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牽連

燕京。

皇宮還是金國時修建的,經歷了滅金一戰,已被毀得不成樣子。

耶律鑄穿過應天門,正見到安童。

安童今年才十四歲,卻是在十三歲時就擔任了怯薛長。

換言之,名震天下的怯薛軍、忽必烈的宿衛親軍,就是由這個小小的少年統帥。

因爲怯薛軍的統帥是由博爾忽、博爾木、木華黎、赤考溫這蒙古開國四大功臣後裔世襲。

而安童是木華黎的曾孫,他的母親是察必皇后的姐姐,他是木華黎數不勝數的後裔當中最受忽必烈喜愛的一個。

十三歲統帥一軍,這在宋朝是不可思議之事,但在大蒙古國,只要忽必烈一句話。

四十一歲的耶律鑄面對十四歲的安童很客氣。

“怯薛長,我來見陛下。”

“我領丞相進去,大汗馬上就到。”安童道:“大汗讓我也參與議事,是平定李璮叛亂的消息傳回來了。”

他年紀雖小,說話卻是一板一眼。

耶律鑄沒敢把他當成孩子,神色鄭重,道:“李璮這場叛亂,就像是一塊石頭投進了湖裡,驚起了層層的漣漪啊。”

兩人說的都是蒙古語,嘰裡咕嚕了一路,待進到大安殿,只見忽必烈還沒來,站在殿中的是幾位重臣。

塔察兒、忽魯不花、忽都察兒、線真……

耶律鑄遂發現,自己是在場唯一一個崇尚漢學的人。

他是耶律楚材之子,母親蘇氏爲蘇軾後裔。

但他雖崇尚漢學,對忽必烈的忠心卻不容質疑。

耶律楚材匡扶的是成吉思汗、窩闊臺父子,因此,耶律鑄從小就侍奉窩闊臺之孫失烈門。

蒙哥繼位時,耶律鑄捲入失烈門謀反一案,險些被處決,是忽必烈救了他。

雖說耶律鑄是契丹人,今日能站在這裡,其實相當於就是蒙古人了。

大殿上擺着一張地圖,這些蒙古重臣們在地圖邊站定。

安童見人來齊了,便指點着地圖介紹起當前的形勢來。

這是要在忽必烈抵達之前讓重臣們把該知道的情報都瞭解了,以免到時還要再說一遍。

之所以由安童來介紹,因爲忽必烈真的打算再過兩年就任用他爲丞相。

安童雖說只有十四歲,毫不怯場,總歸按情報上的消息便開始主持議事。

“史天澤砍下李璮的頭顱之後,守在益都城的李彥簡自盡了,其他人打開了城門投降……”

塔察兒聽到這裡,止住了安童,問道:“我妹妹和她的兒子在哪裡?”

李璮兒子很多,與塔察兒之妹生下的只有一個,名叫李鳳山。

安童看了看戰報,道:“史天澤把他們從益都接出來了。”

“好,把其他人全部殺掉。”

“殺了,只逃走了一個李齊山,是王氏生的……”

“那就追上去殺掉。”

“他從舊海城逃了……”

塔察兒大怒。

他是在場所有人中表現得最想殺李璮的。

之所以會把妹妹嫁給李璮,是因爲他當年地位很低。

塔察兒的祖父是成吉思汗的幼弟鐵木哥斡赤斤,曾經因爲造貴由汗的反被處死了。而當時山東一代的民戶是分封給鐵木哥斡赤斤的,塔察兒爲了保證這個利益,才選擇與李璮聯姻。

等到蒙哥汗繼位後,他便發跡了,早就心生悔意。

到如今,更是恨不能當作沒這回事。

“逃到哪?宋國?往南殺過去……”

忽魯不花已經喊道:“別說這些小事了,合必赤、史天澤會處理。今天大汗召我們要商議的事才更重要。”

“爲的是從漢人手裡把兵權收回來吧?”

安童終於擺脫了塔察兒的糾纏,道:“是,但大汗今日召你們來,是因爲阿術在關隴被李瑕全殲了。”

殿中安靜了片刻,爆發出驚呼之聲。

“不可能!”

“兀良哈部的阿術,速不臺的子孫,怎麼可能會被一個漢人……”

忽然。

“兀良合臺也是死在這個漢人手裡的!塔察兒,你給我收起你那像河水一樣溢出來的傲慢,給我正視這個敵人!”

