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接任之事

自從葛守禮應了馮寶的邀請並且是完好無損地回來了之後,這件事情就如同石沉大海了一般,不再有什麼新情況,也不再被什麼人提起了。不過這並不代表着這件事情就會這麼過去了,馮寶和張居正一直都沒有忘記過這件事情,一直在等待機會,想要從葛守禮身上討回場子。

就這樣,事情是一直過了三個月的時間,到了萬曆元年的六月份。朝中有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下可算是讓一直覺得心中不爽的馮寶和張居正找到了向葛守禮報復的機會了。

事情的起因,說起來有些讓人覺得惋惜。楊博本是兵部尚書,而本來由於兼任吏部尚書之職的高拱的離開,吏部尚書也是由張居正兼管着。不過由於一些原因,雖然說張居正自己也是很想要得到吏部尚書這個百官之首的位子,但是他一直都是掛着名的。

直到三個月前,也就是馮寶和張居正邀葛守禮前去賞花飲酒之後的日子,李太后是毫無徵兆的一道聖旨下下來。這道聖旨,馮寶和張居正之前都不知道,根本就沒有知道到底是什麼促使了李太后下了這麼一道聖旨。不過這聖旨一下,不管是願不願意,都是不能再更改的了。

總之一點,空缺的吏部尚書之位,由兵部尚書楊博接任。

對於這件事情,老實說朝中的人也都是覺得實至名歸的。楊博這人爲官幾十年的時間,剛剛進入仕途的他便是在兵部供職。幾十年下來,邊疆的安危也是楊博所操勞不已的。而幾十年下來,楊博的作爲也自然是讓人信服的。

雖然楊博的爲官之路,與兵部可謂是形影不離,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楊博就做不了這個吏部尚書。總之,楊博做了這個百官之首的位置,沒有人會說什麼,就連張居正這個對此位覬覦已久的人,雖然心中不爽,但是內心裡也不得不服。

當然,唯有一個馮寶是絕不會覺得楊博做吏部尚書是實至名歸的。在馮寶看來,吏部尚書這個至關重要的位子,不能讓自己的人來坐,卻是讓一個外人,甚至是一個和他作過對,雖然稱不上敵人,但是也絕對是看對方不爽的人坐到了這個位置上,馮寶自然是不願意的。

畢竟,吏部尚書這個百官之首的稱呼可不是亂叫的。官員的任用、考覈等等重大事物,全都是由吏部來管理的。如今楊博這個跟馮寶不怎麼對付的人坐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將來朝廷裡的用人等等事宜,豈不是都要由楊博來制定了!

這種情況對於馮寶這個如今還想着要清除異己,同時也大量提拔些人上來爲己用的大太監,自然是大大的不利了。

不過既然李太后的聖旨已經是頒發了下來,那麼這件事情也就只能是如此了。聖旨一下,一切都成定局,即便是馮寶再不願意看到,他也是無能爲力了。

於是楊博就做上了這個吏部尚書的位置。這在朝中的很多人看起來都是一件好事,畢竟楊博的爲人,朝中的人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

可是,有些事情當真是難以預料。

楊博當年駐守邊疆多年,也上過戰場打過仗,身上也是受過傷的。而且如今,楊博的年紀也實在是太大了一點。這也是爲什麼馮寶雖然對於楊博坐上吏部尚書的位置心中十分不爽,但是卻也從來就沒有想要想什麼辦法來做些什麼手腳的緣故。因爲馮寶心裡面明白,按照楊博如今的年紀,還有他的身子骨,別說是做官了,恐怕就連活命,估計也沒有多少日子了。

爲此,馮寶還讓人從那些爲楊博看過診的郎中那裡打聽了一番。在得知了楊博真實的身體狀況之後,馮寶也就不再對此事說些什麼了。

而偏偏,楊博的身子當真是不行了。他坐上吏部尚書的位置,到如今也纔不過三個月的時間,但是顯然,楊博覺得自己的時間已經是到了。

所以有一天的早朝,楊博是上奏請辭,想要告老還鄉了。

且不管小皇帝朱翊鈞對於楊博的認識到底有多深,或者說是他對楊博有沒有什麼感情。不過既然是朝中的大臣想要辭歸故里,做皇帝的也自然是需要挽留一番才行的。

不過這大都是做做樣子而已,再說了,如今這個朝廷也並不是當真離了他楊博就不行了。而且楊博的態度很堅決,他是一心想要退休了。

如此,朱翊鈞也只得是同意了楊博的請求。而這種情況,讓站在朱翊鈞旁邊的馮寶是一點點準備都沒有。本來,他覺得讓楊博坐上這個吏部尚書的位子也沒什麼,等過過,楊博也就幹不動了。到了那個時候,馮寶再找一個與自己關係不錯的人,或者說是直接將張居正推上去。

