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重開經筵

今日,九月二十二,可謂是熱鬧的很,自從上早朝之日起,就是如此了。

前幾日,內閣首輔張居正上奏疏奏請重開經筵,爲皇帝講經。這件事情很快就被通過了。不僅僅是李太后同意,就連年幼的朱翊鈞也很是喜歡。第二日的早朝,這件事情就被公佈了出來。

同樣,大臣們也很是高興。畢竟經筵這一朝廷盛典如今終於重開了。上一次經筵之時,還要追溯到正德年間去了,所以在場的這些大臣們,根本就沒有一人親眼見過那場面。不論史書中記載的再過壯麗,沒有親眼見過的事情,自然是不可喻言的。大臣們自然是都想要看一看。

而且,經筵一開,對於在場的這些大臣來說,也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大明朝重文輕武,朝中更是以文人出身的大臣居多,甚至於就連很多將領,當年也是讀書人出身,入了仕途之後纔是棄文從武的。這種情況,歷朝歷代當中,大明朝是最多的了。

所謂“文人相輕,武人相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關於“武”的解釋就比較簡單了。論武的話,不管你是單打獨鬥,還是兩軍對壘,總得會分個高下出來。而且所謂不打不相識,即便是做爲敵人在戰場上見面,爭鬥之後,雙方相互重視是很普遍的情況。

而文人就不同了,特別是這些做大臣的文人。文人之間,以文章才學,或者口舌來相互博弈,是很常見的事情。然而,即便是再過有才氣的文人,其所寫的文章、所說的話,也並非毫無瑕疵,完美無缺。而再過蹩腳的文人,其作品也就未必是一無是處,毫無亮點。所以文人之間,想要相互分個高下出來,那是相當困難的。而且,文人相鬥,最多的情況就是各執一詞,誰都不服誰,最後總是會鬧個不歡而散了。

所以說,文人可謂是天下最難纏的人了。古話常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俠者犯禁,所用的乃是武力。可是說到底,武力也是最容易被擊破的,而且武力所造成的傷害實在是有限。

而文人,卻是以文亂法。亂了法度,後患無窮。

話題說遠了,總之一句話,就是朝廷上的大臣們,對於文才,那是誰也不服誰的。如今重開經筵,正好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雖然說,經筵之上,主講官只有一人,而這人就正是張居正。並且,如今的張居正,權勢滔天,即便是其他的文人在心中或許會有人不服,但是面上是不會表達出來的。

可是主講官只有一人,但是這並不意味這其他的人只能旁聽,不能開口。經筵所爲的是爲皇帝傳授治國之道,自然也是要廣開言路,集百家之長方纔能成大成者。

這,就是這些大臣們高興的原因了。

經筵重開,一切全都按照以往的規矩來進行。場所和規矩,甚至是日期,全都沒有改變過。

今天是九月二十二,而且今天就是經筵重開的第一日。

講所在文華殿。這可算是本朝的第一次開筵講經,所以諸項事宜是準備的充分非常,尤爲看重。

上午快至巳時之時,有資格來此的大臣們已經是身着朝服,分兩列,按照品級站在文華殿外的丹陛兩旁,等候朱翊鈞的到來了。

爲首的,自然就是張居正了。而張凡,做爲太傅,自然也是位列前拍。

說起來,站在這丹陛兩旁的大臣們心中還是有些忐忑的。他們倒不是忐忑別的東西,隨意拉出一個讓他說話,他都是能夠侃侃而談的。他們擔心的原因是,大明朝的經筵,曾經有過一段黑暗史。

大明初期的帝王,大都勤政好學,對於經筵也是無比重視。但是明代中葉之後,帝王大都不好學,甚至有的皇帝喜歡**講官。當年的景泰元年,明代宗朱祁鈺登基之後,詔開經筵。這位繼承了其哥哥皇位的皇帝,每次臨講進入大殿之中後,都要命令輒命宮中內官,在地上灑下金錢,然後讓講官撿取,還美其名曰爲恩典。這對於文人來說,可算是天大的侮辱了。

不過衆人如今心中也只不過是有些忐忑而已。畢竟朱翊鈞還是個十歲的孩童,怎麼會做出那等事情來。更何況,敢那麼不顧祖宗禮教而那麼做的,也就只有朱祁鈺一個人而已。畢竟他哥哥朱祁鎮因爲土木堡之變而被瓦刺抓走,因爲沒有得到皇位而鬱悶的朱祁鈺總算是有了一次可以發泄一番,過過癮的機會,他自然是不會放過了。

