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經濟(一)

“科舉?其實這段時間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科舉確實是勢在必行,不過,我們不能按照以前的制度來施行科舉。”趙諶道。

“不能按照以前的制度來施行科舉?”虞允文的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以前的科舉制度有兩個重大弊端!”趙諶道。

“不知是什麼弊端?”虞允文誠懇的請教道。

他雖然是這個時代的智者,但是他仍舊受到這個時代的制約,他的目光不可能超越趙諶。

“第一,科舉只考儒學,那些學子們一個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他們到了地方之後,如何幫助地方百姓發展經濟,如何讓地方百姓富裕?他們根本沒有相關的知識,只懂得之乎者也,這些能夠幫助百姓嗎?”趙諶道。

“這……”虞允文思考了片刻,點了點頭。

這確實是古代科舉的重大缺陷,雖然科舉制度相比於以前的九品中正制要公平的多,打破了門閥制度對權力的壟斷,但是隻會“之乎者也”的書生成爲地方官員,根本沒有治理地方的本事!

“第二,科舉出身之後立刻便是翰林、縣令,這樣的官職有些太高了!依我看來,科舉之後,頂多是成爲吏員,然後一邊積累經驗一邊憑藉本事慢慢高升,這纔是正途,這纔有利於國家。”趙諶道。

“陛下說的不錯!一個剛剛中舉的書生,又有什麼本事成爲一縣之長?需要從底層做起纔對!”虞允文點了點頭。

“所以科舉必須變革!變革之後,朕纔會大開科舉,選拔官員。”趙諶道。

“具體要如何變革?”虞允文道。

“首先便是增加科舉的科目!科目不應該僅僅考儒家學問,還要考一些治世之道,比如農商,比如稅收,比如算學!儒學佔一部分,經濟之學佔一部分,算學佔一部分,只有精通這三樣,才能科舉!其次,增加中舉人數,因爲中舉之後並不是立刻成爲有品級的官員,而是從吏員開始做起,因此需要的人數較多!你覺得這樣變革如何?”趙諶道。

“陛下,我們如此變革科舉,自然是有利於國家,但是微臣擔心天下讀書人不滿。”虞允文道。

趙諶所講的道理淺顯易懂,以虞允文的智慧立刻就知道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他心中也有擔心。

“女真入侵,燕雲、中原的文明都被摧毀,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許多讀書人要麼是投靠了女真,成了漢奸,要麼是被殺死、餓死,相比於普通的百姓,他們更不容易活下來!現在燕雲、中原已經沒有多少讀書人了!至於關陝、漢中,絕大多數讀書青年都去了西北,進入了生產建設兵團之中!如果科舉變革,至少在燕雲、中原、關陝、漢中、川蜀各地,我們不會遇到阻力,河南、兩淮等地也是殘破無比,也不會遇到阻力,唯一有可能遇到阻力的是江南,可是江南一地也不可能和全國對抗。”趙諶道。

“這……”虞允文苦笑一聲,點了點頭。

“所以,即使有阻力,也不用擔心!要想變革科舉,首先要編寫教材才行,尤其是經濟之學和算學!對於儒學典籍,我們也要進行挑選!”趙諶道。

“是!如此看來,要想推行科舉,恐怕還要再等一段時間了。”虞允文道。

科舉變革,制定教材、制定新的制度這些都需要時間。

“當然需要等一段時間了!今年之內恐怕很難實行!對於科舉,我還有其他看法!關陝、漢中數百萬青年去了西北、西夏苦寒之地,建設國家,他們爲國家付出極多,所以要增加這些青年的中舉比例!中舉之人要有一大半來自於生產建設兵團!這些青年是朝廷的人,對朝廷忠心耿耿,用起來也放心!我們要首先加強生產建設兵團中青年們的教育,有了新教材也可以優先在青年中推行。”趙諶道。

“好!”虞允文點了點頭。

他就是生產建設兵團出身,對於這點當然同意。在虞允文看來,青年們的積極、熱情、愛國等等方面都遠遠勝過以前的文人,讓這些人來管理國家最好不過。

“我們雖然還叫做大宋,但是幾乎是重新建立制度、重新建立國家!國事千頭萬緒,異常的繁雜!不管是哪一項制度,我們都要處理好!慢一些不要緊,但是一定不要出現大的錯誤!”談了這麼長時間,趙諶也有些累了,他站起來,笑道。

“陛下說的是。”虞允文道。

“不過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地方建設!要首先讓百姓能夠吃飽飯,那樣百姓就會支持我們!不知道各地現在發展如何了?朕現在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各地農商發展上!”趙諶笑道。

“陛下,現在各地恢復都不錯!百姓有土地、有種子,還有朝廷的幫助,到了今年秋天,百姓家中的糧倉應該都會鼓起來!三年之內,國家不會再發愁吃飯問題!自古以來,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內解決吃飯問題的,唯有陛下。”虞允文道。

他們兩人討論了許久,虞允文這才離開皇宮。

※※※

三月份,春暖花開!

