,米國人再厲害再了不起也僅僅是客人,譬如客人讚賞你們家的孩子真是乖得不得了,是天下第一乖,難道主人真的就以爲自己的孩子是真的是天下第一乖了?
所以,惟有省外事辦主任莫凱在皮特一行考察結束後,在向省委省政府作的專題彙報中,對趙無極立下了“首功”的讚譽那纔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專題彙報”那是既有完整的文字報告資料,又要專門對文字報告中的內容進行口頭說明。也就是說,莫凱對趙無極“首功”的肯定,並不是他個人隨便說說,而是以省外事辦文件的形式出現的。
這種專題彙報會,在華夏的政治生活中是極爲正規的。
此次國駐平原領事館前往盧江考察,說它的結果是皆大歡喜,一點也沒說錯。
從西川省的角度看,加深了米國政府和人民對西川省情的瞭解,樹立了西川對外開放的形象,領事館考察某個縣或某種經濟文化現象,在某種意義上也開創了華夏先河。在打開國門的時代,如何與外國人相處,此舉,對於其他地區具有一定借鑑意義。
從梓州和盧江的角度看,他們完成了一次極富意義的外事接待活動,對於市、縣一級政府來說,同樣是具有開創性的工作;此外,梓州和盧江在年度的對外工作和外貿工作中,必定會濃墨重彩地寫上一筆,一共66萬米金的外匯額度。算在梓州的賬上。能讓梓州的外貿工作、引進外資工作上一個臺階,而算在盧江縣頭上,更是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一躍而成爲外貿工作或引資工作先進縣。
從米國人的角度看,他們達到了深入華夏民間,瞭解華夏農民生活與文化的目的,加深了與西川省的友誼。這對米國在華夏的商貿活動擁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傳統文化協會在華夏落實了第一個援助項目,這對米國這一工作的推進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實,在這次活動中,被省外事辦稱爲立下“首功”的趙無極,其收穫卻不見得有傳說的那麼好。只能說,趙無極通過此次活動讓從省到市、縣都見識到了他的才華與能力。至於這些看法能給他帶來什麼,現在根本看不出來。
有大領導關注是好事,但也是壞事。如果你幹得好,領導會提拔你,讓你的升官速度加快;如果一旦出錯,也容易被大領導知道,從而也極易被打入冷宮。當然,如果與大領導成了朋友或有利益關係。那自然另當別論。
皮特一行離開盧江是星期五上午。縣委決定這次參與接待皮特一行的幹部職工都休息兩天,下週一才正式上班。
趙無極聽到縣委辦的這個通知。自然非常高興。他正好利用這難得的休息時間與李馨欣纏綿一番,同時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趙無極現在的情況比較尷尬,那就是到了鳳山只有坐在辦公室,整天無所事事,雖然鄉黨政政府也有日常工作要做,但趙無極的鄉企辦就是一個閒得蛋疼的衙門。鳳山有四個鄉鎮企業即農機修理廠、中藥材加工廠、鄉榨油廠、鳳山酒廠,但這些企業都是費仁強的人在把持着,原來由鄉企辦主任徐庭放名義管轄,現在也變更到了副主任汪怡生的手下,如果徐庭放要伸手,還有越極的嫌疑,更不要說趙無極了。
到鳳山的幾個月,除了鄉上安排他做的事外,他也聽說過一些有關這四個鄉鎮企業的情況。家機修理廠,主要修理粉碎機、磨面機、手扶拖拉機以及抽水機什麼的,鳳山的農機本來就少,業務量自然就更少,這個工廠,也是當年拍腦袋的產物,買回一兩臺小機械,再買一些煩惱於扳手、鉗子等手工工具,就開張了,而鄉政府的財政卻從此要養12個人。
按趙無極的理解,這個工廠可以存在,但最好不用公家養人,把其資產出售或承包給私人,有人守鋪面有人下鄉修理機器就行了,這樣,靠他們自己努力,養活2-3人問題並不大,而鄉政府也從此不再承擔那12人的工資福利什麼的,一年至少要節約近萬元的財政開支。
鳳山的中草藥資源十分豐富,因此中藥村加工廠的效益應該相當好,但是,中藥材加工廠的廠長程繼先是費仁強的表弟,其人就兩個優點,一是緊貼費仁強,與費仁強共同分贓;二是每到收購中藥材的季節,就拿着鄉黨委政府的文件下鄉,對農民手上的中藥材強行“壓價”收購,其賺來的錢,除了程繼先等人私用外,勉強夠發7個職工的工資。
中藥材加工,趙無極是很有想法的。一來他的系統中本就有傳統醫學,他完全可以爲之提供一些生產配方,要知道,在後世的中成藥可是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當然,趙無極想要提供這個配方得先學習傳統醫學;二是,趙無極此前在《鳳山工業發展可行性報告》中設計了一個“精品滷料廠”,所謂“滷料”就是八角、三奈這類中藥香料,隨便到一箇中藥鋪,都可以配其一付標準的“滷料”,按比例下料就可做出美味的滷味來。因此,只要中藥材廠把“滷料”這塊業務做起來,中藥材廠就算活了。