少時,聖駕來到。朱翊鈞身穿皇袍,在二十位錦衣衛大漢將軍的護衛下,向文華殿行來。由於經筵之事,太過文質彬彬,做爲皇帝貼身宮廷護衛的這些大漢將軍們,也是脫下了甲冑,換上了袍服。不過其爲護衛,自然是要攜帶武器的,只是去下了刀劍,換成了金瓜這一類能夠充當儀仗的兵仗。

皇帝行來,登上階梯之後,立於丹陛兩旁的大臣們立時五拜三叩行禮。

之後,朱翊鈞進殿坐在主位上,傳召百官進入。只不過此時,朱翊鈞的身邊是多了一個人的身影,正是馮寶。看來他也是想要來這裡湊湊熱鬧。

朱翊鈞入座之後,立時,就有鴻臚寺的官員將一張書案擺在朱翊鈞面前,上面放着此次講經所要說的書本。還有一張書案擺在不遠處,是給講官所用的。

官員們在書案兩旁站定,就如同其他儀式一樣,兩旁的官員們所佔的是要與對面相對稱的,不可有一絲偏差。

贊禮官呼喝一聲,這經筵就算是開始了。

從大臣中走出兩位身穿紅袍的大臣,正是張居正和高儀二人。這兩人就是這一次經筵的主講了。還有兩位身穿藍袍的展書官出列。

由展書官爲皇帝和講官打開書本,講官便開始講授。

兩位講官,一個負責講讀書本,另外一個所講的則是如何學以致用了。

今日所講的乃是《中庸》中的九經。首先上來講經的正是高儀。

這裡倒是要提到一點。所謂的《中庸》九經,就是用來治國的九項幾本工作了。其原文爲:“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羣成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換成白話,就是要爲君之人,必當修身養性、尊重賢者、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臣民、愛民如子、勤勉各種工匠、優待遠方來客、安撫各方諸侯。這是中庸之道治理國家的根本。

高儀說的很正式、很全面、很莊重、也很淺白。這些對於朱翊鈞來說,並不困難,畢竟以前張凡爲其授課之時,這四書五經乃是標準的教材,不可能不教授的。而且,在朱翊鈞看來,高儀雖然說得很淺顯易懂,但是相比起張凡來,就顯得有些乏味了,並不能夠讓他提起興趣。不過此時畢竟是經筵大點,太過莊重,自然是不適合向張凡平日那般,說着許多有趣之事來提起朱翊鈞的興致。

高儀講完之後,便隨同那位展書官一同退回原位站好,以便讓張居正上前來逐一細細解說。

張居正所講的可就高明瞭許多,逐一道理細細說來,鑑戒歷史之餘,還會拿到現實當中來,讓聽者能夠更加明確。而且張居正所說的,也是非常符合此時的氣氛,沒有一絲逾越,卻也能讓人聽得興致盎然。

只不過,說到“親親也”也之時,朱翊鈞開口問話了。

親親也,愛護親族,這麼一來,叔伯兄弟之間就不會相互怨恨。這在百姓或者大臣們的家事當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對於皇族來說,爭權奪利之下,這種狀況幾乎難以形成。

而朱翊鈞所問的也正是這個問題。如何親親?他是皇帝,他倒是想親親。但是親親之後,那些個叔伯兄弟就不會怨恨他了嗎?未必,恐怕會更加怨恨也說不定。畢竟,他是皇帝。

張凡聽他這麼一問,心中就無奈了。當時他給朱翊鈞教課到這裡的時候,就沒有解釋這一段,朱翊鈞也沒有問。畢竟誰都知道爲什麼。但是此時,經筵大點上,不允許有任何問題被如此放過,全部都要一一細說才行。

即便是張居正博古通今,舉出了先秦之時的許多例子。但是惟獨這一項,張居正說不出任何大明朝的實例來舉證。大明一朝,皇族的爭鬥不斷,藩王的叛亂也是歷朝最多的。甚至於,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人,乃是明成祖朱棣的後人。而朱棣,就是通過武力廢了自己的侄子建文明惠帝朱允炆而坐上的皇位。這別說是張居正,就算是換誰來也說不出一個好例子。

