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被江偉直接無恥的剽竊了過來,甚至就連英文縮寫同樣也是LAVIDA,從德國轉了一圈回來後,江偉驚喜的發現朗逸居然還沒有問世,於是二話不說直接剽竊。甚至就連朗逸賴以成名的“十八般武藝”也超了個遍。奔放動感的生命力量與樂趣橫生的生活形態,是江偉詮釋的這款車型設計。時尚、俊郎、動感、豐富、靈活、強勁、高科技等每一項都被江偉作到了極致,同時江偉在此基礎上合理的加大了內部空間,接近甚至超過寶馬7系的整體設計,被江偉直接定位於高端市場,目標鎖定於擁有着中高收入的人羣,比如企業集團的部門經理、副總經理、中階職員等。
“風神”則是江偉以自己的想法,綜合了歐美和亞洲人的審美共同點,以期達到能夠滿足三大洲人們的審美觀念。近乎完美的詮釋了精緻運動之美,更是提出了四年十萬公里的免費保修保養,做爲硬頂敞篷雙模式運動型轎車,江偉想把近乎所有的頂級享受都搭配進去,配置了全球最頂級的音響,小到爲安全爲單開的駕駛門,更有超越想象的智能副駕,極力將精緻與豪華體貼柔到了每個人的骨頭裡,讓每一個駕馭該車的人都能夠有有深刻的感受,激情、舒適、優雅、隨性,這就是江偉爲全球時尚人士設計的完美座駕。
四款車型所有的發動機都爲獨自研發重新制造,這一點上有江華從德國偷回來的技術,也有江偉從那臺原始電腦裡翻出來的技術,再加上小玲這臺5級文明的超級智腦模擬計算,可以說這四款車型的發動機,已經將現有的製造技術發揮到了極致。如果是過個10年20年或許還可以更加完美,但想要大批量的製造,就不得不考慮到現有的製造技術,否則就算是再完美的技術,不能夠大批量的製造也只是擺設。
四款發動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節能、環保、輕便、動力強勁。四款發動機六大類型號壓縮比超高,就算是用現行的70號汽油也完全可以做到9.6的壓縮比,甚至在三款帶窩輪增壓的發動機上壓縮比可以達到9.8。六大類共分爲12款型號,分別是爲“精靈”設計的1.4L、1.6L、1.8L,爲“朗逸”設計的1.8L、2.0L、2.4L,爲“金剛”設計的3.0L、3.6L、4.2L,爲“風神”設計的3.2L、4.6L、6.2L。
在節能方面,每款發動機都能夠發揮出燃油的最大燃燒價值,除了擁有強大的輸出功率外,在油耗方面僅僅相當於目前同等排量車的三分之二。而在環保方面更是達到了後世歐三的標準,要不是擔心太過驚世駭俗,江偉甚至想讓小玲幫自己調整到近乎完美的排放效果。在輕便方面,因爲設計科學合理,尤其是在發動機外殼的衝壓過程中需要每臺加入一支5ML的特製溶劑,徹底的改變了鋼體的分子排列,使之以更薄的鋼壁能夠支撐起更大的燃燒效果,同時這支特製溶劑也是達到其他幾項效果的必要條件,缺少了他也不可能使發動機的燃燒更充分,壓縮比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就算是發動機的設計將來泄露了,只要這種特製溶劑在手,其他任何汽車製造商都休想真正盜走發動機的技術,他們帶回去的將只是一堆廢鋼鐵。畢竟發動機可是核心技術,江偉纔沒有那麼傻的可以讓別人去剽竊,自己可是現今剽竊的祖宗。
江偉講完了之後,就與大家一頭撲在了吸收這些技術上面,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大堆的問題,畢竟江偉全新的設計思路,已經完全顛覆了這些科研人員的傳統思維模式,江偉不厭其煩的給每個人詳細的講解着,也幸虧江偉在福克蘭號的時候不吃不睡的強化了這些技術和術語,要不然江偉還真支撐不下來。
進入封閉式研發的第二天,江華就離開了大野,獨自駕車返回了大阪的碼頭,駕駛着豪華遊艇返回了基地。在江偉離開的時候,就讓小玲控着飛船上的機器人通過海水提純獲取技術,開始製造起了用於發動機的特製溶劑。小玲透過衛星彙報給江華說五十萬支特製溶劑已經制造完畢,請示過江偉後,江偉命令江華回去取過來,再讓小玲製造二百萬支,以後這種特製溶劑必須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才行,因此江偉也不打算把這種溶劑拿出來製造了。
儘管基地裡現在只有一臺反物質能源艙在供應能源,但基地裡的基本功能還是可以運轉起來的,像製造這種特製溶劑的設備和海水提純等,完全可以支撐得起來,甚至還有一些富裕,就算是滿足江偉更多的一些要求也完全沒有問題,反正江偉要求的這些也消耗不了多少能源,而一臺反物質能源艙的問世,也讓江偉在今後受用無窮。
在大筆的投入以及江偉的親自指導下,整個研究中心的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少此時都對江偉崇拜到了極致,每個人玩命也似的在吸收消化着各自接觸到的專業知識,畢竟很快車間的那些技術工人們還得回到車間裡,他們最少要保證第一代汽車按照應有的品質生產出來之後才能夠再回到研發中心,幾乎百分之百的車間技術工人都決定了以後一定要加入到研發中心這個大集體裡來,至於車間裡,他們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帶出來一批徒弟。
因爲有了江偉的加入,僅用了12天的時間,整個研發中心的所有人都消化了各自接觸到的技術,隨後他們將到生產線上去進行高度、試驗,同時因爲有了江偉200億日元的再次投入,有了資金的支持,一切困難都迎刃而解了。這個時候的藤森太郎也充分發揮出了他強大的能力,儘管只用了半個月,但除了發動機製造車間擴產外,就連汽車的生產線也同樣擴充了四條,目前雷克薩斯汽車工業公司擁有着年產發動機80萬臺,汽車總量60萬臺的製造能力,能夠充分滿足短期內的市場需求。只是江偉還是低估了市場的消化量,不久的將來不得不再次投入巨資來擴充產能,不過好在雷克薩斯屆時也有了充沛的活力,到也不用江偉再自己掏腰包了。
第一批各型號1000臺發動機共計1200臺發動機已經在江華的親自指導和監督下製造了出來,在消化了技術的研發專家和車間技術工人的連日奮戰下,第一臺1.4L“精靈”車型於9月8號下線,整個雷克薩斯工廠的人們無不激動萬分,看着那優美的車身,閃閃發光的嶄新車標,還有內部那極致奢華的內飾,每個雷克薩斯人都因此而感到即緊張又興奮。
在經過江偉、紀野由夫、藤森太郎以及“精靈”車型總工程師工藤優作的親自試駕下,得到了一致的讚譽。隨後進行的一系列相關檢測,在三天後公佈結果之際更是讓整個雷克薩斯工廠沸騰了起來,“精靈”按照現如今的汽車市場來講,已經達到了完美的等級,各項技術參數以及實際效果甚至已經接近或超過了最發達的歐洲同等目標車輛。每個雷克薩斯人都是幹勁兒十足,因爲他們相信如今擁有了如此完美級的轎車,雷克薩斯必定能夠改變全球人對車“輕便、節油、質量低”的傳統觀念,雷克薩斯也必定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上大放異彩。
隨着9月15號“朗逸”的下線、9月18號“金剛”的下線、9月25號“風神”的下線,相關的各項檢查數據的公佈,雷克薩斯的工人們的信心膨脹到了極點,每個人都有百分之二百的信心能夠將雷克薩斯生產的完美汽車推向市場,行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