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一盆涼水

“種司長、吳司長,這些想法不過是我個人的一點拙見,不過是用來拋磚引玉的,我畢竟算是個外行人,如果說要討論技術問題,我可是真不敢當。重載鐵路技術在歐美國家已經是成熟技術,有很多我們可以用借鑑的地方。嗯,我個人認爲,採取改造舊線和修建部分新線相結合的辦法,變輕載線爲重載線的做法,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方明遠笑道,“我很期待鐵道部旗下的研究部門能夠儘快地研發出適合我國鐵路的改進方案來。”

“方董事長說得有道理,重新興建一條重載鐵路線,所需要的投資是相當驚人的。”種江雄笑道,“不過我們還是很希望能夠在方董事長有空的時候,大家坐下來討論一下,方董事長的很多想法,都有令人茅塞頓開的感覺。”他們兩人並不會在堂山多呆,順便“視察”了堂山火車站的工作之後,他們就會返回京城。

鐵道部部長如今蘇浣東已經不再兼任,但是新任的鐵道部部長婁益國也是蘇浣東的嫡系,是蘇浣東的多年老屬下,和方明遠自然也並不陌生。種江雄兩人被婁益國派來就鐵道部最近的發展動向徵詢方明遠的意見時,心裡原本還有些不以爲然,方明遠雖然是香港錦湖電影集團公司和郭氏航運集團公司的雙總裁,又是世界知名人物,但是所謂的術業有專攻,在一個領域裡是大師,在另一個領域中,也許就連學徒都不如,這一點都不奇怪。兩人可不認爲方明遠在鐵道運輸方面有多麼高深的造詣。

恰好方明遠要離開京城前往堂山,在兩人的建議下,方明遠選擇了火車,這樣的話更方便三人之間的談話,只是這話題一展開之後。種江雄兩人這才駭然發現,要說鐵道運輸的具體事務,方明遠確實是稀裡糊塗,但是要說到鐵路運輸發展的前景,大局勢,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等話題,方明遠的很多看法還是很獨到並且有着很重要的借鑑意義的。尤其是他所說的動車發展前景和重載鐵路技術,令他們兩人也不禁爲之心動,要是這兩項技術能夠有重大突破,國內的鐵路運輸運力想必會有一個實質性地跳躍吧。

方明遠隨口答應了下來。說實話這一路上他也是有些心力俱疲的感覺。對於鐵路運輸,他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只能夠根據前世裡的記憶以及收集到的方方面面資料來反推前世裡華夏鐵路的發展歷程,從中找出不足和問題所在。

好在這一世裡,華夏的鐵路發展雖然仍然是積重難返,在很多問題上仍然是重蹈覆轍,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發生了改變。比如說鐵道部的核心領導,前世裡他有印象的幾大蛀蟲都被他壓着根本沒有坐到高位,有的甚至於已經被清理出鐵路部門。而且鐵道部的改革雖然說進展緩慢。但是卻一直都在改變着。比如說,民營資本進入鐵路領域這一塊,到現在,已經有多條支線鐵路是由民營或者說混營鐵路公司進行運營。而鐵路部門的政企分離工作。也在一步步地進行着,雖然說進程緩慢,但是仍然是堅定不疑地推進着。

再比如說,國內對於動車技術的研發工作。目前已經有了明顯的突破,去年研發的幾個車型,已經可以普遍達到車速二百五十公里以上。而且故障率已經有了明顯的下降。

其實,在前世裡,華夏鐵路部門對動車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頓,在決定引進國際技術之前,國內已經有多個車型投入了試運營,其中最廣爲人知的當然是“華夏之星”!而不爲之所知的還有“神州號”、“先鋒號”、“中原之星”、“藍箭”等多個車型。其中“華夏之星”是目前國內所研發的這些動車中,在綜合試驗中創下了三百二十一公里時速的華夏鐵路最高時速的明星。但是由於故障率太高,運營穩定性不好,在試運營中多次出現中途停車,而最終不得不放棄。後來,鐵道部不得不決定集中華夏鐵路裝備製造部門的優勢力量,與海外的動車製造企業展開國內鐵路史上規模最大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程,以加快我國鐵路裝備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接軌。

在方明遠的前世裡,華夏的高鐵技術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半瓶水晃盪,在國內並沒有達成一個共同的看法。有人說,國內是通過對各國動車技術的博採衆長,從而在短時間內令國內的動車製造企業具備了從通過技術轉讓、國內生產到生產國產化,最終通過不斷地創新形成國內的自主技術標準,從而實現了鐵路裝備從“華夏製造”向“華夏創造”的跨越。