而就算是往前代再說,也基本上就是沒有這種和諧的皇族出現過。

不過張居正就是張居正,面上絲毫不顯得尷尬,侃侃而談之餘也是將這個難題略過了。

還好,這經筵大點之上,誰都是中規中矩,朱翊鈞並沒有窮追不捨。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921章 太后臨朝第523章 風波再起第845章 往日無憂第1577章 聲東擊西第50章 錦衣東廠第123章 光明正大第1899章 油鹽不進第545章 真相背後第1172章 帳外之人第590章 宗教麻煩第1512章 所謂閒趣第1675章 獲得助力第848章 胡攪蠻纏第1469章 必須如此第1588章 經典辦法第550章 始終如一第321章 難下定論第1854章 一些改變第28章 河岸阻擊第913章 把握適度第354章 塵埃落定第534章 千夫所指第1775章 想要逃避第962章 遙遙路途第1741章 所謂改變第1512章 所謂閒趣第1576章 所謂本心第1044章 花園亭中(上)第413章 愣怕玩命第1736章 暫時順利第455章 率先出手第642章 各有想法第1230章 不要銀子第951章 沒有變化第1121章 毒副作用第620章 無奈賑災第214章 張家心思第1801章 夜晚來襲第932章 各種消息第158章 天真想法第1047章 據實相告第1454章 真是會演第417章 虛弱無比第555章 需要證據第1941章 趨於平靜第1072章 賊人現身第863章 前因後果第133章 港口記事第1829章 前來拜訪第1187章 人必爲己第109章 女真攻略第1章 撞回曆史第1346章 婚宴開始第803章 渾身是戲第187章 喜從天降第1927章 有些不安第854章 逼上絕路第526章 換個做法第762章 無法作僞第418章 影響頗大第286章 怪異敵軍第295章 殲滅作戰(上)第1064章 把酒言歡第1380章 早有應對第1639章 夢破之時第285章 城終得守第1206章 輕鬆無比第1249章 人證指證第875章 無法確定第1109章 光說不練第1417章 多加戒備第251章 激將之法第1566章 無法相告第1501章 不算壞事第1122章 知會一聲第1820章 有喜有憂第1772章 無法釋懷第110章 送禮要收第737章 改變現狀第535章 賞花飲酒(上)第985章 真是好人第175章 真真假假第1362章 執意要走第1149章 今晚行動第1061章 如此身世第395章 千里分毫第1047章 據實相告第40章 離前承諾第983章 接受狀子第1386章 極力勸阻第1377章 未來難測第1613章 京中無事第1873章 必須改變第905章 值得懷疑第1321章 在擔心誰第886章 必須擒下第400章 微笑重現第695章 小賭一場第1722章 有些後怕第978章 所謂將來
第921章 太后臨朝第523章 風波再起第845章 往日無憂第1577章 聲東擊西第50章 錦衣東廠第123章 光明正大第1899章 油鹽不進第545章 真相背後第1172章 帳外之人第590章 宗教麻煩第1512章 所謂閒趣第1675章 獲得助力第848章 胡攪蠻纏第1469章 必須如此第1588章 經典辦法第550章 始終如一第321章 難下定論第1854章 一些改變第28章 河岸阻擊第913章 把握適度第354章 塵埃落定第534章 千夫所指第1775章 想要逃避第962章 遙遙路途第1741章 所謂改變第1512章 所謂閒趣第1576章 所謂本心第1044章 花園亭中(上)第413章 愣怕玩命第1736章 暫時順利第455章 率先出手第642章 各有想法第1230章 不要銀子第951章 沒有變化第1121章 毒副作用第620章 無奈賑災第214章 張家心思第1801章 夜晚來襲第932章 各種消息第158章 天真想法第1047章 據實相告第1454章 真是會演第417章 虛弱無比第555章 需要證據第1941章 趨於平靜第1072章 賊人現身第863章 前因後果第133章 港口記事第1829章 前來拜訪第1187章 人必爲己第109章 女真攻略第1章 撞回曆史第1346章 婚宴開始第803章 渾身是戲第187章 喜從天降第1927章 有些不安第854章 逼上絕路第526章 換個做法第762章 無法作僞第418章 影響頗大第286章 怪異敵軍第295章 殲滅作戰(上)第1064章 把酒言歡第1380章 早有應對第1639章 夢破之時第285章 城終得守第1206章 輕鬆無比第1249章 人證指證第875章 無法確定第1109章 光說不練第1417章 多加戒備第251章 激將之法第1566章 無法相告第1501章 不算壞事第1122章 知會一聲第1820章 有喜有憂第1772章 無法釋懷第110章 送禮要收第737章 改變現狀第535章 賞花飲酒(上)第985章 真是好人第175章 真真假假第1362章 執意要走第1149章 今晚行動第1061章 如此身世第395章 千里分毫第1047章 據實相告第40章 離前承諾第983章 接受狀子第1386章 極力勸阻第1377章 未來難測第1613章 京中無事第1873章 必須改變第905章 值得懷疑第1321章 在擔心誰第886章 必須擒下第400章 微笑重現第695章 小賭一場第1722章 有些後怕第978章 所謂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