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農民真苦

一番折騰之後,老爸王海麻利的將半車白薯都卸下來。這些白薯全部都裝在一個個柳樹枝條編制的大簍子裡。

每個大柳條筐轉滿白薯之後,重量至少也要上百斤。可是對於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多點的王海來說,似乎就如同沒有重量一般,兩手一扣,輕鬆的就搬起一筐,從牛車上搬了下來。

搬着大簍子往前繼續走了幾步,來到專門洗白薯的池子邊,筐子一斜,半筐白薯就如同急着下水的鴨子,噼裡啪啦的跳進了水池裡。

王海雙手扣住簍子的底部,一使勁兒。整個柳條筐便翻了個個,底朝上,口朝下,簍子裡所有的大大小小白薯便都乖乖地進了池子。

因爲白薯被從地裡刨出來的時候,是帶着泥土的。所有,白薯粉碎之前,第一步就是清洗,把身上的泥土清洗乾淨,省的之後過濾的時候再麻煩。

門口的這個池子不大,大概是個一米二左右的正方形,高度卻只有二十多公分。一般來說能夠一下子放個四五簍子就滿了。

盛滿之後,王海隨手抄起一個木製的耙子,對着池子的白薯就開始了推起來。隨着耙子不斷地推動,池子裡的白薯跟着不斷地在水裡摩擦,晃動。

很快地,靠近王海這邊的一部分白薯就被洗的乾乾淨淨了。王海放下耙子,又抄起一個用細鐵棍焊的大笊籬,伸進池子裡,用力往下一撮,然後往上一使勁,一大笊籬的被清洗的乾乾淨淨的白薯就被撈了出來。

王海端着這一大笊籬白薯一扭身,兩手一叫勁兒,對着身邊的大門口一送。

“咣咣——”

一大笊籬白薯就被扔進了大門口。

王勇家的大門口是去年新蓋的,地面都用水泥抹的平平的,牆也是底部用石頭打底,上面全是一水的紅磚。頂部沒有想普通人家那樣裸露着,而是用水泥預製板弄了一個頂。

關上半邊用薄鐵板焊接的大門,這裡就成了清洗好的白薯的堆放地。粉碎機就放在門口前面一米多點的地方,可以很方便的從這裡將清洗好的白薯扔進粉碎機裡。

話說這年頭農民的是真苦啊!

什麼亂七八糟的亂收費讓你一年到頭也剩不下幾個錢,那名頭多的聽得你絕對感覺好笑。像是提留,農業稅這些正規的不說,各種巧立名目的攤派讓後世的人都無法想象。也不怪人家老農民後來找總理述苦啊!

像是什麼房屋翻建費,意思就是說,你家房子住的年頭太久,不安全了,想要翻建,那麼你就得去政府交這筆錢。

什麼?不交?那你就等着派出所的偏三輪過來接你帶銀鐲子住單間去吧!這年頭的農民可沒有二十年後那麼牛氣,對於這些執法機關那絕對是畏之如虎的,一見到大蓋帽,那在村裡再牛叉也得老老實實的。

當然了,書記,村長的肯定不需要交這個了。再怎麼的也是個官不是?多少也要有點特權撈點好處吧?

這還只是一小部分,還有孩子上學,那亂收費的名目就更多了。各種練習冊,各種考試試卷費,報刊費,取暖費,生火費(嘿嘿,可別跟取暖費搞混了,根本不是一回事),水費,電費,補課費,晚自習費。

什麼?上晚自習還收費?嘿嘿,一聽您就沒見識了,晚自習收費算什麼,那都是小頭。真正地大頭還是勤工儉學費。

勤工儉學,顧名思義,應該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賺取學費。

可是所有的八零,九零後們恐怕都會有過這種記憶——每年一到季節,學校就會專門放假,讓學生回家去勤工儉學。

所謂的勤工儉學,在王勇老家這裡就是每年夏天開始的採白薯筋兒。就是白薯秧子上面的長有葉片的葉柄部分。

採摘下來之後,去掉葉子喂家裡的豬,兔子,剩下長長的葉柄用熱水燙一下,然後晾乾捆成捆,然後上交學校,抵勤工儉學費。

聽到這裡您明白了吧?這勤工儉學費是要上交學校的,是給學校勤工儉學的!如果你所交的秧子筋兒買的錢不夠學校規定的勤工儉學費,那沒辦法,回家找父母拿錢吧。

什麼?你家沒錢?沒錢你還上啥學啊?回家待着去吧!這個時候可還沒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呢,別說讓你回家待着去,就是直接開除你,那也是人家老師一句話的事!

你還別不服氣,這個時候的老師雖然可能工資沒多少,但是社會地位絕對是高大上的沒邊了!至少在普通老百姓眼裡是如此。

對了,那個時候曬乾的秧子筋兒大概是五分錢一斤,至於上面賣多少錢,那就不會是咱們普通屁民能知道的了。只是聽說這些東西全都用來出口到日韓了,那價錢絕對不止五分錢吧?