但是也有人說,國內的高鐵生產還有多項核心技術和零件需要進口才能完成,就像國產的戰機一樣,如果說發動機和電控設備全部都需要進口的話,國內連替代品都生產不出來,國人又有幾分底氣說那是國產戰機?一旦買不到發動機和電控設備,那又怎麼辦?這並不是說如今製造企業全球採購有什麼錯誤,也不是說盲目追求全面的國產化,而放着價廉質優的國外產品不使用。而是隻要能夠具備規模化生產的能力,哪怕國內的製造成本高於海外產品都沒有關係,至少不擔心在關鍵的時候被外人卡脖子,就像當年馬島戰爭時的阿根廷,那才能真正地說實現了國產化,完全屬於自己。

但是在這一世裡,由於動車的研究在蘇浣東的高度關注下,提前開始了研發,投入的資金也更爲可觀,國內對於自有產權的動車製造,已經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至少……高鐵輪對的全套製造技術,已經由晉陽重工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掌握了。

火車緩緩地停靠在了堂山火車站,方明遠和種江雄、吳好軒走出了車廂,就看到了一羣人滿面笑容地站在了站臺上。

經過了一番介紹寒暄,衆人分成了兩撥,種江雄兩人與堂山火車站的管理層留了下來,方明遠和米東陽他們則是在站臺上坐上了隨車運來的方明遠的車隊,倒不是方明遠矯情擺架子,而是他如今也已經習慣了使用自己的車輛,至少容量足夠大,不用人稍多大家就憋屈地擠在一起。而且,車輛移動的過程,也是處理公務和雙方交流的重要時間——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並沒有因爲你是億萬富豪就會變成每天二十八小時。

米東陽的眼中閃過了一絲羨慕,雖然說他貴爲副省長,也不可能公開使用奔馳加長型豪車做爲自己的坐駕。而看看方明遠的這輛車,後座被佈置成爲了一個小會議室的格局,可以輕輕鬆鬆地塞進來五六人也不覺得擁擠。而且車子開動起來,也是十分地平穩,如果說不看窗外的話,都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

“方董事長,聽凌書記說,你這一次過來,是要視察堂山鋼鐵廠的建設情況?”米東陽聽凌浩中說過,方明遠不喜歡兜圈子。

“是啊,如果說一切順利的話,今年月份,堂山鋼鐵廠就可以試運行,爭取年底前正式開始運營。不過,米省長親自前來堂山,恐怕並不是爲了堂山鋼鐵廠吧?”方明遠笑笑道。對於米東陽的來意,其實他心裡已經是不離十了,主管交通運輸的副省長,“湊巧”見到自己,還能夠是爲什麼?

米東陽呵呵大笑,方明遠果然是不喜歡兜圈子,既然他都已經挑明瞭,他自然也就不用再遮遮掩掩了。“方董事長,我這一次前來堂山,是代表省裡的諸位領導想問問方董事長,秦西機場集團公司有沒有興趣在燕邢省發展,促進燕邢省的航空運輸事業發展。”

方明遠笑笑道:“米省長,你是想聽實話呢,還是想聽假話呢?”

燕邢省發展航空運輸事業的想法,方明遠可以理解,但是無論是用來反映經濟實力和富裕程度的各種指標,特別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這兩項重要指標,燕邢省的排名都在全國位居十五名之後,而能夠從一定角度反映該地區未來競爭能力的高技術產業化指標則更是位居二十名之後!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持,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又談何容易。

米東陽心一沉道:“方董事長的意思是……”

“實話說,就短期來說,燕邢省可以發展地方航空,進行省際運輸飛行,但是不宜在機場建設上大面積鋪開。”方明遠道,“堂山新機場,秦西機場集團公司可以有條件的參與建設。其他的城市……你們可以找龍興建設集團。”

