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佈會結束,無數品牌商瘋狂聯繫。
這些品牌商都想要和未來科技公司合作,採購到第一批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
而這些品牌商,有是生產內存條和硬盤,也有是生產手機、平板和電腦的廠商,還有服務器等都有聯繫未來科技公司。
畢竟,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所表現出來的性能,太過強悍了,百倍容量,性能提升幾倍,這簡直就是顛覆性的產品。
在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上市後,以往的內存條和硬盤,都會面臨着淘汰。
所以,搶先發布以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爲核心的產品,將會獲得最大的優勢,在存儲行業中的新一輪洗牌中站穩跟腳。
而如果在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大規模進入市場後,依舊沒有推出相關產品的企業,就註定會被淘汰出局。
正因如此,現在纔會有那麼多廠商,第一時間和未來科技公司聯繫,就是希望取得合作。
特別是未來科技公司,現在纔剛剛推出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產能必定有限,晚一步的話,就別指望可以拿到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
未來科技公司現在根本不愁沒有訂單,而是這些企業應該發愁不能下訂單。
目前,未來科技公司的產能,的確是很有限。
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的生產線,都是由蘇昱提供的,全部都是屬於大新聞系統,外界是沒有辦法供應這種生產線。
而目前,根據他所提供的生產線,目前每天可以生產50萬顆乘黃內存,以及50萬顆饕餮閃存。
每天50萬顆的產能,這聽着很高,也的確是不低,一年也有18000萬顆芯片。
可對於龐大的市場需求來說,這點產能就不算什麼了,無論是50萬顆乘黃內存,還是50萬顆饕餮閃存,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畢竟,單單是臻界的手機市場,就可以吞下這些產能。
正因如此,就算未來科技公司的產能已經不算低了,但面對龐大的市場,還是隻能算是杯水車薪。
在衆多品牌商面前,未來科技公司不能同時接收所有的訂單。
所以,在產能沒有得到提升之前,未來科技公司只能挑選部分品牌商,作爲第一批合作者。
未來科技公司把所有有意合作的品牌商,全部列入名單中進行篩選。
不過,未來科技公司也沒有品牌商的規模、出價和渠道,作爲篩選的前提條件,而是將可以第一時間出貨的品牌商,作爲第一批合作名單,然後再從中選出最好的品牌商。
蘇昱想要第一時間推出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是越快越好,希望可以在市場早日見到成品。
所以,有能力有條件第一時間生產出成品,以及投入市場的品牌商,將會被未來科技公司列入第一批合作者,有更大的希望拿到第一批內存和閃存。
當然,品牌商的口碑和售後,以及資金,也是考量的條件。
好在的是,這麼多品牌商都搶着和未來科技公司合作,這樣可以選擇各方面條件都是最優秀的合作者。
蘇昱的打算,是在今年之前,讓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進入市場,那品牌商的實力就非常重要了。
雖然有些品牌商願意出更高的價格,並且表示可以先款後貨來下訂單,但未來科技公司依舊沒有同意。
因爲,蘇昱想要控制內存和閃存的市場價格,那內存和閃存的出廠價就必須先做到統一,然後也需要和品牌商達成協議,這樣纔不會出現亂七八糟的價格。
價高者得這種事情,不會在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出現。
所以,就算是願意出更高的價格,也不能成爲未來科技公司的第一批合作名單。
作爲第一批被選中的品牌商,未來科技公司會對其深度合作,提供部分技術支持,好讓這些合作者可以第一時間發佈相關產品。
而且,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的定價,也一併公佈了。
這個定價,則是讓這些品牌商歡呼雀躍,至於三星等巨頭則是如喪考妣。
因爲,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的定價,實在是太低了,甚至是低到令人髮指,讓對手感受到深深的絕望。
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的容量和銷量,已經讓這些三星等巨頭感受到恐懼了,會對他們造成極大的衝擊。
但如果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的成本非常高昂的話,那三星等巨頭還有一些機會,通過價格優勢,來保住部分市場,也需要放棄高端市場。
畢竟,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的容量提升了一百倍,性能也提升了五倍以上。
在這種容量和性能之下,可以做出來,就已經非常匪夷所思,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一定會非常高昂,短時間應該是降低不下來,那前期的售價必定會非常昂貴的。
未來科技公司沒有公佈定價之前,所有人都以爲前期的售價,必定是同類產品的十倍以上。
一百倍的容量,以及翻幾番的性能,如果售價僅僅只是提高十倍的話,那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甚至是一百倍的售價,也不算是離譜。
所以,只要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的出廠價昂貴,那三星等巨頭還有活路,也只是損失一部分的市場。
雖然損失不小,但最起碼還不至於完蛋。
可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的出廠價,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的話,那三星等巨頭就會完蛋了。
其實,在未來科技公司公佈了乘黃內存和饕餮閃存,但還沒有公佈定價時,三星等內存閃存廠商,相關市值都暴跌10%,可謂是損失慘重。
而在公佈定價後,這些廠商的市值,再度暴跌10%。
對於這些廠商來說,這簡直就跟天塌下來一樣,這次的市值暴跌,跟以往可不一樣。
以往的市值暴跌,只是短期,還可以漲回來,對於長期發展的企業來說,不算是大問題,只是有些頭疼而已。
但這次的市值暴跌,基本是沒有機會再漲回來,甚至會下跌的越來越厲害。
除非,未來科技公司宣佈無法生產內存和閃存,或者是這兩種產品的數據造假,這纔有可能讓這些暴跌市值,重新漲回來。
除此之外,別無可能。
但問題是未來科技公司,都給各大廠商贈送了樣品,又怎麼可能會造假,那表示這種希望,就是虛無縹緲,根本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