這個季節,燕雲、中原各處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各地的百姓都在忙着農耕!

在河東介休縣,這裡的縣令叫做張耀祖!張耀祖曾經擔任軍機處章京,去年年底的時候被任命爲介休縣縣令,現在已經當了三個月的縣令了。

從三月初開始,張耀祖視察介休下屬各個村莊的農耕工作。

他從一個村莊來到另一個村莊,每天休息也是在村莊之中!他僅僅帶着十個屬下,平日裡吃飯也是自己攜帶,從來不用百姓的飯菜。

三月初十,他來到了一座大山腳下,這裡也有一個村莊,大概有一百餘名村民。

知縣到來,村民們興奮至極,他們紛紛出來迎接知縣。

村長想要將張耀祖帶到村子中去,誰知張耀祖卻在田間停了下來。

“你們的地都翻得很好、很勤!”張耀祖從一塊地來到另一塊地,他蹲在地裡,細細的查看着。

“張大人,我們以前都是佃農,都懂得農活!以前是給地主幹活,大家還會偷懶,可是現在這些都是我們自家的地,誰也不會偷懶的。”村長笑道。

“你們有什麼困難嗎?”張耀祖道。

“這……”村長猶豫了片刻,不知道該不該說。

就在這個時候,旁邊的一個老農道:“大人,我們缺少耕牛,缺少農具!另外,今年開春,天氣有些旱,只怕對莊稼生長不利。”

“缺少耕牛、農具,這個官府現在也沒有什麼辦法。耕牛都被女真人殺了吃肉了,現在介休縣總共只有二十多頭耕牛。”張耀祖苦笑,過了一陣又道:“至於天氣旱,那需要澆水,這附近有河流嗎?”

“大人,二十里之外倒是有河流,我們需要挑水,實在是太遠。”村長道。

“二十里之外啊?咱們可以挖一條水渠過來!咱們每天抽一點時間挖水渠,肯定能夠挖成的!我當年在關陝的時候,我們幾百名青年,每天只睡兩三個時辰的時間,白天耕種,晚上挖水渠,你們應該也能夠做到的。”張耀祖道。

“我們缺少挖水渠的農具啊!”村長苦笑道。

“這個,官府會盡量幫助你們的!縣衙中有好幾口大鍋,可以鍊鐵做成農具!縣衙中的這些官吏們只要有一口鍋就可以了!”張耀祖咬了咬牙,道。

“這,大人,太辛苦你們了!”村長感激道。

後面的村民們眼中都露出了感激的神情來!

他們中有人年紀已經不小了,活了幾十年第一次見到如此爲百姓付出的官員!

“光是節流是不行的,還需要開源!咱們這附近有沒有什麼土特產?”張耀祖想了想,道。

村民們議論紛紛,過了一陣,一個村民道:“大人,這山上有很多野生的藥材,治病效果很好,這藥材算不算土特產?”

張耀祖大喜,道:“這當然是土特產了!如果山上藥材很多的話,我們可以採摘下來,然後拿來賣錢!真是太好了!”

村長道:“大人,藥材數量不少,可是現在大家手裡都沒有錢,賣給誰呀?”

張耀祖笑道:“我們可以組織人手將藥材賣到長安、漢中、川蜀,那裡富裕!我們賣了錢之後,可以從那些地方購買農具、耕牛、糧食,然後運回來!太好了,不過我還是要仔細看看這些藥材的數量、質量如何,然後再組織人手!”

當天中午,吃過午飯之後,張耀祖便帶着幾個村民上山,他在這裡整整考察了一下午的時間,心中越來越是喜悅!

