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姑蘇臺、科舉制

到了吳國朝會,等所有大夫稟報完畢後,伯嚭出列稟奏道:“臣,有事要稟奏!昔日先君破楚國,班師回朝後修闔閭以彰吳國國威!現主上破齊軍,抑應當修築高臺以顯國威!現姑蘇臺年久失修,臣建議重修姑蘇臺!”

伯嚭這頭話音剛落,伍子胥就憤怒的反對道:“姑蘇臺年久失修是因爲先君不尚奢侈。現在齊國雖敗,不過小敗。楚國在側,漢國於吳國背後虎視眈眈,怎麼是享樂的時候呢?而且重修姑蘇臺所耗甚大,恐怕會引起吳國國人的憤怒啊!”

伯嚭反駁道:“如何所耗甚大呢?姑蘇臺本來就有地基所在,現在重修姑蘇臺也不過是修葺一下罷了!再說,現在吳王宮已經有數百年時間了,大王換一個地方居住,也好將吳王宮重修修葺一番。就算不是!我吳國成爲霸主後,其他國家來朝見,見到吳王宮如此,豈是不會私下嘲諷?日後如何服衆啊!”

伍子胥聞言,反駁道:“如何服衆?現在霸業未成,卻想着過奢侈的生活,別說服衆了,日後如何成就霸業都是問題呢!”

夫差聞言,眉頭緊鎖,語氣不善的說道:“難道寡人享受一些樂趣都不可以嗎?”

衆大夫聞言,不由心頭一凜,吳國可不比其他國家,他實行的雖然是分封制,但國君卻掌握國家絕大部分的權力。夫差這樣說,其實已經是在告訴衆人,他下定了決心。

大夫王孫雒出列和稀泥道:“相國此言有些過了,不過是一座高臺罷了!更別說不是修建,而是修葺一下罷了!不過大王,相國也是爲了吳國着想。而且臣看吳王宮也的確是有些破舊了,重修一下姑蘇臺也是應該的。”

其他大夫也出列和稀泥,伍子胥見已經沒有辦法改變,唯有退回原來的位置,心中忍不住暗暗嘆了一口氣。

夫差便吩咐道:“太宰出列!”

“臣在!”伯嚭立刻眉開眼笑的應道。

夫差吩咐道:“重修姑蘇臺的事情就由你來做了,一切所需從倉廩中撥錢。”

伯嚭低頭應道:“諾!”

在伯嚭接替這個工程沒有多長時間,楊子璐立刻派人出使吳國,這次不是文種也不是子貢了,而是柘稽。

夫差不知道楊子璐來找自己是什麼事情,但還是接見了柘稽。夫差問道:“柘稽,你來找寡人有什麼事情啊?”

柘稽畢恭畢敬的說道:“回大王的話,我家主上聽聞大王擊敗了暴齊,便派外臣來祝賀大王。但漢國國小民寡,沒有什麼特產,唯有山中有大木不少,主上特意爲大王進貢巨木百根,其中有一對巨木最爲珍貴。粗爲二十圍,高四十丈!”

(注:圍是長度,爲手掌張開,大拇指到中指之間的距離爲一圍。)

夫差大喜道:“但有如此巨木?”

柘稽一臉肅然的說道:“此事千真萬確,外臣和我家主上怎麼敢欺騙大王呢?”

一邊早就坐着的伯嚭立刻趁機說道:“這真是好了,臣還琢磨從吳國那裡砍伐大木,如此一來姑蘇臺的橫樑大柱就有着落了。只不過如此多巨木,恐怕姑蘇臺用不完。特別是剛纔大夫所言的一對巨木,如果要用上,定然是用在修建大殿上。姑蘇臺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高臺,不可能用上他,實在是浪費。大王臣看莫不如將這兩根巨木贈送給晉國吧,大概也就唯有晉國這樣的霸主纔可以用得上!”

夫差聞言不滿的說道:“吳國雖然不是霸主,但比之霸主又差多少呢!這些巨木,尤其是那一對巨木不必送人,都用於姑蘇臺的重建是!”

伯嚭一臉爲難的說道:“只是如此一來,恐怕姑蘇臺所需的花費太大了,相國又會有怨言!”

“哼!這吳國是寡人的吳國,不是那老匹……老相國的吳國!”夫差憤怒之下,幾乎將老匹夫三個字說出來,慌忙臨時改口,換用上老相國。不過在座的人,又豈是尋常人呢?雖然伯嚭和柘稽兩人臉色不改,但他們心中早就明悟了。

不過兩人都沒有說什麼,反而因爲自己的計謀得逞而高興,特別是伯嚭。伯嚭高興是可以從姑蘇臺上撈錢不說,還能夠從楊子璐那裡得到賄賂,這簡直就是左右逢源。

且說伍子胥,在三天後的朝會上聽到伯嚭要擴建姑蘇臺的話,立刻憤怒的不依不饒道:“現在吳國的糧價已經高到二十錢一斗了!現在大王不但不用這些錢糧去平息糧價,還準備修建高臺。難道等着在姑蘇臺中亡國嗎?”