隨着這一聲大喝,他們的大汗終於抵達了大殿。

……

大蒙古國前幾代大汗,窩闊臺、貴由都是暴虐貪淫之人,但凡議事都是一坐下來就捧着酒猛灌,恨不能在議事結束前就把自己醉死。

忽必烈不同,他沉穩剛毅,進殿之後並非是往上首一坐,而是直接走到衆人身邊。

衆人都不自覺地因大汗的威儀而低下頭。

忽必烈時年四十七歲,正當壯年,舉手投足都顯得那樣富有力量。

他指了指地圖上濟南、益都的位置,直接開口說起政事。

“李璮的反叛影響很大,牽連了很多漢人世侯……”

隨着這一句,指尖掃過東平、毫州、開封、洛陽、南陽、太原、保州……

這一句話,便叫殿上的這些人明白了局勢的嚴重性。

忽必烈沒有讓這些最忠心於他的臣子們去猜,很快,他便清晰地講出了他要什麼。

“還沒有完全解決阿里不哥,李瑕又在西南作亂,如果過份追究這些漢人,很可能會把他們逼反,漢人有一句話,狗急也會跳牆,兔子急了也會咬人。”

這是在向他的蒙古勢力們表明他的立場。

先聲奪人,把基調定下來,以免這些蒙古大臣不停叫囂要打壓漢人。

果然,忽魯不花馬上便喊道:“我偉大的大汗,你對這些漢人太過於寬容了!”

“大汗有明智的考慮。”耶律鑄應道,“長生天賜給了大汗無比的智慧,不需要你來質問。”

他其實信道教,但總歸用長生天堵住了忽魯不花的嘴。

忽魯不花閉了嘴,忽必烈這才道:“你們說我太過寬容,但我告訴你們,治國要像分牛肉一樣,一刀一刀慢慢地來。”

“大汗,是我太急了。”忽魯不花道。

雖然忽必烈心裡已有了主意,但還是環視了衆人一眼,道:“你們來說,該怎麼辦?”

塔察兒道:“大汗還要再討伐阿里不哥,但如果諸王問大汗如何保證他們的利益,又該怎麼辦?必須得打壓漢人。”

他原本是蒙哥派來代替忽必烈掌漠南兵權的,但蒙哥一死,他又是第一個支持忽必烈的宗王,因此很有底氣。

律耶鑄道:“諸王的封地與五戶絲都不會有變化,他們的驅口和財產都可以得以保留,大汗的承諾像金子一樣珍貴,有什麼不能相信的。”

“只怕他們要看到大汗做出行動來。”

“不錯,李璮敢發動這樣的叛亂,如果大汗不處置漢人,怎麼讓諸王心服。”

“到時阿里不哥又會指責我們的大汗是蒙古的叛徒……”

“漢人們這幾年太過份了……”

“夠了!”

安童竟是按着刀出列,喊道:“大汗召你們來,讓你們出主意,而不是爭辯不停!”

他是怯薛長,得以佩刀入殿,此時小臉一板,很是威風。

塔察兒低頭不再說話。

他叫囂時很大聲,真到了出主意的時候卻沒了聲響。

忽必烈轉頭看了安童一眼,眼中閃過微微的笑意,很是滿意這孩子。

其實,不論是蒙古、回回、契丹、女真還是漢人,他更看重的還是忠心。

至於行漢制還是舊制,比起臣子們有顆忠心又算得了什麼?

換句話說,只有他忽必烈纔是最最重要。

這也是他對各個部族的寬仁。

還是耶律鑄站出來,道:“大汗,我以爲不該繼續追究世侯,要繼續優待他們。但也要利用他們現在人人自危的心理,一點點削弱他們的實力……”

用蒙古語說這些事很難受,耶律鑄的蒙語雖是極好,卻還是感到許多詞彙的不足。

“可以將世侯治下的民政與兵事分開來治理;調換世侯所在的地盤;給他們升遷高官……此事,宜緩,而不宜急。”

這本就是忽必烈心裡的主張,由耶律鑄說出來之後,他環顧了殿中諸人一眼,見沒有人反對,便問道:“如嚴忠濟這樣的世侯,你認爲該怎麼辦?”

“可以招回朝中擔任丞相。”

“他若認爲我是要奪他的兵權呢?”

“可以由他們的子弟繼續掌握兵權。”耶律鑄答道:“繼續任用他們的子弟,大汗便能從其中挑選出最忠誠的一批。”

忽必烈深以爲然,讓人拿出幾封信給耶律鑄。

“你認爲張弘略有沒有與李璮勾結?”

耶律鑄看了一會,看到的是張弘略與李璮的通信從頭到尾都是勸李璮不要謀反。

表面上看起來,張弘略很忠心。

但一對比李恆,張弘略這種知情不報、卻又故作忠誠的舉動……可謂其心可誅。

再想到張弘道投降李瑕一事,張家有太多人已不值得信任。

耶律鑄遂道:“張家便是漢人世侯的典型,暗中觀望時局。我以爲大汗應該給張柔封公爵之位,解除張弘略的兵權,調他回京師宿位,賜他冠服以從宴享。再從張家子弟中挑出最忠心的襲職,任順天軍民萬戶……”

“你認爲誰最忠心?”