但是,馮寶卻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楊博的動作時如此之快!這才三個月的時間了,而楊博是毫無徵兆的,說請辭就請辭。這讓馮寶和張居正兩人都是一點點準備都沒有,沒有準備好的人,也沒有準備好的話。

這邊雖然在着急,但是那邊還要進行着。

朱翊鈞既然是已經同意了楊博的請辭,那麼按照規矩,他也自然是要問問楊博,吏部尚書的職位在他離開之後,應該由何人接任才最爲妥當。

而楊博今日既然是前來請辭了,他心裡面也是早就已經做好了打算。所以當朱翊鈞這麼一問的時候,楊博是想都沒有像,直接就說出了他心裡面早就已經想好了的那個人選,葛守禮。

葛守禮的名字一出,朝上也自然是議論了起來。不過這議論的內容也大都是覺得由葛守禮接任吏部尚書之位,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總之,滿朝對於葛守禮幾人,都是一片的贊同。

這一下子,可是將馮寶和張居正給急壞了。他們之前是一點準備都沒有,如今更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而且,楊博這個會跟他們作對的人坐上吏部尚書的位子,就已經是讓他們很難受了。好在楊博年老體衰,他們這纔是沒有計較。但是他們不可能看到楊博走了之後,換上來一個更加與他們不對付,更加會找他們麻煩的葛守禮了。

不過雖然二人都沒什麼準備,但是也絕對要破壞掉葛守禮的接任之事。

當天下午,就有朝中的文武大臣們聯名上奏,推薦葛守禮爲吏部尚書的奏摺被放到了李太后的跟前。

對於這件事情,李太后並不是太過關心。在她看來,自己已經有了馮寶這個大太監和張居正這個內閣首輔來把持朝政,對於她來說也就已經夠了。至於由誰來接任這吏部尚書之位,老實說李太后的心裡面並沒有太多的計較。而且在她看起來,葛守禮也是很不錯的人選。

李太后是直接命人將這份奏摺交到了小皇帝朱翊鈞的手裡,讓他來看着辦。但是在這裡面,卻是出了問題。

李太后派去送奏摺的人是個太監,而且還是馮寶的心腹。這個太監根本就沒有將奏摺交到朱翊鈞的手上,而是直接送到了馮寶那裡去。馮寶拿到了奏摺之後,也沒有功夫生氣,直接找來了張居正商議。

顯然,他們兩人是絕對不能讓這份奏摺被朱翊鈞看到的。朱翊鈞雖然聰明過人,但是畢竟還是個孩子,而且還沒有真正地接觸到什麼權利,所以他對於這些事情,一般都是會輕信的。特別是這麼一道,朝中那麼多的文武大臣們聯名上奏推薦葛守禮接任吏部尚書之職的奏摺,若是被朱翊鈞看到了,他絕對會馬上就同意下來。

馮寶和張居正自然是不能夠讓這種事情發生。他們扣下了這道奏摺之後,是趕緊又寫了一道奏摺上交給朱翊鈞,自然,其中推薦了別人。

雖然說朱翊鈞沒有見到那道文武大臣們聯名推薦葛守禮的奏摺,但是朱翊鈞心中也明白,如今朝中對葛守禮的呼聲是相當高的。所以當他看到了張居正這道推薦別人的奏摺之後,就馬上找來了張居正,想要問個明白。

於是,張居正到了之後,朱翊鈞就問他,爲何不推薦葛守禮。

而張居正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介紹了自己所推薦的人,並且一番保證,此人絕對能夠勝任吏部尚書之職。

不過,朱翊鈞顯然是想要弄個明白,在聽完了張居正的話之後,他還是繼續問他爲何不推薦葛守禮的原因。

而張居正卻是一副支支吾吾,不肯說話的模樣。這實際上是張居正所想的辦法,他故意做出這麼一番模樣,就如同有什麼難言之隱一般。

果然,朱翊鈞對此也是有了興趣,追問他:“滿朝文武大臣們都對葛守禮接任吏部尚書這件事情很是贊同,而且葛守禮在朝中的風評一向不錯。爲何張先生不推薦他呢?葛守禮不是個老誠之臣嗎?”