夫差聞言勃然大怒,咆哮道:“有寡人在,難道吳國就會亡國嗎?”

夫差話音剛落,便拂袖而去。不過這筆用於修築姑蘇臺的錢糧還是撥了下來,吳國的司廩大夫可不是伍子胥。而吳國的伍子胥,也只要一個人而已。伍子胥見狀更加心慌意亂。

和吳國不同的是漢國,雖然才一年不到的時間,但楊子璐輕勞役薄賦稅,漢國民間一片喜氣洋洋。國人富裕了,也開始購買多些東西,漢國的商業更加繁榮。但楊子璐並沒有因此而導致收支不平衡。

這固然有楊子璐現在養兵不過三千的緣故,但最主要的緣故卻是楊子璐從吳國掠奪財富,在中原諸侯國大肆販賣草紙、黃糖、食鹽的緣故。

特別是吳國,楊子璐在吳國購買的十五萬石糧食,當時不過是用了約莫一百三十萬錢。但現在楊子璐每賣出一石糧食,就可以獲得約莫十錢的利潤。換言之這十五萬石將會帶給楊子璐一百五十萬石的純利潤,而且這些糧食還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如果不是伍子胥壓着,這糧價恐怕會升得更加高呢!

在人才制度上,楊子璐在新的一年,開創(可以理解爲倒黴)了劃時代的制度——科舉制。雖然科舉制有很多不是,在顯得更被人冠上封建、茶毒、囚困思想等惡劣的名詞。但楊子璐對於科舉制也是深思熟慮的,他知道任何改革,步子邁開得太大,會得不償失。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王莽、隋煬帝這幾位哥們,他們當初改革的想法是好的,但因爲步子邁開得太大,最終變得虎頭蛇尾,更是導致天怒人怨,自己死了不說,他們還要承擔了千古罵名。

而楊子璐不用封邑制,這就已經讓不少越國和其他諸侯國來投靠的人才爲此不滿,全靠楊子璐的威望,加上高俸祿和蔭補制度,纔沒有導致人才流失。而現在楊子璐要打破世家壟斷大部分官吏任命,顯然哪怕是文種、孔子這些人,也不會願意。

他們都有他們的利益,楊子璐不得不顧及一下他們。爲此楊子璐就算是科舉,楊子璐雖然設置了三級,但實際上也就是兩級。最低一級名爲童生,但並沒有縣試什麼的,只要在漢國任何一所學舍中畢業,也就是經過兩個學期(一學期一年)學習,得到畢業證後,就可以得到童生的名義參加科舉。

而如果不漢國人,不想浪費時間在學舍裡面學習兩年時間,又想參加科舉。可以由任何一名大夫推薦,經過了考試都可以成爲童生,獲得考試資格,這一類途徑是爲了那些外國來的士子準備的。

第二級就算是真正的級別了,楊子璐直接“盜”名,爲鄉試。縣師到各縣中參加,每一個縣視人數多寡,選取二到六名士子,稱之爲舉人。舉人再參加最高級的考試,會試。

但因爲楊子璐怕太過觸犯現在大夫的神經,會試和鄉試不僅僅是每三年選舉一次,會試每次考試不過選取三人。

畢竟這個時代還是以類似世襲爲主的,很少有寒門出身的人爲大官。比如楚國,歷代令尹、大司馬、大司寇這樣的高官基本都由王族擔任。而其他官職也是由幾個大世家所掌握。

而齊國的大夫以上的官職超過九成掌握在田、國、高、鮑、晏、五氏和公室(國君的家族)手中。而剩下這一成別看起來還算客觀,但這一成裡面基本都是由上述的五氏的旁系掌握的。

晉國則不用說了,直接爲四卿所掌握大權,最後還搞出一個三家分晉的局面出來,其權力之大就不用說了。魯國這個號稱禮儀大邦、周禮發源地的國家,其官職也大部分爲三桓這三個家族所掌控。而弱小的國家都仿效強大的國家,這是天然的事情。

這些霸主、準霸主國都如此了,可想而知其他諸侯國是怎麼樣的了,甚至可能更加混亂。楊子璐麾下的大夫對於楊子璐這個制度,又豈是可能會沒有牴觸之情呢?

也就是楊子璐的漢國一切都剛剛建立,這些擁有“封建”思想的大夫一來不多,而來剛剛加入漢國,處於謹小慎微的階段。楊子璐的科舉這才得以推動起來,如果換在齊國、晉國、楚國這些大國那裡。什麼情況就不用說了,看看當初戰國七雄主持變法的人下場就知道了。主持秦國變法的商鞅被車裂,主持楚國變法的吳起被亂箭射死等等不一而足。

PS:今天有點卡文,情節也有點沉悶請大家諒解。字數也就三千字,悲催啊!木木現在負債達到一萬六千字。

明天得爆發纔可以!求月票支持啊!另外木木在這裡感謝書友劉軒浩投下一張月票。爲此木木決定明天爲了這一張月票,無論如何也要在保底字數上多增加一千字來到報答這位書友!