“這附近山脈衆多,藥材也是衆多!利用這些藥材,足以讓這裡的百姓先富起來!我曾經是軍機處章京,現在胡銓、王十朋他們已經是軍機大臣,我也要在這介休縣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先從介休做起,然後是河東,將來我也要進入中樞!”張耀祖看向遠處,暗暗地道。

第576章 教育科舉(三)第454章 經濟(一)第431章 緊急軍情第569章 一起訓練第533章 耶律延禧第487章 北安州第493章 榆州以北第566章 救世主(二)第565章 救世主(一)第582章 高麗來使(二)第299章 天子之劍第083章 激烈辯論第131章 進城第052章 爭辯第365章 聖旨第012章 小三兒第217章 休養生息第606章 千里長城(二)第113章 見面(一)第336章 陷入重圍第474章 義軍首戰第399章 土河之戰(三)第260章 勸降(一)第336章 陷入重圍第382章 重返臨安第543章 攻打黃龍府第240章 西夏來使第002章 山外青山樓外樓第494章 遭遇宋軍第229章 起事第472章 造反第192章 虞允文第456章 經濟(三)第400章 土河之戰(四)第541章 南下黃龍府第284章 路上相遇第196章 散去第546章 反攻(二)第564章 信州第127章 三太子第547章 往北第033章 脫離險境第149章 軍制第481章 五國城(一)第580章 變革(二)第512章 攻克中京第450章 返回燕京第599章 臣服第581章 高麗來使(一)第578章 送行第504章 情報第328章 雁門關下第216章 參謀本部第516章 議和(二)第488章 北伐首戰第310章 到來第507章 逃跑第108章 康母(一)第199章 除夕之夜第492章 包圍第012章 小三兒第196章 散去第257章 圍城(二)第059章 前往漢中第172章 重奪潼關第064章 刺殺第600章 大將軍(一)第146章 練兵(二)第005章 武學奇才第539章 包圍第141章 坤寧宮第325章 走訪(一)第221章 純鈞劍第011章 逍遙子第188章 岳飛出現第078章 應對戰略第024章 寶衣第366章 情報第334章 遭遇偷襲第338章 大敗金兵(一)第158章 軍情第175章 返回第502章 進攻中京第514章 誅殺金兀朮第076章 洗髓伐毛第269章 少林第562章 誅殺逍遙子第524章 冰雪草原(一)第358章 制度(一)第429章 女真之計第606章 千里長城(二)第324章 招攬秦檜趙鼎第355章 挺進中原(二)第138章 亂後(一)第026章 一路往北第566章 救世主(二)第338章 大敗金兵(一)第173章 攻城第571章 重逢第496章 怨軍(一)
第576章 教育科舉(三)第454章 經濟(一)第431章 緊急軍情第569章 一起訓練第533章 耶律延禧第487章 北安州第493章 榆州以北第566章 救世主(二)第565章 救世主(一)第582章 高麗來使(二)第299章 天子之劍第083章 激烈辯論第131章 進城第052章 爭辯第365章 聖旨第012章 小三兒第217章 休養生息第606章 千里長城(二)第113章 見面(一)第336章 陷入重圍第474章 義軍首戰第399章 土河之戰(三)第260章 勸降(一)第336章 陷入重圍第382章 重返臨安第543章 攻打黃龍府第240章 西夏來使第002章 山外青山樓外樓第494章 遭遇宋軍第229章 起事第472章 造反第192章 虞允文第456章 經濟(三)第400章 土河之戰(四)第541章 南下黃龍府第284章 路上相遇第196章 散去第546章 反攻(二)第564章 信州第127章 三太子第547章 往北第033章 脫離險境第149章 軍制第481章 五國城(一)第580章 變革(二)第512章 攻克中京第450章 返回燕京第599章 臣服第581章 高麗來使(一)第578章 送行第504章 情報第328章 雁門關下第216章 參謀本部第516章 議和(二)第488章 北伐首戰第310章 到來第507章 逃跑第108章 康母(一)第199章 除夕之夜第492章 包圍第012章 小三兒第196章 散去第257章 圍城(二)第059章 前往漢中第172章 重奪潼關第064章 刺殺第600章 大將軍(一)第146章 練兵(二)第005章 武學奇才第539章 包圍第141章 坤寧宮第325章 走訪(一)第221章 純鈞劍第011章 逍遙子第188章 岳飛出現第078章 應對戰略第024章 寶衣第366章 情報第334章 遭遇偷襲第338章 大敗金兵(一)第158章 軍情第175章 返回第502章 進攻中京第514章 誅殺金兀朮第076章 洗髓伐毛第269章 少林第562章 誅殺逍遙子第524章 冰雪草原(一)第358章 制度(一)第429章 女真之計第606章 千里長城(二)第324章 招攬秦檜趙鼎第355章 挺進中原(二)第138章 亂後(一)第026章 一路往北第566章 救世主(二)第338章 大敗金兵(一)第173章 攻城第571章 重逢第496章 怨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