但是,趙無極這份報告交給鄉黨委政府後,費仁強也好,程繼先也好,並未從中嗅到什麼商機,到今也不見其有什麼行動。當然,如果沒有趙無極的積極配合,他們搞出來的滷料,也僅僅是普通的滷料,遠沒有趙無極自己配製的高級。
鄉榨油廠的業務就是爲老鄉榨榨菜籽油、花生油等,而且幾乎是全手工、重體力勞動。效益到是比較好。但也僅僅是支付13個人的工資。趙無極重生而來,自然知道在後世,這種小作坊式的榨油廠將被大食品公司的油品所取代,在風山搞什麼企業,也不會搞類似於榨油廠這種企業。
如果趙無極真要在鳳山搞一個企業,搞一個大企業,那麼。這個企業一定是酒廠。趙無極知道,從現在開始,到後世的21世紀,華夏的白酒行業將持續興旺二三十年時間,即便後來狠剎奢侈之風,高檔白酒銷量銳減。但中檔白酒依然十分暢銷。
隨着對系統的瞭解,趙無極也明白了,但凡高科技或特別專業的技術,譬如冶金技術,趙無極必須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才能從系統中兌換,而像釀酒這類技術,更多的屬於傳統工藝。甚至叫秘方。這類東西,不需要學習就可兌換。當然,趙無極得自己想個好的藉口,即便學習釀酒技術,也不太複雜,譬如要用到的化學知識,有高中水平也足夠了。
另外,釀酒業還有個特點,那就是必須依賴於獨特的自然環境,譬如西川南部和南闐省北部兩省交界處的山川河流,遠離繁華都市,可就是出好酒。就是梓州,在後世也有暢銷華夏的名酒問世。
這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有人說東海市出產一種名酒,特別好喝,別人肯定不信,那麼繁華的都市,生產工業酒精有可能,出產美女也有可能,但出產美酒嘛……
趙無極的想法非常美好,可惜的是,趙無極現在手上無權。不要說改建這些企業,就是走進去逛一圈,也會被別人防賊似的防着,那可是費仁強的錢袋子,有些人的命根子,豈容別人染指!
星期六下午,趙無極閒着無事,便來到了黃大山的精品屋。目的當然是瞭解竹編與木雕產品的走勢,銷售的結果與趙無極的估計差不多,這些工藝品確實有人購買,但走貨量卻比較少,如果鳳山的兩個合作社開足馬力生產,黃大山只能銷售其中的五分之一最多四分之一,而如果不能進行“飽和生產”,那麼趙無極想以合作社的方式讓村民脫貧就成了一句空話。
在木雕與竹編二者之間,相對而言竹編的走勢還要好一些,譬如果籃這種工藝品,既可以做擺件又可以裝水果,那些生活水平不錯或比較講究的家庭,買一個回去裝水果顯得很上檔次。
在竹編與木雕的生產速度上,竹編的工藝還要複雜一些,而木雕只要工具趁手,半天時間就可以雕刻一個。但在合作社的規模上,木雕社有77戶人家,而竹編社則只有27戶。竹編生產程序複雜耗時多入社村民少銷量相對較大,木雕生產相對簡單耗時少入社村民多銷量相對較小,這樣一比較起來,竹編合作社的生存幾乎沒有問題,但木雕社的問題卻大了。
至於“龍王潭山珍合作社”,趙無極在給了他們明確的指示之後,還沒得到什麼消息,也許,他們已經找到銷路了吧。
其實,鳳山的木耳、菌子、乾果之類的山珍,此前的銷路也是不錯的,只是農民散家散戶銷售,數量不多,賣的價格有些虧,趙無極支持這個合作社,前期是讓他們試水銷售,學會在市場中游泳,等他們打開銷路之後,趙無極將傳授他們系統的菌類種植技術,在趙無極的想像中,龍王潭村後山的十數萬畝山林,只要能開發出1萬畝菌類種植基地,那就將把龍王潭村帶入所謂的“小康”。
在普通人的眼中,木耳這類山珍,吃過的多是兩類,一類是野生木耳,朵小肉嫩味好,價格高昂;另一類是人栽培木耳,朵大皮粗味淡,價格低廉;其實,介於這兩種木耳之間,還有一種木耳也是人工栽培的,但在外形味道方面,與野生木耳差別不大,價格也僅次於野生木耳,是人工木耳的1.5倍以上,普通人很難認出二者的區別,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
其原因就在於這種人工栽培的木耳,也是在原始森林裡露天野外栽培的,與野生木耳的成長環境完全一樣,不同的只是人工施以了菌種並加強了管理;而那種很便宜的人工栽培木耳,多是在平原大田裡用大棚和化肥、營養素等生產出來的,那質量營養味道,自然差了幾個檔次,一般小飯館裡炒出的木耳肉片,用的就是這種人工木耳。
而龍王潭村,正是這種半野生半人工木耳成長的絕佳之地。
想到這兒,趙無極再次感嘆自己的“無權”!作爲重生者,在發展經濟一套上確實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爲他們的眼光很自然地就盯在了未來,因爲他們非常清楚某種產業或某種現象,在後世是個什麼樣子。
趙無極此時就像赤壁之戰時的吳國大軍,什麼都準備好了,只待東風一起,就萬船齊發,火燒赤壁,只是,這東風在哪裡呢?(。)
ps:??昨天被起點提升爲高v,突然有一張月票,自然投給自己了哈……3750字大章,讓童鞋們讀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