“張弘範。”

耶律鑄沒有太多猶豫,張九郎的忠心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

這便是他那套辦法的一個詮釋,升世侯們的爵位、官職,遷他們回朝,挑選他們的子弟襲職,便能更好地拿捏這些年輕人。

忽必烈對這辦法大體上是滿意的,踱了幾步,回過頭,道:“你不要忘了西南還有李瑕,如果狗被逼急了跳過牆去投李瑕呢?”

第749章 叛徒第1153章 屋外打狗番外篇·易俗(爲盟主“深刻不等於接近事實”加更)第1249章 順水之舟第1294章 河那邊第329章 差遣第1032章 臨安來人第1177章 農夫第212章 迎擊第719章 全才第61章 餌第374章 舊案第324章 入城者第918章 侵略者的下場第380章 現身第739章 誘敵第78章 一箭檄詩第28章 封鎖第874章 兩根木頭第482章 詆譭第455章 戰機第1001章 漢江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1048章 從諫如流第240章 葫蘆囊第677章 馬車第310章 冷靜第189章 回程第767章 戍邊策第745章 又見箭灘渡第470章 怯薛軍第975章 聚衆第546章 舊事重演第1133章 唬第400章 推論番外篇·國王(爲盟主“宸寶最可愛”加更)第927章 天時第381章 重逢第724章 約定第744章 圍堵第545章 連夜雨第985章 穩妥第258章 殘缺第599章 重臣第541章 官途(爲“幹壞事的羊”加更1/2)第1048章 從諫如流第866章 曖昧第149章 聖心第1069章 兼聽則明第216章 俘虜第26章 淮北第548章 帝王氣第684章 青蛙第304章 段延慶第21章 統領第1173章 歸來者第156章 長江龍首第1066章 佛家無我第409章 新年第222章 僱兇第576章 死仇(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4/21)第1147章 新軍第231章 銜尾第9章 妙算盤第371章 交易第512章 恐懼第677章 馬車第531章 謁見第737章 烈卒第1096章 大龍第966章 曆法第528章 生於憂患第432章 抗壓第252章 除夕第1169章 外甥女第318章 破城第964章 胡俗漢俗第1237章 地頭蛇第1144章 拋棄第400章 推論第554章 坦誠第814章 庸人自擾第459章 壁虎第697章 壯志銷如雪第1200章 矛盾第374章 舊案第371章 交易第697章 壯志銷如雪第898章 高昌本漢土第667章 叛徒第1038章 御口親征第192章 潛師而躍第700章 擔當第314章 殲敵第525章 規劃(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2/11)第1251章 東線第668章 確鑿第232章 一意孤行第1091章 軍令狀第253章 興昌五年
第749章 叛徒第1153章 屋外打狗番外篇·易俗(爲盟主“深刻不等於接近事實”加更)第1249章 順水之舟第1294章 河那邊第329章 差遣第1032章 臨安來人第1177章 農夫第212章 迎擊第719章 全才第61章 餌第374章 舊案第324章 入城者第918章 侵略者的下場第380章 現身第739章 誘敵第78章 一箭檄詩第28章 封鎖第874章 兩根木頭第482章 詆譭第455章 戰機第1001章 漢江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1048章 從諫如流第240章 葫蘆囊第677章 馬車第310章 冷靜第189章 回程第767章 戍邊策第745章 又見箭灘渡第470章 怯薛軍第975章 聚衆第546章 舊事重演第1133章 唬第400章 推論番外篇·國王(爲盟主“宸寶最可愛”加更)第927章 天時第381章 重逢第724章 約定第744章 圍堵第545章 連夜雨第985章 穩妥第258章 殘缺第599章 重臣第541章 官途(爲“幹壞事的羊”加更1/2)第1048章 從諫如流第866章 曖昧第149章 聖心第1069章 兼聽則明第216章 俘虜第26章 淮北第548章 帝王氣第684章 青蛙第304章 段延慶第21章 統領第1173章 歸來者第156章 長江龍首第1066章 佛家無我第409章 新年第222章 僱兇第576章 死仇(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4/21)第1147章 新軍第231章 銜尾第9章 妙算盤第371章 交易第512章 恐懼第677章 馬車第531章 謁見第737章 烈卒第1096章 大龍第966章 曆法第528章 生於憂患第432章 抗壓第252章 除夕第1169章 外甥女第318章 破城第964章 胡俗漢俗第1237章 地頭蛇第1144章 拋棄第400章 推論第554章 坦誠第814章 庸人自擾第459章 壁虎第697章 壯志銷如雪第1200章 矛盾第374章 舊案第371章 交易第697章 壯志銷如雪第898章 高昌本漢土第667章 叛徒第1038章 御口親征第192章 潛師而躍第700章 擔當第314章 殲敵第525章 規劃(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2/11)第1251章 東線第668章 確鑿第232章 一意孤行第1091章 軍令狀第253章 興昌五年