張居正還是一副有些不太想說話的模樣,矇騙朱翊鈞,說道:“葛守禮非老誠之臣。”不過張居正的話也就說到了這裡,沒有往下說。

但是,顯然這也就足夠了。

第1576章 所謂本心第1599章 就等這件第1714章 挑明話語第927章 宮中閒話(中)第771章 即將上演第286章 怪異敵軍第1065章 生前身後第143章 倭寇來襲第686章 胡亂猜測第1691章 並不好辦第1606章 只能如此第985章 真是好人第222章 利益之爭(中)第92章 收網之時第165章 模糊真相(中)第1551章 一路向北第765章 人手到齊第1199章 完全變樣第365章 丫鬟心思第409章 攔截計劃第348章 必然之局第1245章 公開透明第1342章 各有煩惱(上)第1710章 衆所期待第255章 戰事之前第768章 交易達成第498章 無聲慫恿第922章 故意刁難第879章 事情緣由第437章 另類眼光第603章 看似露餡第1449章 有些頭疼第225章 劉山之死第236章 顯出成效第1375章 開始闖關第1507章 激動難言第747章 輕鬆應對第980章 突然闖入第1152章 拖延辦法第1326章 名不虛傳第485章 上疏之事第996章 達成協議第1204章 明顯變化第318章 追不追究第1662章 擔憂非常第973章 世事難料第1197章 首次說服第361章 特殊訪客(中)第1380章 早有應對第1718章 嚴重情形第1788章 期間之事第1163章 無聊太監第1270章 所謂信任第1797章 各有情形第1787章 撲朔迷離第89章 西南之事第1667章 還不知道第1763章 不算解決第497章 財迷皇帝第1596章 原來如此第1107章 僧房之中第1483章 原來如此第1938章 還沒結束第1304章 早晨閒聊第1184章 只能如此第945章 突然消息第424章 膽小太子第1132章 爲了將來第788章 證明清白(上)第1937章 所謂建議第303章 巧之又巧第1491章 不會推遲第180章 所謂親戚(下)第1841章 好壞之事第590章 宗教麻煩第258章 背後之人第217章 關心之情第825章 強詞奪理第1926章 幸與不幸第394章 兩邊打算第162章 大致方向第1010章 不同尋常第573章 有事難言第1684章 辦法難想第1489章 終於結束第1578章 電光火石第390章 西苑重遇第492章 歸來之人第639章 社會發展第1312章 不同一般第1221章 人不自知第1351章 夜晚之前第1083章 進展緩慢第958章 東北歸來第205章 酒後真言第32章 溫馨的家第819章 一步登天第1543章 如此覺得第239章 死人事件第1539章 高壓之策
第1576章 所謂本心第1599章 就等這件第1714章 挑明話語第927章 宮中閒話(中)第771章 即將上演第286章 怪異敵軍第1065章 生前身後第143章 倭寇來襲第686章 胡亂猜測第1691章 並不好辦第1606章 只能如此第985章 真是好人第222章 利益之爭(中)第92章 收網之時第165章 模糊真相(中)第1551章 一路向北第765章 人手到齊第1199章 完全變樣第365章 丫鬟心思第409章 攔截計劃第348章 必然之局第1245章 公開透明第1342章 各有煩惱(上)第1710章 衆所期待第255章 戰事之前第768章 交易達成第498章 無聲慫恿第922章 故意刁難第879章 事情緣由第437章 另類眼光第603章 看似露餡第1449章 有些頭疼第225章 劉山之死第236章 顯出成效第1375章 開始闖關第1507章 激動難言第747章 輕鬆應對第980章 突然闖入第1152章 拖延辦法第1326章 名不虛傳第485章 上疏之事第996章 達成協議第1204章 明顯變化第318章 追不追究第1662章 擔憂非常第973章 世事難料第1197章 首次說服第361章 特殊訪客(中)第1380章 早有應對第1718章 嚴重情形第1788章 期間之事第1163章 無聊太監第1270章 所謂信任第1797章 各有情形第1787章 撲朔迷離第89章 西南之事第1667章 還不知道第1763章 不算解決第497章 財迷皇帝第1596章 原來如此第1107章 僧房之中第1483章 原來如此第1938章 還沒結束第1304章 早晨閒聊第1184章 只能如此第945章 突然消息第424章 膽小太子第1132章 爲了將來第788章 證明清白(上)第1937章 所謂建議第303章 巧之又巧第1491章 不會推遲第180章 所謂親戚(下)第1841章 好壞之事第590章 宗教麻煩第258章 背後之人第217章 關心之情第825章 強詞奪理第1926章 幸與不幸第394章 兩邊打算第162章 大致方向第1010章 不同尋常第573章 有事難言第1684章 辦法難想第1489章 終於結束第1578章 電光火石第390章 西苑重遇第492章 歸來之人第639章 社會發展第1312章 不同一般第1221章 人不自知第1351章 夜晚之前第1083章 進展緩慢第958章 東北歸來第205章 酒後真言第32章 溫馨的家第819章 一步登天第1543章 如此覺得第239章 死人事件第1539章 高壓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