米東陽只覺得一盆涼水迎頭潑下,心立時涼了半截。而坐在一旁的凌浩中和李華豐卻是眼睛裡閃過了喜色。有條件參與,那也是參與!(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再拒絕第五百六十九章 把糖衣吃掉,再把炮彈丟回去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起爐竈?第一千八十一章 沒有選擇第二百七十五章 小鎮趴窩第三百九十七章 前有虎、後有狼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困難重重第一千一十二章 神來之筆(求保底月票)第七百一十七章 走到前臺第五百五十一章 校長鬍爲康第七百九十七章 整頓第八百七十九章 這是公務機第五百一十章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七百三十章 危機中的日本第一百五十七章 困難、備選方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焦急地等待第四百五十四章 劉宇的苦與喜第四章 松本正道開出的“優惠”條件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個選擇第二百五十七章 正式簽約第四十二章 一場即將到來的災難,也是一場資本的盛宴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有興趣嗎?第四百七十三章 掃面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有那個榮幸嗎第六百一十七章 問策第三十五章 打造省級衛生標準的餐飲標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長安會館第一千八十二章 前景堪憂(求月票)第三百零一章 看?還是不看?第四百零四章 水的問題第五百四十六章 瘋了嗎第十五章 面對強拆怎麼辦?第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章 義務和責任第七百七十二章 宣佈(求月票)第四百一十六章 打算第三百八十章 響鼓就要重錘第七百三十六章 來客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再聚第六百五十一章 欠債還錢第一百七十一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五十七章 崩了第十六章 新的麻煩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當官有興趣嗎?第四百四十一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把火第一千一十四章 技術爲先(求保底月票)第一百四十三章 記者於蕊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三十七章 盡力滿足第五百零二章 里程碑第一千七十一章 德克里安的條件第五百八十章 退讓不得第八百八十四章 “逼宮”第四百九十九章 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第四百八十一章 最好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以夷制夷第五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第五十五章 推薦第六百二十五章 看看他們怎麼說第三百八十二章 捐贈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解約第一千零九章 震驚的消息第二百三十章 大喜第三百七十三章 發展方向第六百四十六章 把貴公司暫時賣給我吧第三百七十八章 賠罪第二百七十章 怕你記憶不深刻第四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五十七章 參股還是創立(下)第六百五十章 丹羽市的財政赤字第四百一十六章 你也配叫史進?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希望第二百一十八章 安納線的設想第九百一十七章 最後的警告第一百三十三章 僵局第四十三章 莫明其妙的方明遠第四十二章 代價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第七個第三百三十九章 當我們都是驢嗎?第二百三十七章 算算賬,分分錢第六百五十八章 是不是太多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再擴張第五百七十章 壞消息第二百八十九章 幫手、逛街第十五章 面對強拆怎麼辦?第五百八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二十九章 天才!第四百三十四章 林中有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一百零七章 他們怎麼來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噩耗第五百二十章 基因有問題第一千九十二章 雙方的條件第七百零九章 終結者3第五百七十四章 遠來的吉總第三十二章 你承擔得起?第三百三十六章 刁難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模式第二百三十七章 出海有風險
第三百一十一章 再拒絕第五百六十九章 把糖衣吃掉,再把炮彈丟回去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起爐竈?第一千八十一章 沒有選擇第二百七十五章 小鎮趴窩第三百九十七章 前有虎、後有狼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困難重重第一千一十二章 神來之筆(求保底月票)第七百一十七章 走到前臺第五百五十一章 校長鬍爲康第七百九十七章 整頓第八百七十九章 這是公務機第五百一十章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七百三十章 危機中的日本第一百五十七章 困難、備選方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焦急地等待第四百五十四章 劉宇的苦與喜第四章 松本正道開出的“優惠”條件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個選擇第二百五十七章 正式簽約第四十二章 一場即將到來的災難,也是一場資本的盛宴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有興趣嗎?第四百七十三章 掃面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有那個榮幸嗎第六百一十七章 問策第三十五章 打造省級衛生標準的餐飲標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長安會館第一千八十二章 前景堪憂(求月票)第三百零一章 看?還是不看?第四百零四章 水的問題第五百四十六章 瘋了嗎第十五章 面對強拆怎麼辦?第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章 義務和責任第七百七十二章 宣佈(求月票)第四百一十六章 打算第三百八十章 響鼓就要重錘第七百三十六章 來客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再聚第六百五十一章 欠債還錢第一百七十一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五十七章 崩了第十六章 新的麻煩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當官有興趣嗎?第四百四十一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把火第一千一十四章 技術爲先(求保底月票)第一百四十三章 記者於蕊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釜沉舟第三十七章 盡力滿足第五百零二章 里程碑第一千七十一章 德克里安的條件第五百八十章 退讓不得第八百八十四章 “逼宮”第四百九十九章 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第四百八十一章 最好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以夷制夷第五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第五十五章 推薦第六百二十五章 看看他們怎麼說第三百八十二章 捐贈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解約第一千零九章 震驚的消息第二百三十章 大喜第三百七十三章 發展方向第六百四十六章 把貴公司暫時賣給我吧第三百七十八章 賠罪第二百七十章 怕你記憶不深刻第四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五十七章 參股還是創立(下)第六百五十章 丹羽市的財政赤字第四百一十六章 你也配叫史進?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希望第二百一十八章 安納線的設想第九百一十七章 最後的警告第一百三十三章 僵局第四十三章 莫明其妙的方明遠第四十二章 代價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第七個第三百三十九章 當我們都是驢嗎?第二百三十七章 算算賬,分分錢第六百五十八章 是不是太多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再擴張第五百七十章 壞消息第二百八十九章 幫手、逛街第十五章 面對強拆怎麼辦?第五百八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二十九章 天才!第四百三十四章 林中有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一百零七章 他們怎麼來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噩耗第五百二十章 基因有問題第一千九十二章 雙方的條件第七百零九章 終結者3第五百七十四章 遠來的吉總第三十二章 你承擔得起?第三百三十六章 刁難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模式第二百三十七章 出海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