一斤新鮮的秧子筋大概能一兩多幹的,也是說十斤新鮮秧子筋兒差不多值五分錢。這時候的人可都是實在人,要是擱現在,那裡面要是不給你摻進去幾斤水,幾斤石頭灰土什麼的,想都不要想。

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勤工儉學費大概要十多塊錢,相當於一年多的學費加書本費。相當於二十斤乾的秧子筋,二百斤新鮮的秧子筋兒。

一羣七八歲的孩子,揹着一個破袋子頂着頭頂的大太陽,汗珠子摔八瓣的彎着腰在地裡摘秧子筋兒,如果這幅場景出現的在2010以後,恐怕都夠央視新聞聯播弄出來一個專題,大說特說了。

可是在*十年代裡,這就是常態。八零後和九零後前期的農村孩子,除了家裡條件特別好,父母有特別寵愛的,誰沒這麼幹過啊?

還不是爲了那後來越長越高的勤工儉學費嗎?

與之相對的是農產品的價格,兩三塊一斤的肉,幾毛錢錢一斤的麪粉,白薯更是幾分錢一斤,行情不好的時候,一分錢一斤都沒人要。

當然,大部分農民是捨不得直接賣白薯的,太便宜了。家家戶戶都是老少全家出動,一鎬一鎬的把他們從地裡翻出來,一個個撿近大簍子裡,拉回家粉碎之後經過一系列麻煩步驟,費時費力的變成澱粉。

因爲澱粉比白薯值錢,算下來能多掙幾個錢!

可爲此,農民付出的是在寒冷的深秋季節多達一個多月的勤苦勞動。起早貪黑,從早上五點多天還沒亮就起牀,一直要忙活到晚上*點,這還是早的,有些人家甚至要忙活到晚上十一二點。

這時期農村基礎設施奇差,什麼水泥路統統沒有不說,農忙時期用電更是緊張使得村裡不得不把農戶分組,一組組的開機用電。

分到晚上的還好,不用耽誤白天干活。可是分到白天的怎麼辦?難不成晚上打着手電長着蠟燭下地去刨白薯嗎?這太不現實!

當然了,村裡電工也不會太過分,一般安排的時間都是特意選定出來的。白天一般都是在早起,中午的時候,這樣就多多少少不用耽誤乾地裡的活了。

十月份,也可能是十一月份,都已經到了冬天了。可是爲了讓全家人能夠生活的更好,這些農民顧不上冰冷刺骨的天氣,可以在零下的氣溫下,把手伸進冰水裡,一伸就是十來分鐘的忙活。

即使是這麼勤苦的勞作,可是到了年底也沒有多少的收入。去掉肥料,農藥的錢,可能能剩下的也只有幾百塊,大多數人可能還沒這麼多。

而這時期,供養一個學生,光是一年下來交給學校的各種亂七八糟的費用至少就要一百多兩百塊的!如果再刨除國家和村裡所收的各種奇葩的稅費,一年下來,反而倒貼錢的事情在這時期的農村那就太常見了。