第207章 曬鹽田,議姑蔑第239章 弭兵之盟第298章 齊國內亂第28章 西施第411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1章 酋長爭奪戰(下)第284章 攻楚五利第195章 韓甲丁第312章 楚漢相爭(5)第285章 白公勝第368章 齊亂(中)第272章 陷姑蘇(4)第109章 製成草紙第215章 證人第224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2)第67章 出鞘第242章 整頓內政第105章 拐賣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158章 改良箭鏃第81章 戰(下)第230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8)第369章 齊亂(下)第11章 小狐第448章 楊子璐的心結第199章 內聖外王第147章 趁你病,要你命(4)第16章 弩第212章 謹慎不如楊子璐計第187章 車老頭的算計第460章 撫百濮第58章 產裡族與海鹽部第110章 煤炭不能鍊鐵?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96章 結盟第61章 越發深陷其中第442章 滅齊(下)第22章 孫子徒弟?第29章 對決范蠡第10章 救人第217章 坑你沒話說第401章 楚軍撤兵,亂象起第159章 勾踐的怒火第438章 滅晉(上)第201章 立足第10章 救人第314章 楚漢相爭(7)第27章 伐吳九術(下)第432章第303章 蔡國斬使第236章 以退爲進第223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1)第264章 齊國求和第59章 九夔部的逆襲第81章 戰(下)第211章 憤怒的勾踐只能選擇忍第54章 狗骨頭般的城池第73章 鐵第431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184章 戰東安部第228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6)第375章 孫子的下落第56章 勸誘第123章 始戰(下)第108章 具裝甲騎第250章 子貢使三國第65章 進退維谷的聯軍第66章 天神保佑第365章 三個木盒(下)第462章 獵物變獵人(上)第132章 鬼面軍之攻殺(下)第321章 戰後第389章 難題第290章 烽煙起第108章 具裝甲騎第347章 東楚隱患第155章 沒有藉口,製造藉口第236章 以退爲進第140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下)第417章 入城第462章 獵物變獵人(上)第167章 第一次漢越之戰(4)第305章 夜下蔡國(下)第167章 第一次漢越之戰(4)第289章 波動第322章 戰爭的延續——外交第277章 子貢使夫差第284章 攻楚五利第150章 越王宮內的議事第392章 晉國亂象起第40章 酋長爭奪戰(上)第243章 正統第239章 弭兵之盟第40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70章 奴隸、緩和矛盾第68章 產裡孟之死第259章 後院不穩第94章 句無城之行(中)第82章 蓮姬第397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上)
第207章 曬鹽田,議姑蔑第239章 弭兵之盟第298章 齊國內亂第28章 西施第411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1章 酋長爭奪戰(下)第284章 攻楚五利第195章 韓甲丁第312章 楚漢相爭(5)第285章 白公勝第368章 齊亂(中)第272章 陷姑蘇(4)第109章 製成草紙第215章 證人第224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2)第67章 出鞘第242章 整頓內政第105章 拐賣第398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下)第158章 改良箭鏃第81章 戰(下)第230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8)第369章 齊亂(下)第11章 小狐第448章 楊子璐的心結第199章 內聖外王第147章 趁你病,要你命(4)第16章 弩第212章 謹慎不如楊子璐計第187章 車老頭的算計第460章 撫百濮第58章 產裡族與海鹽部第110章 煤炭不能鍊鐵?第183章 無可匹敵第96章 結盟第61章 越發深陷其中第442章 滅齊(下)第22章 孫子徒弟?第29章 對決范蠡第10章 救人第217章 坑你沒話說第401章 楚軍撤兵,亂象起第159章 勾踐的怒火第438章 滅晉(上)第201章 立足第10章 救人第314章 楚漢相爭(7)第27章 伐吳九術(下)第432章第303章 蔡國斬使第236章 以退爲進第223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1)第264章 齊國求和第59章 九夔部的逆襲第81章 戰(下)第211章 憤怒的勾踐只能選擇忍第54章 狗骨頭般的城池第73章 鐵第431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184章 戰東安部第228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6)第375章 孫子的下落第56章 勸誘第123章 始戰(下)第108章 具裝甲騎第250章 子貢使三國第65章 進退維谷的聯軍第66章 天神保佑第365章 三個木盒(下)第462章 獵物變獵人(上)第132章 鬼面軍之攻殺(下)第321章 戰後第389章 難題第290章 烽煙起第108章 具裝甲騎第347章 東楚隱患第155章 沒有藉口,製造藉口第236章 以退爲進第140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下)第417章 入城第462章 獵物變獵人(上)第167章 第一次漢越之戰(4)第305章 夜下蔡國(下)第167章 第一次漢越之戰(4)第289章 波動第322章 戰爭的延續——外交第277章 子貢使夫差第284章 攻楚五利第150章 越王宮內的議事第392章 晉國亂象起第40章 酋長爭奪戰(上)第243章 正統第239章 弭兵之盟第40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70章 奴隸、緩和矛盾第68章 產裡孟之死第259章 後院不穩第94章 句無城之行(中)第82章 蓮姬第397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