正是因爲這樣,才使得大批的農民開始背井離鄉,遠走他鄉去城市裡打工賺錢。因爲,這要比在家裡忙忙碌碌一年下來卻虧本要好太多了。

在城市裡,再苦再累,那賺也是真金白銀的幹撈。過年的時候,就可以拿回去補貼家用,可以給孩子交學雜費,讓家裡人吃頓肉,買上幾尺布料,做上幾件新衣服。

第四十七章醃糖蒜第一百七十章難點第三百一十一章坑人啊!太坑了!第四百零八章備受矚目第三十七章可讓我等到啦!第八十三章解決第三百一十章回村第二十章書記來了第二百二十六章露富第二百一十七章赤裸裸的炫富第百三十六章長街宴第三百二十四章開學了!第一百四十七章真的很甜第五百二十二章會做生意的菲菲第一百七十八章王海報道第四百一十章外來妹陳萍(一)第三百八十四章中美教育的詫異第三百八十三章像個孩子一樣第三百四十六章李斌的遭遇第二百一十五章六叔的故事第三百八十一章翡翠原石第三百一十一章坑人啊!太坑了!第一百七十三章到家了第十四章小學二年級的王勇第一百八十四章出大事了第三百六十章 世交第一百二十五章一河渾水向南流第一百二十三章少小離家老大回第三百八十八章羨慕嫉妒恨第四百零八章備受矚目第五百章大失所望第三百四十七章農業觀光園計劃第四百九十六章珍惜第四百五十八章熱鬧的場面第四百二十二章怎麼都來了第二百二十八章整風大會第三百一十八章出國考察第三百七十三章糧食漲價了第三百四十章王家莊的新風景第四百八十六章安排第五十八章鬼子要來了第四百八十六章安排第三百四十四章夜市第八十三章解決第三百九十六章出事了!第一百四十六章我家的南瓜比蜜甜第二百零八章穿一條褲子的朋友第二百二十四章蔥爆海蔘第三百四十四章這是要出大事啊!第一百五十二章奇怪的大魚第一百八十七章捨得第三百五十二章自動化第七十二章採收蔬菜第七十八章溫室第八十一章聲名遠播第三百四十八章商議第四百七十一章老馬的心事第一百八十一章大棚裡種“野草”第三百七十六章改變命運第二百二十六章露富第五十六章自制推雪板第三百五十三章冒名頂替的長街宴第三百二十六章王老太太的傳說第一百八十八章危機第四百八十章目瞪口呆第二百九十九章長街宴之臭豆腐第四百一十章外來妹陳萍(一)第一百零三章立項審批第一百四十三章生意火爆第一百九十一章李老爺子要回來了第四百九十一章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二百一十七章赤裸裸的炫富第一百三十七章鮮食葡萄第三百七十三章婚禮開始第二十章書記來了第五百四十一章丐幫李安第三百四十六章李斌的遭遇第一零五章黑手第七十七章酒葡萄苗第六十四章老王種牛繁育中心第一百四十九章甜南瓜推廣計劃第八十六章人才第二百三十章並村建鎮第三十三章水庫的由來第一百七十五章宴席安排第三百五十一章生態餐廳的構想第五十五章又是一年雪花飄第四百五十八章熱鬧的場面第三百四十八章家宴第三百零八章咱家到底有多少錢?第四百零五章暗夜下的罪惡第四百二十七章尋找王勇第一百一十三章要不我也跟你們一起去吧?第三百六十一章 妹妹出生了!第一百七十八章王海報道第四百三十章緣由第二百三十章並村建鎮第三十五章金點子第四百二十四章啤酒和火鍋
第四十七章醃糖蒜第一百七十章難點第三百一十一章坑人啊!太坑了!第四百零八章備受矚目第三十七章可讓我等到啦!第八十三章解決第三百一十章回村第二十章書記來了第二百二十六章露富第二百一十七章赤裸裸的炫富第百三十六章長街宴第三百二十四章開學了!第一百四十七章真的很甜第五百二十二章會做生意的菲菲第一百七十八章王海報道第四百一十章外來妹陳萍(一)第三百八十四章中美教育的詫異第三百八十三章像個孩子一樣第三百四十六章李斌的遭遇第二百一十五章六叔的故事第三百八十一章翡翠原石第三百一十一章坑人啊!太坑了!第一百七十三章到家了第十四章小學二年級的王勇第一百八十四章出大事了第三百六十章 世交第一百二十五章一河渾水向南流第一百二十三章少小離家老大回第三百八十八章羨慕嫉妒恨第四百零八章備受矚目第五百章大失所望第三百四十七章農業觀光園計劃第四百九十六章珍惜第四百五十八章熱鬧的場面第四百二十二章怎麼都來了第二百二十八章整風大會第三百一十八章出國考察第三百七十三章糧食漲價了第三百四十章王家莊的新風景第四百八十六章安排第五十八章鬼子要來了第四百八十六章安排第三百四十四章夜市第八十三章解決第三百九十六章出事了!第一百四十六章我家的南瓜比蜜甜第二百零八章穿一條褲子的朋友第二百二十四章蔥爆海蔘第三百四十四章這是要出大事啊!第一百五十二章奇怪的大魚第一百八十七章捨得第三百五十二章自動化第七十二章採收蔬菜第七十八章溫室第八十一章聲名遠播第三百四十八章商議第四百七十一章老馬的心事第一百八十一章大棚裡種“野草”第三百七十六章改變命運第二百二十六章露富第五十六章自制推雪板第三百五十三章冒名頂替的長街宴第三百二十六章王老太太的傳說第一百八十八章危機第四百八十章目瞪口呆第二百九十九章長街宴之臭豆腐第四百一十章外來妹陳萍(一)第一百零三章立項審批第一百四十三章生意火爆第一百九十一章李老爺子要回來了第四百九十一章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二百一十七章赤裸裸的炫富第一百三十七章鮮食葡萄第三百七十三章婚禮開始第二十章書記來了第五百四十一章丐幫李安第三百四十六章李斌的遭遇第一零五章黑手第七十七章酒葡萄苗第六十四章老王種牛繁育中心第一百四十九章甜南瓜推廣計劃第八十六章人才第二百三十章並村建鎮第三十三章水庫的由來第一百七十五章宴席安排第三百五十一章生態餐廳的構想第五十五章又是一年雪花飄第四百五十八章熱鬧的場面第三百四十八章家宴第三百零八章咱家到底有多少錢?第四百零五章暗夜下的罪惡第四百二十七章尋找王勇第一百一十三章要不我也跟你們一起去吧?第三百六十一章 妹妹出生了!第一百七十八章王海報道第四百三十章緣由第二百三十章並村建鎮第三十五章金點子第四百二十四章啤酒和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